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对峨眉金顶的向往由来已久,只是各种机缘不凑巧,没有成行。当然,只要想去就能去,所以,我还是成全了自己。第一次听卢小旭的《峨眉金顶》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的确是被惊艳到了,国内如此精致大气的古典曲目,竟然是游戏的配乐。它激发了我对峨眉金顶的无限想象和向往,峨眉金顶一定是一个气场强大,让人气定神闲的地方。这只是我的理解,再多关于峨眉山的知识我也没有刻意去了解。因为,我想自己去体验更多的意料之外的东西。我只是知道那里是佛门净地,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也是旅游圣地,不管是虔诚的佛门弟子还是普通游客,都把登上金顶当做是无比幸运的举动。</h3><h3> 到峨眉山的头一晚住在了半山的侣途客栈,老板是东北小伙,人不错,给了很多很赞的建议,比如他力荐的洪椿坪千佛禅院,听他讲那里每逢大雾天气,空气中的丝丝水汽如同小雨一般轻柔地扑打在行人的面部、身上,如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描述的景象,别有一番意境,惹得人不由得立刻想去体验一下。所以,当晚,我们的行程立刻就定下来:第一天去清音阁,洪椿坪千佛禅院,下午万佛寺,第二天登金顶。</h3><h3><br /></h3><h3><br /></h3> <h3>第二天一大早,天气还是有点凉,吃了厨师龙叔煮的热辣小面,出发了。原来客栈对面的景色,已经很美了。</h3> <h3>一路绕着山水前行,抬头仰望,不知不觉就到了清音阁,这是里供奉着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清音阁后一大片杉林色如翡翠,把寺庙衬托得更加古雅,庄重。上台阶之前看到了一副对联:万物原空何用计,真心本是一如来。这样的话语常常都是在抬眼不经意的一瞥,但总能走进人的内心。对于一个跋涉的人更是如此。常常对于一次旅行期待很多,但总是出现一些意外的收获或者小失望,这样的心里活动便是旅行投射给自己的意义。</h3><h3>走上台阶便是大殿,敬香礼佛的人不多,里面的和尚闭目诵经,我们轻轻绕着走开了。</h3><h3><br /></h3> <h3>倒是在康熙皇帝到此一游的石雕塑像前看了个仔细,石像人物身上面部都长了些青苔,与这里的青山似乎要融为一体,更增添了古意和趣味。</h3> <h3>一路上走走停停,这里漫山遍野的蕨类植物,白色鸢尾花,兰花草,都好像告诉我们一个讯息:这里空气湿润,气候宜人,更适合拍几张美美的照片。</h3> <h3>于是,信手拈来鲜花一朵,别在耳边,按下快门,一不小心被拍了一个十指尖尖,簪花含笑,宛如女菩萨般的自己,善哉,善哉。</h3> <h3>这里气息果然是让人宁静平和,气质如兰。</h3> <h3>途中,我们要经过一个自然生态猴区,据说,这里的负氧离子是整个峨眉山最高的区域,生态也最为丰富,因而也是野生灵猴最喜欢逗留的区域。客栈老板给了每人一个竹棍,一可以驱赶过于热情的猴子,二可以作为登山辅助。虽然,猴子不是什么凶狠的动物,但毕竟是野生的,所以心里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只好紧跟着一对或在前或在后的老外情侣,好像那样会比较安全。可是一路之上都没见到猴子的影子,小担心转念成了小失望,好吧,继续往前赶吧,毕竟我们对洪椿坪的兴趣更大一些。</h3> <h3><br /></h3><h3>路途比想象的要长一些,高高低低的台阶也让人开始出汗了,走过了最高的九十九级台阶,抬眼看到了洪椿晓雨的石碑介绍:……雨非雨,雾非雾,属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这么神奇的景观,今天应该是看不到了,之前的那股子劲也懈了一半,还嘟囔着,怎么就出太阳了呢?