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一座神秘而又古老的村寨,因为这片树叶,它牵动着所有爱茶人的心。这里出产世界上最贵的"饮料",这里是茶友心目中一处高不可攀圣地。她神秘得如同躲藏在月宫里的嫦娥姐姐,人尽皆知却很少有人曾真正见过。满世界的班章里,到底谁才是肉身?谁才是真佛?从小摊上的二十块到茶友手里的几万块,它是所有爱茶人胸口的痛。
今天,我带大家来走一走这个遍地黄金,全国最富有的寨子,我会尽量用客观的角度还原一个真实的老班章。 老班章隶属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是布朗山体系里最好的茶青原产地。它是全乡海拔最高,路况最糟的一个哈尼族古寨。由于天然的屏障,隔绝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使他们世代过着贫苦而又封闭的生活。
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想到,有一天,全世界的爱茶人听到这三个字都会为之兴奋;有一天,它会成为全国第一个设立商业银行的寨子;有一天,他们的后代可以开着豪华越野车,穿梭于大滇南的古茶园里。 哈尼族是一个胆小而又怕事的民族,一直以来为了躲避强大外族人的侵扰,便世代居住在这相对隐蔽的深山老林里。狩猎,采茶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自给自足,足不出户。
这里虽然生长着全世界最昂贵的茶叶,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每斤茶叶多卖两毛钱,他们却要背着茶篓,步行几公里,将茶叶背到离镇更近一点寨子售卖。 今年进山的路明显修的好多了,一路虽多有颠簸,但不见了去年的泥泞不堪。一进寨门口,赫然发现,去年金字蓝牌的寨门不见了,立在眼前的是与周边生态极不相符的,修了一半的像碉堡又似城门的高大拱形建筑。心中不免有些难过起来,这更像是一道分隔茶人和茶的大门。或许有一天它高贵的让我望尘莫及,或许有一天我已然没有了喝她的心情,不想再走进来。我不知道追求自然,原始,朴素的其他茶人们怎么想,而我内心的担心隐隐强烈起来。 看守寨门的小哥不再似以前那般腼腆,见我拍照竟然很配合的摆起剪刀手。2000以前,寨子里鲜少有人走进来,村子的人也大多不会讲汉话,而第一波进寨收茶的广东人将“广普”推广到了村里,所以在村里时常听到皮肤黝黑的哈尼人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
老班章的茶青很贵,如同黄金按克计算。为了防止外山的茶青充进本寨以假乱真,因此,村民自发组织每日轮守,检查过往车辆是否携带外山茶青进入。即便如此看似严格的检查,每天从班章出去的茶青依然是产量的十倍以上。如此,我们便可以想象,那小摊上赫然摆放的二十块的班章王是多么可笑?!全中国的班章又是总产量的几万倍?! 老班章,这里没有诚实,没有信任。世态所有的炎凉,贪婪和丑陋在这里一览无遗。如何寻求茶叶利润最大化是大部分茶农和茶商共同心声。这里有的只是一双双贪婪的眼睛和一颗颗爱茶人心惊胆战的心。即便是相约品饮一款茶时,彼此内心也充满了猜忌和怀疑,我们就要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我们不远千里,跋山涉水,为这片树叶而来,我们爱茶,将她视作宝贝,而寻茶的过程却要经历着如此不堪的心灵折磨。老班章,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品鉴能力,还有你的钱包,你的人脉关系,甚至是你的智商,情商。即便你有幸拿到了真货,也许一个疏忽,你就和它失之交臂了。所有的人都虎视眈眈的盯着你的茶,寻找机会调包。这里永远都不存在捡漏,只有买的错,没有卖的错。我懂得这其中暗藏的玄机,所以我永远不会相信市面上会有一片低于成本价格的老班章存在。故事只是讲给善良诚实的人,而真相只有一个,用一片普通树叶去替换老班章的叶子,以寻求最大利差。 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一户茶农的茶园。58亩茶园,三分之一古树,年销售金额三百多万。想必外企高管的年收入也不及吧!