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历史,拥抱未来

鈮鈮呀

<h3>  一座古老建筑被拆,成了一座城市人的伤痛?是什么建筑如此让人牵肠挂肚,为之惋惜?原来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h3><div> 这座建于1912年的老火车站,曾登上过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筑类教科书。对于济南而言,它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说,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老坐标”,传承着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有着让人难以忘却的百年情怀。然而,老火车站于1992年被拆除,虽时隔多年,但对于这座城市的人民来说,仍然记忆犹新,甚至一直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回忆与话题。如今,当地政府提出复原,再一次把这座被拆的古老建筑推到了风口浪尖。</div> <h3>  一伟大思想家说:“火花四溅之处,必有智慧迸出”。民意调查中,支持和反对观点的碰撞擦出了火花。但这种碰撞并不意味着对立——而是植根于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与热爱,延伸出对城市未来的思考与勾勒。</h3><div> 老火车站虽是一座建筑物,但其构思和设计来自于那一代人的思想与智慧,象征着一种文化。随着那古老钟楼的大钟拆运停摆,车站的历史文化仿佛也被中断了。如今提出复建,相信政府也是听到了民众的心声,听出了不舍,想弥补这座城市变迁的印痕和符号,尽力弥补这种遗憾。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所以,回归济南“地标”,不但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非凡。</div> <h3>  然而,有人却说:“无法原汁原味呈现的山寨版、粗鄙化的老火车站,未尝不是对历史、对济南的另一种伤害。”还有人说:“花谢可以重开,但经典永远是经典,即便复建的红顶白墙也抚平不了济南人民心头留下的伤疤。”历史和味道虽无法复制,但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当下更应该做的是努力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去创造新的历史。</h3><div>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复建工作势在必行。其实将复建的老火车站改为主题博物馆或主题公园,周围加上一些附属建筑和绿化等,使其成为具有新功能的文化场所,这样可能更符合当代社会和人的属性,更能为今人所用。老火车站建成以后,更多的可用于观赏,可进行商业开发,进而带动济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div> <h3>  其实,环顾历史,因为战乱、天灾,或者年久失修,不知有多少古城墙、古塔、古寺、古楼等,都是通过不断修葺或复建而延续到今天的。</h3><div> 比如,杭州西湖的雷峰塔,不知复建了多少次,至今依然是西湖十大胜景之一;易地复建的黄鹤楼,至今仍然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还有,有多少人会因为杜甫草堂是复建的,而亵渎甚至否认它的历史价值呢?如今,这些建筑仍然是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仍然延续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谁会把这些多次复建的建筑当作是“赝品”呢?</div> <h3>  所以,认为“复建”就是“赝品”的冷漠腔调,认为“复建”不如“怀念”的矫情呻吟等等,这些不同呼声的争论,都阻挡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如今,让老火车站尽快在济南重现“身影”,再次像杭州的雷峰塔、武汉的黄鹤楼般,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势在必行。让我们衔接历史,拥抱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