</h3><h3><br /></h3><h3><br /></h3> <h3>再往上走几个台阶,隐在树荫之中的千佛禅院的门楼在一片开阔的平台之上安然伫立。我们仨并没立刻上去,反正晓雨看不到了,也就不急着往前赶,还是坐下来,喝水,修整,歇歇汗,与千佛禅院合合影,看看身边的参天古树,进入自拍嗨模式。</h3> <h3>人就是这样,很能调节自己的心态,很知道如何让自己爽,很快就忘了自己这一路之上的目的没达到。</h3> <h3>此时此刻,对一步之遥的千佛禅院似乎也忘记了想像,玩够了,才走过去抬腿进了院落,随手将手中的竹竿和水杯放在门里的一个桌子之上,往左手一拐,抬头看,一幅画面映入眼帘,印在脑海:院子南边屋前一颗开满山茶花的树下,一位年轻和尚背着双肩包,大步流星地围着花池转着,手中捧着的山茶花瓣洒落在池中,他低着头面带微笑,喃喃自语,又像是咏诵着什么经文。</h3> <h3>院子的左侧,一堵白色的围墙上写着:洪椿晓雨。我不知道同行的二位是什么感受,我感到这里超出了想象,很快反应过来,拿起手机拍下了这场景,也偷拍了很多张他行走的照片,之后,脑海开始快速反应:他为什么出家?戴着眼镜感觉更像个大学生?他更像是个路过此地的旅行者?那双大脚和高高的个子更应该是个爱玩篮球的九零后?</h3> <h3>看他还在那里转悠着,我没接近那棵山茶树,只是远远地看着。</h3> <h3>我定了定神趁机环绕了一下院子的场景,对面一排较低的房屋叫茶园,一副楹联写到:蒲团参悟般若禅机,锡杖引来天池甘露。这里的水源叫锡杖泉,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园前的小花坛有几个老和尚在晒太阳聊天。</h3> <h3>山茶花落了满地,一种凄美。</h3> <h3>正对大门的大雄宝殿之上是大清雍正年间果亲王题字。是甄嬛传里的那个果亲王吗?</h3> <h3>大殿四角悬挂着大颗的无盆兰花,它们的根系和一些草围裹在一起,仅靠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就可以枝繁叶茂花旖丽。</h3> <h3>而禅院的四周远处青山环绕,近处古木参天,随然视线只是远远近近的一方天,端坐其中,有一种云卷雨疏观日月穿梭的淡然自若,可以在小我与天地间驰游,在大乘与小乘之间跳跃,在自得与开放之间沉思,幽静别致。或许是此地路途不是那么便捷游人不多,才使这禅院有了禅意十足的感觉。</h3> <h3>或许是院子里一下进来了三个四处拍拍拍的女人,那个年轻和尚不知何时悄然离开了。我在那棵山茶花下看着啪啪往下掉落的花朵,忽然觉得它们也是很有灵性的,随手捡了一朵,握在手心。这时候,禅院的和尚们开始用饭了,我们只是在禅院的南边,没去打扰他们。</h3> <h3>在那棵树下拍了很多张好看的照片,好像个个都有故事似的。</h3> <h3><br /></h3><h3>因为下午还要去方向相反的万年寺,所以12点多的时候,我们离开禅院,往回返,离开之时,手里还握着那朵山茶花。洪椿晓雨润客衣,锡杖泉水沁人心,这个地方今后有机会还是要再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回来之后看资料,千佛禅院里的千佛楼和锡杖泉没有看,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位年轻和尚和山茶花给牵着走了。</h3> <h3>回来的途中有重大发现,生态猴区的猴子们出现啦,围观的游人时不时被调皮的猴子跳跃到脑袋上发出惊声尖叫,这些猴子已经与买食物的小贩很有默契了,这个时候一包食物就会及时地塞入被猴上头的游客手中,只要有了好吃的,猴子的注意力就被牵走了,不再做危险举动吓游客了。呵呵,多像我们啊,一颗开满山茶花的树,一位背包旅行的年轻和尚,就让我们忘掉了千佛禅院里的经典。</h3> <h3>它把食物藏在囊中</h3> <h3>返回的途中风景很美,早上急着赶路,没细看。</h3> <h3>抄近路去万年寺的路上,农家小院门前一棵不知名的树上开着的花。</h3> <h3>万年寺更为大气浑厚祥和气派,这里曾是古白水寺,香火旺。