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1, 1, 1);">【疆字906部队往事回顾 1 】</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向着遥远出发</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9495次军列留给我的故事</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西域老兵 李秋海</b></h1><p><br></p> <h1><b><font color="#39b54a">※红色的记忆,伴随我45年了</font></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人生有无数次出发。我要记述的这次出发,却非同一般,因为,这是我告别孩童时代,走上社会,向着遥远的一次出发。</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71年1月5日的清晨,寒冷笼罩着豫北大地,太阳像刚睡醒的孩子,懒洋洋地不肯睁大眼睛,人们揣着手跺着脚,嘴巴和鼻孔呼着白气。天寒地冻,我浑身的热血却在沸腾。因为,这一天我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和许多新入伍的战士一起,列队站在鹤壁市委家属院东边的胡同里,就要向全新的生活出发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没有送别的哭哭啼啼,更没有难分难舍的卿卿我我,“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到部队我一定好好干!”</span></h1><p><br></p> <h1><b><font color="#39b54a">※1971年,我还是一个16岁的小兵</font></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简短的交兵仪式很快就要结束,喧闹的锣鼓声中,带兵的吴参谋把一块表示感谢的玻璃匾送到了市武装部长的手里。当时他们讲了些什么,已全然记不清了,但匾框里落款处"新疆军区"那几字,却一下子牢牢地种植在了我的心中。那年月,我们踊跃参军,并不刻意要去哪里。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越神秘反而越具诱惑力。 记得发军装那天,看到厚厚的长绒反毛大头皮鞋,大家就纷纷议论我们肯定是去寒冷的北方,但至于去哪儿,带兵的始终守口如瓶。他们的缄默,反倒更激发起我们的神秘感。现在,匾框里的落款,终于透出了信息,送别的家长和即将远征的儿子们不免顿生感慨,都找到了多嘱咐几句的理由。此时的我,人虽站在队伍里,心却早已飞向遥远的边疆,遐想着冰天雪地的军旅生活。当轰鸣的锣鼓再一次响起时,我匆匆与送别的妈妈招招手,便登上了送兵的汽车。</span></h1><p><br></p> <h1><b><font color="#39b54a">※冬天的模样,才有新疆兵的味道</font></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是从安阳换乘赴疆列车的。当时,已近中午时分,我们200来名鹤壁新兵,与远远大于我们人数的濮阳新兵一起,排成长长的队伍,从东到西,沿解放大道走进了车站。此时,站台边已停靠着一列长长的厢式黑皮货运罐车,推拉式的大门已经打开,几节车皮上还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猪、马、牛、羊"字样。触景生情,想象力丰富的战友说,这是为了保密,防止军列被阶级敌人破坏。我和20多位来自各个中学的战友,按临时编好的班排,跟随接兵排长龚明华登上了其中的一节车厢。车厢的中间,摆放着一个小小的蜂窝煤取暖炉,地板上铺满了粗糙的芦苇席子。我们打开背包,在车门左右两边,分別铺上被褥,将替代枕头的包袱放在靠车皮的一边,一个新鲜而流动的营房就算安顿好啦!</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39b54a">※当年的领章帽徽,用红布包好,一直跟随我走到了今天</font></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龚排长长着一对大眼睛,英俊而帅气,说一口十足的湖北话。虽然看样子比我们大不了几岁,还爱和我们有说有笑讲故事,但人家毕竟是首长,而且戴着令人羡慕的领章帽徽,我们当然对他是毕恭毕敬啦。后来到了部队,才知道他是来自新疆石河子农场的一位武汉支边青年,比我们早一年入伍,真正的身份还是一名班长。就是跟着他,我们乘坐这趟名为9495次的列车,度过了五天五夜的运兵生涯,经历了人生历史上最难忘的一次远征,脑海里留下了沿途发生的那些终生难忘的故事。</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乘坐在这节车厢里的我们,是青一色的小兵,全都来自鹤壁市区的几所中学,年龄多在十七岁上下。正是在这里,我认识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批战友,有些成为多年以后仍保持联系的好朋友。我们虽然穿上了胖大的军装,但却依然跳动着那颗稚嫩贪玩的心。在车厢里,我们除了按排长的要求学习、唱歌、吃饭、睡觉外,其它时间很难有片刻的安静:讲故事,吹牛,翻跟头,打闹……惹得袭排长不断地大声喊叫,以至不到新疆,嗓子就哑得说不出话来了。那年代,条件可不比今天,五天五夜的列车生活,</span>方圆几十平方米,吃喝拉撒睡,一样也少不了。