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

summerhh

<h3>高棉的微笑------丛林深处的历史文化瑰宝</h3><h3><br></h3><div> 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遗迹,它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給人庄严的感觉,也有别于中国长城漫长的军事用途,吴哥窟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佛陀面上的微笑,会让你放下一切对于外界的警惕和不安,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他们的文化当中。完整四天的行程,请跟我一起领略丛林深处的历史文化瑰宝——高棉的微笑。</div><div> 吴哥遗迹淹没于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数百年后于1858年被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循迹发现,从此引起全球瞩目,更让无数考古学者惊艳莫名。由于上世纪60年代后,柬埔寨陷入长期战乱,使得这人类伟大的艺术成就,又被幽闭在黑暗中,并遭到一定破坏。1993年5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柬埔寨举行全国大选,从此柬埔寨恢复为君主立宪国家,柬埔寨政局才渐趋稳定,积极向外招商投资,让凋敝已久的国家经济渐有起色。而素有微笑高棉之称的吴哥遗址,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遗址,于今终能再以热情的姿态向全世界微笑。这座人类伟大的艺术成就,同样也吸引着我的向往。</div> <h3>&nbsp; 2018年01月22日,12:30&nbsp; 在沈阳桃仙机场T3航站楼E10集合。 13:30办理登机手续,15:05开始登机。此次的柬埔寨包机不提供饮食,航班的乘务人员看起来很年轻,中途仅提供了一次送水服务。</h3> <h3>六小时飞行时间,刚好可以欣赏到冬季天空云海落日。</h3> <h3>  入住酒店ANGKOR HOWARD HOTEL ,这里有柬埔寨特色,还有如同盗梦空间般的超长走廊。</h3> <h3>  柬埔寨地导林志龙简单介绍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首都金边。</h3><div> 柬埔寨有25个省,11 个民族,高棉族是最大的民族。华人占32%,金边华人最多。经济72%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信仰小乘佛教。</div><div> 吴哥市是暹粒省的省会,11世纪时称为皇家市。</div><div> 吴哥窟的各处神殿是为了献给印度神,人们常常用座骑区分各种神灵:骑牛的湿婆神是破坏神;骑神鸟(鸟头人身)的毗湿奴是保护神;乘凤凰的梵天是创造神;骑大象的是万神之王因陀罗。除此之外,印度教中的神灵还有很多动物,比如猴神哈奴曼也会经常出现在吴哥的壁画和雕像上。</div><div> 开始一天的行程前,先要去吴哥票务中心购买门票。</div> <h3>  暹粒的一日吴哥门票37美元。吴哥门票的每张票面上都印有游客的照片。之后去各处古迹参观都需出示门票。</h3> <h3>  小吴哥又称吴哥寺,吴哥寺&nbsp;Angkor&nbsp;Wat,其他译名:小吴哥、吴哥窟、寺城、威什努庐。位置:暹粒城北、吴哥城南;建造者:苏耶跋摩二世&nbsp;Suryavarman&nbsp;II;建筑风格: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的祭坛;信奉宗教:印度教(献给毗湿奴)。它的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nbsp;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之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之一。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br></h3><div> 吴哥寺是吴哥古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它规模宏大、对称完美、浮雕精致,体现了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更是作为柬埔寨的标志被印在国旗上,与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千佛坛并成为东方四大奇观。</div><div> 吴哥寺的建筑包括祭坛与回廊。祭坛由三层须弥台组成,层层上升,象征着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祭坛顶部伫立着莲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div><div> 在小吴哥窟这著名的世界奇迹前,留下了我们这个团队16人的集体照。</div> <h3> 进入小吴哥之前,首先得认识一种叫“娜迦”的多头龙。说是龙,我们还是觉得很象蛇呀?小吴哥的护栏全是以多头娜伽装饰,娜伽是印度神话中一种多头毒蛇,可以控制雨水和王国繁荣,常出现在吴哥建筑的引道、门口和屋顶。五头的是水神,七头是保护神,九头是至高无上的皇家标志。</h3> <h3>  除了多头娜伽,还有狮子守护着这座通往寺庙的桥。<br></h3><div> 吴哥窟涵盖着被红土围墙界定的约200公顷的长方开区域,并被200米宽的护城河包围。围墙的周长为5.5公里。一条巨大的250米长、12米宽由砂岩建成的堤道横穿护城河。寺庙高65米。如此宏伟和壮丽的吴哥窟,常被人以为是由神建造的。</div><div> 因为主桥的维修, 我们通过浮桥进入小吴哥寺。</div> <h3>  寺庙始于十字砂岩平台。平台每侧有巨大威严的石狮子守卫着神坛。堤道直达三座不同高度的寺庙塔塔门(大门入口)导游介绍中间的塔门是国王的通道,右边走皇族、左边走大臣。大部分塔楼的上段已不复存在。 </h3><div> 沿着堤道,带着娜迦鳞状身躯的短柱形成的矮栏杆。穿过堤道中央,藏经阁前面巧妙地挖造了两个65米长、50米宽的水池是欣赏小吴哥全景的最佳观赏点。</div><div> 小吴哥的日出,每天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div><div> 感谢众多游记的分享,可以让我们欣赏到这么多绚丽美好的吴哥日出。</div> <h3>  一层层的方型带柱子的围廊,因为战争的原因的几次大火焚毁了上面的木制建筑,黑色的廊柱无时无刻都在证实着那段充满着苍桑的历史。同时这些残留的廊柱,依然能诉说吴哥时代往日的辉煌。 </h3><div> 古代的吴哥笃信印度教,神猴便是神灵之一。于是在进入吴哥窟之前,遇到一只可爱的猴子。</div> <h3>  小吴哥的正门在西面,正中的门楼内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湿奴雕像。第1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满布浮雕。东壁的搅乳海图,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均描绘神话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苏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和南壁东段阎摩审判天国与地狱。