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 在心里(《乡恋》系列之十一)

往事如風

<p class="ql-block"><b>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b></p><p class="ql-block"><b>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b></p><p class="ql-block"><b>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b></p><p class="ql-block"><b>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b></p><p class="ql-block"><b>离别后</b></p><p class="ql-block"><b>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b></p><p class="ql-block"><b>永不老去</b></p><p class="ql-block"> --席慕蓉《乡愁》</p> <p class="ql-block"><b>【永远的家,在心里……】</b></p> <h3>曾经的老家虽然还在,却已物是人非。每次回到老屋,我的心情都会很凝重,都会感慨。时代的变迁和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乡村的面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故乡的印象也在记忆中清晰而模糊。</h3> <h3>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纷纷。今年村里清明祭祀的这天,天空中灰色朦朦。飘落着小雨的天气,总是给人心情沉闷的感觉。祭祀活动结束后,我顶着细雨,乘着半点酒兴独自浇村一周,看到这些曾经熟悉又感陌生的情景,儿时的记忆再次涌现脑海。</h3> <h3>村口的池塘,是全村的生命之源,这里曾是全村人淘米洗菜洗衣用水的地方。从很早时候的木制“跳板”,到村集体修建的水泥台阶的跳板,也是我儿时记忆中最深的地方。自从各家挖了吃水井和前几年通了自来水以后,也由于生态环境变差,这里就仅作洗衣和农田灌溉用水之地了。</h3> <h3>这口池塘也是小时候我们孩童玩水的天堂,一到夏天,小伙伴们经常跳入水中游泳嬉戏。那时自己经常挑水回家,每天二趟,一担倒入水缸用于吃水,一担倒入铁制的浴锅中,在傍晚时用于洗澡。</h3> <h3>这条塘埂,是全村三条干道之一,它不仅通往全村大部分的菜地和山地,也是去宣城古泉镇的近道。如今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夏季的晚上,几乎全村人扛着竹床竹椅在塘埂上纳凉,大伙儿围坐在一起,摇着蒲扇,说故事拉家常时的情景。还记得跟随母亲去菜地割菜,随父亲去山地种花生、山芋时的景象,更忘不了长大后自己独自用板车拉山芋和挑桃果从塘埂经过时的艰辛。也不知我的儿子小时候多少次背着沉重的书包,穿着雨靴,经过这条泥泞的塘埂,爬越那条山路,走向他心中充满希望的学校……<br></h3> <h3>池塘埂边高大的乌桕树,一年又一年的发芽长叶,开花结籽,年复一年的生命循环,周而复始。如今村里大都搬迁外出,唯有这株百年老树,依然守候在村头,静静地注视着村庄的变迁。常年伴随它的,是每天朝晨的雾霭,和夕阳下袅袅飘起的炊烟。</h3> <h3>村南边的开阔地,这是全村的大片水田所在。随着村民们搬迁入城,田地种植农作物越来越少,从以前一年栽三季,到现在的一年一季水稻种植,其余大半年的时间都荒芜了。</h3> <h3>这是熟悉的小拱棚育苗方式。以前生产队水稻育旱秧,旱地育山芋秧,都用这种形式。我自己也以这种方法育过山芋秧和西瓜苗。这种小拱棚育苗方式操作起来其实很忙碌,尤其是出苗后根据天气和温度,适时地放风和盖膜。其生产繁忙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很辛苦。</h3> <p class="ql-block">这条村前的大路,是我曾经上小学从这里走向学校的起点。每天的清晨,和小伙伴们结伴同行,一路欢歌,奔向学校。傍晚则会依然经过这里,走回那破旧却充满温暖的家中。几十年前,这条小路也是附近百花大队上中学的学生每天早晚的必经之路。