这也是老班章房子越盖越高,越盖越大的原因!这也是赌毒泛滥的原因!钱多的地方都会深藏罪恶,如果不得以善用,那将是一场灾难。对于这个没有学识文化,几世清贫的哈尼族人来说,这突然的暴富或许真的是一场考验。 在老班章的茶园里,茶树品种繁多,大小树混生,茶园分散,有的茶园离寨子有五六公里以上。这就造成了茶叶品质各异,价格不一。可以低到几千也可以高到五万。而这巨大的价格空间就是茶商的利润空间。小树有大叶种,古树有小叶种。有的古树虽有几百年树龄,但叶型并不大,有的小树二三十年,但叶片很大,一般茶商很难区分,普通茶友更是难辨真假。于是各种版本班章横扫茶叶市场。 即便如此,那些满口埋怨却依然乐此不疲的茶迷们依然费劲周折来进山抢购原料。享受收购时各种心惊胆战的过程。因为老班章确实可以堪称“王”,它后期迷人的转化实在让爱茶的人为之倾倒。独有的丛林气息,蜜黄油润的汤色,深厚宽广的汤感,冰凉顺滑的喉韵,肥厚粗壮的叶底,娓娓道来的茶汤……这无一不让爱茶的人着迷。而一款好茶达到如此,是需要天人合一境界才能成就如此品质。老班章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千年古茶园种植训化的历史,多层次的植被分布状态,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形成的天然生态链,无一不成就这堪称为王的茶中极品。正是因为这些特有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茶园条件,使得老班章屹立王的位置数十年,不曾被赶下擂台。 谁也说不清楚老班章的古树到底多少年龄,现有的树龄也大多是专家根据史料推测树龄或是政府给予的政治树龄。如果去问老班章村民,真诚的人一般都会回答你不知道,因为他们从出生就看着这棵树,长大了还是这棵树,老了也是这棵树,没有变化,它总是这么大。 常年被采摘掐头的古树生长十分缓慢,它们向上生长的机会被不断的阻止,因此树干便寻求横向生长,坡地保水能力差,树根向下寻找水源,日久便根系发达,深入不同土壤层吸收养分以满足生存。所以古树茶就像一位活了千年的老人。为了活下去,它要对抗各种自然的变化。它要联合周边的植被形成自己的互助系统,它需要借助樟树驱虫,同时她斑驳的树干也为其他寄生植物提供养分和庇护。寨子里鸡自由散漫在树林上串下跳,一群一群的冬瓜猪哼哼唧唧散步,鸡刨猪拱,屎尿,恰巧给它松土和提供了肥料。这就是自然界的互惠互利,和谐平衡。少数民族的安逸和”懒惰”反而使它自身产生了极大的抗虫害能力。在这样的天然生态中得以几百年们能过下来,它们已经不需要人类的照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追求原生态零农残古树的真正原因,它拥有强大的杀菌解毒功效。喝古树茶解日常所受毒害,又是人类对抗环境恶化而寻求的另一种方式?! 由于所选茶园平均树龄较高,树干粗大,因此需要爬上树站在树冠中间采摘鲜叶。这对于采茶工来讲,采摘速度就会降低,难度提升,危险度增加。因为古茶园里有很多山坡地,下面便是深谷,每年枯叶落满地,踏上去很滑。如果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滑下去……前几天易武的朋友说,一个采茶工不慎跌下去,走了一天才走出山谷,写到这我的心又紧了。当我们坐在环境优雅的茶室里品饮一杯甘美醇甜的茶汤时,确实要理解这背后的辛苦,如此便学会了珍惜,每一杯手里的茶,每一个爱你的人。
采 摘
采摘,即意味着茶叶要"断奶"了,独立开始新的生命旅程。一般鲜叶采摘选一芽二叶或三叶。采摘时间也就几天时间,否则生长快速的茶叶就会老在树上,茶梗纤维化,氨酸比下降,降低茶汤口感。
鲜叶采摘下来后不能长时间捂到,以免树叶泛黄,多酚类物质开始氧化,酶促,产生酵变。因此鲜叶要用摩托车不断往返几公里送回初制车间,或者直接在树下摊晾走水。所以在采茶最忙碌的季节里,摩托车会遍布路边,它们也成了古茶园里最好的交通工具。
山里到处都是七八十岁老人在采茶。爬树,常年的劳作习惯让她们看起来干瘦,但身子骨灵活,长寿。看到她们不自觉产生同情和心疼,而她们已然不在乎你的情绪,一种不屑和淡然挂在脸上。 三二,是村里茶园面积比较大一户,母亲生前也留个他一块园子和部分手栽的小树,如今也有女孩手腕大小。他记不得了,只说大约二十多年了吧。老班章的孩子们成家迁到新的寨子(新班章)他带有几分喜悦的说:“人走了,茶园搬不走。"他的茶园里只有三分之一面积是古树,也就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产量是中小树。茶园就这样被世代相传,留在这块土地上。谁也带不走,只能留给热爱、并且守护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这或许又是冥冥中先祖们的智慧。