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且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h3> <h3>  林导介绍西部的壁画是小吴哥保留里完好清晰的壁画,讲诉的便是在猴神哈奴曼的帮助下罗摩国王与魔王作战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是进入小吴哥的第一道正门,也许是因为很多参观者的抚摸,西部壁画的人手可及的部分十分的清晰而有光亮,这才是小吴哥原本应该有的寺庙被朝拜的模样吧。</h3> <h3>  二层的十字形荣誉露台,正位于吴哥窟主塔门的前面。在这个露台的顶部是欣赏第一层平台上浅浮雕回廊的最好角度 。当年国王带领群臣在此观看游行、接待贵宾、表演祭祀舞蹈的地方。</h3> <h3>  独特的建筑设计包括带拱顶的十字回廊连接着第一层和第二层。它的方立柱相应构成四个庭院,每个都有铺砌的浴池和台阶,供皇家、贵族、僧侣、女眷等沐浴使用。</h3> <h3>  千佛阁位于右边:一个容纳了许多吴哥时期的佛教时期的雕塑,现在仍有少量存留。左边的回音堂,据说把背紧靠在墙壁上,用手敲击心脏,可以听到回声。为了试这个效果,我特意爬上了那高高的台阶,想尝试那效果,却不如人意。小吴哥虽然建造用了35年,然而还有很多没有完工的地方。比如皇家沐浴的浴池的墙壁,就有很多没有刻完的浮雕。南北回廊的两端是两个相似的藏经阁。<br></h3> <h3>回到十字回廊的中心,向着中央塔楼继续向东走去。二层除了环绕着的娜迦鳞窗,外墙显得简单未加装潢。内部的雕刻弥补了质朴素净的外墙。1500多座阿布沙罗斯-飞天女神雕像并排于回廊的墙壁上,展示着无尽的视觉及精神魅力。</h3> <h3>  在北侧的一段内廊里摆放着些佛像,也许这里曾经的佛像,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被人移走或者丢失?或者是僧侣们冥想之处。</h3><div><br></div> <h3>  第三层有四座小塔拱卫中央主塔,代表神的住所,通向主塔的台阶被称为“天堂阶梯”。这里的正方基座为69米,高13米,其高于第二层40米。由12条阶梯攀登到最高层,每侧中心各有一条阶梯,拐角处各有两条阶梯,每条阶梯各有40级,阶梯以70°的角度上升。几乎与地面垂直,攀登时必须手脚并用。这里是限制参观人数的,需排队进去。通往“天国”的石阶真的是太陡了,而且边缘已经风化磨损得不成样子,没有护栏。象征“须弥山”的这一片塔群所在的高起的建筑,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以前只有国王和高僧被允许到达吴哥窟的上层。着装不整会被拒绝进入。短裤,短裙,吊带背心,墨镜,这些都是不允许的。据说前几年有一对法国夫妇来这里游玩,妻子在爬台阶的时候不慎跌下,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丈夫在悲痛之余给柬埔寨政府捐钱在四面台阶的其中一侧修建了新的台阶还装了栏杆和扶手,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在发生了,这个台阶被叫做“爱情阶梯”。</h3> <h3>  第三回廊居高临下,视野极好,回廊没有故事浮雕,主要都是仙女的雕像。三层主塔的apsara仙女雕刻最为精美。小心翼翼的登上高塔,朝圣一般心怀敬畏。当终于站在高塔之上,俯瞰整个吴哥大地,那是一种全然奢侈的、美妙的、令人陶醉的感受。</h3> <h3>  游览吴哥寺彷佛是一次朝圣,——走过长长的护城河桥,步过长长的甬道,回到一层回廊,细看浅浮雕讲述的一系列印度教的史诗和神话,抚摸那些浮雕,感受那些历史,整个人都安静下来。回廊上的窗棂很美,彷佛拨弄着光阴的琴弦,阳光斜斜的照进来,光影流转。如同美得不真实的梦境,而那些残缺的建筑、精美的浮雕、有着神秘温暖微笑的佛像、都定格成了永远都不会随着梦境而消弭的记忆。<br></h3> <h3>  午餐过后,参观柬埔寨SOTone乳胶店,在里面大约用了一个半多小时的时间,才转到吴哥通王城。</h3><div> 大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大吴哥即是吴哥城/通王城,是1181年至1219年间在位的伽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吴哥城是那时的首都。这是一座被长达12km的护城河所包围的大型古城。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它是广阔强大高棉帝国的宗教及行政中心。整个建筑格局上,除了宽阔的护城河外,还有完整的城墙、进城桥梁和五座城门。吴哥城是宇宙的缩影,巴戎寺作为天地之间的象征性连接,围绕吴哥城的墙壁代表宇宙周围的石墙及须弥山周围的山脉,环绕的护城河象征广阔无边的咸海。城中心的巴戎寺雕刻着54尊四面佛像,这便是“高棉的微笑”。城内主要的古建筑有巴戎庙、斗象台、古皇宫以及巴本宫等。吴哥城的五座城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还有胜利之门。胜利之门的位置是在东城门北边不远的地方,进门后可以直通斗象台,据考证应该是用来迎接胜利归来的士兵所走的凯旋门。城内建筑颇多,有巴戎寺、巴普昂寺、空中宫殿、癞王台阶、战象台阶、十二生肖塔等。</div> <h3>  南门South&nbsp;Gate</h3><div> 南门是吴哥城五座城门中保存和维护最为完整的一座。吴哥王城的南门城门高达23米,上方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详的微笑。据很多观光客刚到这里,都会被这些巨大的笑脸所震摄。</div><div> 高棉的微笑从这里开始就随处可见了。</div> <h3> 城门外横跨护城河的桥梁上,两侧各有54尊雕像,左侧神灵,右侧恶魔,象征着人间的善恶交战。所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每一尊的表情各异,神灵和恶魔以娜迦蛇神鳞状身躯连接。很多雕刻的头被当时的殖民国家掠夺走,有些雕像已经毁坏,完好的几尊头像现存于吴哥国家博物馆中。所以很明显看出一些雕像曾经过修补。</h3> <h3> 经过仅能通行一辆车的南门,前面就是著名的“吴哥的微笑”巴戎寺(Bayon)。<br></h3> <h3>  巴戎寺&nbsp;Bayon,其他译名:巴云寺,位于吴哥通王城中心;始建于苏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nbsp;I时期;建造时间:12世纪末;建筑风格:以须弥山为样本,由54座哥特式宝塔所组成的林立的塔群;信奉宗教:印度教、佛教</h3><div> 吴哥遗址群的诸多神庙,几乎都是为印度教而建设,惟有巴戎寺是为佛教而兴建,供奉观音菩萨。由于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正属于印度教和佛教的交替阶段,所以在巴戎寺内许多的石雕内容上常有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现象,一层多为印度教题材,二层三层多为佛教题材。这点在探访其他吴哥古迹时极为少见。</div><div>整个巴戎寺建筑分三层,下两层为方形,回廊的墙壁上刻有浮雕;顶层为圆形,竖立着大大小小的佛塔,原本有49座,现在只剩37座。中间最大的佛塔高约40多米,其他的如众星捧月般簇拥在它周围。</div> <h3>  巴戎寺内随处可见的断垣残柱,让人不经感叹人世的物换星移。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著名的“高棉的微笑”,还能欣赏到回廊上丰富而生动的浮雕。</h3> <h3>  百米多宽的回廊上原本建有木造的屋顶,但现在只能看到断壁残垣和巨大的石柱。现存回廊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十分丰富的浮雕,内层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如搅拌乳海、毗湿奴神的形象等;外层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古代战争记述到寻常百姓生活百态(种植采摘、生火做饭、杀猪驯畜、朝拜祭司等内容丰富)、洞里萨湖等风光。