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安砂

戈壁红柳

<h3>永安安砂镇地处九龙溪中游,永安市西北部,距市区43公里,属历史古镇,是福建省明星乡镇、科技示范镇,有着许多的风景名胜。</h3><div>位于安砂镇的安砂村,却有着许多的红色遗迹。这个村有人口1280多人,耕地面积有870多亩,村庄面积15公顷,七个自然小组,森林面积有一万多亩。</div> <h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砂是中央苏区的边陲要津,中国工农红军曾三次解放安砂。1934年4月初,红军在安砂建立了永安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安砂区苏维埃政府和石碧、曹田、水碓三个村的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工农红军组织百姓打土壕、分田地,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赤色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砂镇有37名烈士英勇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为人们传颂,现今成为了永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h3> <h3>安砂渡口战争遗址、红军桥遗址简介:</h3><div>1932年1月17日,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从对岸强渡九龙溪,消灭国民党军卢兴邦部驻安砂守军一个营,活捉敌营长。1934年6月底,红军向群众借用木材、门板等器物在此架设浮桥,方便路过红军经常经过安砂,先后有红九军团、红十九师等大部队通过浮桥,同年8月23日,驻守安砂的红七团一营三连奉命北撤后,群众将浮桥木材各自取回。2011年7月,中共安砂镇委、镇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纪念。</div> <h3>游客们来到红军渡口,寻找红军留下的足迹。</h3> <h3>这里也是孩子和大人休闲纳凉的地方</h3> <h3>附永安诗人聂书专写的诗:</h3><h3>红军渡口</h3><div>聂书专</div><div>有许多渡口已被遗忘</div><div>有许多渡口被桥代替</div><div>唯有红军渡口</div><div>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div><div><br></div><div>安砂渡口 一九三二年春天的渡口</div><div>有一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抢渡抢渡</div><div>水流湍急 枪林弹雨</div><div>机关枪掩护 游水抢渡</div><div>子弹在水中开花 浪在心头澎拜</div><div> 双塔锁九龙</div><div>红军在九龙河上冲锋</div><div><br></div><div>安砂渡口 红军渡口</div><div>我来的时候阳光灿烂</div><div>水流平稳清澈</div><div>九龙河畔看九龙</div><div>红军渡口忆红军</div><div>流的是河水</div><div>白云是思绪</div> <h3>远远看到两座竖立在山峰上的塔</h3><h3>安砂双塔的来历</h3><div>话说明朝末年的某天,一个清流县的风水先生来到安砂,走的口渴。到一大户人家讨水喝。女主人说,不如喝酒吧,我家酒比水多。风水先生很惊讶,问,我与你非亲非故,能给我一碗水喝酒很好了,怎么舍得给我喝酒呢?酒比水可值钱多了。女主人愁容满面,说,您看,我家不缺钱,酒也喝不完。风水先生说,既然你家如此富裕,不缺钱,你怎么不开心呢?缺什么吗?女人说,我家缺的是男人,我希望丈夫能天天在家里。他长年在外经商,钱挣的倒是不少,可是这样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一家人在一起。我们村都这样,男人在外经商挣钱,老人女人孩子留在家里。风水先生说,如果你真的希望丈夫天天在家不外出经商,我倒是有办法帮到你。</div><div>于是,一切按风水先生说的去做,由女主人出钱请来工匠,在安砂人外出的必经之路九龙溪的两岸山头上各建一座七层塔。</div><div>后来外出经商的男人陆续回到家乡,从此以后,安砂村的男人再也没有离开老婆孩子,在家里过起男耕女织的日子。安砂的老百姓就把这两个塔称为"锁夫塔"</div><div>因为毕竟有经商的经验,不少人就在安砂村开起小商铺。村里的商业一条街曾经也很繁荣。