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引出不得不说的故事

劉HUIGUI

<h3> 映山红引出不得不说的故事</h3><h3> (图/文:LIU HUIGUI,2018清明于赣南于都)</h3> <h3>  对于每个赣南客家人,看见或者说到映山红,都是永远的乡愁。</h3> <h3>  三、四月份,放眼望去,山岗上到处是红红的,正是映山红烂漫的时节。</h3> <h3>  莫念乡,儿思娘。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妈妈。</h3> <h3>  小时候,和其他客家小孩一样,等妈妈砍柴回来是件迫不及待而又甜蜜的事情;和所有人的妈妈一样,妈妈每次上山砍柴回来,都要带回一些野生果子给我。尤其是春天,映山红开的时候,妈妈会折好多回来,然后我就召集小伙伴们一起来分享。映山红在我们那里叫山石榴,一般都叫它为石榴花(与水果石榴一样的名字),略带甜味又清爽可口,小孩颇喜食。妈妈们将映山红插在头巾或斗笠上,大部分插在捆扎好的鲁基柴里,挑在肩上走,一晃一晃的,甚是好看。</h3> <h3>  映山红,一年又一年,成为妈妈和孩子的连心结;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在盼望中,在分享中,在快乐中,逐渐长大。</h3> <h3>  映山红,是等待,是希望,是幸福!</h3> <h3>“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满映山红”!</h3> <h3>  逝者如斯!不得不说的故事。</h3> <h3>  我家邻居中有一个孤老婆婆,论辈分得叫她太婆,她家门上挂有一块革命军烈属的牌匾。每到映山红开的时候,她就要到山上去折一大把回来,默默地插在家里的神台上……</h3> <h3>  太婆每年春天用映山红“敬神”,小时候我一直不理解,后来慢慢地听大人们经常说起,才知道其中缘由。</h3> <h3>  太婆的丈夫刘熙来,1928年就参加了中共于都临时县委为领导的全县农民暴动,后来跟随从井冈山来的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太婆是童养媳,和刘熙来生有一女孩。刘熙来打仗回来,会采一些映山红给女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完成了集结并进行兵员、弹药、物资等补充,退出根据地,夜渡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太婆带着小女儿在河畔送别亲人,刘熙来将一把没有叶子的映山红树枝递给女儿,对母女俩说:明年映山红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来!</h3> <h3>  此后,太婆母女俩每当映山红开时,就盼望着刘熙来回来。盼啊,等啊……年复一年,刘熙来终于再没有回来。盼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民政部门送来的军烈属证书和牌匾——他牺牲在长征路上了。这时他们的女儿已经远嫁在二十多里外的仙下乡那边了。</h3> <h3>  其实,在于都,在赣南,苏维埃革命时期,这种情境的家庭有成千上万。</h3> <h3>  我的家乡赣南于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起源地。这里诞生了赣南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进占于都县城,帮助建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为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中央苏区的逐步建立,全县人民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运动中。在购买战争公债、支前、扩红、参军参战和全力支援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中,于都人民积极响应,无私奉献。在中央苏区开展的“红五月”突击扩红运动中,于都县超额完成了扩红任务,被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先进县”光荣称号。中央苏区时期,于都参加红军人数多达68519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参加红军最多的一个县,支前参战人数达10万人。无数于都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牺牲,仅留下姓名记载的烈士多达16200人。</h3> <h3>  在革命年代,通讯极度不便,这千万个革命烈士,他们的父母、爱人、儿女,无疑也如同太婆母女一样,在无限期盼中……</h3> <h3>就像赣南山歌里唱的那样:</h3><div>等啊等,等啊等!</div><div>等得青丝变白发,</div><div>等得杜鹃带血啼。</div><div>望穿门前石子路,</div><div>亲人啊,你在哪里!</div><div>几回梦里呼唤你。</div> <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太婆从山上最后一次采回了一扎映山红安插在神台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h3> <h3>  “露红凝艳数千枝”,“花中此物似西施”的映山红,你的寓意有几种?</h3><h3> 你的颜色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浸透,还是杜鹃啼血染红的?或是二者兼有!</h3> <h3>  时光荏苒,人世沧桑。好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居住的整个客家围屋已经被拆除了,太婆家的房子当然也不例外,贴在墙上的革命军烈属证和挂在门框上方的革命军烈属牌匾也早就不见了。</h3> <h3>  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于都,赣南,这块遍地长满映山红的土地;没有忘记,这块红色土地的人民,对苏维埃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h3> <h3>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天,带着深深的缅怀之情,我折了一束映山红,默默地放在太婆家的宅基上……</h3> <h3>&nbsp; 映山红引出不得不说的故事</h3><div>&nbsp;</div><div>&nbsp;</div><div> 对于每个赣南客家人,看见或者说到映山红,都是永远的乡愁。</div><div>&nbsp;</div><div> 三、四月份,放眼望去,山岗上到处是红红的,正是映山红烂漫的时节。