巴戎寺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但由于年代久远,石头大都残缺,但却不失观赏性,也证明了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这些活灵活现的浮雕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br></h3><div><br></div> <h3>  特别是门前的立柱上雕刻的跳舞的阿普萨拉仙女,是证明柬埔寨舞蹈比泰国同类舞蹈起源更早的明证。</h3> <h3>  巴戎寺位于吴哥城的正中央,庙里有49座四面佛,如果加上城门上的5座总共是54座。据考证,这是代表吴哥王朝当时所统治的54个省份。这些佛塔的顶部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佛像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而且都带着安详的微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笑容有着细微的差别,微微上翘的嘴角说不出是宽容还是嘲讽的意味,仿佛藏着什么世人永远无法了解的秘密。而这便是令吴哥窟享誉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几乎每一尊都带着一样的神秘微笑。这一点曾引发考古学家广泛的讨论。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巴戎寺是通王城(即大吴哥)的中心,也是其最精华的部分,是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为自己建造的寺庙。<br></h3><div> 由于建城的阇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所以这些面容应该是融合阇耶跋摩七世和佛陀尊容的合体。而其令人费解的神秘微笑则是柬埔寨又称为“微笑高棉”的由来。</div><div> 巴戎寺的上层即是佛塔层。有16面中央佛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神态各异、面带微笑的佛像,这些巨大的头像从各个角度俯视人间,象征着君主的绝对权力、控制和仁慈。阳光拂过略带笑意的面孔,给人温暖的感觉,安详而神秘。</div> <h3>  进到佛塔里面,因不断改建、增建,其内部构造极其复杂。巨大的回廊上上下下,像迷宫一样,仿佛游戏cs里的场景,无论怎么走,都没有死路,本来很多人,一旦分散在里面,就变得清静了。走在巴戎寺的内部,无论你在哪里,抬头都能看到四周佛陀的微笑,而且无论你透过哪个门看出去,也都能看到佛陀的微笑,这也是高棉人的智慧所在。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一点巴戎寺完美地诠释了其中的奥秘。在昏暗的塔内穿梭,蜿蜒的走廊、陡峭的台阶、丰富生动的浅浮雕、微笑神秘莫测的佛像,夕阳下的巴戎寺有着谜一般的气质,令人欲罢不能。<br></h3> <h3>  游览过回廊,再回望佛塔。中心的16座佛塔那些高高在上的四面佛,像极了神灵们居住的天国。</h3><h3> 如有时间再欣赏下面墙壁上的浮雕,那细腻的雕工,显得画面愈发栩栩如生。梁柱和门楣之上各种姿态优雅、形貌各异的仙女像,也颇值得漫步流连、细细品味。</h3> <h3>  出了巴戎寺西门便是斗象台(Elephant Terrace)、 空中宫殿、癞王台、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等建筑群。</h3><div> 斗象台为十二世纪晚期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巴戎寺式(Bayon)建筑,长度三百五十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著莲花。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神鸟。象台的外观,主要是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它曾经是国王的观景台,是政要迎宾、检阅军队场所,也是观看公共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方。</div><div> 国王会在斗象台上挑选座骑,因此周边的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有些雕像到目前都还很完整,可以看出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这里还是国王阅兵的平台,正对着通往胜利之门的大道。从胜利门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就在这里接受国王的检阅。它和癞王台、巴方寺构成一个整体建筑。</div><div> 平台共有两层,一层为方形,另一层沿着基座有雕塑,可能是原来的木制亭阁的基座。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两侧的大象浮雕,两边各有一队著名的战象游行队伍,象身上还有朝臣及骑手,看象的高棉人也走在队伍当中,还有大象正在用它们的鼻子搜索并与老虎展开激烈战斗的场面。</div> <h3>  走上战象平台,是巴方寺,巴方寺的南边是著名的空中宫殿(Phimeankas),还有古代王宫。王宫早不复存在,空中宫殿还有遗址。</h3><div> 空中宫殿也叫天上宫殿,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王宫之内。空中宫殿虽然名为宫殿,实际上并非王宫,而是朝拜国王的地方。而它的建筑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徵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台基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台基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第三层台基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1295年随元朝使团出访真腊国的周达观叙述,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间传说,金塔内住著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div> <h3>  癞王台 &nbsp;(古代法院)</h3><div> 癞王台在百度词条里说法不同,柬埔寨的导游把这里介绍为古代法院。我们更倾向于柬埔寨导游的解说。</div><div> 斗象台北面就是癞王台,传说当时有一位国王得了麻风病,就在此审理犯人,并建有石筑高台,墙上刻满了麻风王的雕像,因平台上的癞王雕像,故癞王台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根据14、15世纪的一篇碑文记载,它代表了判定生死的阎罗王,因此也把它称为古代法院,是审判犯人的地方。审完后按照属相把犯人关在南面的12生肖塔里。</div> <h3>  癞王台最美的是这条狭窄只有一米宽的通道,地上铺了窄窄的木板。通道迂回曲折,走几步就拐弯,一边的墙上刻满了诸多神像,而且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由于在夹弄里,受风雨侵袭损害小,游人稀少,所以这些雕像基本没被破坏。