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149

黑沙枣

<h3>魅力149</h3><h3>谨以此文献给石河子149团六十华诞</h3><h3><br></h3><h3>作者:黑沙枣</h3><h3>图片:黑沙枣</h3><h3>图片文字:黑沙枣</h3><h3><br></h3><h3><br></h3><h3>六十年的风霜雪雨,亘古荒原变绿洲</h3><h3>六十年的沧海桑田,古城旧貌换新颜。</h3><h3>六十年的励精图治,凝心聚力谱新篇</h3><h3>六十年的春华秋实,不忘初心薪火旺。</h3><h3><br></h3><h3><br></h3><h3>每当我伫立在149团团部后面的沙包上,眺望远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团部时,心里总是有一份难舍难割的情愫在荡漾,看到不远处的座座坟茔时,我的心湿透了。岁月轮回着四季,青春染红了曾经。在连队、在条田、在团部、在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数不尽的思念。在团史馆,按捺不住的激动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过去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曾经在一起的战友身影就像过电影一样渐渐地清晰起来。一张张图片里倾述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件件实物都在告诉我今天的小康生活是几代军垦人用血汗换来的。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里有我们青春的血汗,我的青春芳华全部献给了这片沃土。</h3><h3>2018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9团六十华诞。六十年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一生。我从1965年6月定居149团三园林队到2014年在149团中学岗位上退休,与149团同命运共呼吸五十载,目睹了149团六十年的变迁,了解目睹了149团从万古荒原走向现代化城镇的全过程。</h3><h3>记忆里飘过一丝积淀,岁月穿过六十载。</h3><h3>1975年初秋,我在149团中学高中毕业,带着理想,踏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征途,来到13连当了一名职工。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棉花开了、玉米黄了、高粱红了。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语,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的热烈场面。我怀着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热忱投身到‘三秋大会战’中,披星戴月,比的是干劲,比的是贡献,更比的是坚毅。这一年,霜期不仅来得比以往早,而且来得狠,来得猛。十月中旬,早晨起来,遍地白茫茫,没有采摘完的棉花上挂满了冰溜子,涝坝里已经结起了薄冰。连队紧急动员,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做到‘地里无懒汉,家里无闲人’,发扬开发莫五场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从天寒地冻中抢回了丰收果实。</h3><h3>1958年农八师拉开了'红旗插向莫索湾'的进军号角。场长高锡彪带领先遣队,背着干粮,徒步来到东阜城。现在149团中学楼就是当时开发莫五场指挥部的遗址。就在那个地窝子里,点着马灯,吃着干粮,喝着浑浊的盐碱水,白天,身上粘满沙,晚上,行军床上一把沙,头发就像顶着一块毡片子,嘴皮干裂,脸晒的像猪肝似的。一不小心就有蛇钻到地窝子里,不时,有狼来光顾。就是在这个地窝子里,规划出莫五场的建设蓝图,每一条道路,每一块条田、每一个水渠、每一个连队、每一个林带,都是用步履丈量出来的。垦荒队员把成片成片的梭梭堆在一起,在万古荒原上燃起熊熊篝火,染红了整个天空,整整烧了一个星期。冒着天寒地冻修好了二支干水渠,为了防止水的流失与蒸发,凡是渠道边都种上了白杨树、柳树‘、榆树、沙枣树。水流到哪里树种到哪里。基本实现了条田林网化。连队建设房前房后绿化,走进连队就如到了绿色公园。这一年收获粮食532吨,谷草1986吨,创产值20万元,盈利1.04万元。