吃饭,得到有兵站的地方下车去吃,有时为了错车赶点,要么七八个小时才能赶上一顿,要么只能掂着碗打上饭,跑步赶回车厢吃。有一次,大概是在过了兰州的一个地方,由于天气寒冷,当我们从人山人海的饭厅里挤出来,拿着馒头端着菜列队跑回车上时,我们的碗里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娃娃兵,够酷了吧?</b></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饥一顿、饱一顿,不算太大的问题,最不好办的是屙尿这种事。有时列车一跑就是十来个小时,有人能憋,有人可不行。小便憋不住也好办,西去的列车,沿途人烟稀少,排长把车门拉开个缝,内急的弟兄机关枪就扫出去了;问题是有个别老兄,还会遇到提着裤子喊肚子疼的情况。总不能让人家屙到裤子里吧!怎么办?“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无奈之下,排长照样是拉开一道门縫,派两个战士一人拉紧一只手,让好事的老兄屁股靠在那根揽车门的大麻绳上,在满车的哈哈笑声中,那位老兄就把事办了。不过,这毕竟是个别现象,相信各车辆都有各车厢的高招,问题是"法不治众"的事也会发生。记得有一次,疯狂的军列一口气跑了十几个小时,傍晚时分才在戈壁滩上一个小小的车站停下来。时间紧,赶路急,首长要求指战员们必须抓紧清理“包袱”,以便迎接更加漫长的黑夜。</span></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我们可是真的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一腔热血,只待祖国需要!</b></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别说小小的车站未必有一间多大的厕所,即使有,上千的大兵一涌而下,还不把墙挤翻?于是乎,急促的哨声中,长长的列车边,齐齐的篱笆下(70年代前许多火车站都建有长长的木篱笆隔栏),立马排满了士兵。他们有的站,有的蹲,刹那间把个车站搞得狼烟四起、云雾缭绕。清楚地记得,一位50来岁瘦高的站长,身穿暗蓝色铁路制服,手持半导体喇叭,在站台上边走边喊:“强列抗议9495次列车的解放军同志!请你们不要在站内随地大小便……”</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不知不觉,五天五夜过去了。1971年元月10日的晚上,当我们重新打起背包走下这黑色的车厢时,地板上的苇席只剩下靠车皮枕头下那窄窄的一条,其余部分早已被我们铁蹄般的皮鞋踢蹬得丝毫不剩。</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乌鲁木齐车站迎接我们的人,早已久候在那里。有几位年长的老首长站在前面,既威严又亲切地与我们握手,嘴里不停地重复着,“战士们辛苦啦,战士们辛苦啦……”</span></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者(右)和亲密战友郎志勇(中)、刘淮滨1972年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合影</b></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是啊,怎能不辛苦?和今天的孩子们比一比,想都不敢想!然而,我们那一代青年(严格说还是少年)都挺过来了。我们是红旗下成长的一代,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为了我们神圣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以苦为乐,把一路艰辛和困难,化为了甘甜和快乐,使9495次列车满载歌声,终于胜利驶抵美丽的边城!</span></h1><p><br></p> <h1><b><font color="#39b54a">※45年前,我们在戈壁滩上曾经住过的营房</font></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些迎接我们的老首长,为什么有人身穿褪色的黄军装,却没有戴领章帽徽?我们下了火车,换乘帆布蒙盖的解放牌卡车,又将奔赴哪里?——这些虽然都组成了我以后军旅生涯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但都没有刚刚经历的五天五夜那样刻骨铭心。因为,它毕竟把我引向了军人的行列,开启了我真实人生的第一步,使我走上了通向成熟的成长之路!</span></h1><p><br></p> <h1><b><font color="#39b54a">※多年以后,鹤壁的战友们经常相聚。转眼之间,我们都这样了</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61岁了,穿上这身衣服,我还像个军人吗(2015年秋天,作者在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培训,按要求课外活动必须穿红军服)</b></h1><p><br></p>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本文作于</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5年12月18日 郑州丰产路寒舍</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6年02月14日 配图配乐并美篇</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