现在这条路,除了村里留守的几个中老年人外,几乎无人路过了。</p> <p class="ql-block">这条村前的大路,也是我脑海中最熟悉的场景,这是村里人们去大田里的主要干道。暑假搞“双抢”时每天不知道要走过几回。这条小路,从以前窄窄的田埂,到后来修建后稍宽的土路,我曾经挑着稻谷,牵着水牛,拉着板车,抬着打稻机,还有后来开着拖拉机,都从这儿走过。这条路当时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深深浅浅的脚印。</p> <h3>从村子前面的大田进入村东的通道。</h3> <h3>村西方是通往邻村下王的田间小路,翻过一个芦塘的小桥便到。这是小时候经常去大舅、姨父家,还有去二姐家的小路,不知什么时候,这条熟悉的小路,因荒弃很久也没有人走过了。</h3> <h3>前面小路两边的大田,是生产队分配给我的责任田,在这里不知留下了我和爱人多少忙碌的脚印,流下了我们多少辛勤的汗水。想当年,插秧割稻,放牛梨田,开拖拉机翻地,釆棉花挑西瓜,挖坑施肥栽种葡萄,拉杆修剪,那些辛苦忙碌的身影,仿佛是一道道伤痕,是一份份苦涩的回忆,如今都定格在记忆中,不愿回想也不想去触碰。</h3> <h3>不知谁家田里生长的红花草(紫云英),孤寂地生长在田野里,在凉风细雨中,兀自绽放。忽然看到一丛丛多年未见的红花草,我心里感到有些亲近。</h3> <h3>这是一种绿肥,也是牲畜爱吃的食料。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去田野里挑猪菜,在开满紫云英的花丛里玩耍。小时候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黄昏,陪母亲去收晒匾里的山芋麻条,夕阳西下,四周的紫云英在落日余晖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红艳。晚风轻送,彩霞满天,那情,那景,是心底永远抹不去的记忆……</h3> <h3>从村西的田间,眺望村庄,依稀可见隐映在树丛中我那曾经熟悉的家。</h3> <h3>村南大路入口处,是村前的主要出口干道。路边右拐便是我家的老土房,路左边是我家的责任田,田埂上曾经栽有高大的桦树,春夏秋冬,人们不知多少回从树下走过。曾经树上噪杂的知了嘶鸣,和中午母亲在树下呼唤我们回家吃午饭的声音,犹然就在耳边迴响。如今树无人也不在,唯有旁边的老房子,静静地伫立在一边,无声地记录着时光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同村小伙伴本坤家废弃的旧房,如今他早已搬迁至镇上。曾经是我邻居,小时候经常来串门,有时候我们端个饭碗蹲在门口,和屋后的伯父堂兄们,边吃饭边拉着家常,天南地北,吹着牛皮。那种纯真朴实、无忧无虑的心情,那种清闲自在、缓慢的生活情景,如今永远也找不到,永远也回不去了。</font></h3> <h3>我结婚后建了新房,去老房父母这边,那时经常从这门前经过。</h3> <h3>老房前的堂兄本喜家,为人精明头脑灵活,在村里是个有头脸的人物,是曾经村里最富裕的一户,楼房也是村里第一家建起来的。能住这样的楼房,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和奢望。</h3> <h3>还记得曾经的那些夏夜,附近好几个村的人赶过来观看香港电视剧《霍元甲》的热闹情景吗?</h3> <h3>屋后是我家的老土房,全村为数不多的土房之一。</h3> <h3>我家的老屋,有着我太多的记忆。</h3> <h3>自母亲随我兄弟三人搬迁到镇上,老屋便荒弃不用,给邻居叔父家当农具杂货仓库了。如今叔父也移居到他儿子家,这几间房子便荒弃不用,没人打扫,里面自然一片狼藉。</h3> <h3>这里曾经有父亲精干消瘦的身影,有母亲敦厚慈祥的面容,有着姐姐们亲热的话语,有我和弟弟打闹嬉戏的笑声……</h3> <h3>曾经充满童年回忆的老屋现已物是人非,院子里杂草丛生,只有那散乱废弃的物品仿佛在诉说主人的曾经。</h3> <h3>窗外是我曾经熟悉的世界,窗内是我温暖的港湾,它承载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这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h3> <h3>去年梅雨季的连续大雨,老屋东侧房间的北墙因渍水倒塌。注视坍塌的老屋一角,我不由感叹,残垣断壁,掩埋了几多岁月的尘埃,每一扇门窗,如今都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h3> <h3>屋后叔父家厨房倒塌后,只建了个厕所。