<br></h3> <h3>  经古代法院审判完的犯人,审完后按照属相把犯人关在南面的12生肖塔里,如犯人关三天无恙,说明他无罪,就被释放。12生肖塔是12座独立的小佛塔,现在已破败不堪。</h3> <h3> 塔普伦寺(&nbsp;Ta&nbsp;Prohm)</h3><div> 塔普伦寺位于柬埔寨吴哥城东约1公里处,位于吴哥窟南部33公里处,四周长、宽据说原有1000米、600米,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但是现在崩落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目前只剩下长、宽各为40米及30米的内层围墙。 </div><div> 走近塔普伦寺,迎面耸立的是一尊高大的四面佛。</div> <h3>  进了外门,还看不到古迹,感觉是像走进了一片长长的密林之中,空间里回荡着轻快的音乐,是残疾人士乐团在树荫下演奏的声音。在这片密林中,看到的是一棵又一棵巨大的树木:有紫檀、金银树、榕树、木棉树、发财树……在高大的树木中间便会发现隐秘在这里的塔普伦寺。</h3><div> 我站在树的前面,就能对比出这些树木有多么的巨大。</div> <h3>  通王城里很多古迹由不同国家帮助修复,印度负责修复塔普伦寺,保持了古树和建筑物共存的状态,既要树木继续存活,又要让它们不至于生长的太旺盛把建筑物弄倒塌,这样要比单纯的把树木砍去直接修复难度大的多。</h3> <h3>  这座寺庙据说是是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1186年为纪念母亲而建造的,因此也叫“母庙”。由大型的石头堆砌而成,曾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和舞女的神殿,具有庙宇和修院的双重功用,但随时间流逝被肆意生长的热带树木侵入,如蟒蛇般的树根爬满了寺庙并深入到建筑中,使内部的石塔、围墙倒塌,原本规整的建筑因碎石与植物交错而变成了一座“迷宫”。</h3> <h3> 早在19世纪中被法国人发现时,它的许多宫墙、城门就已被参天的巨树所盘踞。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h3><div> 为了避免拔出古木带来更进一步的破坏,后人将这些盘根错节的巨木也列为神庙历史的一部分而一并保存。</div> <h3>  看了很多寺庙不免审美疲劳,但是进入这座寺庙独特的视觉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在这里直观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美感的雕刻,还有自然带给你的震撼。</h3> <h3>  现在结实雄大的榙普伦寺,可以看到高大树木的根茎所盘踞,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穿绕在梁柱、石缝、屋檐、门窗之间,让人深刻领悟到自然与人为之间既相互竞争,也彼此依赖的微妙关系。<br></h3><div> 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许多树木长在寺庙之上,寺内多为树抱石的景观。葱茂的树木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div> <h3> 塔普伦寺的出名,完全因为电影“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的外景地,才为人所知。</h3><div> “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扮演的周暮云对着吴哥窟塔普伦寺寺庙的廊柱石庙,默默倾述心中的苦闷----爱却不能,忘记亦不能的矛盾心镜。那份执着的感情就像那千年的榕树和古庙,交织缠绕,生生死死,欲罢不能。把心中的秘密说给吴哥窟旁的树洞,然后以草封掩。据说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包括他自己,能记起那不能言说的往事...</div><div> 如果你忘不掉过去,一定要去吴哥,一定要去塔普伦寺,将你内心秘密永远埋葬在千年古树洞中。那一刻,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吧。</div><div> 我也在巨大榕树纠缠的石庙廊柱下,找到一个小小墙洞,说出心中一个秘密,以落叶封存。当那些纠缠内心里的所有难耐倾吐出来后,自会顿悟人生,得到凤凰涅槃般重生。</div> <h3>  巴肯山日落</h3><div> 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高约70米,是附近唯一的至高点。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窟。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迁都的结果,他从罗洛寺群一带迁都到了巴肯山地区,罗洛寺一带当时已经修满了先王的建筑物,不太适合这位年轻的君主实现其城市规划。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山顶上的巴肯庙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以巴肯山为中心的吴哥,一直到15世纪,都是柬埔寨的首都。</div> <h3> 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象徵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徵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h3><div> 巴肯寺建在巴肯山顶,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了象征符号:</div><div> 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div><div> 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div><div> 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div><div> 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div><div> 巴肯寺的109座宝塔,按严格的几何图案对称地布置:顶层的五座宝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点梅花;庙山的每一层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层阶梯的每一道每一层,各有一对宝塔伺立左右,共有阶梯宝塔40座;另有44座宝塔环立庙山四周。14世纪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访问真腊时称巴肯寺为“百塔洲”,当时的百余座塔还是金塔。今日不少宝塔已经残缺不全。</div> <h3>  要爬上这一座巴肯寺,一样非常辛苦。一座高塔,建在一个五层的基台上,台阶又窄又陡,无论上下都必须小心。到达山顶的时候,还需要攀爬一段楼梯,不能穿短裤、裙子上去,不然会被拒绝进入寺庙的。由于山上的巴肯寺观景台有流量的限制,如果想要在最高处看到日落的话,就一定要非常早来。旅游旺季时即使提前一个小时过来排队,都不一定能上到最高点。临近日落已经上去的人都不愿意下来,后来的人也就不能再进去。在你准备爬楼梯处,会有当地的工作人员派发挂牌,挂牌只有300个,派完你就只能等有人下来你才能上去,这也许是出于对文物保护所做出的办法。所以要想一睹巴肯山的日落,一定要早点去。</h3><div>&nbsp;</div> <h3>  登上巴肯山有三种途径:一是沿略为陡峭的山路走约10 - 15分钟,山路虽不算十分难走,但对没有登山经验的人也有点挑战;二是沿坡度较平缓的良好小路走上,但路途较远;三可乘山下的“大象的士”,15 美元的“车资”值得与否便见仁见智了。