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田歌晓秋

<h3>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要问汝人何处去,腾冲城里祭英魂!</h3> <h3>山之上国之殇</h3><h3><br /></h3> <h3>  这里没有太多风景,只留着太多叹息和感慨,却是游腾冲必去的旅游目的地《国殇园》,这里存留着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远征军的烈士忠骨,这里的碧血千秋永照,这是反思历史的去处,这是荡涤灵魂的场所。永记对日寇的切齿仇恨,来这里会激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只要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献身的儿女,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后人永远不会忘记!民族英雄永垂不朽!</h3> <h3> 1944年,9000中华男儿,为了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家园"腾冲",永远长眠于地下。</h3> <h3>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 </h3><h3> 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 </h3><h3> 1944年11月1日,云贵监察使李根源致卫立煌电文中倡议为烈士建立陵园。16日,成立&quot;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quot;。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主任委员、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为副主任委员,集团少将高参孙啸凤负责具体工程监修。墓园选址由霍揆彰亲自勘定。 </h3><h3> 1945年1月2日,霍揆彰主持召开纪念建筑委员会专门会议,筹集建筑资金。同月12日再次开会发动募捐。委员会共收到社会捐款7500万元(国币)。15日,国殇墓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于上午9点举行破土奠基典礼。</h3><h3><br /></h3><h3><br /></h3> <h3>  国殇墓园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以小团坡为起点,在其东北向的中轴线上,建有"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腾冲战区抗日烈士墓"、"抗日英烈纪念堂"及墓园大门。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通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再循石级而上,至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quot;碧血千秋&quot;刻石的第二级台阶挡土墙,沿墙分两侧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忠烈祠。忠烈祠上檐下悬蒋中正题&quot;河岳英灵&quot;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quot;忠烈祠&quot;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quot;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quot;,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的&quot;腾冲会战概要&quot;、&quot;忠烈祠碑&quot;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h3> <h3>&quot;青山不老,日月永辉,英烈不朽,浩气长存。怀者来归,青山葳蕤,告彼诸神,佑我英魂!在天为干,在地为坤,永志不忘,民族昆仑!&quo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