苏园中学小学部国学经典素读汇报课

王珺洁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 </h3><h3>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尹含丽、廖美瑜、袁洁、李谷香四位老师一同感受经典素读的魅力。</h3><h3> 第一节汇报课是由尹含丽老师带来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四年级上册 <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为政篇第二》(论语节选)</span></h3> <h3>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沉浸在经典的海洋。</h3> <h3>尹含丽老师亲切的倾听孩子们的问题</h3> <h3>结合实际,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輗和軏之间的区别。</h3> <h3>老师们认真的学习经典素读,在经典中翱翔。</h3> <h3>尹含丽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小组合作中。</h3> <h3>孩子们全体起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块拍着素读的节奏。</h3> <h3>孩子们井然有序的离场,体现出我们苏园学子的素质。</h3> <h3>第二节汇报课是由廖美瑜老师带来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二下第33课)《兰亭集序》</h3> <h3>与学生们一同欣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h3> <h3>孩子们坐姿端正,小手指读。</h3> <h3>廖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经典的魅力。</h3> <h3>老师划出《兰亭集序》的节律,让孩子们更好的记忆。</h3> <h3>孩子们不自觉的用手打着节奏学习《兰亭集序》。</h3> <h3>第三节示范课由袁洁老师带来《声律启蒙.五微节选》。</h3> <h3>孩子们早早的就来报告厅,趴在桌子上安静地等待上课铃声。</h3> <h3>袁老师用甜美的声音,通俗易懂的语言,带孩子们来到经典的世界。</h3> <h3>最后一位李谷香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遇见陈琴 遇见改变——经典素读教学分享讲座》</h3> <h3>李谷香老师从教二十多年,提出自己在语文教学的困惑。</h3> <h3>李谷香老师热爱教学热爱经典,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她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她不惜自费学习经典素读,并且带动着自己的姐姐和外甥一同学习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h3> <h3>什么是素读?</h3><h3>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追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h3> <h3>&nbsp;&quot;素读&quot;做法的初衷和终极目标都体现为&quot;积累&quot;:在童蒙时期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为言辞行文确立了可效仿的典范,以期达到将来的厚积薄发之功。这是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从头到尾老师们都仔细听认真学习,</span>都沉浸在谷香老师的讲座当中,更多的是被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所打动。</h3> <h3>&nbsp; &nbsp;"素读"是陶潜式的"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非学究的字斟句析。一切纯出自然,如行云流水,雪霁月明。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隐藏在"素读"后面的,乃是对几千年来读书传统的传承和"新古典"生活的追求、对"书感"的诉求。渴望读物消除快速消费品的特征,跳出庸俗流行物的角色,获取一种文字的质感和思想张力,具备可读性和耐读性。</h3> <h3>  苏园中学在经典素读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多次安排师生外出广州、长沙等地学习经典素读教学并取得优秀的成果。在校领导的提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典素读深入人心受到一致好评。</h3>

素读

经典

老师

孩子

兰亭集序

李谷香

陈琴

尹含丽

苏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