</h3><div> 无论选用何种途径,步步为营从狭窄和陡峭的阶级攀上庙宇顶则无可幸免。庙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不见昔日的风采,但庙宇顶部的平台可从高处远眺吴哥窟。每逢晴天的黄昏日落时分,很多游客会来到山上欣赏吴哥日落,追忆这个失落的文明。由于这儿是看日出日落的宝地之一,每天临近傍晚巴肯山下的停车场都会挤满了游客和小贩,热闹得象个公园。</div><h3> 70米高的巴肯山,虽像土丘,但没有台阶,当地人和游客硬走出来的并不平整的登山步道也挺漫长。<br></h3><div> 上了山,并不代表就可以进入巴肯寺。没进入的人们只好在山坡上观赏日落了。</div> <h3>  柬埔寨舞蹈</h3><div> 柬埔寨舞蹈体现的是浓郁的柬埔寨文化。以下,我们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柬埔寨舞蹈的起源,发展,从中窥探神秘的柬埔寨文化。柬埔寨的古典舞蹈,基本上就是在模仿蛇的动作,人的手是蛇的头,脚是蛇的尾巴。柬埔寨宫廷舞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吴哥窟建立之前。9~14世纪﹐吴哥王朝时期﹐高棉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宫廷和寺庙中蓄养了大批的舞蹈家和乐师﹐在皇族庙宇和各郡神殿所奉行的宗教仪式中﹐音乐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家被视为人间神女﹐享有尊贵地位。</div><div> 一世纪前后﹐古老的印度文化传进柬埔寨最早的扶南王朝﹐柬埔寨在原有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印度文化﹐奠定了高棉文化的雏形&nbsp;。</div><div> 当时舞蹈艺术的繁荣情景﹐不仅在石碑等古籍中有所记载﹐而且举世闻名的帝王宫殿吴哥窟中﹐有多达1500多尊造型优美﹑舞姿纷繁的舞蹈神女阿普萨拉的浮雕像。阿普萨拉虽出自印度神话﹐但窟中阿普萨拉的体态﹑舞姿﹑相貌和服饰已不同于印度神女的形像﹐而具有鲜明的高棉民族特徵﹐为后世柬埔寨古典宫廷舞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丰富的想像。著名古典舞蹈《百花园中的仙女》就是以其生动﹑优美的舞姿和华丽的装饰表现了阿普萨拉带著众仙女去花园中采摘鲜花的情景。吴哥王朝衰亡后﹐柬埔寨曾一度臣服于暹罗。这期间﹐由于宫廷的衰败﹐宫廷舞一方面流传到民间﹐在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增添了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情调。另一方面﹐它又被暹罗宫廷保存下来。19世纪中叶﹐柬埔寨安东王继位后﹐复兴了濒于消亡的宫廷舞﹐并对之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神圣﹑端庄的风格特色中﹐剔除了僵硬的成书﹐突出了柔韧﹑纤巧的特徵﹐使柬埔寨古典宫廷舞再次得到了发展。</div><div> 柬埔寨古典宫廷舞蹈的伴奏乐器﹐以黄铜面锣﹑木琴和银铃为主﹐以弦乐和五声音阶的芦笛为辅。宫廷舞的主要剧目,其内容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和佛祖释迦牟尼的早期生活的传说。也有以古代的神话传奇故事及宗教礼义为题材的。如《当达长森林》﹑《魔王宫殿》﹑《斐沙拉恩传奇》﹑《英格丽姬与波拉绍顿》﹑《黑白猴之战》等。</div><div> 柬埔寨宫廷舞有国王﹑王子﹑公主﹑仙女﹑魔王和猴等行当﹐而且用整套的手语表示哭﹑笑﹑恩爱﹑叩拜﹑战斗﹑诱惑等不同的含义。要求演员经过长期的规范训练﹐使其双臂﹑手指动作柔韧绵软﹐身体动律细腻而丰富﹐舞蹈程式严谨﹑雕塑感强﹐表情端庄﹐舞姿典雅﹐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仪态万千﹐连绵不断﹐显示出内在含蓄的东方美。</div> <h3>  一天内同时看过好几个文化古迹,的确会有点审美疲劳。</h3><div> 1月24日便是个轻松的一天。</div><div> 大榕树民俗文化村 柬埔寨村庄-“大榕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的佛教文化和手工文化随处可见,让游客近距离的和当地百姓接触、互动,更多的了解、认识柬埔寨。同时宾客们亦可选购一些当地纯手工制作的纪念品。</div> <h3>&nbsp;&nbsp;&nbsp; 暹粒大榕树民俗文化村</h3><div> 柬埔寨大榕树民俗文化村被称为“袖珍的柬埔寨”,它作为柬埔寨高棉族代表唯一以女性为主的村落,坐落于历史古城暹粒。它向人民展示了柬埔寨民间文化习俗。</div><div>&nbsp;&nbsp; 高棉族人如何接待游客?</div><div>&nbsp;&nbsp;&nbsp; 在大榕树村里的从500户人家中选择出27家专门接待中国游客。</div><div> 接待我们的是11号积娜。首先,她自我介绍,带领我们穿过载歌载舞的大门口。</div> <h3>&nbsp; 进行碎碎平安活动,是用布蒙住人的双眼,让他持棍走路,举棍把悬挂在半空中的瓦罐击碎,即碎碎平安,击碎瓦罐的人有赏。</h3><h3> 欣赏村落传统乐器演奏,有木琴、面锣、银铃、鼓等乐器。 </h3> <h3>  大榕树村的婚嫁习俗</h3><div> 大榕树村可以说是母系社会,保留着男嫁女娶婚姻习俗。称呼女人为丝累丝阿;称呼男人为不郞爽卡。</div><div> 这里流传着一种说法:嫁出去的男人,泼出去的水。男孩嫁到女方家,要试婚一年。在这一年里要学会做饭菜、做木工(盖房子),还要天天一大早就去橡胶园里割胶,任劳任怨,才能转正。(据说现在试婚时间缩短为3个月)女方同意接纳了才能嫁过去。</div><div> 生女儿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村长要用高音喇叭告知全村的人,还要全村人来庆贺。女孩子可以分到田地。而儿子却是一个赔钱货,不但分不到房子,还要准备非常多的彩礼钱和嫁妆才能嫁到女方去。</div><h3> 必备嫁妆需要不累(男人)给不笨(女人)打制,如下:</h3><div> 一对银碗;</div><div> 一对银筷子:一双实心,一双空心,不累即老公用实心的,表示真心实意,懂得担当责任,顾家;不笨是女人,用空心的、表示结了婚的女人不要斤斤计较琐事,要宽心,懂得包容;</div><div> 一把梳子;银项圈两个,一个送给婆婆,一个自己用;</div><div> 银腰带一个,银腰带要戴到孩子怀孕三个月后,如果腰带发黑,表示孩子生下来后健康,好带。不会得黄胆病。生完孩子后,把晒干的艾草放进锅里和银子一起煮开后,给产妇沐浴洗澡,就不会得女人病。每天都要載有银腰带,保护肚子腰椎,不会宫寒,得女人病。</div><div>另外,还要准备牛等牲畜。</div><div> 银饰均为手工打造。</div><div> 参观传统的手工铸造白银工艺流程和观赏村里的娱乐活动--斗鸡。</div> <h3> 随后,穿过水泥路,到了积娜的家。一栋柬式吊脚小木屋。一楼自住,二楼接待客人。在上木制楼梯前,要脱鞋子,赤脚上楼。</h3><div>&nbsp;&nbsp;&nbsp; 楼板上铺着塑胶红黑方格地革,屋子里,除了一张用布遮盖的即将售卖的银首饰台外,空空的,早已摆放整齐的木制小方凳子散落在屋子四周。客人落座后,端出白银锭子浸泡过的井水让大家饮用,招待客人。水清冽甘甜,非常可口。喝完水后,给我们介绍她们的民风民俗,售卖他们手工制作的银饰品。</div> <h3>&nbsp;&nbsp;&nbsp; 高棉族治病小偏方</h3><div>&nbsp;&nbsp; 白银是高棉人预防治疗各种疾病必须配备的东西。</div><div> 白银水养颜排毒,对人的健康非常好。她们村里没有医院,县里的医院太贵也上不起,因此,只能靠土方法自已治病防病。