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江西省赣中、北部---重走"上山下乡"之路</h3><h3>20180317至20180325九天行</h3> <h3>四十八年后的黎川行</h3><h3> 青春,在生命长河中如同湍急的水流瞬间冲走。于我来说,有一个时常思念且又来去匆匆的地方。江西黎川德胜关东山,这里曾经留下我作为一名知青的短短不到一年的韶华时光。虽然时光短促,却成为时常梦回萦绕的地方,总想着有一天能重走上世纪七零年初春走起的那条上山下乡之路。</h3><h3> G1337次高铁到鹰潭下,沿着济广高速至黎川县境内,车轮滚滚,犹如翻开我四十八年前的青春画卷。插队落户的浪潮结束我史无前例的逍遥生活,随潮流冲到江西黎川德胜关东山。</h3> <h3> 上世纪七零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火车从老北站发车,车厢里一片哭声,沿途看热闹的市民均称火车为"插队落户专车"。经过近三十小时的火车、汽车疲惫奔波,隔天晚上我睡在一间没有电灯,没有玻璃窗户的山村小屋里,屋子里有小阁楼,上漆黑,有成形棺木置其间。推开屋门,堂屋后边门墙体一侧有蛇"嗖嗖"往上窜,是时雨蒙蒙幽然阴森。那是我离家开启插队过知青生活的第一天晚上,两条长板凳铺上杉木床板。由于连日来困顿疲乏之极,遂吹熄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灯呼呼睡觉。<br /></h3><h3> 江西省黎川县徳胜公社东山大隊红旗生产队,落户地全称。生产队由吴家门、姚家门、丁家门三姓村民组成,房东阿旺家吴姓,阿旺父亲似乎整天在田间劳作,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锄头扁担,瘦小精干。是时应该五十岁不到,早出晚归辛勤耕耘,当午锄禾汗洒田间地头,看上去已老农矣。吴姓阿贵自称贫农,后常来知青房小坐,知青初来乍到,出工尚未进入常态化,阿贵告知要知青好好接受再教育。数月余,再末见过阿贵,传阿贵走了,我亦不知其去向。</h3><h3> 刚到红旗生产队,知青一曰三餐去贫下中农家轮流吃派饭,黎川种水稻田,香喷喷的大米饭是能够吃饱的。回想起这段往事,虽然对憨厚的农人家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但感激之情常存,曾经的我坐在纯朴的村民家的桌子上,与他们共进一曰三餐。约二周后,砍柴煮饭与自留地种菜都必须学着做起来,记忆中的第一次砍柴,我和同学范家荣一起来到离生产队约十里地的山中,由你尽情地砍尽情地捆,然后背下山来,半路下起了雨,柴火是越背越重,一路回一路丢,好不容易来到"长丰源"生产队,那里也有同去插队的弄堂里儿时的玩伴,烤干身上的衣服稍事休息后继续赶路,待回到生产队,所砍柴火丢了也所剩无几。其后若要烧柴则去山路边捡些回来,再后来则在大队小集市上买些回来,好在没过多久大灶也不开伙了,知青都三三俩俩自己开小灶。贫下中农划拨给知青的自留地更是长势颓败。老俵们爬上山坡,远望知青菜地,就一句话"知识青年种的菜地"。</h3><h3> 红五月,赶上来农村后的第一次"春插",三位知青一辆大板车,每天出车三次,生产队吃大锅饭,送饭送水送秧苗到田头,再拉回队上需带回的杂物,最远的田地离队部八里地,每天四十八里地的山路对初来乍到的知青可算是体力的磨练,当时我若出全工记四分,一天收入三角二分,直到离开黎川去了新建县继续务农,没有分到现金,因为扣除从生产队所提取的稻谷、菜油等,便没有了剩余分红。</h3><h3> 村口百年大树依旧,随房东阿旺进村,虽然当初知青住房早己拆除,但水田依然等待着农人去耕耘,只是改种单季稻够自家吃饱就可。阿旺告诉我,现在孩子吃饭要求高了,猪肉都不想吃,喜家禽或牛肉。村里年青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回家盖新房,阿旺家也从村里移到公路旁,盖上了五层楼的大房子。</h3> <h3> 七、八月份"双抢"期间,赶上徳胜关垦殖场东山分场成立"红太阳宣传队",此等大事自然抓得紧,由分场梁秘书亲自抓,分场大礼堂随后也就热闹起来,整天"语录歌、忠字舞"不停歇;排练、宣传、慰问不停歇;阶级斗争、反美反蒋、文化革命不停歇,无产阶级文化阵地自然要占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爬上"莲荷峰"慰问常年驻守在山顶上的垦殖场武装部民兵。