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寄怀》 </h3><div> 文/润物无声</div><div>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四月泪雨时。</div><div> ——————题记</div><div> 三十年多前的重阳节,天气阴沉秋风萧瑟,六十六岁的奶奶突然撒手而去,去的寂寞而安祥。儿孙们披麻戴孝跪了奶奶七天七夜,钟鸣鼓乐香气缭绕,老人家终于入土为安。</div> <h3> </h3><h3> 我脱下孝服,背上书包,带着沉重的心情准备上学,母亲追到门外一再安慰道: “孩子!别太伤心,人死不能复生,生老病死是自然法规,谁也无法阻挡,况且你奶奶又是寿终正寝,要以学业为重,用功读书,用你优异的成绩以尉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用力点点头哽咽无语,匆匆踏上了通往学校的羊肠小道,泪水凉凉地流 在唇边。眼前一个巨大的屏幕映出奶奶的身影。</h3> <h3> </h3><h3> 我的幼年时光多半是跟爷爷奶奶一同度过的, 自从母亲生下大弟以后我就一直跟奶奶住,直到我十岁要上学时才离开奶奶回家到家中。其间父亲为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一年四季在外兢兢业业的工作,母亲为了少拖父亲的后腿,也带着弟妹随父居住,由于工作繁忙 因此他们很少回家看我。有时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只有奶奶与我朝夕相伴,十多年来她在我身上倾注了多少诚挚的爱心,给过我多少真情的温暖,我永远不能忘怀,晚上我偎依在奶奶身旁听她讲古老传奇的神话故事,讲他和爷爷艰难困苦的创业家史,她讲的娓娓动听,我听的聚精会神。</h3> <h3><br></h3><h3> 那时正是六十年代的末期, 人民生活十分清苦,家家勒紧过日子,奶奶家也不例外,平常要沾一点荤是很难的,玉米面窝窝红面豆面是家常便饭。尽管那时粮食紧张,可是奶奶总会粗粮细做,花样翻新,纵然是粗茶淡饭,也会精心调理的色味俱全,使我们吃起来有滋有味。</h3> <h3> 比如:她把自己喂鸡下的蛋积存起来,不是冲,就是蒸,要么就是煎,变着花样给我吃。把高粱面用手搓成很细很细的滚长条,蒸熟后配上醋、蒜、葱、韭菜、芝麻、辣椒等各 种调料,把三药蛋蒸熟,去掉皮,和玉米面窝窝扎的碎碎的,同样调上各种调,吃来非常可口,这么多年来,我吃过多少山珍海味,我都记不清是什么滋味,唯独我小时候奶奶奶给我做的,莜面扣楼,荞麦圪坨,葱花烙饼,红枣饼子,高粱米饭,至今时刻萦绕在我心头,那是我终身抹不掉的感受。</h3> <h3><br></h3><div> 我小时候体质不好,常闹一病,最典型的就是患有支气管哮喘,一感冒就咳嗽,有时咳起连气都喘不上来,每到此时奶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那时乡村条件差没有诊所,加之交通不方便,要吃一片药也要跑到十几里以外的镇里去买。 所以奶奶就用土办法为我治咳嗽。有时熬姜汤暖胃,有时把梨切成小块块,熬成梨水喝下 去,用奶奶的话说姜有暖胃,生津、梨水有,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用的最多的办法是拔火罐。说来也奇怪每当咳得厉害时,奶奶在背上和胸前拨上几回火 罐,咳嗽也就慢慢随之减轻。</div> <h3><br></h3><div> 我也曾对奶奶有过承诺,说什么等我长大后学业有成,挣钱养活她,让她悠闲的安度晚年。可她为什么不等我长大成人让我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匆匆离去?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呢?说实话我此生未能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是我一生中的憾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 奶奶,亲爱的奶奶,明天又是一个清明节了,孙女不能亲自到你坟前洒扫送亮!只能用笨拙的文字写下对您满满的哀思,不知天国的您,感知了没有?清明香魂殇,葬花伶天雨。愿您在天国一切安好。</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字:润物无声/图片网络<br>2018年4月4日制作编辑</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