如喝白银水,女人戴各种白银首饰排毒。介绍用各种药方治病。</div><div>&nbsp;&nbsp; 具体药方如下:</div><div> 1.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药方:玉米须一把,苦瓜晒干磨成粉,放进银碗里用热水泡开一个小时,连喝十五天,早晚各喝一次,即可。</div><div> 2.治疗高烧的药方:四片老姜,四个大蒜,四个大葱,一个熟蛋白,一起倒入银碗里,用白纱布包裹成一个药包状,在肚脐眼来回滚动7-8分钟,摸摸额头一点点降烧。银碗导热性好,能起到退烧排热的作用,而姜蒜能杀菌排毒,增加人的免役力。</div><div> 3.治疗咳嗽、咽炎、去气管炎的药方:紫色茄子把把(头)5个,洗净,倒进锅里放水煮,同时也放入白银一起煮,当茶水饮用三至四天就可起到疗效。</div><div> 4.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的药方:花椒一把,炒菜盐一把,一起干炒,炒至黄为佳。装在银碗里,哪里痛就烫那里。然后,再揉揉,三天做一次,坚持数天,脚腿不麻不抽筋不酸痛。</div><div> 5.生发药方:老生姜、黑芝麻捣碎,用凉水拌均,用银梳子沾水来来回梳头,坚持四至5个月可以生发。</div><div> 6.怎样洗银子:用白醋倒进锅里,放点盐,银子一起放进锅里,煮开后,银子又白又亮。</div><div>用柠檬来回擦拭也可。&nbsp;&nbsp;</div> <h3>&nbsp; 大榕树村的养老习俗</h3><div> 功德堂——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div><div> 村子里设一个功德堂,村民会自觉捐献,为年满60岁的村民积累养老金。村里老人年迈体弱者可以得到功德堂的资助,衣食无忧,得以安度晚年。</div><div> 高棉族的安葬习俗</div><div> 高棉民族信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有着独特的生死观。他们重养轻葬。他们认为老人在世时要受到尊重、得到很好的赡养,逝世后就不必多花时间与金钱了。</div><div> 老人去逝后,亲人们将死者沐浴的干干净净,再裹上一条白布,然后火葬。火葬时,死者脸部朝下,趴着烧。每家每户都会带一捆木头,在村子固定的地点架起篝火,将尸体放在篝火上燃烧至化为灰烬。随后,将骨灰撒到田间或树林里,让他回归大自然即可。</div> <h3>  高棉族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以他们的建筑成就闻名于世。</h3><div> 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公元7世纪就有了自己的文字,高棉文化到11、12世纪发展到了顶峰,其标志就是灿烂的吴哥文明。实际上高棉人很早以前就是包括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泰国部分地区、老挝部分地区以及柬埔寨全境的主人。早在1300年前,这块土地属于真腊国。真腊国的疆域辽阔,包括柬埔寨(当时称“陆真腊”)和越南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当时称“水真腊”)。</div><div> 高棉族居民信奉佛教,佛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小乘佛教于公元13世纪传入,后成为高棉族的正统宗教。据统计,高棉族居住的九龙江平原约有寺庙400座,僧侣1万余人。男子成人前都要先出家,和尚很受人尊敬,父母到寺庙里见到了做和尚的儿子也要下拜。寺院不仅是诵经讲道的场所,而且也是识字和传授科学知识的学校。寺庙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寺庙没有自己的土地,它的一切费用,包括僧侣的生活,全靠村民施舍。高棉族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均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与宗教有关的活动。主要有:泼水节,节日期间行浴佛礼等;祭月节,给孩子们吃香蕉和糯米片,预测一年的财运,沿河施放蕉筏灯,放风筝;播种和插秧季节举行传统的赛龙舟以求雨;耕作首次开犁时,也要举行仪式;祭谷节要呼唤谷魂,谷魂的形象是一尊手持稻穗坐在鱼背上的女性佛像。</div> <h3>  【吴哥全景博物馆】吴哥全景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360度的绘画远景有将近4个篮球场的大小。超过4.5万个人物构成了这幅巨大的圆形画幕,描绘了12世纪吴哥王朝的历史。通过“繁荣时期”306度视图的巨幅画面(123米* 13米),展示多个世纪以前,繁荣时期的高棉人生活情景。这里的油画是由朝鲜国家画家协会万寿台上百名艺术家花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外有5千平方米是艺术文物和图画展览厅,馆内收藏的文物是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均为真品。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突出了宏观借鉴,微观变化的特点。</h3><div> 细细品味,长廊,门坊,镶窗这些细节尽管都是深受吴哥窟设计的启发,但无不融入了现代因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考察高棉文化留下的丰富遗产。</div> <h3>  在新建成的吴哥全景博物馆中,门厅这一副巨大的壁画描绘了一张石头雕刻的笑脸,彰显了这座博物馆的宏伟。</h3><h3> 这座博物馆于2015年1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对高棉王朝的首都吴哥致以崇高的敬意,吴哥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9到15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但是,使这座建筑落成的一切——资金、概念、设计师和艺术家——几乎都不是来自柬埔寨,而是来自朝鲜,即万寿台,朝鲜最大的艺术创作社。</h3> <h3>  1月25日浏览洞里萨湖&nbsp;Tonle&nbsp;Sap</h3><div>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景观特殊,更与柬埔寨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来洞里萨湖走一走,看一看湖光水色、民情风俗,会对柬埔寨有更深的感受。</div> <h3>  纠结了几天,总算有11人接受接下来二天的自费项目,成团。导游小林把我们带到洞里萨湖后,带我们去到坐船的码头。坐船是20美元一个人,我们11人一起上船后发现整条小船只有我们,等于包船了。船夫的儿子积极和每个人合照,顺便收取小费。</h3> <h3>  洞里萨湖边上有很多的浮村,每村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村里的人有来自越南和缅甸的,当然也有柬埔寨的本地人,他们主要从事渔业,他们的房子会随着旱季和雨季水位的变化而搬家。越往河道里面开,沿河的两岸还有很多高脚楼的木房子,非常的简陋。现在是枯水期,所以下面细长的木桩都露出来了。</h3><div> 由于洞里萨湖渔产丰富,所以在沿岸地区,自然就有许多靠渔业为生的聚落形成。有些民众为了方便依水而居,干脆就直接住在船上,所以在探访洞里萨湖时经常会看到船屋这类的水上人家。