<br /></h3><h3> 宣传队一行十多人在似乎无路的山峰中穿行,高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据说六、七十年代全民皆兵,反美反蒋刻不容缓,对敌斗争的弦棚得很紧。首先是"截获"了台湾借助台风用气球飘过来的宣传品,还有个别警惕性高的民兵报告发现美蒋特务。德胜关武装部组织了近百名武装民兵驻守莲荷峰,应该说就是穿统一蓝色制服的预备役民兵。</h3><h3> 驻地营房前有块篮球场差不多大小的山地略显平整,高山上会有这么一块空地实属罕见。莲荷峰位于德胜关南部与泰宁交界处,海拔高度1493米。宣传队一行十多人由垦殖场卡车送至茅店后徒步爬山,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这山路是靠爬山人走出来的,约二、三小时后,宣传队一行人站立在峰顶,放眼望去座座山峰冲破云层直指蓝天,翻滚的云海排山倒海般涌向各峰顶。眼前时而云雾缭绕,转瞬间方圆几十公里豁然开朗,平生眼界第一次这么开阔。傍晚时分山顶油松烧得通明,设席杀猪作食,欢迎垦殖场领导带宣传队前来慰问。黎川县近福建前线,这武夷山脉的某个山峰是反帝反修反蒋的前沿阵地,山上民兵荷枪实弹,其实就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时刻保卫着祖国的壮丽山河。</h3><h3> 余数日后由于"红太阳宣传队"排练、宣传、慰问任务重要,为此没有加入"赣闽战备公路"修筑农民工大军。当时我与小范同养了十来只鸡崽儿,不曾想到村里"鸡瘟"发作,所养鸡崽先后发病,若是放在现时万不敢食用。待范兄筑路凯旋而归,仅剩一只健在母鸡下蛋慰问归来的同学。</h3><h3> 四十八年后重新踏上江西黎川这块古老的土地,朦胧的印象中黎川县城多了宽阔的马路和些许高楼,但我插队的第二故土或德胜关或东山的老屋老树、村镇企业、商业似乎发展不够快。想来当初百十来名年轻知青给这片土地增加了相当活力,带去了当时上海的时尚、观念和生活方式。时光流逝约半个世纪,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中国三大地标神楼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堪称世界一流,与这里的农村对比,真正的二极分化。愿更多的村镇能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可能地保持平衡,普天下人们都能幸福快乐,同为一家亲。</h3><h3> 德胜关或东山或黎明的山道上,四十八年前的某天,正是在路边转弯上坡处,由于上坡换挡,速度自然放慢,在这里等着开来的垦殖场的解放牌卡车或路过的拖拉机,趴车去到县城或意想之外的地方。黎川县城时常会去走走,进县城会经过一座大桥,桥上有亭古色古香,下为抚河支流黎滩河风光旖旎。或许若干年后会证实,人的一生,如同年轻时趴车,指不定將被带到哪里,毕竟个人理想并非终能如愿;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困顿、艰苦、平常,努力过就终不悔;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事情,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风景。</h3> <h3>黎川县城老街夜景,竹隐住宿晚安。</h3> <h3>浣溪沙 · 鹰潭三景</h3><h3>(一)梨园春早</h3><h3>万树梨花春带雨,犹寒乍暖梦醒时。绰约多姿粉红蕊,风格清新脱尘埃。脚踩红泥赏美景,舒心诚意谢友人。</h3><h3>(二)鸿塘竹堤</h3><h3>鸿塘湖堤翠竹道,千米茂林无尽头。通透纯净气自雅,娓娓道来听鸟语。开塔桥畔杨梨桔,蔬果四季月月鲜。</h3><h3>(三)白仙鹤湖</h3><h3>碧水荡漾仙鹤过,白云悠悠四时景。闲来垂钓碧溪上,悠然自得满箩筐。忽复乘舟梦日边,渔家自有乐生涯。