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这是南极旅游名言。也是每一个登陆南极游客必须的承诺。到南极,登陆是最激动人心,诱惑力十足的活动。也是人们万里迢迢来此的终极目标。南极与北极,是这个星球最后的净土,纯净,原始,神秘。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但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去保护南极的生态。所以,国际社会成立了一个南极旅游协会,英文名称IAATO,发音有点拗口,我根据发音叫它野丫头。一下就记住了。IAATO制订了一套南极旅游规则。所有到南极的船和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不被允许登陆。我们在西风带轮船那么颠簸的情况下被全员召集开会,会后每个人都要签上大名表示认可。就是要让每个人都知晓并严格遵守规则。规定有针对船方的,比如超过500人的邮轮不能从事登陆活动,每一个岛同一时间只能有一艘船登陆。低于500人多于100人的要分组登陆,总之一个岛上只能同时允许100人活动。也有针对个人的,登录后一切听从探险队安排,沿着他们划定的路线走,不能踩踏岛上的苔藓,一丁点苔藓可能是百年千年才长成,与动物保持至少5米距离。岛上一切以动物为先,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当然,你站在那里,企鹅晃悠到你脚下不算违规。但你不能俯身去摸或踢。更不能喂食。当它们走到你面前时你要站立不动,等它们摇摆过去了你才能走等,岛上的一根草一粒小石子都不能带走。也是,如果人人捡一粒作纪念,那企鹅们就没有垒窝的材料了。常常有手脚不干净的企鹅就因找石子困难而偷窍邻居的。滑入犯罪泥潭。不能带走东西当然也不能留下东西,比如擦拭物件或手的纸,塑料袋等。岛上是没有垃圾箱的,要随身带回船上。连垃圾箱都没有,当然就不会有卫生间,所以登岛前要评估一下自己要不要方便。不能在岛上内急了,找个僻静的地方解决。或曰,可不可以借科考站卫生间一用,NO!这是绝不可能的。人家科考站工作人员的垃圾污物都是要装运回阿根廷乌斯怀亚进行卫生处理的。所以你上船前得把自己收拾"干净",别到时候不好"收拾"。当然,如果有人真的是突然发生问题,只好请探险队员驾驶冲锋艇把你送回邮轮大船上解决。总之,人们登岛前后岛上除多了脚印不能有任何变化。我们全体对这些规定遵守的都不错。而且我相信所有去南极的游客都遵守得不错,这可以从旁若无人大摇大摆从我们面走过的企鹅和傲娇慵懒对我们不屑一顾的海豹身上足可证明。没有伤害就没有恐惧。它们知道这些叫做"人"的大家伙是它们友好的客人。相反它们还能增长些见识哪,比如它们可以知道在黑白世界外还有万紫千红。不然它们世世代代都误以为这个星球上只有黑白两色呢。</h3> <h3>每次确定了登陆点,工作人员就用粗钢丝绳将装在船顶层的橡皮冲锋艇降到海面。第一艘由探险队员乘坐,他们要先体验评估海上风浪浮冰有无危险。如果没有,他们就通知船上准备登陆,他们则先上岛在行走路线上插小旗子,以便游客登陆后按𣄃子规定路线有序行进。既保护了不惊扰动物,又保证游客安全。</h3> <h3>每个人上船后有一张卡,,是门卡也是身份信息卡,上下船都要滴一声。方便掌握所有人的上下船信息。以防丢人丢物。呵呵,是怕产生一个现实版的鲁滨逊。在登岛前,穿着登陆靴在消毒液中走一遭。回船后,则是要先用清水刷子先洗刷干净靴子,再进消毒水槽,然后把鞋底翘起来让检查人员看看有无小杂物卡在靴底。一切都是为了防止生物侵袭,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系统。</h3> <h3>2月12日,我们首先登陆洛克诺伊港,在南极旅游,每艘船的登陆地未必都一样,唯有这个地方,我所知道的南极半岛游客都到过。可是要登陆这里也不那么容易,这里每天只允许350人登陆,每次允许60人,比别的岛要求还严格些,盖因该岛比别的岛小,人多了无处腾挪。但也因为小,四十分钟就可以参观完成登陆活动。这里是原英国科考站,科考站弃用后,建成一个小型的博物馆,由英国南极遗产信托基金组织管理。每年的十一月底到次年三月信托组织派人驻守这里。现在驻守的是四位女士,任务主要就是管理博物馆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以前科考人员用过的物件。还有就是经营世界最南端的邮局和南极最大的购物中心。有多大呢,不算工作人员的住处和小博物馆。单纯的购物中心有十多平方米,摆几个小货架,卖明信片,小纪念品。