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早就看到群主发的帖子了,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带着很是向往的心情和风在旅途四十余位友友们,出宁夏,过崆峒,再兵出潼关,直奔洛阳而去。一路辗转四省,舟车劳顿,行程数千公里,旨在一睹闻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和千古第一刹少林寺的真容。</h3> <h3> 按照惯例,群主在细心地安顿着旅途中的注意事宜。</h3> <h3> 常言道:只羡鸳鸯不羡仙!此刻,这两只鹅,与这一湖的春色搭配得如此惬意。许是在演绎着属于它们的不离不弃……</h3> <h3> 湖畔高楼倒映湖中,犹如海市蜃楼,真是醉了。</h3> <h1> <font color="#ed2308">1、洛阳行之博物馆</font></h1> <h3> 车子方才停稳,我们就按耐不住内心的急切,急匆匆地奔向了此行的首站____洛阳博物馆。</h3> <h3> 很喜欢和司机陈五蛋走在一起,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师傅的徒弟,更重要的是我在他面前苗条了许多。</h3> <h3> 见到青梅,这黄绿相间的色彩好是夺目。</h3> <h3>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新馆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h3> <h3><font color="#010101"> 听闻洛阳是六朝古都,那我们六个就来个定格如何?</font></h3> <h3> 进到馆内,被底蕴深厚、年代久远的宝贝给深深吸引,隐含太多历史的文物,让人目不暇接,镇馆五宝中曹魏白玉杯和唐代三彩黑釉马,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算是记住了。</h3> <h3>历史课本上绝对见过</h3> <h3> 再看这些名家大作,无处不透露着我中华五千年文明,让你在游览欣赏之余,更长见识,提升自己。</h3> <h3> 我们的游览由于受时间限制,多少有些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遂不能将所有的馆藏珍品一一详细介绍,但能有幸造访于此,实属不易,感恩遇见,美哉,快哉!</h3> <h3>恰好我属猴,拍张留念</h3> <h3> 还有这透露着艺术气息的消费品,更是让人心心念念。</h3> <h1><font color="#39b54a">2、洛阳行之隋唐植物园</font></h1> <h3> 他们言语甚是调皮,他们的动作尽显无忧,抓拍的瞬间,向往至极,向往那种童真童趣。</h3> <h3> 初到牡丹园,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整齐划一、红绿相间,人工和自然高度吻合的景色,心心雨姐姐拍个不停。</h3> <h3> 友友们自找搭档,或三五成群,或组成一队,尽情的享受着这满园的春色和娇艳。</h3> <h3> 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甲天下于宋朝。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每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节,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游客。</h3><div><br></div><div><br></div> <h3> 含苞待放之牡丹</h3> <h3> 果真是百花盛开,果真是高手在民间</h3> <h3> 花不醉人人自醉</h3> <h3> 牡丹丛中六仙子!</h3> <h3><font color="#010101"> 莫非群主在与牡丹仙子暗语?</font></h3> <h3> 名人雕像、墨迹、还有喜庆的锣鼓表演给誉满天下的洛阳牡丹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h3> <h3> 牡丹园中并非只有单纯的牡丹,这些形态各异、布局有序、别有景致的园林植物,更是让人大饱眼福,叹为观止。</h3> <h3> 花自飘零水自流</h3> <h3><font color="#010101"> 拂堤杨柳醉春烟</font></h3> <h3> 路过洛阳电视台</h3> <h3>潇潇雨歇,飘落一地繁华</h3> <h3> 晚餐过后,我们相邀去看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即南湖音乐喷泉,它位于洛阳新区会展中心,拥有多项世界之最:369米的世界上最长数控跑泉,12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面积的综合水景,世界首创的高科技百变喷泉水形,世界上最精确的数控定位系统,世界最高最长的变频阵列。</h3> <h1><font color="#167efb">3、走进嵩山,徒步少室山</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看队旗,就知道少室山的风大不大?天地间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万事万物都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改变。所以,对于人事的优劣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对于人生的态度而言,尽力就是最好。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还是轻盈,我们从中不仅能品尝失败的痛苦与迷惘,同时,也享受着收获与快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所以,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散尽愁绪,做最好的自己,不负年华!</font></h3> <h3> 古人云:嵩山多好峰。少室、太室各有36峰,峰峰有典,峰峰有名。