一对藏族夫妇席地而坐,虔诚地祷告着。这里的石雕大象沿着来路两排排开,各自的姿态都不一样,小莲很喜欢这里,我也喜欢,当然更喜欢千佛禅院。</h3> <h3>此时正逢3月阳春,寺院的海棠花,古玉兰,山茶花竞相开放,这里的园林肯定是专人设计过的,姿态优美,层次分明。</h3> <h3>寺院里有几只顽皮的猴子蹿来蹿去,很是生动。有点小饿,寺院里5点多有素斋,但要和厨房沟通,我还是买了寺院里卖的素饼充饥,花生味的,爱吃,三人边吃边忙着各自拍照,各自寻欢。</h3> <h3>五点多钟了,好像刚才一群群的游客香客渐渐地离去了,而此刻也是寺庙里最清净的时刻,太阳暖洋洋地洒在寺庙的一切之上,使这里充满无限的善意,让人不舍离去。</h3> <h3>返回客栈的途中我们走的是一条农家小路,在那些卖茶叶的小摊前逗留许久,乘机歇歇脚,喝喝当地的野生茶,当然也买了一些茶。晚饭是在客栈吃的,鲜笋炒腊肉,麻辣鱼,还有当地的野菜竹节菜,龙叔的手艺不错,三人吃了个底光。今天的徒步路程不近,17公里。我在朋友圈里占据了66人的封面,可自己的封面被巧丽占领了,比我多走了2000步,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她跑来跑去拍花花草草,走得当然多。好吧,我也没力气再多走2000步去超越她了。洗洗睡吧,明天还要登金顶。</h3><h3><br /></h3><h3>第二天的早餐依旧是一碗热辣小面,这下我知道它的好处了,今天要去的金顶气温低,据说前两天下雪了,一碗辣乎乎的热面下肚,可以驱寒保暖保持体力。我把随身带的衣服都穿上了。沿着客栈前的旅游通道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乘车点,乘车去金顶的山路绕开了所有的景点,需要一小时四十分钟,峨眉山可真大啊。摇摇晃晃似睡非睡到了雷洞坪,网上看到帖子说,这里3-4月可以看到满山的杜鹃花,所以,一下车我瞪大眼睛看,雾腾腾的一片,周边的植被似乎还没有绿,咨询了一下,人家说5月才会开,又一个不负责任乱写攻略的主。看来雷洞坪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抓紧赶路,需要走1.5公里后才可以坐索道去金顶。这里的海拔不到3000米,但已经感觉到爬台阶吃力了,气温也低很多,看这雾蒙蒙的天气,估计上了金顶看不到什么了。又一想,反正已经来了先上去再说吧。走着走着感觉气喘,因此,我们的脚步放缓了,慢慢走,别出什么状况了。步行到了索道处,人挺多,排队依次上了缆车,置身于大雾之中什么悬崖峭壁山高沟深都看不见,仿佛与世隔绝,一点也不担心。</h3><h3>就在快要接近金顶听到游人说话的时候,周边的雾突然就没有了,瓦蓝的天,金灿灿的太阳光直射过来,好惊艳啊!下了缆车,那一刻忽然感觉自己轻盈了很多,气喘走不动路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这里可是3000多的海拔哦,而且天也暖洋洋的,一点也没有雷洞坪那么湿冷,虽然这里的雪没有完全融化。心情一下大好,步伐也加快了。</h3> <h3>我看到峨眉雪了!</h3> <h3>金顶上的游人也不少,老远就能看到十方普贤菩萨的金色塑像仿佛耸入天际。无论你站在哪个各方向,都可以看到菩萨的面容,他在望你,你在望他。</h3><h3><br /></h3><h3><br /></h3> <h3>一路的仰望,一路的台阶,一路的拍拍拍,总想找到一个没有游人的角度,把这方金灿灿的佛像与瓦蓝的天和谐地框在自己的画面里。</h3> <h3>无意中,发现在佛像的左下角,一个熟悉的身影伫立在那里抬头仰望,还拍拍怕,对对对,就是昨天在千佛禅院见到的那个年轻和尚,之所以很容易看到他,是因为他瘦高瘦高的,一身出家人的装束,更显得出众,他像个普通游客一样拿着手机拍来拍去。</h3> <h3>那对藏族老夫妇也来了,依旧席地而坐,低语诵经。还有那对外国情侣也在此逗留,看来金顶是大家共同的目的。</h3> <h3>整个金顶如同端坐在云端之上的一个大平台。