这里的小巷,是我小时候经常去村后的捷径。站在小巷中,回望时光深处,粉墙黛瓦被岁月念起,侧耳静听,仿佛还听到邻家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从高墙内飘出,依然那么天真无邪……</h3> <h3><font color="#010101">隔壁堂兄本龙家,外出打工多年,如今和儿女也搬到城镇上去住,房屋早己空废。</font></h3> <h3>曾经防盗的院门,只能孤零零的接受风吹日晒、寒曝雨雪,慢慢地老朽而去了。</h3> <h3>这熟悉的场景,也是儿时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地方。在稻场上我们推钢圈,打“下流坯”,还有用铜元磕“呆子”;在小巷的黄泥地上打“牌折”、摔泥炮,下“老牛窝”……如今这里也已青草丛生,遍地苍凉,再也听不到小伙伴们的打骂吵闹声了。</h3> <h3>村里为数不多的坚守者,父辈分中年纪最小的光宝叔父家。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吃的最差,做的最苦,如今依然做着十几亩水田,一年养猪的收入也比不上别人在外面打工挣的钱。从苍老的容颜中和朴实的言谈中便可以看出他典型的农民特征。</h3> <h3>这里是二十五年前我结婚成家后曾经住的房子,这里有着我太多的记忆。在这里,有我儿子快乐成长的轨迹,有着爱人辛苦的陪伴,更有着自己青春的奋斗和梦想!</h3> <h3>我人生的一半光阴,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故事。曾经屋内的每个角落,都留存我了的回忆,曾经院内每棵树下,都留下我和爱人忙碌的身影;门前大田的果园里,留下了我多少沉重的脚印、洒下了我多少艰辛的汗水呀!</h3> <h3>很想知道,院内的葡萄架上的枝条是否已快发芽?架下那株栀子花和依杆而立爬上架上的蔷薇花,今年是否会依然绽放?还有那一排紫玉兰和美人梅,我没有时间来看你们,这些年是否会依然如昨?</h3> <h3>这扇窗户,记不清我开启关闭了多少回……</h3> <h3>回忆往昔总是太多感伤。每次回老家,都会有种感概,心情都会抑郁,我不想回忆往事,不想去触摸心底的那些酸楚的记忆。</h3> <h3>屋后是我大哥的房子,现在大哥搬到镇上和我住在一起,生活条件比我好多了,我哥以前因民师工资少,自己就开荒种地,吃过不少苦,曾经住房还是生产队的牛屋,为了建房,还亲自垒土坯烧砖,几年的辛苦,才盖起了这三间瓦房。</h3> <h3>大哥门前的道场上,曾留下我儿子小时候活泼玩皮的笑声,也留下过我和爱人翻稻谷、晒山芋丝的身影。如今这最熟悉的地方,也长满了蒿草,荒凉一片。</h3> <h3>屋后的这条外出必经之路,以前没有修水泥路时,都是泥泞潮湿的,骑摩托车和开拖拉机外出卖水果时,总是很小心,稍不小心,车轮就会打滑侧翻。</h3> <h3>邻村王科喜家虽然属于汪庄,但二村相连,生活相处久了,俨然是一村之人。当初他也是个地道诚实苦干的农民,而如今也人去房空。</h3> <h3>总记得每次回家,都要经过徐老师的后门。徐老师是个上海下放知青,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因娶了农村老婆而回不了上海,近些年身体消瘦多病。他一辈子的命运不顺,生活清苦。</h3> <h3>老伯王学林的小店,现在早已不经营了,这却是留守村民们聚集的地方,村里为数不多的中老年人,经常在此聊聊天,打点小牌,有时玩点麻将图个乐趣。</h3> <h3>自从老实的根喜因病去世后,他残疾的妻子这几年似乎没见到,不知道去哪里了。</h3> <h3>这个竹林边熟悉的路口,有个S型小弯,骑车尤其是开拖拉机时,没有娴熟的技术或操作不及时,都很容易出事故。</h3> <h3>每个角落,每个小巷,一旦入镜,都是一幅沧桑的画卷。</h3> <h3>堂弟家的屋顶新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听说政府有优惠补贴。</h3> <h3>堂兄老哥本桃家,曾经也是村里的富裕户,家庭人员较多也较热闹的一家,如今也人去楼空。老哥有个理发的手艺,手头经济活络,家庭生活条件较好。记得老嫂子人很朴实,总是体凉我们农活做的辛苦。</h3> <h3>高大的老桦树,曾经见证着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现在它依然浓荫蔽日,不管我们在与不在,它仍然会日夜守候。