取得当年垦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好成绩,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h3><h3>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开荒当初可用的生产工具少得可怜,而开为了早日实现当年开垦当年收益的开荒目标,班排之间开展了开荒劳动竞赛活动。看谁开得多,看谁开得好。大家自觉早出工晚收工每天苦干14个小时,超时超强度开荒,造成过度疲乏:有的战士走路睡觉撞在树上,有的困得端不住碗,把饭碗掉在地上。不少战士的手磨破,鲜血染红工具把子,仍然坚持开荒不止。一般每人每天开荒1~2亩,力气大的人一天开荒3~4亩。缺少耕畜,就用原始的二牛抬扛。四个人一组,一人扶犁把,三人用肩拉犁,衣服磨破了就光着膀子拉,左肩磨破了用右肩拉,宁可身上掉层皮,也要开出荒地种出粮。石河子军垦文化广场上的‘军垦第一犁’雕塑就取材于这个故事。</h3><h3>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超负荷劳动?在开垦者眼里找不到这个字眼。有日打土坯1500块的劳动模范;有开春三月业余植树36亩的五好职工;有日砍玉米杆30亩的青年突击队员,有日拾花180公斤的生产标兵………太多的奇迹,超越了人的生命极限。1984年十月,冰雪覆盖了棉花地,没有来得及采摘的棉花结成了冰疙瘩,面对灾难,十连的甘连长对所有连队干部说道:我们是党员,越是困难越要带好头,不能眼看着国家财产浪费在地里。他系好花兜,在寒风刺骨路上,他一个人走在前面,一双手缩在袖筒里,脚步迈的坚定有力,远远地能听到他踏着雪发出的‘咯咯咯‘的声音,他的身影如同《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解放军雕塑,而他的身后跟来了杨排长,和他的职工。在灾难面前,我们职工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吃着食堂特意做的热包子,喝一碗胡辣,搓一搓手,每人一行,把大雪下的棉花抢了回来,谁都没有当逃兵。正是兵团人的坚毅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回肠荡气的凯歌,我们就是旋律上跳动的音符,铸就了149精神,开拓了149团奔向小康社会的中国梦。</h3><h3>在团场生活中听得最多的莫过于‘大会战’。'春耕春播’大会战、浇水三天三夜不下火线的‘浇水’大会战,夏收用镰刀打败机械化的‘夏收’大会战,三秋‘拾花’大会战,还要分三个战役,‘腾地’大会战,‘绿化’大会战,冬季‘拉沙’大会战。会战就是全体人员总动员。1968年冬季,团里组织拉沙‘大会战’,所有机关、商业、医院、学校、工厂都参加,谁也不能落后。我的老师上完课后都要去拉沙子。从团部后面被称之为‘三脚架沙包’哪里拉到13连的36条田。近两公里的路程,三个人拉一辆架子车,前后用木板堵住,装得跟山包一样。拉沙的路上人山人海。马车、牛车、拖拉机、架子车,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喇叭声阵阵贯耳,吆喝声此起被伏,满头银发热浪滚,多拉快跑争上游。当时,我和同学们拉的是爬犁子,上面放一个大柳条框,垫上纸壳,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大会战,拉了一个星期的爬犁。累得上课没有一点心情,就是再累也没有说一句累。那个时候不知道私心是什么,即使后来,开展‘斗私批修’运动也没有把我们乐于奉献的精神斗下去。反而更进一步培养了集体观念,那个时候总是以模范为榜样,以学先进为荣。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h3><h3>团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寻常的文革十年,也经历了改革之初阵痛。昔日的万古荒原现在已经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文明小镇,走出了一条“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建团模式。“劳动在连队、生活在镇中”, “城在林中、楼在景中、人在花中、水在城中”已成为现实。</h3><h3>六十年犹如一部沉重的书,她的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血与火的锤炼。当你打开时,不仅感受到的是温暖,更是一种启迪,一种精神的诠释。</h3><h3>回忆里往事风情万种,思绪在心间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朵朵浪花化着思念,一份挥不去的情愫,一份割不断的情缘,一份永远牵挂的缠绵,一份始终不渝的初心。掬一捧馨香,轻轻梳理那份走过的记忆,抚摸岁月留给我们痕迹,让诗情画意缀满光阴的激情,让沉淀的记忆芬芳流畅,薪火相传!</h3><h3>六十甲子一轮回,理想信念六十载,峥嵘岁月写春秋,无怨无悔初心在。</h3><h3><br></h3><h3>写于2018年4月新疆石河子四十一小区家中。