</h3><h3>经鹰潭游三景。</h3> <h3>谁能不说家乡美---故乡南昌市</h3><h3>餐桌上"四特酒"专享,与姐夫拍张照</h3><h3>红谷滩新区"秦耐克"住宿三晩上</h3> <h3> 四十八年前插队江西,七零年初冬,从江西黎川迁往南昌郊区新建县乐化公社继续插队务农。扁担两头被子铺盖;皮箱加一把小提琴进豫章城,仲冬夜街上行人稀少,路是边赶边问,从长途汽车站出,过"八一大道""中山路",挑担赶了十来里路,找到伯父家"濠边街",离"绳金塔"不远,乡下知青进城,体会不到累与不累,感觉省城的电线杆笔直高耸入云。我的老家是南昌市,就是这样月明星稀</h3><h3>的初冬夜,我走进了豫章古郡洪都新府。<br /></h3><h3> 乐化公社有属当时南昌下放干部及学生的"五七"大军示范点,所谓示范点即指贯彻"接受再教育"工作做得较出色,平时劳动强度高,故而返城机会相对也多,知青想要早日上调进城必须表现出色。我真实地体验"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农人劳作也就在此段生活。这是作为一个城市学生当时很难适应又必须适应的艰辛生活 。</h3><h3> 新建县乐化公社乌石大队第六生产队,第二个插队入户点,现在属南昌市北郊乌石村。从上世纪70年11月至次年7月在这块红土地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务农生涯。虽然前后仅九个月时光,却经历过"冬修水利","春插"和"双抢"的繁忙农季,其劳动强度之高,每天干农活时间之长,生活条件包括一日三餐之简陋是现时年青人无法去想象理解的这么段时光。</h3><h3> 七一年元旦这天,凛冽的寒风呼呼猛刮,零度以下的气温夹杂着冰雪雨水,寒冷时节参与南昌市北郊的下庄湖兴修水利工程,每个生产队都有本队的湖堤划分作业区,眼看接近完工,当晚下场大雨,第二天水位上涨后,堤坝又被冲垮,反反复复屡挑不至,更为可恼的是水位一旦上涨,筑坝挑土的路都被淹没了,贫下中农便在简陋的住房里打扑克牌取乐,每个老俵脸上均贴满了纸条亦是不亦乐乎。当时大米饭尽吃管饱,香喷喷的"农垦五八"新米饭我一顿能吃二大饭盒,知青没人送菜,我前后共吃了半个来月的什锦酱菜。记得有晚上睡觉梦见跌入冰窖,冻得浑身颤抖,原来是屋外大雨,简屋四处透风漏雨,棉被让雨水打湿,起来挪窝重垫干草,真实地体验了"赤膊睡凉坑,全凭年轻火力壮"。当时有地、富、反、坏等数类坏分子赤膊在河堤上挑土筑坝,天大寒人大干,战天斗地筑湖堤。</h3><h3> 说起修水利的往事,还有一段经历让我难忘。七零年年底前,我和二位堂姐夜晚去生产队长家里,本想去请求队长批准能否不去筑坝,改在队里出工出力。我们从未在漆黑的夜晚赶夜路,去队长家中要走一条崎岖多弯道的乡间小路,回程时手电筒的微光闪闪烁烁,我的心也开始胆怯,翻过一个陡坡,眼前迷迷糊糊出现一片乱坟岗,忙乱中慌忙回头走,还是撞见坟墩头,我的头皮开始发麻,想着莫非是碰到了传说中的"鬼打墙",当时不知怎么才好,尽管心有余悸,硬着头皮又走回到队长家附近,重新调整路线,总算回到自己的农宿前。数天后再看,其实农村的小道边常常屡现坟头墓群,只是白天不曾太多留意罢了。</h3><h3> 晨,小雨霏霏,过"八一桥"去乐化镇(公社),路越走越窄,泥泞小道寻访故地。</h3> <h3> 不栽"五一禾"是春插时期的农耕习俗,通俗讲就是五月一日以后就不再往水稻田里插秧苗了,为赶农期,老俵们不分昼夜地在田间劳作。春插从四月中、下旬开始,十余个耕作日,每天丑时三点出工去秧田拔秧,待拔到满满二簸箕时,天边蒙蒙泛起淡淡的日光,这时的我光脚跳起自己捆扎好的二簸箕秧苗,夹在老俵的队伍中,在田埂上一路小跑,到田头插秧不至。重复这机械性的运作至夜十点左右歇工,回房休息倒头便睡,满打满算五个小时,说实在话想要失眠都难。<br /></h3><h3> 刚睡下,尚未翻个身,便听到"铛铛"敲钟声,"出工啦"队长又叫上了。以至于咬在腿上的蚂蟥第二天才被发现,肥肥的吸饱了鲜血。此后的田间劳作主要是"耘禾",就是拔稗子除杂草。当地的农民是跪在水田里"耘禾"的,这真是苦了知青,特别是女知青。老俵们对田地的敬畏和不怕吃苦勤耕细作的精神天地可鉴,期待三个月后的粒粒归仓。</h3><h3> 七月上旬至八月一日是生产队一年中最繁忙的"双抢"时节,如果说"春插"是突击战,那"双抢"就是持久战。