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建水篇)

其超

<h3>  3月14号,我们向元阳出发,去看元阳梯田,途经建水,决定顺便看看建水古城。</h3><h3>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建水亦称临安。</h3><h3> 我们由于时间紧张,就在朝阳楼及附近转了一下。</h3><h3> 朝阳楼建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建水州志》证有“东楼凌汉”一景,谓:“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大,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春夏之间上千雨燕巢居檐下,呢喃之声不绝于耳,蔚为壮观。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 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h3><h3> 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因它的外型别致,尚有小天安门之称。</h3> <h3>  参观完朝阳楼,我们就步行去朱家花园。</h3><h3> 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滇南大观园”之誉,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云南旅游景点中独树一帜,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h3> <h3>  在科举盛行的过去,科考成为读书人入仕最主要的途径。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哪怕只中个秀才,在县衙大堂上就可以不用下跪。</h3><div> 设于建水城内的提督学政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钦命云南提督学政(相当于今天一省的教育厅长,但其职位与省长平)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学子,考秀才并举行科举预备考试的地方考场。由于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所以在这里举行的考试就叫“院试”。</div><div> 其中,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至公堂,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钦命提督学政公署。厢房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为国内罕见之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场,是云南唯一幸存的考棚类建筑。</div> <h3>  在建水游玩了一阵,找了个餐馆吃中午饭,有个叫草芽的菜不错。吃了饭休息了一下,我们就启程前往元阳梯田景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