</h3> <h3>&nbsp;1958年,农八师党委下达命令“开发莫索湾”。高锡彪作为一四九团第一任政委,和首任场长王其俭率领垦荒大军在东古城以西3公里处安营扎寨,冒严寒顶酷暑,风餐露宿,在黄沙滚滚的亘古荒原上开发出一片绿洲——一四九团。当年收获粮食532吨,谷草1986吨,创产值20万元,盈利1.04万元。取得当年垦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好成绩。1959年10月14日,高锡彪代表全团(场)职工赴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宋庆龄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国务院授予一四九团锦旗一面。</h3><h3><br></h3> <h3>历史:据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洪福王阿古柏(中亚浩罕国入侵者)割据南疆,清真王妥明割据北疆。此时,阿古柏势力已侵入北疆,全疆一片混乱。玛纳斯的百姓为避战乱,于北沙山子(今莫索湾、呼图壁)一带,自发地组织起来,筑城练勇,保家卫国,避难百姓推举赵兴体为首领,练勇千余人,活动于东起马桥子城(今呼图壁县芳草湖),西至小拐、大拐一带,结成一道抵御外来侵略的防线。赵兴体还在莫索湾建成西营城(今一四八团)、东古城(今一四九团),在此带领避难民众,屯垦练兵12个年头。光绪二年(1876年),赵兴体民团配合清军收复玛纳斯县城,肃清阿古柏匪帮的残余势力。</h3> <h3>地理位置:一四九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玛纳斯县境内,隶属兵团笫八师ꪣ管辖。团部驻地在莫索湾垦区东阜城镇,南距玛纳斯县城71公里,距农八师师部所在地石河子市86公里。东径:86°4′31″-- 86°5′58″; 北纬:44°47′32″--45°9′30″.&nbsp; 海拔337-359.7米,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坡降0.6‰ ,团场区域南北长41.72公里,东西宽20.27公里。东与一四八团接壤,西与一五O团相连,南与一四八团和玛纳斯县六户地毗邻,北与古尔班通古特</h3> <h3>名称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始建于1958年6月,时称莫索湾五场。1959年12月,莫索湾第五农场与莫索湾第四农场合并,仍称莫索湾第五农场(简称莫五场)。1969年7月改称农八师一四九团。1975年兵团建制撤销,称石河子地区一四九团场。1981年兵团建制恢复,又称兵团农八师一四九团。现为兵团第八师一四九团。</h3> <h3>东古城在镇西三公里处,城长宽各三百米,高二米左右,厚上面一米五,底二米,有六米宽二米深的护城渠。开发莫五场时,出土了,铜钱,陶器,战刀等物件。九十年代后被开垦成了良田,迹址消失。</h3> <h3>七十年代大单位都盖起了苏式建筑的大礼堂。也称为飞机头。</h3> <h3>149团现在的幸福路在上世纪叫莫五场路。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一年我就住在路南第一栋第一间房,这排房子有六七栋。张民,王红,董爱铃,齐燕,刘志平,王木工,水管所的木工房就在第三栋头,新民,后来良伟家也搬了过来。前面一排有伊红,爱民,唐新兰,老孙家,兰妮家也住过一段时间。在前一排付明华,王冰,黄继梅,付强,刘忠江等,到了冬天常在老靳家门前捉迷藏。这一排当时往的都是机关的,他们前面是一条马路,一头连着商店,一头连着工程连。学校是二栋走廊式建筑。小学中学我在这两栋教室里上学。</h3> <h3>现在的中学校门前,原来有一个街心花园,正好是莫五场连接150团和148团的拐点。现教学楼的东北角有一个地窝子是当年开发莫五场的指挥部,一九六九年中苏关系紧张时,我们班就在这里挖地道,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地窝子、地道就消失了。</h3> <h3>149团被列为全国机采棉示范区(团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优质棉高产示范区,全国农机标准化团场,连续5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机械化率达到95%。149田在2011年就实现机采棉全程机械化,从采收、打模、运模,到解模、自动输送、加工皮棉,全是由机械完成。</h3> <h3>石河子149团幸福路一角。</h3> <h3>人去楼空的二营学校教学楼。</h3><h3>进入八十年代后,原一营改为第一中学,原二营校改为第二中学,原三营校改为第三中学,团部学校中学为第四中学,小学部升为中心小学。随着高中集中团校为第一中学。现在对外称;149团中小学校,独立分为:149团中学,149团小学。</h3> <h3>2017年3月8月部分初中退休教师相聚149团。