仍然是早三点出工晩十点收工,睡觉时间每晚不足五小时,不过中午在打谷场的阴凉通风处可稍休息个把小时,以躲避烈日暴晒;仍然是在大队部"五七干校食堂"享用每日三餐简单的伙食,管饱是不成问题;仍然劳动强度越加地增强了,割下稻谷的稻田立即就需翻地放水再抢插上秧苗。半个多月坚持下来,终究体力不支,牵牛提犁在翻好一块地要跨越田埂去到另一块田里,此时手、脚发软,犁头撞击在田埂边的石块上断裂。此时再无力提起犁耙继续劳作,摊坐在田埂上,生产队长见状,让我回房休息。回,喝碗红糖水倒头就睡。</h3><h3> 翌日,继续革命加拼命,接受贫不中农再教育。"双抢"进入尾声,田埂上挑稻小跑,忽闻,前段时间参加的"省直文化系统培训班"的考核己通过,省有关部门老师刚来乌石大队部办妥了我入学省京剧团学员班的手续,即日可去报到。打谷场草堆边,脱下父亲下放钢铁厂时曾穿过的厚衣服,看着身边的扁担簸箕,汗水夹杂着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我想插队务农的乐章大概是告一段落,贫下中农及自我评分"接受再教育"优秀。</h3><h3> 下放知青、下放干部陆陆续续回城了,总设计师亦离开了新建县拖拉机厂的那条被人们称为思考改革开放起始点的"小平小道"回到了北京,规划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进而促使中国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康壮大道。然我腿脚上的十余只"插队疤痕"及"心灵的修行"业巳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插队落户的铭印。</h3> <h3>再次来看看省京</h3><h3> 江西省京剧团最辉煌的时候,上世纪七五年,北京京剧院"杜鹃山剧组"来江西演出,送"革命样板戏"到江西老区。为普及宣传,样板团分演员、乐队等辅导省京。</h3><h3> 乐队在著名指挥家杜鹃山剧组乐队指挥胡炳旭老师的亲自排练下,排练杜鹃山第二场"家往安源"唱段,在指挥家的指导下,整个乐队三、四十位演奏员发出的整体音乐效果焕然一新,体现出乐队演奏水平的高低与指挥密不可分。胡指挥家要求当"党代表柯湘"演唱时,乐队弦乐组在演奏一段十六分音符时,每个演奏员的心目中都仿佛要看到远处红旗飘扬,井岗山的革命风火正熊熊燃烧。演员队、舞美队也有在大排练场等处进行对口辅导。南昌市及省里各专区派出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h3><h3> 站在四十多年前的排练现场,虽然当时的"女演员练功场"早已经面目全非,但排练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是时整个省京大院达到了有史以来最辉煌时刻。今复来省京,"如烟往事忆芳华,遗憾难觅当时景;青春无悔追前贤,山人思绪上心头"。祝愿江西省京剧团再次辉煌更上一层楼。</h3> <h3>摄于江西省京剧团大院内</h3><h3>唯一没有変化的防空洞前</h3> <h3>游"八大山人"馆</h3><h3>桃红柳绿依梅湖,</h3><h3>百年木樟香满园;</h3><h3>画逢真赏赏真迹,</h3><h3>名满天下觅知音。</h3> <h3>绳金塔:</h3><h3>听父辈们谈到最多的地方,祖上在绳金塔附近巜进外皮坊街》开有"致和祥染坊店"。兴盛时期正是百年前的今天。</h3><h3>绳金塔美食街</h3><h3>南昌炒粉雪梨纯肉瓦罐汤</h3><h3>八一起义纪念馆,藤王阁</h3><h3>与南昌好友们聚聚</h3> <h3>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h3><h3>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宋代龙窑;匣钵作坊。