</h3> <h3>去池塘挑水回家,去地里干农活经常出入的小巷。</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朝阳里我扛锄上工忙碌的身影吗?还听得见暮色中我匆忙归来的脚步声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村中同辈分年纪最大的本福堂兄,刚从儿子楼房搬过来,小屋顶上有我最近给他安装的卫星天线。看到我每次回家都在拍照,好像很纳闷,因为他怎么都不会理解我的心情。</font></h3> <h3>陶氏三兄弟。虽然是本村唯一的外姓,其父是堂伯母带来的,也算半个族家。因三兄弟为人随和,人缘好,在村里和同族亲如一家,和每家相处的都很好。</h3> <h3>老大家的楼房,曾经也是有档次的,近年装修过,座落在村东水塘边,很是好看,经常出现在我拍村东全景的镜头里。</h3> <h3>陶家老二因年龄兴趣和我相仿,在村里我们玩的较好。他的小聪明和爱好也很多。三兄弟原本做瓦工手艺,现今都改行谋生,日子过的也较舒适。</h3> <h3>现在村里的队长,堂弟本青最终也和我一样,因务农收入微薄而搬迁到镇上。曾经种过几年烟叶,也是村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之一,迫于生活压力,最终也放弃了农业劳作,改行开面包车载客谋生。房子就交给他父亲看管了。</h3> <h3>路边的两只小狗,似乎是认识我,看到我并没有讨厌地狂吠,很知趣地夹着尾巴跑了。</h3> <h3>同辈分年龄最大的老嫂子的小屋,老嫂子是陶氏三兄弟的母亲,为人谦和,每年我和大哥回村拜年都要看望她。</h3> <h3>这些曾留守在家的人,终于也搬迁别处,人去楼空。</h3> <h3>出村口去池塘边的大道,其实也并不宽。</h3> <h3>长长的村巷,似乎见证了许多的故事。</h3> <h3>小时候,故乡的芳草,树木,野花,和村头的大树以及晚霞里树下的饭后闲聊,都似剪影,在不经意间随时出现在梦里。</h3> <h3>岁月是条河,我们在这头,故乡在那头,她终将会成为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然而,那一泓乡情与怀念却在炊烟袅袅中涌动,融入我们的血脉,带着最后一丝暖意,慢慢侵入黄昏。 就像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屋,终将成为一幅幅斑驳的照片,挂在沧桑的记忆里,慢慢泛黄却永不老去……</h3> <p class="ql-block">沧桑背后,曾经是无尽的繁华。记得老屋在,根就在……</p> <h3><b>“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努力用镜头去体会人性的真善美、 去表达生命的执着与坚强、 去感叹人生的冷暖。”</b></h3><h3>文 字 往事如风</h3><div>摄影&amp;编辑制作 往事如风</div><div>拍摄时间 2018年4月5日</div><div>拍摄地点 芜湖县湾沚镇百花里濮</div><div>摄影器材 小米note4x手机</div> <p class="ql-block">热爱生活,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往事如风,与你相约美篇,期待你的关注!期望相识真诚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95167</p><p class="ql-block">微信号:pby13605531048</p><p class="ql-block">QQ:清风 2408129376</p><p class="ql-block">唱吧号:墨香笛韵 PBY1048</p><p class="ql-block">全民K歌:墨香笛韵 2408129376</p><p class="ql-block">抖音号:pby1048</p><p class="ql-block">优酷:清风01399419</p><p class="ql-block">彩视:往事如风10004236</p><p class="ql-block">QQ邮箱 2408129376@qq.com</p><p class="ql-block">网易邮箱 2408129376@163.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