</div><div><br></div><div> 莫念乡,儿思娘。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妈妈。</div><div><br></div><div> 小时候,和其他客家小孩一样,等妈妈砍柴回来是件迫不及待而又甜蜜的事情;和所有人的妈妈一样,妈妈每次上山砍柴回来,都要带回家一些野生果子给我。尤其是春天,映山红开的时候,妈妈会折好多回来,然后我就召集小伙伴们一起来分享。映山红在我们那里叫山石榴,一般都叫它为石榴花(与水果石榴一样的名字),略带甜味又清爽可口,小孩颇喜食。妈妈们将映山红插在头巾或斗笠上,大部分插在捆扎好的鲁基柴里,挑在肩上走,一晃一晃的,甚是好看。</div><div><br></div><div> 映山红,一年又一年,成为妈妈和孩子的连心结;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在盼望中,在分享中,在快乐中,逐渐长大。</div><div><br></div><div> 映山红,是等待,是希望,是幸福!</div><div><br></div><div>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满映山红”!</div><div><br></div><div> 逝者如斯!不得不说的故事。</div><div><br></div><div> 我家邻居中有一个孤老婆婆,论辈分得叫她太婆,她家门上挂有一块革命军烈属的牌匾。每到映山红开的时候,她就要到山上去折一大把回来,默默地插在家里的神台上……</div><div><br></div><div> 太婆每年春天用映山红“敬神”,小时候我一直不理解,后来慢慢地听大人们经常说起,才知道其中缘由。</div><div><br></div><div> 太婆的丈夫刘熙来,1928年就参加了中共于都临时县委为领导的全县农民暴动,后来跟随从井冈山来的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太婆是童养媳,和刘熙来生有一女孩。刘熙来打仗回来,会采一些映山红给女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完成了集结并进行兵员、弹药、物资等补充,退出根据地,夜渡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太婆带着小女儿在河畔送别亲人,刘熙来将一把没有叶子的映山红树枝递给女儿,对母女俩说:明年映山红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来!</div><div><br></div><div> 此后,太婆母女俩每当映山红开时,就盼望着刘熙来回来。盼啊,等啊……年复一年,刘熙来终于再没有回来。盼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民政部门送来的军烈属证书和牌匾——他牺牲在长征路上了。这时他们的女儿已经远嫁在二十多里外的仙下乡那边了。</div><div><br></div><div> 其实,在于都,在赣南,苏维埃革命时期,这种情境的家庭有成千上万。</div><div><br></div><div> 我的家乡赣南于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起源地。这里诞生了赣南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进占于都县城,帮助建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为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中央苏区的逐步建立,全县人民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运动中。在购买战争公债、支前、扩红、参军参战和全力支援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中,于都人民积极响应,无私奉献。在中央苏区开展的“红五月”突击扩红运动中,于都县超额完成了扩红任务,被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先进县”光荣称号。中央苏区时期,于都参加红军人数多达68519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参加红军最多的一个县,支前参战人数达10万人。无数于都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牺牲,仅留下姓名记载的烈士多达16200人。</div><div><br></div><div> 在革命年代,通讯极度不便,这千万个革命烈士,他们的父母、爱人、儿女,无疑也如同太婆母女一样,在无限期盼中……</div><div><br></div><div> 就像赣南山歌里唱的那样:</div><div> 等啊等,等啊等!</div><div> 等得青丝变白发,</div><div> 等得杜鹃带血啼。</div><div> 望穿门前石子路,</div><div> 亲人啊,你在哪里!</div><div> 几回梦里呼唤你。</div><div><br></div><div>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太婆从山上最后一次采回了一扎映山红安插在神台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div><div><br></div><div> “露红凝艳数千枝”,“花中此物似施西”的映山红,你的寓意有几种?</div><div> 你的颜色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浸透,还是杜鹃啼血染红的?或是二者兼有!</div><div><br></div><div> 时光荏苒,人世沧桑。好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居住的整个客家围屋已经被拆除了,太婆家的房子当然也不例外,贴在墙上的革命军烈属证和挂在门框上方的革命军烈属牌匾也早就不见了。</div><div><br></div><div> 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于都,赣南,这块遍地长满映山红的土地;没有忘记,这块红色土地的人民,对苏维埃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div><div>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天,带着深深的缅怀之情,我折了一束映山红,默默地放在太婆家的宅基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