</div> <h3>  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h3><div> 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div><div> 洞里萨湖以洞里萨河的形式在金边和与湄公河相会,旱季时湖水流入湄公河,雨季时湄公河水则会倒灌进入洞里萨湖,所以它扮演着调节湄公河下游水位的角色。洞里萨湖的水位和面积,由于旱季和雨季的因素,一年当中会有悬殊性的变化。雨季中,湖水面积可能会到达柬埔寨总面积的1/15,但旱季的时候可能不到雨季的1/3。所以许多依赖洞里萨湖为生的人都必须配合这种自然变化而因应调节,例如居住在湖边的柬埔寨人,为了能临水而居,旱季的时候住在低处,雨季的时候就必须向山坡上迁移。</div> <h3>  枯水期由于湄公河带着大量泥沙回流进洞里萨湖,整个水道都显得十分浑浊。</h3> <h3> 穿过水上树林,我们到达广阔的湖面。湖面上有好几艘大船,这就是湖上市场。船上除了有一个鳄鱼池可以近距离欣赏鳄鱼,还可以爬上观景台欣赏湖景和日落,还可以远观浮在湖面上带金顶的寺院,这里设施齐全,从警察局,教堂,学校,医院到水上市场、水上集市、水上房屋等设施都很简单完备。</h3> <h3>  这里房屋就是船,很多越南难民从水路来到洞里萨湖生活,即使没有柬埔寨的户口也不愿意离开。柬埔寨政府只好规定他们不能上岸,放任他们在当地捕鱼生存。简陋的船就是这里人民简陋的家。 <br></h3> <h3>  船上商店。</h3> <h3>  洞里萨湖日落也是摄像师们的最爱。</h3> <h3>  游罢洞里萨洞,路过老市场,我们便进去参观一圈。顺便了解下这里的情况:</h3><div> 苏丝的(DEI 四声)一般打招呼</div><div> 袄棍 谢谢</div><div> 历害 再见</div><div> 稻米 1700瑞尔 1KG;香米2700瑞尔1KG; 1人民币=500瑞尔</div><div> 青芒 5000瑞尔1KG;黄芒6500瑞尔1KG; </div><div> 鸡蛋果(人心果)3000瑞尔1KG; 木瓜 5000瑞尔1KG;</div><div> 摩托车1700美元 = 一头白牛的价格,因路况不好,多从泰国进口的日本、 韩国二手车。</div><div> 这里的学校寒假4月份放半个月,暑假3个月。小学教育免费, 初中后收杂费,公立大学为金边大学, 私立大学费用较高一学期450美元。</div><div> 柬埔寨人18岁可以结婚。</div><div> 吴哥的房租一间100美元/月,吴哥市内房价40万美金可以买一幛别墅。</div><div> 2017年以前公务员80-100美元/月 ,2018年开始警察150美元/月工资。</div><div> 9-13世纪是吴哥最繁盛的时代 </div><div> 周达观曾在这里生活一年,在中国历史文献里记录下当时柬埔寨的风土人情。</div><div> 后来真腊王国大部分地方 归暹逻(泰国)占领,柬埔寨王国向东移。</div><div> 13-17世纪国家分裂宗教摩擦,之后国家没落。</div><div> 1863-1953 法国殖民地时期</div><div> 1953国家独立</div><div> 1975-1998内战 1975-1978年对文物毁坏的最严重</div><div> 柬埔寨语有55个音节 母音33个子音22个 只分轻重音 写字用粗细两种笔。</div> <h3> 团里的几个团友要求逛暹粒最大的免税店,我和吕姐、姐夫结伴参观了免税店隔壁的吴哥国家博物馆。</h3> <h3>  吴哥国家博物馆(Angkor national museum)以艺术品、完整的多媒体图画故事并配以个人随身多语言电子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现了高棉王朝黄金时期的皇室历程。从到王朝的创建,到高棉王朝文明的鼎盛时期。将所有文物分为8个场馆,按时间的进化顺序,通过交互式的展品,让游客体高棉王国的传奇的同时,对古老帝国的传统习俗和不同信仰有更深的了解。博物馆分为两层,第一层有7个区域,第二层有6个区域,共由8个展厅和一个商店组成,要从二层的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8个展厅从A--G分为不同的主题,外加一个千佛殿。 开放时间: 4月1日-9月30日 8:30-18:00 10月1日-3月31日 8:30-18:30,门票12美金,中文解说器7美金。进馆不能戴帽子、不能背包,提供免费寄存服务。</h3><div><br></div> <h3> 博物馆有吴哥遗址中出土的国王石像、石雕碑文石等文物。以不同概念将展品分为历史考察意义上的吴哥古迹、和宗教视角看到的吴哥古迹以及通过几个主要的国王所看到的吴哥古迹等不同主题,展示内容细密翔实、通俗易懂。石像只有英文和高棉文说明,但是可以在博物馆的服务前台租借导游机,有中文讲解,展厅内播放的视频也可以选择中文。展厅内讲究的灯光及音像资料的视觉效果可与美术馆相媲美。那些珍奇瑰丽的石像,让人看得着迷。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快乐的古代文化之旅,不枉此行。</h3><h3> 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千佛堂的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  由于早年柬埔寨受印度教影响较大,所以再次认识一下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就是故事里出现的造物主梵天和毁灭之神湿婆,还有性情较为温和,也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握宇宙之权——毗湿奴。骑牛的湿婆神是破坏神;骑神鸟(鸟头人身)的毗湿奴是保护神;乘凤凰的梵天是创造神,也有人说梵天骑乘三头大象的话法。印度的神都有四条手臂,所以在吴哥的各处经常会见到这种四臂的神灵,神灵长的很象,人们往往根据他们的座骑进行区分。</h3> <h3>  另外印度教非常重视生殖崇拜,因此常见到林伽与优尼的雕刻,或者主宰生殖湿婆神和妻子帕瓦蒂的共像。动物也是印度教的神灵之一,所以还有很多与动物有关的雕刻,比如神猴哈奴曼,娜伽蛇神、辛玛狮子神等。</h3> <h3>  了解吴哥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乘坐热气球看吴哥,也不错啊。</h3> <h3>  1.26日荔枝山</h3><div> 荔枝山,原名八角山,相传中国元朝使节曾访问真腊国都安哥(今吴哥)柬埔寨的吴哥王朝,使节的随行人员周达观,在从事吴哥艺术研究之余,在这里生活了一年,记录下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衣食住行,没想到这8500字的《真腊风土记》竟成了展现当时吴哥窟生活状态的唯一文字记载。他把随船带来的中国荔枝种子赠给吴哥附近的居民,撒在八角山上。后来荔枝长满山坡,遂改名为荔枝山。以前荔枝山上寺庙和宝塔众多,是柬埔寨的佛教圣地之一。寺庙和塔大都建于吴哥王朝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长期的风雨剥蚀,尤其是外国入侵者的破坏,许多庙塔等古建筑都荡然无存。荔枝山,海拔高度470米,但被高棉人视为柬埔寨最神圣的山脉。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在这里登基,宣告脱离爪哇,今天的柬埔寨王国从此诞生。</div> <h3>  荔枝山是暹粒河发源地之一,荔枝山有柬埔寨最大的卧佛雕像和最大的瀑布。山顶瀑布的源头就是吴哥震惊西方世界的千阳河(RiverofaThousandLingas,即 " 上千男性生殖器 " 之意)。荔枝山的河床溪底有上千个阴阳具石刻,被称为“阴阳石”,象征着男性与女性的结合体,是历代王朝的国王派人到荔枝山雕刻的。河底浮雕代表了柬埔寨受古印度教影响的生殖崇拜。清澈的河水从一千座圆形的象征男性阳具的林迦和方形代表女性的忧尼雕塑上缓缓流过。</h3> <h3>  雕塑尽头的石头上刻着破坏与生殖之神湿婆和妻子帕瓦蒂的神像。这里也彰显着柬埔寨人们的生育崇拜。</h3> <h3>  据说溪水流经此地,经阴阳协调后,接触此地之水有祈福的功效;因此柬埔寨人来此必至荔枝山下;接受水的洗礼与护佑。