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其附近的中犊山和三山岛等组成,形状好似浮鼋翘首而得名,鼋头渚始建于1916年,自1918年起的上世纪初,一些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一大批吸收西洋文化的私家园林和别墅。鼋头渚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它始建于1918年,由清末举人无锡商会会长杨翰西建造“横云山庄”,当时他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园,把这私家园林建的三分人意七分自然,欣赏太湖水的绝佳处。鼋头渚公园,也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无锡第一胜景”,鼋头渚风景区的雏形。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1982年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鼋渚春涛景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h3> <h3>鼋头渚风景区牌坊门楼</h3><h3> 鼋门楼,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门楼。这个门楼已非原来的门楼了。</h3> <h3>湖滨风光</h3> <h3>鼋头渚充山大门广场</h3> <h3>边上的西门,现作为出口了</h3> <h3>入口绿化道</h3> <h3>入口处山坡上的白色晚樱</h3> <h3> 说到樱花,我们此行的就是欣赏鼋头渚樱花,来前脑海中是如云似霞、满树烂漫,到了后春风轻拂、已是落樱飞舞、落英缤纷。最近气温较往年偏高,预定此时的满树烂漫其实已经落去一半多了,</h3> <h3>樱花的花期很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樱花的花语为是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就是无线循环。</h3> <h3>进入景区就可以看出鼋头渚的历史底蕴深厚,风景指数是多少代人的打造累积而成的。</h3> <h3>步行赏樱一般线路:</h3><h3> 充山大门 → 充山隐秀 → 挹秀桥 → 樱花林 → 赏樱阁 → 人杰苑 → 樱花谷 → 樱缘桥 → 樱谷流芳 → 长春花漪 → 具境胜境 → 十里芳径</h3><h3> 我们此行还去了湖中仙岛。</h3> <h3>网上下载的推荐路线图</h3> <h3>网上转载的,左下角是仙岛,主体部分就是鼋头渚了。</h3> <h3>鹿顶山舒天阁</h3><h3>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h3> <h3>充山水景苑</h3><h3> 为进一步扩大花菖蒲景观规模,鼋头渚景区自樱花林、樱花谷重点在充山水景苑打造5000平方米花菖蒲湿地景观,种植万余株花菖蒲及其他鸢尾科植物,配植数千株绣球花等优良开花植物,精心营造湿地花镜景观。</h3> <h3><font color="#010101">充山隐秀,位于鼋头渚鹿顶山东南山麓,原为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以树木花草,自然野景取胜,古树名木众多,处处鸟语花香,是太湖观赏植物园的主要所在地。景区内有醉芳楼、杏花楼、挹秀桥、花菖蒲园、聂耳纪念馆等景点。</font></h3> <h3>阳春白雪</h3> <h3>如果可以忽略那络绎不绝的人群,过滤各种各样嘈杂刺耳的声音,这地方还是有很多美好。</h3> <h3>从公园大门顺大路迤逦而行,转入幽谷,便是春花区。这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春季花开,一派浓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h3> <h3>闲情逸趣</h3> <h3>创意园</h3> <h3>双休日游人爆满,人头攒动。</h3> <h3>对自己看好的景色拍摄入画</h3> <h3>挹秀桥建造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座桥接通。桥洞拱圆形,桥上还接连造了三只亭子,顶端铺有碧琉璃瓦。是充山大门进入樱花谷的必经之路。</h3> <h3>超高的一堵“女桢墙”,从这些细节上都体现出鼋头渚的历史底蕴,这些树不时短时间能长成的。</h3> <h3>有风来袭,掠过樱花树上,落下满地的缤纷,如同电影中的画面~美</h3> <h3>据说樱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不急不慢的落入心间。如此从容,而世间的人儿啊,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才能与爱相遇。姑娘在樱花树下,是否有了爱,有了回忆?</h3><div> 衬上蓝天白云,古典的江南雅筑,更是美得令人欣喜。你确定不去赴一场和春天的约会,去淋一场樱花雨!</div> <h3>都差不多谢完了,据说只是差一两天的时间,与吾等擦肩而过。</h3> <h3>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建“太湖别墅”。</h3> <h3>休闲的人们</h3> <h3>无锡太湖船菜,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鼋头渚内的创办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无锡老字号“横云饭店”是无锡太湖船菜的指定传承基地,横云饭店主厨丁益民先生是无锡太湖船菜的传承代表人之一。