十里八方,放眼望去除了白云还是白云,远处望观云海的那座山特别像一只大象,而游人如同是站在大象的身上的小蚂蚁。这一切景象都被高高在上的菩萨尽收眼底,每年,每月,每天,每时,每刻。识人无数的菩萨能看穿每个人的心底。众生不辞劳苦来到峨眉山,来到这云端之上的金顶,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愿望在此洒下,希望菩萨能听到,能收下,保佑自己实现,菩萨肯定也是会筛选甄别的。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估计就没戏,因为这里没有烧什么高香的。据说香火的价格很亲民,真正体现了众生平等,使得这里的宗教氛围很正。身边一个出家人在磕长头,全身心投入,匍匐在菩萨的脚下,他显然是最幸福的。</h3> <h3>转向观云海的那边,路过卧云禅院,这里更像是学佛的地方,稍显安静。</h3> <h3>在观云海的这边,年轻人多一点,他们更愿意在此自我放飞,拍出在云海之上跳跃飞翔的照片晒朋友圈。拍着拍着,镜头里又出现了那个年轻和尚的身影,面带喜悦,姿势优美地在拍云海。不得不说,我的注意力再次被他牵着走了,你在看风景,而你却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此时此刻,他就是一道风景。我也观察到好几个人都在拍他。他时而坐下用宽大的袖子遮住强光,翻看手机,时而起身对着云海拍拍拍。他穿着361度的运动鞋,款式很潮。于是我又在琢磨,多好的孩子,为什么好好的要出家,看样子文化程度不低,如果不出家也该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的,他也会结婚生子,过着不错的小日子……不不不,这是普通人的人生套路,或许他这样选择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否则,他也会发胖也会成为压力山大、身边父母孩子妻子围绕的中年油腻男,看看他现在潇潇洒洒一个人背包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云游,也不错。当妈久了,就有爱操心的毛病,得改。要离开这里了,祝他一切安好顺利!</h3> <h3>想到了那首写郭襄的小诗:"我走过山时,</h3><h3>山不说话,</h3><h3>我路过海时,</h3><h3>海不说话,</h3><h3>小毛驴滴滴答答,</h3><h3>倚天剑伴我走天涯。</h3><h3>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h3><h3>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h3><h3>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h3><h3>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h3> <h3>我想象中的金顶就是这番模样。</h3> <h3>观云海的另一头延伸过去的一条路,那里应该就是万佛顶,被云海和雾气围绕着,自带一种仙气,或许是人太多,或许是要急着赶回成都,我们没有再往前探寻的动力,只身返回下山了,而这个时候,没有一点高海拔的反应,感觉很轻松,或许峨眉山金顶是个神奇的地方,也或许是身体自身已经把心肺功能做了调整。谁知道呢?</h3> <h3>峨眉山,还有好多禅院,寺庙,以及隐在山山水水中的各样景致,仅凭我们短短的两日是看不过来的。暮云千里,这才几重山,几重水?待时间充裕,心无杂念,做好功课,再来慢慢走慢慢看,才不辜负这山中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白云和明月。那个时候,又会遇到怎样有趣的人和事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