</h3><h3> 荔枝山国家公园被柬埔寨人视为神圣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山顶的巨大卧佛在护佑着一方百姓,更是因为荔枝山的水均来自千阳河,它为这里的人们带来健康、平安、顺利,是柬埔寨人一生必到的“圣地”。</h3> <h3>  荔枝山最大的寺庙是波列昂通寺。位于山顶的波列昂通寺(PreAngThom),由巨石垒成,天然粗犷。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坐落在一块20多米高、10米宽的巨石上,由10多块巨石构成。正面的一块岩石形象狮子头,坐北朝南,下有大小两块石头,就像两个狮子戏滚的绣球。</h3> <h3> 荔枝山距吴哥市有一定距离,到这里来的游客并不多,我们可以看到更有柬埔寨特色的市场和人民。通往波列昂通寺的路边坐满了白发老人和孩子,还有受过地雷伤害的残疾人。这里1人民币只能换到400瑞尔,可以自愿选择施舍给寺院或者人民。</h3> <h3>  波列昂通寺庙座落在一块高20多米,宽10米的巨石上,寺内有一尊石刻的卧佛,是在一块高达25米的硕大山石的顶部刻成的,后人依石势建成3节水泥扶梯,并在第二节处环以石廊。第三节尽处则有一个过厅,拾级而上可进入柬式屋顶的卧佛厅堂。因此,这块巨型山石便成为两层楼的巍巍佛塔。卧佛身长9米,肩宽3米,白石纹理细腻,形象生动。底座有18罗汉的石雕头像。寺庙左侧是一块凸形倒立的朱砂巨石,象一朵蘑菇。石檐有几排小巧玲珑、雕刻精美的佛像。</h3> <h3>  寺东南的山脊上,还有鲁塞、丹雷格拉、佐则等宝塔。著名的龙镇石洞坐落在丹雷格拉塔北面的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山峰上,山南的丹雷湖旁有动物石像群。后人盖了一座寺庙将其围在其中,并建造阶梯,方便游客瞻仰膜拜。在登上通往圣殿的楼梯之前,一定要脱鞋、脱帽。站在波列昂通寺厅堂外的平台上,可以将森林覆盖的高原尽收眼底,景色十分壮观。</h3> <h3>  虽然波列昂通寺供奉的是佛祖,但山下的雕塑却是印度教神灵。印度教与佛教共存,一直是柬埔寨的宗教特色。</h3> <h3>  荔枝山的午餐是这几天最丰盛的一餐了,因为有好几道肉菜。柬埔寨的导游是高薪行业,接待中国客人的基本是华裔,除了形象要求,都是经过中文培训的才能上岗。我们37岁的导游林志龙也不例外。他爷爷是中国人,他的父亲娶了当地人。在一辆摩托车=一头白色牛=1500美金的柬埔寨,他的汽车钥匙很能证明他的经济实力。</h3> <h3>  荔枝山特别著名的波列昂通大瀑布,位于暹粒河上游的一个开阔山谷,山谷左右有茂林修竹夹峙,水帘似的大瀑布沿石壁倾泻而下,势如万马奔腾。</h3> <h3> 瀑布分为两节,第一节约25米宽,沿着石壁倾注在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平台上。瀑水流过平台,到了一垛落差约30米高的绝崖峭壁上部,从这里再冲出峭崖,砰然跌落。</h3> <h3>  波列昂通大瀑布,第二节夏季在这里会形成宽达100米的瀑布,响声雷鸣,水花四溅,景色极为壮观。雨季时是观赏波列昂通大瀑布的最佳季节,因为这个时节雨量丰沛,瀑布的水势声量都是一年中最壮观的。虽然我去时正值旱季,水势不大,但在柬埔寨看到这么大的瀑布,还是非常喜欢。平台上分布着16个深浅不同的天然石洞,洞底有一层薄薄的黄沙,大约1.2左右的深度,很多人在这里游泳嬉水。</h3> <h3>  荔枝山距离崩必列只有45分钟车程。</h3><div> 崩密列 Beng Mealea是吴哥古迹建筑群中最神秘、也是最难前往的寺庙之一。它完全陷落于荒野之中,“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这里也是一个寻找刺激、探险的好地方。</div><div> “崩密列”意为“荷花池”,在进入大门前有一条土路,可以看到一路摆开的多头蛇神像,旁边的河花池中已经没有了荷花。崩密列的规模和设计风格几乎与吴哥寺一样,寺庙周围原本是一条很宽的护城河,如今早已干涸。</div><div> 这是崩必列唯一一个较为完整且经过修复吗娜迦。</div> <h3>  走近寺庙,正面大门(南门)坍塌的景象一片狼藉,褐色的石面上长满绿苔,游客只能从旁边堆砌的乱石进入。丛林的神秘气氛在断裂的柱石、坍塌的墙壁间弥漫。崩密列的主殿也已倒塌,四处的断壁残垣引人遐想,给人一种想要探索的冲动。巨大的树木在这里肆意生长,和残留的建筑纠缠不清,似乎要融为一体。亘古不变的光线照在青苔石上,显得斑驳又美丽,给人一种沧桑悠远的岁月味道。仔细观察,依然可以看到石门、墙壁上不完整却不失精美的雕刻。凝视着沉默不语的荒凉、沧桑的建筑,残旧和苍凉的完美组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吸引力,让我们屡屡驻足欣赏和赞叹不已。</h3> <h3>  走出残破旧败的石堆,直入寺庙后面的出入口处,我们来到一座院落。只见院落的正中有一座被大树根茎盘根错节包裹起来的建筑。<br></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保护不力,崩密列的很多雕塑已被盗走。崩密列原始而破败的氛围造就了它的独特之处,也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一堵其神秘、幽静、凄惨的破碎美。由于在红色高棉统治期间,这里曾做过统治中心。当时四处埋满了地雷,中心主塔也是那时被炮弹击中,倒塌。直到2012年地雷完全清除,崩必列才正式对外开放。虽然如今的崩密列已几乎是废墟状,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没有太大修复价值,但它的与众不同依然值得花时间特意游览一番,欣赏这片残缺的美。正是内战这段时间,西哈努克亲王曾来到中国进行政治避难。红色高棉由波布所领导,采取极端路线,实施恐怖统治。从1975年4月到1979年1月短短的三年九个月时间。林导说,有几百万高僧、宗教人士、学者等有文化的人死于迫害或其他原因,也让柬埔寨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倒退了40年。</font></h3> <h3>  爬过高高的台阶,穿过一道又长又黑的走廊,来到建筑的北面,崩密列的围墙内外还有很多空间,可以看到一些已倒塌的零散建筑。<br></h3><div> </div> <h3>  在堆满石柱和石块的门洞里爬进爬出,可以下到主殿底层去一探究竟,光影交织中也不乏摄影的好素材。主殿旁有一些木栈道,是2004年在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修建的。沿着木栈道走,再顺着一条楼梯可以登上最高的石塔旁,从高处能够一窥主殿大致的格局。</h3> <h3>  绕着崩必列走了半圈,回到残破的南门,又见到这些高大葱郁的树木,忍不住站在树下再次仰望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沧桑。</h3> <h3>  崩密列位于吴哥寺以东约40公里处,离女王宫东北约10公里。虽然我们没有去上女王宫,还是要了解这全吴哥雕刻最精美的寺庙。</h3> <h3> 女王宫于吴哥王朝阇耶跋摩五世时期建成,由于雕刻精美绝伦,寺庙又很小,被以为是女人住的,所以被称为女王宫,又名“湿婆宫”或“班蒂斯蕾”,供奉的是湿婆神。女王宫的雕刻极其精美复杂,用的是红色的砂岩,可以说是古代高棉雕刻艺术的最高峰。</h3> <h3>  雕刻最精彩的《罗摩衍那》里的罗摩在猴神哈努曼的劝说下,与猴王须羯哩婆结盟,帮助猴王杀死其兄波林,夺回王位的故事。虽然雕刻有残缺,但靠近看很传神。来到吴哥窟会知道很多印度教发展成佛教然后传播到中国的文化变迁,比如从印度教里传过来的猴神哈努曼,也许就是孙悟空的创作灵感。</h3> <h3>  1月27日6点22分提早来到暹粒机场,乘坐 ZA4299航班&nbsp;,告别夏季的柬埔寨,带着一段异国的故事,返回零下20多℃的冬季沈城温暖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