相见格外亲。</h3> <h3>图为中心小学教师合影。</h3><h3>这是149团学校早期操场面貌一角。后面那个墙是用来办专栏用的。每年一些节日,各班都要办一种墙报,把写好的文章,刊头,按设计好的图,贴上墙。教室里,屋山头都是贴墙报的地方。团里一些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文革时,经常在这里放样版戏电影,最火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就在这里放影的。1968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就在这里举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套圈,谁能套到一本《欧阳海之歌》是非常幸运的。</h3><h3>图中那栋平房是我高中时的教室,九十年代后是农广校教室,后来拆除盖起了小学教学楼。</h3> <h3>兵团银行莫索湾农业支行149团储蓄所。</h3> <h3>上世纪,每个营都有银行,地方不大,平房,就是团部略大一点。九十年代未,银行集中到了团部,功能齐全,设备精良,服务农场。</h3> <h3>茫茫荒野上</h3><h3>红柳吐着妖艳的芬芳</h3><h3>肆意流走</h3><h3>芦伟摇曳着纤细的身影</h3><h3>忽然有一天</h3><h3>穿绿军装的开垦者</h3><h3>河南的湖南的北京的上海的</h3><h3>五湖四海的青年</h3><h3>来到你的身边</h3><h3>从此</h3><h3>寂静的沙漠人声鼎沸</h3> <h3>拓荒的号子</h3><h3>惊醒了沉睡万年处女的美梦</h3><h3>高高举起坎土曼</h3><h3>开出万顷良田</h3><h3>播下希望</h3><h3>没有谁叫苦</h3><h3>没有人当逃兵</h3><h3>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一个梦</h3> <h3>篝火烧红了黑夜</h3><h3>歌声淹灭了大地</h3><h3>汗水咽透了田园</h3><h3>双手绘出了蓝图</h3> <h3>亘古荒原</h3><h3>变成万顷绿洲</h3><h3>戈壁沙滩</h3><h3>站着一座座营房</h3><h3>绿色纵横交错</h3><h3>世外桃园白花香</h3> <h3>六十年成就了一个团</h3><h3>六十年培育了几代人</h3><h3>六十年铸造了一种精神</h3><h3>我们的开拓者</h3><h3>创造了人类发展上的奇迹</h3><h3>我们的开拓者</h3><h3>心中的丰碑</h3> <h3>六十年的风花雪月<h3>变成了开拓者心中最美的回忆</h3><h3>六十年的沧桑巨变</h3><h3>染白了开拓者浓浓的黑发</h3></h3> <h3>东阜城百年城池已逝</h3><h3>百年后的今天</h3><h3>一条条柏油道路让我们走上小康之路</h3><h3>一块块条田播下希望收获了幸福</h3><h3>一片片居民小区让我们过上殷实生活</h3><h3><br></h3> <h3>万顷良田</h3><h3>承担着农场人几多期盼</h3><h3>希望的沃士</h3><h3>当太阳投下炽热的光芒</h3><h3>当雨后彩虹架起美丽的长桥</h3><h3>请你起立鼓掌</h3><h3>那是军是人不屈的脊梁</h3><h3>那是军垦人最美的画卷</h3><h3><br></h3> <h3>我一次次面对父亲粗糙的手</h3><h3>让我敬畏</h3><h3>改变世界的手尽管那么小</h3><h3>却翻开了历史的一页</h3><h3>仍有一种坚守</h3><h3>守住清新、美丽、旺盛,</h3><h3>守住春光、泥土、田园,</h3><h3>守住耕耘、幸福、快乐。</h3> <h3>历史的风永远不会停歇</h3><h3>它轻佛着如烟的往事</h3><h3>摇拽出感人肺腑的故事</h3><h3>让我们在震撼中不忘初心</h3> <h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49团的西瓜二分钱一公斤,每个单位都种西瓜,夏天我们到大渠洗澡后就去偷西瓜。把西瓜放到水渠里漂下去,在下游捞起,一甩开,用手抓中间的沙瓤吃。最热闹的就是分种子瓜。那个时候各单位喜欢比赛,有一个黑皮西瓜重三十多公斤,一棵棉花上结了五十多个桃,萝卜五公斤重,这个展览会就在我上初中的教室进行的。</h3> <h3>1971年六月我第一次在良种连参加收割百号(官名:罂粟)劳动。穿着雨鞋,拿把专用收割刀,我在前面割一刀就会有琼浆流出来,后面的同学用食指摸到一个小缸子里。收百号早起,一般到十二点就收工了,下午四点再去割百号。先后在良种连,宣传队,副业连收过四年百号,百号的种子如小米一样小,吃起来特别香。</h3> <h3>小学的时候,冬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课间在教室炉子上烤馒头片,焦黄焦黄地、大家抢着吃;二是出太阳的时候,男同学们都出了教室,在朝南的平房教室顺墙根蹲一溜,手笼在袖筒里,很有点像小老头的意思,眯着眼看南面,有时可以看到雪山;三是有些同学拿根棉花柴点上学抽烟,结果当然都呛地是一塌糊涂。