同行的县里大哥感叹的说,他的五棵树就可以抵他在山下全年的工资了。言语间不免几分自怜自哀和嫉妒。我说,他们的今天也是祖辈几世修来的福报。十几年前,你还在办公室吹空调的时候,他们还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萎 凋
鲜叶从离开母树的一刻起,就开始创造自己独立的生命。首先需要将茶叶均匀平铺,静置在透气竹编里萎凋槽里进行萎凋。萎凋的目的是让茶叶体内青气散去,水分蒸发,适度酶促,芳香物质活动。当叶片变软,便可以进行手工铁锅杀青,阻止酶促作用,也称"断生"。杀青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炒出一锅好茶。一个人负责加减火控制锅温,一个人根据温度茶青熟度调整炒制方式。 杀 青
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阻止茶叶继续酶促,使其断生,停止发酵,也为它今后的变化提供能量的开始。杀青的度很关键,这里面也隐藏很多小奥秘,比如杀的轻一点,公斤毛茶所使用的鲜叶使用量减少,减少意味着可以降低成本价格。轻炒的茶叶看起来色绿,松咆,毫显,条索显大。泡起来汤水绿甜,涩度降低,叶底看起来也很漂亮。一般不太懂得工艺和陈化的茶商更愿意接受这种茶,也愿意出价购买,尤其是没喝过多少茶叶,不懂得老茶仓储的北方客户。这几年,随着北方市场茶叶消费的兴起,很多来自北方的茶商专门喜欢挑这一类条索好看,滋味鲜美的茶叶购买,原料商自然聪明的发现规律。新茶好卖,不是你喝也不是我喝。于是大量轻炒工艺出现。
一口标准铁锅一次只能炒十几公斤鲜叶,大约二十多分钟完成。杀青时锅内温度最高达到二百多度,因此一锅茶炒完已是掌心火热,大汗淋漓。在炒制过程中,要尽量防止叶片受热不均匀,出现焦片、糊片。既要炒到一定熟度又不能炒干,最大程度保留茶叶中的水分。起锅前还需轻度揉捻,使茶梗胶质微出。如此一个人一天最多炒十几锅茶叶。 在寨子,有句玩笑广为流传,这句笑话是句半真半假,却从侧面证明了老班章的珍贵性。老班章遍地是茶“但在老班章,不给你喝白开水的都是朋友。”我自己也深切体会了老班章的珍贵。在一户茶农门口,看到一位茶友正在揉捻一锅很肥壮的茶叶,我随手捡起一根拍照,临走时忘记将茶叶丢回去。几步远便被茶友喊住,提示我应该把那根茶还给他。我尴尬的停顿几秒钟,与我同行的李哥有些气氛,念叨到:“怎么这样小气”。我立刻回身道对不起。我想我是理解的,毕竟老班章的茶是黄金价,爱茶人收点好茶是要珍惜的。
手工杀青的方式虽然原始,却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活性。一片刚刚做好的普洱茶,并不意味着鲜叶生命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生命的开始……未来它要用自身储存的内涵和岁月彻底的好好的谈一场恋爱。如果它自身内质不够丰富,制作工艺存在缺陷,它如何能承载岁月的嘱托,不负所望。如果它不具备这些基础,即使给它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创造成就完美。
现在很多厂为了节约人工,提高效率,采用的机器杀青方式,一个滚筒杀青机调好固定温度,速度,一次性可以杀几百斤鲜叶。可是滚筒杀青的简单粗暴却破坏了很多茶叶中的活性物质,机器的发展再好也是无法代替人的劳动,手工杀青凭的是经验,靠的是用心,这些无疑都为茶叶赋予了灵魂。用温柔对待茶叶,它自有回报。 揉 捻
揉捻,是轻微的破坏茶叶表面细胞膜,使它的内含物适度外出,与周边茶叶汁液开始接触,产生反应,继而达到彼此间的融合。揉捻是很重要的一步。过轻,细胞膜破坏不够,茶叶后期转化不利。过重,细胞膜破坏严重,叶膜脱落导致汤水浑浊。内容物过快过多浸出,耐泡度下降。看似简单的劳动,却隐藏了无数的因由,一泡好茶来之不易。揉捻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揉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明白中间的道理,她只是完成了这个动作,却不知道用心对待的 结果完全不同。这也难怪,因为她们几乎都没有怎么喝过自己做过的茶叶,更别说老茶了。 理 条