</h3><div> 太湖船菜亦称为“水上筵席”,它伴随着太湖、运河水上旅游的迅猛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div> <h3>贴根海棠</h3> <h3>传说中的鲁冰花</h3> <h3>我们首先穿过景区到鼋头渚码头,侯船去仙岛。周末双休日据说鼋头渚的人流量已达五六万人!</h3> <h3>太湖风光</h3><h3> 鼋头渚的风光是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h3> <h3><br></h3><div>长春桥和七桅古船</div><h3> 长春桥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呈拱形,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在建园之初即引种日本名贵品种樱花,已有近百年历史。每年花季,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池水将游人和樱花倒映在水面之上,竟让人分辨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水。称之为“长春花漪”。 樱花洒落在湖面上,铺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h3><div>另外,悄悄告诉你,据说长生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div> <h3> 七桅古船静泊于鼋头渚10景之一的“具区胜境”堤边,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太湖中最后的七桅渔船。这种七桅渔船的制作材料选用深山中百年老柏木打造,顺风6级时船速可以达到20公里/小时。据说七桅渔船最早起源于南宋,当时是岳飞水师的战船,岳飞被陷害遇难后,岳家军水师隐居太湖中,将战船改为渔船,靠打鱼为生。那个年代,这种七桅渔船广泛见于太湖湖面,是太湖渔民主要的捕鱼工具。据记载,曾经有四艘同样的七桅渔船在一起联动,一网捕获了3600公斤的银鱼,可见七桅渔船是捕捉银鱼的主力船只。</h3> <h3>这些都是在太湖上固定摆好的真船景观</h3> <h3>灯塔为鼋头渚的鼋头所在地。</h3> <h3>去湖中仙岛的游轮,一趟可以乘坐近五百人。坐船是一大乐趣,随行的红嘴鸥,与人相处的画面,有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感动。</h3> <h3>湖中仙岛原称三山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誉称。岛上建有三山道院,会仙桥、天街、灵霄宫、 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觉湾等建筑。玉宇琼楼,古乐阵阵,室内布置瑰丽雄奇,神像生动,其中玉帝塑像高达18米,堪称国内罕见。</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时的春季是鼋头渚人气最旺的季节,太湖仙岛又是来鼋头渚必去的一个地方。它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中,距鼋头渚 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它实际上由四个山峰组成,头尾二山,叫 “ 东鸭 ” 、 “ 西鸭 ” ,主山叫 “ 三 峰 ” ,又叫大矶。</font></h3> <h3>仙岛牌坊,是仙岛的标志性建筑,三门五楼式样,顶上盖的是红色琉璃瓦,下有八尊麒麟围护。牌坊中间的宝珠和脊顶的火焰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整个牌坊雕刻精美,高耸坚挺。</h3><h3> 牌坊正面 “ 太湖仙岛 ” 四个金色大字是明代才子文征明的字迹,背面刻着的是 “ 蓬莱仙境 ” 的四个篆书大字。</h3> <h3>五孔五亭的廊桥就叫 “ 会仙桥 ” ,两端桥面分 别有两副对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 过此桥是玉虚境,</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到彼岸非本我,</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道是非天非地路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果其亦仙亦凡桥 ” </font></b></h3><h3> 意思说此桥是凡仙相会之处,过桥后就将渐入仙境。</h3> <h3>灵霄宫,一座通高 42米的标志性塔式建筑, 主要特点是凭借太湖山水的自然之美,具有 “ 客在不欺主,倚山不压山 ” 的视觉效果。</h3> <h3>进入殿堂,是道教仙界中仙界主宰玉皇大帝彩塑雕像,高18米,头戴珠冠,上面垂挂12串玉串,身穿九章法服,手持象征着权力的江山星辰玉笏,两耳垂肩,一派福德无上的君主形象,实际上玉皇大帝的形象是道家术士采用了世间最珍贵的秦汉帝王的打扮。他的出现和逐渐定型,是唐宋以后的事。</h3> <h3>大觉湾</h3> <h3>这尊老子像是按照福建泉州的老子像复制的,是青铜制作的。据道家说老子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这儿有一句题词 “ 老子天下第一 ” 。</h3> <h3>这尊是如来佛像,据说是根据唐朝洛阳龙门石窟的原样复制的,据历史上考证,当时武则天利用权势,在塑造龙门大佛时用自己的面相替代了原如来佛的面相,也就是说现今我们看到的如来佛他的面貌实际上就是武则天的面 貌。 </h3><h3> 另外药师佛和西方教主的面貌也是武则天宠爱的二名女官的面貌。</h3> <h3>这尊彩色睡佛,就是佛祖如来佛,据说释迦牟尼(如来佛)活了80岁就涅槃而去,他临去时对众信徒说:“ 七亿年以后,新的佛祖就又降世了 ”。</h3> <h3>下方石盆中间,坐着一位两手合揖的小孩,是幼时的如来佛,在盆两旁各坐着一位神将,一位手指指着天,一位手指指着地。