而且不少纪念品还来自中国。大家在这里购买明信片和邮票,盖上一个有只小企鹅和标明南极洲洛克诺伊邮局经纬度(64度49分和63度30分)的红色纪念邮戳。明信片也可自带,但邮票要在这里买,一美元一张。领队告诉我们明信片要等这四位女士回英国时带回去,然后从英国盖好邮戳后发往世界各地。让我们慢慢等。一年半载收到也说不定。过去的确是这样。但估计现在脑子终于开窍了,意识到从南极扛几十麻袋明信片回国不如口袋里揣个英国邮戳来南极更简单易行。因为我们回国后的十多天后就收到了明信片,明信片上的英国邮戳时间正是我们登陆当天的。而这时那几位美女还在岛上接待游客没回国呢。说到这几位美女,真是让人心生敬意,她们的生活物资都是来南极时带来,中间没有补给。连洗澡也要等到大邮轮来时上船"借光"。好在夏天常有邮轮来此。在南极,只要有企鹅的岛上都是臭哄哄的。这里房前屋后都是企鹅,用臭气熏天形容也不为过。她们却四五个月吃住在此,虽有"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之说。但真真切切是难为她们了。</h3> <h3>英国遗产信托基金会的女士上船介绍英国南极博物馆,欢迎大家登陆参观。希望大家在那里多消费。</h3> <h3>向英国南极洲洛克诺伊邮局的邮箱投寄明信片,明信片的长方形纪念邮戳自己任意盖,邮票上的圆形邮戳则是投到邮箱后由工作人员盖。这张明信片二十天后到达了收件人手中。</h3> <h3>博物馆陈列的是科考队员们当年用过的物品。</h3> <h3>忠诚卫士</h3> <h3>这两只企鹅是两个品种,红嘴巴眼睛上方有白色斑块叫巴布亚企鹅,又叫金图企鹅,还有人叫白眉企鹅。模样憨态可掬,如穿着燕尾服的绅士,故有"绅士企鹅"的爱称。好可爱的萌宝。它旁边那只黑嘴巴的叫阿德利企鹅,说起来这名字还是法国探险家得弗里以妻子的名字为它们命名的。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反正我觉得我们所见到的三个品种的企鹅中,它样貌排第三。全世界企鹅有十八种,我们在南极见得最多的就是白眉企鹅。英国博物馆周围的主要是巴布亚企鹅。</h3> <h3>离开洛克诺伊港英国博物馆,一群巴布亚企鹅站在礁石向我们道别。</h3> <h3>当日下午登陆尼高港,尼高港地处众山环绕的安沃尔湾。四周的冰川形成天然屏障,是我们登陆的六个岛中唯一与南极大陆相连的岛,也可以说,我们登上了南极大陆。阿根廷难民曾把这里作为避难所(我一直想不通为何选择在在冰天雪地中避难)。这天安沃尔湾雾雪交加,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身上,从港口要登上山顶,路不算远,但雪山行路难,未免有些吃力,不过,这里有众多可爱的巴布亚企鹅,它们不断的在企鹅高速公路上走来走去,这时候,我们就停下礼让, 歇歇脚,照几张照片,待它们走过便继续往上爬。这样交替着便有趣轻松多了,下山的时候,好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索性就坐在雪地上溜滑下山。</h3> <h3>这里企鹅众多。有呆在山脚下海边韬光养晦,低调做鹅的。</h3> <h3>也有居高临下,傲视群雄的。不过有一点,不管有它们多大野心,都只能呆在南极,我在科普讲座时问过企鹅能不能住在北极,回答不能,有人曾带些到挪威去,结果全死了。所以即便它们有胸怀全球的远大抱负,对它们来说,生活就只能是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并不适宜它们。</h3> <h3>什么画风?艺术家?哲学家?思想者?独立高山之巅,不畏风霜雨雪,面对万年冰川一抒胸中块垒。</h3> <h3>当然,更多的芸芸众生是在为柴米油盐忙碌,这些来来往往的企鹅是在运粮去饲养小企鹅。这就是著名的企鹅高速公路。实际就是企鹅们自己走出来的,人们横过企鹅高速时,也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不能与企鹅抢道,总之,把国内的交通规则再温习温习就👌了。</h3> <h3>这是企鹅的标准卖萌姿势</h3> <h3>喂,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身份,企鹅耶,装什么愤怒的小鸟。</h3> <h3>只要不挡我的路,你们咋拍都成,让我先摆个小"泼势"。</h3> <h3>冰川在不断堆积的过程中也不断坍塌。所以探险队都不会让游客靠近冰川,只在远处观赏。我们在山顶欣赏这座冰川时,就听见了轰隆隆的冰川崩塌声音。