理条是将完成揉捻的茶叶在晒青前适度梳理条形,这样晒青时比较容易均匀铺开,条索好看,装箱时降低松散度,减少存放空间。 晒 青
晒青,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干燥茶叶,封存体内物质。像等待出嫁前的女儿。晒青的方式决定了日后的转化。比如传统的晒青方式是将做好的茶叶置于阳光下晾晒,让它在最短的时间里干燥?这样茶叶会吸足太阳的味道,活性物质得以最大保留。而这样的传统晒青方式需要场地较大,受天气因素牵制较多,所需人工也多。因此现在大多数厂商选择的是机器烘青。机器烘青是茶叶大规模产业化的标准方式,简单快速。缺点自然是损失了茶叶活性。要知道,茶叶采摘下来后他并没有真正死去,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不然为何它可以存放几十年后还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毛茶初制完成
晒干的茶叶,条索自然弯曲,松散。干燥后古树茶用手抓起来不像小树茶一般有赤赤感,也不如小树茶一般闻起来很香。古树的深厚远不需要那么直接的展示出来,它静静等待那个可以用舌尖和它共舞的人。
毛茶的完成并不意味普洱茶做完了,它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接下来就是要把它压成一定的型状保存。现在市面上有狠多旅游市场鼓励游客购买毛料,还美其名曰说毛茶纯度高,不经压制不会条索完整度。毛茶鲜度高,不经茶商赚取利润差价,等等,这种现象在二千一零年,古树概念强化,高端游资进入产区后尤为明显。几年后的今天,大家已然明白,毛茶不具备长期品饮价值。
茶农愿意把原料直接茶卖给什么都不懂而且多金的游客的原因是,第一:游客不懂茶,混茶调包实在太轻松了,甚至直接给你小树指鹿为马。第二:游客是旅游心态,一公斤茶多花几百块没有感觉,茶农编个单株的故事,还能宰个好价钱。于是花了钱,天经地义的认为原产地的纯古树,于是接下来他便失去了品尝真正古树的机会。损失一点金钱没有关系,而伤害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毛茶没有经过高温蒸压,还处于不熟的状态,另外没有经过岁月磨砺氧化后发酵,伤人伤脾胃,久喝成虚。我想每一个做茶的人在春季收料季节都会有这样体会,喝毛料喝到想吐,后面几天人很虚。而对于我们来说试茶定料,是必要的工作,不要看朋友圈晒出来都是幸福,因为有些事,自不必逢人便说。
老班章的茶太珍贵了,所以谁也不愿意让茶离开自己的视线,随时都有被替换的风险。所以毛茶干燥后,必须装箱随人下山。在整个装箱过程中也丝毫不敢松懈,上厕所?忍忍吧! 临走前,为了增加说服力,还得麻烦三二大哥签字证身,拍照小视频。箱子上只简单标记他的名字,老班章是不敢写的,那会增加沿途带茶风险。这三个字,在云南连快递小哥看到都会两眼放光。这三个字在某些人眼里是“人民币”三个字。我想把全程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只是想老班章真实的展示给茶友们,请正确认识老班章。没有三十元没有三百元没有三千元。如果每一款茶都要如此费劲周折,看尽冷暖,想必做茶的情绪全然没了。 走出这道大门时,内心有了不一样的沉重感。下次再来 这里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变化,十年二十年,如果他们的子孙不知节制,肆意挥霍。不懂守护,过度索取,我们是否还能再喝到甘甜醇美的琼浆玉液吗?! 下山时,已是一片漆黑。空气里凝聚着几丝凉意。远处上脚下燎荒的火苗如同黑夜里的一根巨大火把,把天空照的通明。与白日里热闹得如同集市的收茶情景形成强烈反差的宁静。这条山路,只在这个季节里才会有这么多车辆往返,过了四月,这里又是一片寂静。山在眼前变得模糊,而树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