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打磨 精彩呈现——市九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集体备课成果展示观感

zwj张

<h3>作者:吴鲜玫 图片编辑:张文娟</h3><h3><br></h3><h3>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如何扩大学生阅读量,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借着这股东风,鹰潭市第九小学将于4月13日举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培训会。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九小组织教师多次集体备课磨课,并邀请市教研室小语专家吴鲜玫老师听课评课。</h3> <h3>备课磨课,我们是认真的</h3> <h3>有专家引领,就不怕不怕啦</h3> <h3>以下是市教研室小语专家吴老师的精彩点评,小伙伴们快来围观哟</h3> <h3>市九小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集体备课成果展示于3月29日隆重拉开了序幕,我有幸观摩了全过程的五堂精彩的课。现将观课感受记录如下:</h3> <h3><font color="#010101">“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课内大量阅读”来学好语文。通俗点说便是在课内,先学好“教材”这个例子,然后利用教材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类似的另一篇文章或另一类文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不仅能一课一得,习得掌握技能,而且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语文能力是长期阅读积淀而成的。</font></h3> <h3>九小的老师团队便深谙“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型特点规律,把目光集中在如何在有在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做好传统的教材学习,又能在教材学习之余,引导学生更多的阅读,怎样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衔接点。这便需要老师在课余除钻研教材之外,还须通读“语文主题学习”主题丛书中与每一课相对应的文章,从中找到与课文最相契合的那一篇或那一类作为课内的拓展读。课文学习要扎实,课外拓展阅读衔接点要精准,成为九小小语人一致的追求。那么,怎样找准这个衔接点呢?笔者认为:要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甚至是年级目标来确定,另一方面根据教材文章的“文——内容;言——语言特点及写作技巧;意——情感”来找准,一起来看看她们“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型怎样让传统与实验整合的。</h3> <h3>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文得到发展,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便是“文化”。雷来余老师执教六年级《凡卡》时,梳理完小说的情节之后,便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要求学生划出凡卡悲惨命运的句子,找到“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个关键句;通过反复诵读,了解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现状;又通过师生对读、个人表演读,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凡卡还会可能会经历什么?”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如果能顺着这个思路去阅读主题丛书里的“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主题文章则更完美了。</h3> <h3>雷来余老师执教《凡卡》</h3> <h3>章琪老师执教《触摸春天》,紧抓关键句“真是一个奇迹”中的关键词“奇迹”,然后“披文”,找出安静所创造的奇迹,引领学生关注“流畅、磕磕绊绊、悄然、极其准确”这些关键词。然后 “入情” 朗读,朗读形式丰富,带着动作读,更好地体会“奇迹”;采用一组句子对比读,体会“极其准确”的原因;根据“流畅、磕磕绊绊”意思特点,读出情感,体会“奇迹”老师读得动情,学生为老师的动情所感染,也读得忘情,从而更好地悟出“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可谓水到渠成。如果能在这个悟出的情感上再进行一小步的挖掘:正因为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安静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下面迁移阅读主题丛书《生命是美丽的》更精准地找到契合点。那么,课内与课外的便能无缝对接,丛书里的文章对教材课文的补充便体现得更好,以一篇带一篇,以一篇带一类的目标更好达成。</h3> <h3>章琪老师执教《触摸春天》</h3> <h3><font color="#010101">  “你的课堂就是你灵魂的样子”这句话特别与徐文娟老师吻合,徐老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性格大方活泼,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生动有趣有效。徐老师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所以她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所以她在“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的”这个环节,更换观察形式,有用眼睛观察的,有需耳朵观察的,有用心灵去观察的,从而认识不同的小动物。这不正是“聪明”这个谜语的体现吗?耳、眼、口、心,日日用,月月用,才能 “聪明”!识写字环节,紧抓部编教材的识字写字特点,采用不同的习字方法,不同习字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利用形声字识字法学习“蜘蛛、蝌蚪、蚂蚁”等生字词,采用老师读形旁学生读声旁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音韵美,而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叫“形声字”;采用字理识字认识“网”,先出示图案,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的原形,再利用课件展示字形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生活中的网,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和形象的图画加以联系,使“网”变得形象可感,便于记忆。同时,这样的教学也使学生认识到字体的美感,感悟到汉字的两个典型的审美特征——对称美和曲线美。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词“食粮”,让学生能在“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情境美。又通过猜谜、表演读(边做动作边读)课文,一方面加强理解这些生字词,另一方面也了解了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主题丛书中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睡觉》铺垫、张力。</font></h3> <h3>徐文娟老师执教《动物儿歌》</h3> <h3><br></h3><div>毛文静老师执教《传统节日》,让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不忘让学生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她扣住“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个理念,把同学们一些过春节的、民间过端午节活动照片收集起来做成幻灯,一下子激起学生兴趣,老师便趁机进行语用训练:什么传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有什么的习俗。遗憾的是在链接主题丛书的时候,毛老师只是选择了那个单元的其中一篇《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其实,那个单元的课文全是对《传统节日》的补充,完全可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传承。</div> <h3>毛文静老师执教《传统节日》</h3> <h3><br></h3><div>把课文看作是剧本,把读课文看作是演剧本,是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教学活动?姜萍老师《可贵的沉默》便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熟悉剧本,再分角色演读剧本,转换角色演读剧本,老师读旁白。同时,边演读边理解词语,如异口同声,如左顾右盼,如索性,老师又用文中将要学习的词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读得这么好,“你好神气十足啊!”这样来处理文本,是不是很有意思?边演读边“感受爱、思考爱、表达爱”,再回应课题题眼“可贵”。都说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通过这么读一读,演一演,比起老师纯粹的说教,学生受用得多。然后用同样的演读方式读主题丛书中的《树上的那只鸟》,继续体会父爱如山。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情,姜萍老师努力实践并基本达成了。</div> <h3>姜萍老师执教《可贵的沉默》</h3> <h3>五节课的呈现,其实是五个小团队智慧的集中体现。用九小执教老师的话说:我只是一个演员,后面还有一个剧组的人员都在为这节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成果是大家的。是的,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更远!<br></h3><div><br></div><div><br></div><div>鹰潭教研室 吴鲜玫</div><div>2018.4.6</div><div><br></div><div><br></div>

学生

老师

语文

主题

学习

执教

课文

传统节日

阅读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