</h3> <h3>陶溪川</h3><h3>日式料理店</h3> <h3>景瀚大酒店</h3><h3>揽景阁旋转餐厅</h3><h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h3><h3>景德镇印象</h3><h3> 景徳镇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今天走出景市高铁北站,门前宽阔的水泥大道,周边丰富的土地资源已经为明天的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建造数十幢高楼大厦并不是问题,相信景德镇明天会崛起。</h3><h3> 千年景德镇,China 中国,亦译成瓷器,瓷料,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肯定要去看看,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宋代龙窑;匣钵作坊等处。尤其宋代龙窑必须看,窑体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明、清御用匣炉,专门烧制窑具匣钵。耳听出租司机说,外人可以不知道江西,但不可以不知道景德镇。</h3><h3> 陶溪川,"宇宙老瓷厂"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厂举大庆旗,人学王进喜";麻石旋风喷雾器;高耸的烟囱是园区的标志,障显了骨子里景德镇的昨天和今天。类似上海1933老场坊,原先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类似今昔对比反馈着飞速发展的意识存在。</h3><h3> 景市中心浙江路,国贸广场等处繁华热闹,只是搭乘公交车时,公交车站台上未见各经停公交线路车号及停靠站点,使外来人员无从选择,只能"有口皆有站名"。景市交通秩序有待提高,听出租</h3><h3>车司机说车难开,"鬼探头"特别多,一不留神就会窜出电动自行车等。途经"珠山桥",下为景德镇市母亲河"昌江",大桥以景德镇历史名人"珠山八友"为桥名"。江西工作十多年,省内基本都走到,今补上景德镇,相信有"陶溪川"意识,景德镇明天会更好。</h3> <h3>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h3><h3>篁岭春色早</h3><h3>上、下晓起村</h3><h3> 上晓起村位于著名茶乡婺源县东北34公里,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一条清澈见底的"晓溪"从村中穿过。小石板路连接上、小晓起村。昨晚进上晓起村走翻山公路,夜食农家餐,宿农家幽静小院。晨沿小路步行至下晓起村商业气氛较浓的牌坊前。</h3><h3> 上晓起村人才辈出得天独厚,田园风光加徽派大宅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晓起江家老屋、大夫第、荣禄第等老宅历历在目,述说着往日的辉煌。</h3> <h3>江岭油菜花海</h3><h3>上坦村、江湾、汪口、李坑、</h3><h3>婺源三雕</h3><h3>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是江西省婺源县传统雕刻艺术。</h3> <h3> 行走江西省赣中东、北部,主要是去看看近半个世纪前的"插队落户"点,黎川县东山、新建县乌石,定格属于我上山下乡的青葱岁月。</h3><h3> 知青下乡时代过去了,那首"知青"歌却是一直回荡在耳边,"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是黄浦江畔,是我可爱的上海故乡。我们的双手,修红了地球,啊我的故乡,何时回到你身旁"。总是会想着去探访、回味这已经被告别的插队农村的生活。这中间曾有多少眼泪和唏嘘?不想评论那己逝的时光,因为那年代埋藏着更多的无以言表的东西远远多于眼睛所能看到的事实。</h3><h3> 鹰潭市、省城南昌市、景德镇、婺源县顺带着走一走,时逢婺源油菜花盛开,以蜜蜂采蜜、大鄣乡最圆村庄菊径村;陕师大美术系学生写景思溪延村等照片,展示生活终究会圆满,迎着明天升华的梦想,更加明媚更加灿烂。</h3><h3> 王晓珊写于2018040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