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自从小学《生活与劳动》更名为《劳动与技术》后, 新课改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从原有的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一个指定领域,并赋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在许多小学难以正常开展,受师资力量、家长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劳技课成了"纸上谈兵",甚至演变成自修课、作业整理课,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被悄悄地磨灭。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念书和考试,缺乏动手实践训练,没有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到今天,要求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就不能缺少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意识、初步的技术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span><br /></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架下,发挥劳技教育价值最大化,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劳技课对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发挥的作用更大呢? 这就是我校确立子课题的思路。为此,近半年来,我校对小学劳技课程综合化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利用当地有效资源的融入研究性学习以及实践性活动,使综合性的、有特色的劳技教育成为学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并以此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教师和学校和谐、蓬勃的发展。</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毛庄乡地处孜曲河流域,当地居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描绘了一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现有民俗用品、泥塑、木工、绘画等手工合作社数家,各种手工制作技术相对发达,同时也有相对的较多的技术人员。以此为契机,结合教材内容,我校利用这些本土优势开展劳动技能课程,即能更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打好基础。为此,我校提出"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劳技课程改革与整合"。学校将周边优质资源内化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开拓,有效提升学生劳动技术素养。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文化层面和知识技能层面建构学生的劳技、科学实践体验活动。以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学技、以劳促创新"的劳技教育目的。经过一阶段的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校把五年级与六年级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班级,与当地家长及合作社衔接,把"半边天合作社"、"亚杰合作社"、"泥塑合作社"等技术站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大家相互合作,从而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以及丰收的喜悦与满足。</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各学科各类活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与劳技教育、科学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机渗透。提倡教师与家长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将之融入到劳技课、科学课等教学中,从而缔造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美丽课堂。</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劳技教育已由"封闭"走向"开放",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充实并补充着学校教育的空白点。我校将努力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劳技课、科学课教学效果,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的状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手脑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践、制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科学素养。把劳技教育以综合形态推出,积极添置劳技教育设施,不断优化劳技教育环境,努力开发劳技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