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百宝箱

翦翦风,

<h3>母亲有一只小小的木盒,长方形的,长不到40公分,宽大约20公分,有10公分那么高。深蓝色的小木盒,小时候在我们眼中充满了神秘感,我们是不能轻易触摸的,家里一切珍贵的东西都收藏在里面。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家具,这个小木盒收在母亲的行李箱里。每个月父亲母亲发了工资都会很小心的锁起来,然后每次需要用钱时再一次次地打开小木盒拿出来。每年过年母亲总是慎重的搬出小木箱从里面拿出一张张崭新的分票或角票分发给我们做压岁钱。对这个相当于现在的保险箱的小木盒我们充满了向往,却从未敢私自打开过。</h3> <h3>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对小木盒的记忆也渐渐淡了,似乎有很多年没有见过母亲的百宝箱了。母亲去世后我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在大橱里一堆衣服的下面又看到了母亲珍藏的小蓝盒。小蓝盒已经很旧很旧,那神秘的蓝色经过岁月的打磨早已褪去,漏出里面的木纹,显得那么苍白。</h3> <h3>我们含泪整理着母亲珍藏的宝贝。里面东西大至分为三类。一是她和父亲工作上的一些证件、日记。二是家里购物的票据。三是关于我们姐妹东西,是这里面收的最多的。</h3> <h3>母亲的工会会员证上,有她年轻时的照片。二十出头的她,两眼炯炯有神,脸颊圆润,剪着当时流行的短发,英姿飒爽。</h3> <h3>母亲的这张小照被我翻拍下来,留在电脑里,留在手机上,更是深深的刻在姐姐们的心上。</h3> <h3>母亲的百宝箱里收的最多的是关于我们姐妹儿的东西。母亲收藏着我们从小到大的鞋样子。小时候,姐姐众多,家里经济紧张,没有买过鞋。所有的鞋,都是妈妈自已做的。她把那些穿的不能再穿的旧衣服的撕去缝条,挑出能用的布片,一叠叠收好,然后挑一个好天,先打浆糊,再找来一块木板,把布片一层一层粘上去。要晒好几个太阳,晒干后揭下来,这个东西母亲称之"骨子"。然后再照着鞋㡳样子剪出来。半夜醒来,我们经常看到下了晚办公的妈妈还就着煤油灯一针一针地纳出来千层底。有时为了省灯,熟能生巧的她竟然摸黑纳鞋底,完全靠手感。</h3><h3> 母亲心灵手巧,当时流行的方口布鞋,松紧口鞋、两片瓦棉鞋都为我们做过。在我工作后还为我做过一双黑色的灯芯绒三片布棉鞋,这个工艺比两边瓦的复杂多了,就是现在的系带皮鞋的样子,面子上都走明线,最见工夫。那时我已经拿工资买得起皮棉鞋了,但母亲觉得那个不暖和,我那时候冬天晚上上晚办公,坐那改作业会冷。所以特意为我做了布棉鞋让我带到办公室,晚上换上。那时候班上小姐妹特别羡慕我这双"温暖牌"的棉鞋。</h3><h3> 后来我们姐妹一个个出嫁了,有了孩子,母亲又开始为他们做鞋子。那个阜宁大糕的小鞋底应该是孙辈们的鞋样。</h3> <h3>母亲珍藏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翻开百宝箱,里面收有我们中考或高考的成绩通知单,还有一枚我初中时的三好学生奖章(五个女儿都能读出书来找到体面的工作,是她的骄傲吧?);收有大姐的婚假单;(大女儿出嫁,心中满是不舍吧?)三姐小学中学的毕业证书和高考准考证.(因为家里经济紧张,没有让三姐复读再争取上大学也许是她心中的遗憾吧)..... &nbsp;</h3><h3><br /></h3><h3> </h3> <h3>  母亲的百宝箱,珍藏着我们的童年、我们的青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