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庄村

长风万里

<h3>  天阴沉沉的,又刮着微风,气温陡然下降了好多,使今年的清明节多了几分凄凉,少了往年清明踏青的那般惬意。</h3><h3> 下午,我因事来到晋城城区上庄村。</h3><h3> 我进村后,车正好停在一座古庙的东墙根,于是我有幸近距离观赏这座古刹“静佛寺”。</h3><h3><br></h3> <h3>  走进寺内,只见大门洞东西两侧各有一块墙碑,东面是《補修静佛寺院碑記》,落款时间是“大清乾隆四十五年歳次庚子十二月穀旦”。西面是《重修玄帝宫碑記》,时间是“大清乾隆十年歳次乙丑七月穀旦”。</h3> <h3>  古寺是二进院,在第一进院的东墙上镶嵌了几块古碑,从碑文知,这是上庄村在清康熙十七年翻修庙宇的碑记。</h3> <h3>  拾阶而上,我来到第二进院。巍峨的藏经楼画梁雕栋,院内姹紫嫣红,静穆庄严。</h3> <h3>  走出寺庙,我来到村西南的阁。两层建筑,上面是三开间的、有回廊的楼台,下面是阁洞。转过阁西,会看到墙上的石额“永镇阁”,雍正六年建的。</h3> <h3>  阁外不远处的一处影壁吸引了我的眼光。比常见的小影璧气派多了,要大三四倍。毫无疑问,所面对的院落非比寻常。</h3><h3> 我走进院内,院子古色古香,北屋已拆建为新式楼房,西屋、南屋依然保持了往日的风貌,只是窗棂散落,瓦斜砖掉,一片凄凉景象。最有特色是大门的对面建筑,我看过南屋的梁锲,方知叫对亭。院内住着的外地包工队的人和我攀谈,说是这个院子出过县长一类的人。</h3> <h3>  在大门口又遇到一个住在院内的打工工人,他让我细细端详大门内的廊柱下的石墩,让我猜有什么寓意,我说不出来,他说:这是锣鼓喧天,这个院出过大官,夸官的呗!</h3> <h3>  这是大门口的上马石,你见过吗?</h3> <h3>  看,这是民国十九年前后修的一个院子,大门已被拆了,看不出它昔日的恢宏气派。院内乱七八糟,被捡破烂的人糟蹋得不成样子。有北屋及东西耳房,稀奇的是它的东西屋都是五间连修,三二分家。</h3> <h3>  上庄村和二圣头村相邻,总想二圣头村内有泊池,因为有张阁老的传说,可现在在二圣头村里找不到泊池,上庄村内倒是有一个大泊池。真有意思!</h3> <h3>  漫步在这个城郊的村子,你会看到很多新修的两层、三层甚至更高的楼房,还会遇到不少老房子正在拆修。历经几百年的老房子恐怕会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得无影无踪。</h3><h3> 你再看看新修的房子,东扭西歪,毫无整体布局,村委懒得管,村民是“我的地方我做主”,不要说百年大计,就是下水道都没有,管它下雨怎么办!怪不得一遇暴雨,市内市外,一片汪洋。</h3><h3> 说白了,我们都成了一群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家伙,和古人比,是不是有点聪明过火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