(此来历由风儿提供)</div> <h3>村长范家和站在河边,讲述红军在渡口的故事,旁边那棵小树是70年代就长在这里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坐船到河对岸,山上有另一番景</font></h3> <h3>小船儿轻轻滑动,清澈的河水不时的有鱼儿飞跃,鸟儿在水面上戏水,犹如人间仙境!</h3> <h3>岩石中生长着顽强的不知名的红色小花</h3> <h3>畅游在如此景色中,加上清晰的空气,怎能不让人心情愉悦。</h3> <div>附永安诗人朱昌颜的诗:</div>《沁园春·安砂》<div> 朱昌颜</div><div>古镇安砂,滩险溪清,九龙蹁跹。</div><div>望巍巍双塔,东西耸立,苍苍群岭,两岸连绵。</div><div>钱廪山城,贤祠书院,寻迹山巅有古篇。</div><div>凭栏处,忆红军急渡,烽火连天。</div><div><br></div><div>移山河换新颜,聚万众引渠齐造田。</div><div>看山川锦绣,政和民乐;峰峦叠翠,鱼潜鸥翩。</div><div>高峡平湖,悠悠奇境,旖旎风光画外仙。</div><div>芳菲日,恰重游故地,往事如烟。</div> <h3>安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h3><div>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以区沙县、永安、宁洋三县为筹款区,安砂是通往中央苏区的边缘区和重要水路枢纽。1932年1月至1934年9月,红军曾九次到过安砂,1934年4月初,建立了安砂苏区政府和曹田、石碧、水碓三个乡苏维埃政府。同年8月23日,红军撤离安砂,安砂苏维埃政府解体。原建筑已废,现建筑为重新建造。</div> <h3>村长范家和在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历史,看手机里记录的图片</h3> <h3>陈氏家祠——红七团一营三连指挥部旧址:</h3><div>辰时家祠,始建于明末清初,1932年1月至1934年8月间,红36师、红101团、红7团宁请归游击支队等多支红军部队驻扎安砂开展革命活动。均已陈氏家祠作为主要驻扎地和指挥所。一营三连驻安砂期间打过两次仗,8月23日,奉命撤离安砂。</div> <h3>安砂革命烈士陵园:</h3><div>建于1974年9月,2011年“七•一”前夕重新修缮,以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郑南木、陈潮敬、罗瑞珍等35名苏维埃干部和23名在部队牺牲的安砂籍红军战士。内有纪念碑,碑高12米,正面书“安砂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题“英雄牺牲的烈士们千古”,左面题“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右面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书有“死难烈士万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纪念碑后设有英烈榜,镌刻着英勇牺牲的58名烈士英名,以及部分烈士事迹简介。</div><div><br></div> <h3>附永安诗人聂书专的诗:</h3><h3>安砂革命烈士纪念碑</h3><div>&nbsp;&nbsp;&nbsp; 聂书专</div><div><br></div><div>在石峰村&nbsp; 我祭过红军墓</div><div>在青水乡&nbsp; 我看过红军标语</div><div>在西洋镇&nbsp; 我走过红军路</div><div>在安砂老区&nbsp; 我站在红军渡口等你归来</div><div><br></div><div>四月&nbsp; 让我感受春天的力量</div><div>一切失去生命的有可能复活</div><div>清明&nbsp; 让我感知生命的珍贵</div><div>所有离开很久的亲人有可能听见我的召唤</div><div><br></div><div>所以&nbsp; 握一束鲜花像握住亲人的生命</div><div>捧一碗清明雨感悟亲人的泪水</div><div><br></div><div>我在中央苏区的边陲要津----安砂</div><div>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div><div>摸着五十九个红军烈士的名字</div><div>我贴紧纪念碑能听清心跳在加速</div><div>能听见苏维埃政权的名字</div><div>能听见打土豪,分田地的声音</div><div>能听见先烈的鲜血在我的体内穿流不止</div><div><br></div><div>我仰望纪念碑&nbsp; 燕子低飞&nbsp; 披着黑纱</div><div>但春天给了我力量</div><div>给了我青春勃发</div><div>给了我生命生生不息的遐想</div> <h3>摄影/文:戈壁红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