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

老叶

<h3>  一年一清明,我把以前的文字做了整理,以此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怀念。</h3> <h3>阅历星霜七十秋,</h3><div>为国尽心炼石油,</div><div>足迹遍及半华夏,</div><div>饱尝艰辛喜与忧。</div><div><br></div><div>您是油城开荒牛,</div><div>半只瓦砖作枕头,</div><div>振兴石化呕心力,</div><div>敢凭赤手撑宇宙。</div><div><br></div><div>百笑清风不虛度,</div><div>心愿未了却西游,</div><div>千呼万唤声欲竭,</div><div>父爱如山泪难收。</div><div> (粤语押韵)</div> 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但我觉得还是象在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有时在大街上看见走在前面的老者,也会有一种错觉,那个就是我老爸,觉得我爸爸从来就没有离开我们。<div><br></div><div> 我的老家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中,无论从东南西北的哪一个方向去我们老家,都要爬到山顶再下去才能到达,这里山清水秀,也可以说山穷水尽,我父亲就出生在这里。父亲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几岁时他母亲就病逝了,我爷爷娶了继奶奶,继奶奶年轻貌美,爷爷对继奶奶宠爱有加,再加上爷爷在外面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做着党的地下工作,常年不着家,我父亲就是由他的奶奶和叔婆带大的(我父亲的爷爷和叔公都在南洋打工),一生都缺少父爱母爱。我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就独自到了外面的学校去上学,也一直在学校里寄宿,他十几岁上初中时,茂名石油公司成立,来学校招人,我父亲就偷偷报了名,然后去了上海学习,五八年就成了茂名石油公司的开荒牛;从此成了一名石油工人直到工程师。</div><div><br></div><div> 我父亲和母亲结婚以后,夫妻是两地分居的,父亲在市里上班,母亲在老家务农,市里离我们老家100多公里。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回老家来。</div><div><br></div><div> 当我出生时,父母都视我为掌上明珠,老家离父亲工作的城市有一百多公里,交通也不方便,父亲一年也难得回家休一两次假,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回家乡难得一见的北方水果,如苹果.雪梨等,他买的时候还会细心的挑选有果柄的,回家后用线一个个绑在床顶架上,任凭我摘取,看到我高兴的够不着时,他又会边笑边给我讲述水果的产地、收获时节等等,有时还会带回一个玩具,在乡村里玩具简直是希世珍宝,一辆小汽车就让我成为村中小伙伴的老大,—个“小鸡出壳”令我和小伙伴们惊讶万分;好奇的我常常会把玩具拆散一地,可是父亲从来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把玩具重新装好,他这样子让我既长了见识又长了能力;等我长大一点,又会给我买各种小人书,那也是村里的稀罕之物。每次妈妈带我去市里看望父亲,父亲都会带我去看大江和船,带我去坐火车,让我开眼界增长见识。父亲还是一个细心的人,在我长到十多岁身体开始发育的时候,父亲又为我买回来了生理卫生的书箱让我学习,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促手无措,这些书在闭塞的农村是很难找到的,这些书不但我学习了,我看完以后还给村里的姐妹看,可以说父亲带回来这些书籍,是惠及一方的。还记得有一年放暑假,我去市里探望父亲,我跟爸爸说了一下,每天下午都会头痛,谁知道爸爸连续几天,天没亮就起床去市场买回猪脑和天麻,清洗干净放锅里炖好给我,然后他才去上班,吃了几次之后,我的头疼病居然好了。</div><div><br></div><div> 在那年代,父亲经常出差,全国各地的跑,他每到一处,都会写信回来给妈妈,然后让妈妈念给我听,要妈妈告诉我他到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产等等。虽然年幼的我还在懵懵懂懂之中,但我也跟在父亲的讲述中认识了一点外面的世界。父亲的工资是有限作用却是大大的,为了节约开支而又不会少了我的营养,父亲每每回家休假,都会带我去捉青蛙,黄鳝,钓鱼等,我总是拿长竹签,布袋子跟着父亲后面,收获着我们父女的乐趣。父亲捉青蛙黄鳝的技术都很好,在那个农药还没有泛滥的时代,田里、溪边的青蛙还是蛮多的,只要以溪边田边走过,有没有青蛙黄鳝一看就知道,父亲还是钓鱼好手,捞虾也无人能比,拿个竹箕在水田里装,半天也能收获一小手箩,我父亲就会把吃不完的虾和鱼晒干,因此父亲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少干货,以备日后之需,我也总盼父亲能回来。但也不是每次父亲回来都能陪我们,有时父亲前脚刚进门,后面就有电话追他回厂处理技术问题,父亲只好放下行李喝碗粥,板凳没坐热又要往回赶。父亲在单位里虽然是一个干部,但回到家里就什么都干,洗衣服、做饭、砍柴、下地干农活,样样动手,一点都没有封建礼教的偏见。</div><div><br></div><div> 直到父亲能带家属随迁,我们一家才算团圆。但生活条件还是有限,生活,读书都是要钱的,粮食、肉类、油类都是国家分配凭票供应。为了我们姐弟不缺吃的,父亲还是会利用空余时间去钓鱼,下各种不同的鱼饵钓不同的鱼,以此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加上妈妈那双巧手,我们的生活一直都不错的。