相传如来佛一生下来就走了7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开口说道:“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话语才完,天上飞来九条金龙,吐水为如来佛沐浴。上方石壁上有九只龙头,其中的一只吐水不止。</h3> <h3>乘船离开仙境回到俗世人凡间,仙境虽好,终非吾等俗人久留之地。</h3> <h3>重返人间长春桥樱花观赏地</h3><h3> 长春桥为1936年建,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h3> <h3>网络图片</h3> <h3>“太湖佳绝处”牌坊</h3><h3>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上书“太湖佳绝处”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手迹。</h3><h3> 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来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h3> <h3>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h3> <h3>这儿的樱花真的长成了树</h3> <h3>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h3> <h3>藕花深处亭</h3><h3>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h3> <h3>鼋头灯塔尖端,观太湖渔船景观。</h3> <h3>沿山坡拾级而上,有阆风亭、飞云阁、秋叶涧、憩亭、戊辰亭等一组随山起伏的小品建筑,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领略太湖风光。阆风亭,立于悬崖石排上,建于1931年。亭呈圆形,根据“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命名。</h3> <h3>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头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刚、弥勒佛。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h3> <h3>在从鼋头渚南面转向樱花谷时,路过一片竹林,偶遇一个动漫摄制组</h3> <h3>樱花谷</h3><h3> 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又融为一体,是国内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樱花谷建有赏樱楼、蹑云阁、繁英轩、簇春桥等建筑。是人们踏青赏樱和开展友好交流活动的好地方。</h3> <h3>犊山春晓</h3> <h3>网络图片</h3><h3>樱花谷可被誉为“中华第一赏樱地”,春神降临之际,从太湖边延伸到山谷、山坡,漫天的樱花如云似霞,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如白雪漫天飞舞,如粉黛迷人耀眼,美得不似人间。</h3> <h3>网络图片</h3> <h3>樱花树落英缤纷,水面上飘浮着散落的片片樱花随溪流动,故又称之为“樱谷流芳”。</h3> <h3>赏樱阁</h3><h3> 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的最佳赏樱胜境。<br></h3> <h3>鹿鼎山方向</h3> <h3>充山方向</h3> <h3>赏花阁西面樱花谷</h3> <h3>樱花谷在造园手法上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日式元素紧密相结合:</h3><h3> 地形处理上随坡就势;景点布局上因地制宜,如园中的标志性建筑“蹑云阁”、枯山水式的“置石”、蜿蜒曲折的“水系”、峰回路转的“小径”、怪石嶙峋的“溪流”、穿水而过的“小桥”、造型独特的各种花灌木等,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h3> <h3>樱花谷主要以早樱为主,据说是从日本引进。</h3> <h3>一个赏樱的地方,埋葬过往的青春,已无需再远渡从洋去日本。</h3> <h3>樱花大道人流如潮</h3><h3>鼋头湖畔摩肩接踵</h3> <h3> 大诗人王心鉴赏花后,于《太湖鼋头渚》一诗中题诗写道:</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白雾横鼋渚,</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绛雪绕村郭。</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花气熏古寺,</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竹影摇画阁。</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归舟泛柳浪,</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佳人踏渔歌。</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回首虹桥上,</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斜阳入烟波”。</font></h3><h3> 便写出了赏花的盛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