</h3> <h3>偷黄瓜、西红柿:中午玩水差不多了,回来路上就偷连队菜地里的黄瓜、西红柿,短裤裤兜装不下,就扎上腰,把西红柿塞到小背心里面。被看菜地的大爷追着撵的,那个逃命的架势啊,鞋子跑掉了都不敢跑回来拣。现在想想:连队里谁是谁家的孩子,谁不知道啊,呵呵。</h3><h3><br></h3> <h3>世上有朵美丽的花</h3><h3>那是青春吐芳华</h3><h3>铮铮硬骨绽花开</h3><h3>漓漓鲜血染红它</h3><h3>一路芬芳满山崖</h3> <h3>一四九团十连小学八十年代五年级毕业合影〈部分〉,连队小学到九十年代初基本实现了集中办学。</h3> <h3>一四九团中学初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毕业合影〈部分〉</h3> <h3>1974年3月第八师149团职工子女学校第一届高中毕业合影。</h3> <h3>1975年7月第八师149团职工子女学校第二届高中毕业合影</h3> <h3>后面这栋楼是八十年代中心小学教学楼。2000年拆除,在原址上盖起了中学教学楼。</h3> <h3>149团三中五年级&lt;2〉班1983年毕业合影</h3> <h3>老三届一个不朽的名片!</h3> <h3>石河子149团89届高中〈3〉班毕业合影。背景是初中教学楼和高中教学楼。</h3> <h3>上海支边青年回到第二故乡149团。</h3> <h3>上海支边青年在上海聚会。</h3> <h3>不论我们走的多远,心里总有一种牵挂,因为那里有我的青春,爱情,亲情,友情。</h3> <h3>老同学是一种情怀,你在我的梦里,我在你的心中,有你我才灿烂,你是我黎明前的霞光,我是你涓涓细流中的一朵浪花。</h3> <h3>岁月是一把双刃剑,一把无情地改变着我们的颜值,一把深深烙着往事的记忆。</h3> <h3>往事不会随风而去,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血脉里。敬畏经事如同敬畏生命一样精彩。</h3> <h3>背景是149团植物公园的假山喷泉。</h3> <h3>那间熟悉的教室,那张用旧了的课桌,那张清淅的三八线,那一声起立:老师好!仿佛就在眼前。我坐在你身后,你是我的同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h3> <h3>涛声依旧,芳华永驻!</h3> <h3>栽下一棵苗,迎来一片绿。</h3> <h3>石河子149团89届高中毕业2O年后相逢,相聚。</h3> <h3>多么熟悉的声音,记忆里我们都有一丝沉沉的思念。</h3> <h3>2017年8月12日,149团小学部分退休教师相聚。</h3> <h3>2006年初三毕业班教师合影。</h3> <h3>见到你们格外亲。</h3> <h3>你还好吗?一声问候走过几十年,她的温暖是我心中的企盼。</h3> <h3>在石河子北湖合影。</h3> <h3>永远在路上。</h3> <h3>老朋友走到那里都是风景。2016年回149团与王渝蓉老师在广场合影。</h3> <h3>退休后,相聚在于一起,玩得是开心。玩得是快乐!</h3> <h3>2017年12月26日。泥土的香味群欢聚一堂,唱歌,跳舞,聚餐。</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149团每个生产连队都有烧酒的作房。东古城酒厂设在副业连,标准化高梁烧制,传统工艺,酒质莹透,醇厚酣甜,香气浓烈。</h3><h3><br></h3><h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h3> <h3>记忆中的故事如涓涓流水,湿润着曾经。永远讲不完的话题,永远倾不完的故事,刻骨铭心。</h3> <h3>老朋友相聚,畅想当年青春年华,交流养生之道,快乐每一天。</h3> <h3>老同事聚会,峥嵘岁月稠,而今迈步从头越,夕阳无限好,黄昏花正俏。</h3> <h3>让我们举杯吧!为同学情干杯!</h3> <h3>让我们举杯!为我们生命飘过六十年干杯!</h3><h3>让我们举杯!为我们六十年不变的初心干杯!</h3><h3>让我们举杯!为我们健健康康地话着干杯!</h3> <h3>让我们举杯!为昨天,明天道一声谢干杯!</h3><h3>让我们举杯!为我们无悔而自豪干杯!</h3><h3>让我们举杯!为我们优雅地度余生干杯!</h3><h3>让我们举杯!为下次再相逢干杯!!!</h3> <h3>将快乐进行到底!</h3> <h3>我们相会在《美篇》是缘份,感谢你在百忙中分享我的小作。一种追思会超越年龄界限,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感谢大家转发给亲朋好友,传递一种情怀,我们永远是朋友!谢谢阅读!谢谢点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