</h3> <h3>冰川本身并无色,它美丽的蓝色来自于漫长的岁月挤压。冰川不是由水结冰而是由积雪堆积形成,雪中的空气在堆积过程中并未完全排出而在冰中形成气泡,随着雪越堆越紧实,气泡越来越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阳光产生散射作用。而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产生散射。所以啊,大自然的魔术之手让我们看到了赏心悦目的蓝色冰川。时间越长冰川越致密坚硬,蓝色越深。南极冰川最早的形成时间达亿年,蓝色冰川的形成时间动辄以万年为计量单位。</h3> <h3>13日清晨,轮船进入利马水道,利马水道长11公里,最宽处1600米,最窄处800米。这是南极风景最美的水道之一。景是蔚为壮观,路却蜀道难行。水道两边冰雪覆盖却又微露峥嵘的黑褐色山峰对峙,巨大的冰川从峰底沟壑伸向水道,又由于有浮冰阻塞,可行驶的航道更狭窄了。冰雪严重堵塞的时候,非高等级抗冰能力的船是无法航行的。在旅游高峰期,好些邮船停在利马水道入口处不敢贸然进入。等待有破冰能力的船或者是1A级抗冰船打前站才敢决定是否进去。日丽号抗冰能力1C,在这里行驶小心谨慎,慢慢推进,也使得我们能更长时间仔细欣赏水道两边的美丽景色。</h3> <h3>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殊不知柳岸花明又一村。有时看前面两峰相交,冰块阻道。但是船稍稍扭个角度,腾挪开空间。便又找回康庄小道。挤擦着就过去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以险远。所谓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h3> <h3>这些冰川也随时在发生崩塌。</h3> <h3>船出了利马水道,进入普兰纽湾,在这里游览浮冰广场和登陆查科港,兵分两路,两组巡游浮冰广场,两组登陆查科港,之后换游。我们先巡游。当冲锋艇进入浮冰广场。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直了。这里聚集了数百座浮冰,有的从附近的高山冰河上断落下来的冰山。也有的从远方的罗斯冰架漂流而来。造型各异,蔚为壮观的庞大浮冰群,晶莹剔透,澄澈明净。梦幻般的出现在大家眼前,真真切切亮瞎了眼。只闻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相机手机连续不断的嗒嗒响声。目光及处应接不暇。穿梭在这玉宇琼楼之间,早已宠辱不惊,物我两忘,不知今夕何夕也。</h3> <h3>雕栏玉砌南极冰,碧瓦青檐段家玉。</h3> <h3>万斛玉沙方始成,劝君莫煮南极饺。</h3> <h3>这只叫食蟹海豹,其实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枉担了个虚名。人们是从它的希腊名中有吃和蟹的字样顾名思义的。其实它们的主食是鳞虾。喜欢独居,看这位,一只豹占这么大块冰。不过,别看它胖嘟嘟懒洋洋,其海中游泳速度极快。除了虎头鲸,它无敌于南极,处于食物链顶端。所以全世界的海豹中,百分之八十五是食蟹海豹。找不到鳞虾也吃企鹅贼鸥等其它鸟类,饿极了还吃其它种类的海豹。动物凶猛,所以我怀疑它不吃蟹的说法是否成立。</h3> <h3>同那只相比,这几只住的是拥挤的集体宿舍,</h3> <h3>我们的船停在旁边,它抬头瞅瞅,鄙视了一会,继续睡。</h3> <h3>这只好像鼻涕虫。</h3> <h3>要不说法国人生性浪漫,就在大家为千姿百态的浮冰森林激动不已,恨不能舞之蹈之时。探险队员魔术般从冲锋艇的小箱子中拿出香槟和玻璃杯,给每人斟上酒,这个时机抓得恰到好处,面对这此生难得一见的冰雪盛宴,喝一杯是心底最深处的呐喊。众人一齐举杯,为置身于美到极致的魔幻世界,领略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干杯。</h3> <h3>查科港的企鹅纪律性强,似乎还有指挥员。</h3> <h3>据说这里有七八只帽带企鹅,我们认真找了一下,鹅太多了,没找到。</h3> <h3>在对普兰纽湾的巡游和查科港登陆结束后,日丽号"二进宫",再次启航穿越利马水道。没看够的游客可以重复来一遍。这时三楼大厅特别热闹,几个游客在海里捞出了一块冰,现正放在酒里,大家抢着品尝南极冰川冰的味道。这也是这次旅行对南极的唯一攫取。</h3> <h3>在多芬湾登陆,这里是原智利难民避难所,风景一般,无非是雪山和企鹅。</h3> <h3>这些企鹅看见飞扑下来的贼鸥,吓得一边叫,一边惊惶失措往一堆挤。