我结婚有了儿子以后,父亲还会骑着单车,到很远的没有污染的江河里边钓鱼,他把钓到的鱼让我煮给我儿子吃,他千方百计的为小外孙增加营养,他是想让他的小外甥吃得放心(我们这里的民间习惯,外公外婆把“外孙”叫“外甥”;女孩子称兄弟姐妹之间的孩子也叫“外甥”;男孩子称姐姐和妹妹的孩子一样是“外甥”),把身体养得壮壮的。</div><div><br></div><div> 父亲不但工作做的好 ,在家里还做的一手好菜。每年暑假的时候,父亲还会让我们姐妹几个轮流做饭,然后他会对大家做的菜进行评判,谁做的菜多放了什么,谁做的菜少放了什么,他和妈妈一起都一一指出来,让我们下一次做的时候注意,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在父亲和妈妈的调教下都做得一手好菜。</div><div><br></div><div> 父亲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工作技术也顶呱呱,会经常出差,帮兄弟单位做技术指导,采购设备等,因此他就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除了新疆和西藏,其他都有涉足,每每出差回来给我们讲起那见闻.乐事,风土人情,都令我们向往不已。父亲不单是个好父亲,更是个好干部好师傅,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他的徒弟遍及全国各地。他还是一个好儿子,年幼时爷爷和继奶奶无暇照顾他,但到爷爷和继奶奶需要他照顾时,他都尽职尽责孝敬他们,对继奶奶,很多邻居都说,就是亲生儿子,也没办法做到那样子,这在邻里都是赞赏有加的。他不但自己做得好,还以身作则的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所以我们姐弟几个都有一个善良的心。</div><div><br></div><div> 父亲一生都吃苦耐劳,直到退休以后还到私企做技术指导。后来因身体不好,才回家休养。退休时间不长,父亲的身体就慢慢不成了,但是为了不影响我们姐妹的工作和弟弟的学习,一直都自己扛着并由妈妈照料着,直到有一天去住了医院,才不得已让我们姐妹及几个女婿轮着帮妈妈照顾他,即使这样,父亲也没叫过一声痛,喊过一声苦,还是常常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他而耽误了工作;那时候弟弟还在念书,即使病重时也没让我弟弟担误一天的课程。……想起那些日日夜夜,心还会揪一样的痛。</div><div><br></div><div> 父亲在病重的最后日子里,有时候有点糊涂不清醒,他时常就会提到老家的屋老家的路老家的山老家的水,真情流露的他是那么的舍不得老家,父亲是一个很热爱家乡的人。</div><div><br></div><div>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我们把您送回老家,愿您在家乡的青山里永远安息!愿您在天堂里再没有病痛!天天开心快乐!!</div><div><br></div> <h3>父亲与当年的炼油塔</h3> <h3>父亲年少时,他母早逝离;</h3><div>他父为生计,在外为人师;</div><div>独自在家中,万事靠自己;</div><div>日读圣贤书,晚上《西游记》;</div><div>同伴共下棋,长辈讲故事;</div><div>饭熟不思餐,只为求多知。</div><div>青年走上海,父子各东西;</div><div>年末想归家,囊中却差涩;</div><div>电邮乃老父,是否还生气;</div><div>谈及未来志,他父才释疑;</div><div>无奈寄路资,归来是除夕;</div><div>父子团圆泣,未来有所祈。</div><div>学成终归家,茂名油公司;</div><div>开荒象牛马,奔忙为国事;</div><div>东往山东去,西走云大理;</div><div>南下湛江港,北上沈阳西;</div><div>共商石油事,实现凌云志;</div><div>八方来回替,足迹及各地。</div><div>同事各有志,思想有分歧;</div><div>意志虽各异,情谊总依依;</div><div>东南西北中,相距有万里;</div><div>哪里有油厂,就有目的地;</div><div>徒弟遍各地,总有见面期;</div><div>儿女和妻子,却少在一起。</div><div>太阳满大地,白发换青丝;</div><div>举国尽欢庆,政策惠及您;</div><div>分离半世纪,团圆将可冀;</div><div>举家迁油城,别了长相寄;</div><div>教育儿女辈,此情应珍惜;</div><div>可惜景不长,老父你驾西。</div><div>又到清明节,终日把父思;</div><div>记下此文字,慈父似如昔;</div><div>天堂可安好,三顿可腹饥?</div><div>为父老实人,可否有人欺?</div><div>儿女都想您,此梦尚可祈?</div><div>望告一声好,明我长相思!</div> <h3><font color="#010101">少年英俊的父亲</font></h3> <h3>父亲送给我的第一个“六一”节礼物……一张珍贵的照片。</h3> <h3>不到长城非好汉</h3> <h3>走南闯北,四海为家。</h3> <h3>北京永远是人们向往的地方。</h3> <h3>天安门前留个影</h3> <h3>出差南京</h3> <h3>坐看云起时,一览众山小。</h3> <h3>退一步海阔天宽</h3> <h3>再次进京</h3> <h3>杭州美景,来了就不要辜负。</h3> <h3><font color="#010101">有多少人记得旧上海的样子呢?</font></h3> <h3>又一次出差北京</h3> <h3>登上天安门城楼</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时病重的父亲,虽然经历病痛的十几年折磨,数次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依然灿烂的笑对人生。</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