有奇峰、幽谷、神洞、飞瀑、碧泉、茂林、奇石等组成的嵩山20景观,荟五岳之精萃,纳三山之灵气、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眉之秀,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h3> <h3> 人生,最终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你是否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想被人知道,变得闪闪发光,就要熬过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黑夜。如果想被人在乎,就要变得强大重要,不再被别人随意对待和忽视。人生的路从来都在自己手里,想变得更好,得自己成全自己,懂得迎难而上。</h3> <h3> 新友友伫立于嵩山风中,合影留念。</h3> <h3> 上山容易下山难,母子情与母女情的真实演绎,让爱活灵活现。</h3> <h3> 路遇野百合</h3> <h3> 群主哥哥今天携夫人一行,格外小心,甚是关心,值得点赞。😆</h3> <h3> 让我来瞅瞅,记得先扫码!</h3> <h3> 小家伙憨态可掬,甚是惹人。</h3> <h3> 以前,对于少林寺的映像大都来自于武侠小说,再就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片中让很多人百听不厌,久久难以忘怀的《牧羊曲》,独步武林的少林功夫至今记忆犹新。今朝有幸造访,一睹千古第一刹真容,的确名不虚传。</h3> <h3><font color="#010101"> 历代高僧长眠的塔林</font></h3> <h3>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h3> <h3> 乍一看,千古第一刹,怎有错别字?其实不然,另有隐情,因为几经战火,饱受蹂躏,是为不全,所以“藏”字才少了笔画,是不是很有门道,我也是到了少林,感到好奇,才弄明白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伟人题字</font></h3> <h3> 百善孝为先,武林至尊岂能甘为人后?见识了敢为人先的真实践行。</h3> <h3> 千年古树_____银杏,树上小洞据说是少林武僧练习少林金刚指所为,似乎颇有根源和道理。</h3> <h3> 景区内到处可见和少林有关的纪念品</h3> <h3> 随处可见僧人,瞧,这小家伙多可爱!</h3> <h3> 泛起的红漆,似乎在向游客诉说着它的沧桑。</h3> <h3> 层层的青砖透露着天下第一刹的古老与厚重。</h3> <h3> 友友拍的照片,多么古朴,威严的寺院矗立于群山之中,多了几份神秘的色彩。</h3> <h3>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h3> <h3><font color="#010101"> 只想说:少室山,风在旅途有来过!</font></h3> <h3> 演武场前人山人海</h3> <h3> 停车场里车水马龙</h3> <h3> 听闻撞得越有力,声音越大越好,还有机会获得纪念品。</h3> <h3> 傍晚时分,队伍集结,打道回府,不料少林寺路口严重堵车,辛苦司机陈,一脚离合,一脚刹车,缓慢挪动,耗费多时,敬业乐群,为你点赞!!!</h3> <h3> 返程中服务区的宣传很是到位,重温历史,感叹我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h3> <h1>4、亲探地坑文化,品尝有机草莓</h1> <h3> 途径三门峡,跑去看了地坑。</h3> <h3> 网络资料:河南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老一辈挖它个二三年,能让后几代人住上百年。据说三门峡的天气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住在这种地坑院里,冬暖夏暖,非常舒适。</h3> <h3> 体验手摘草莓,一斤20元,我的胃口让老板一个劲地直喊:少吃多摘!其实我没有那么不知趣,只是恶作剧了一回。为旅途增添几份笑料,他年好做回忆。</h3> <h1>5、阴差阳错造访孙镇</h1> <h3>原本是要去礼泉县的袁家村的,可是阴差阳错,误打误撞到了孙镇。网络得知:它是陕西省级35个重点示范镇之一,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故乡。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为大背景,2015年成功招引了重泉古城项目实施建设,2016年元旦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对外开放。</h3> <h3> 进入古城后,首先有老县衙、地牢,县衙按旧时布置,古朴而不失威严,不时有升堂及审案表演。古街上铺面鳞次栉比,有绸缎庄、铁匠铺、当铺以及各种小吃、作坊。</h3> <h3> 流水潺潺,水车响动</h3> <h3>【后记】:此行是风在旅途2018年第四次活动,是2018年我的第一次,一度时间曾听人说:徒步群尽是看破红尘,身体不佳等诸多残缺不全的泛泛之辈,其实不然,正如友友紫岩所言:“都说出去走走,眼界就不一样了。初次参加这样的旅行群,感触还真是有点深,49人的旅行群,感觉就像一个大班级,群主就是班长,班级里人才济济,有歌者、诵者、诗者、摄影者。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旅行群,反正这次的外出在我记忆深处有些别样的美。”道听途说未必真实,亲身经历方见优劣,最后,以汪国真的诗收尾,愿自己和风在旅途一道走向远方!</h3><h3> 《走向远方》</h3><div> 作者:汪国真<br></div><div>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br></div><div>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br></div><div>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div><div>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div><div>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br></div><div>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