</h3> <h3>一点点深绿色,说是苔藓。</h3> <h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小企鹅可能是迷路了,它没走企鹅高速,而是误入一片深深的雪地里,小短腿好累,只好爬行。如果就这样世世代代爬下去,几千年后,是不是就变成四肢发达的爬行动物了?</h3> <h3>2月14日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h3> <h3>勒石"长城站",我欲抚石照相,手刚伸到半空,探险队员一下冲过来对我嚷嚷。吓得我赶紧缩回来。不好意思,差点违规了。得点个赞,为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敏锐。</h3> <h3>当天是农历二十九,给科考站送的新年礼物。蔬菜水果。十多个品种。都是在阿根廷买的。国内是带不出去的。</h3> <h3>这天晚上送来的明日日志印了个红色中国福,明天,是大年三十。</h3> <h3>年三十一早开门,哇,所有房间门上都有个大大的福,而且还是福到(倒)了。电梯餐厅之类大家经过的门上贴了对联。年味甚浓。这是领队们从国内带来,在大家休息后连夜贴上的,也是相当暖心了。前几天,船上想法调出了两三个中文电视频道,中央四台和娱乐台。想到现在正是国内年三十晚上,春晚应该开始了,于是调到四台。刚看了两三个节目,广播通知准备登陆企鹅岛,于是又全副武装。开始登艇。直到现在,今年的春晚就看了那几个节目。</h3> <h3>企鹅岛给我们以大大的惊喜,整个岛都是帽带企鹅,那是我梦寐以求希望亲眼目睹的。帽带企鹅的名字是因为他们头颈上那根黑线,象极了欧洲士兵的帽子带。帽带企鹅不象巴布亚企鹅那么多,所以要见他们不那么方便的。如果不登陆企鹅岛,我们这次就无缘它们了,这个岛上的企鹅现在已经壮大到三万只了。</h3> <h3>正面看帽带企鹅,就像在微笑,让我想起雨果的小说笑面人,主人公就是从小被人贩子残忍地在脸颊上动了手术,使得他终身随时随地都带着笑容即便是在悲愤欲绝的时候。不禁有些怜悯这些小东西。它们的先祖会不会也被动过手脚啊?。</h3> <h3>除了帽带企鹅,企鹅岛上的海豹多得让人心里发麻。海水里,沙滩上,石堆中,到处都是。特别是那黑黢黢的豹海豹,躺在石堆里有些分不清,和黑色的火山石一模一样,让人丝毫不怀疑近墨者黑这句话。我在爬火山的路上,差点踩在一只海豹身上。</h3> <h3>很奇怪,不是说海豹会吃企鹅吗?可是这里的企鹅与海豹相处和谐。</h3> <h3>这里终于看到草了,特别是海边有水的地方长得多,于是,大家沿岸边走时,未免会不小心踩着,探险队长生气地问领队,你没告诉大家不要踩草吗,领队忙证清白,说了说了,他见探险队长还不依不饶盯着他,低头一看,慌忙往后跳开,他的脚下正踩着两棵小草哪。说实话,没有南极条约和探险队员这些环境卫士,旅游给南极生态的破坏是可预见的。</h3> <h3>企鹅岛是一座火山岛。而且是一座活火山,远处的火山石已经是黑色光滑的,而火山口的还是红色的。火山口的"碗边"是倾斜的,所以岩浆只往一边流,形成一个狭长的岛屿。帽带企鹅和海豹们盘踞在此地繁衍生息。看完企鹅后,思谋要否上山,火山离观企鹅地方有好几公里,有心还得有力,怕误了回船,犹豫间,身后一男士打气,说后面还有两组人没登陆,你怕什么,于是稍作考虑后赶紧往远处火山口走。走到山脚爬山,然后沿碗边走一圈,碗边窄,容一人行,站上碗口,极目四望, 远方洁白晶莹的雪山,近处,蓝宝石般炫目的大海,脚下,红色的火山岩浆,画面极富美感。真是难得的唯美视觉享受,"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天船上的近二百人,登山者不足两成。只是这天风特别大,刚站上碗边,就有立足不稳的感觉,由于这个碗是倾斜的,岩浆往前流,北面的碗边下没有岩浆流出形成的陆地,而是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如果真被大风刮海里,那太冤了。硬着头皮走到一半,已经心虚胆寒了,后退前进一个结果,突然想起那只雪地上爬行的企鹅,大受启发,怎的它爬得我就爬不得。马上伏身,双手撑地,沿碗边缓缓爬行,虽狼狈,但稳便,终于把下面是深渊的那段爬过,嗬嗬,又一次验证适者生存理论。</h3> <h3>登陆企鹅岛回来,一看,船上的餐厅食物好丰盛。平时菜都摆在餐厅内,今天厅内摆不下,都延到甲板上了。特别令人惊喜的是厨师丹尼用面粉做了"新年好"几个中国字和一条黄色的中国龙。惊喜不已,赶快抱起来照张相</h3> <h3>捧起中国龙,和丹尼来一张。这个丹尼是个又机灵又聪明又可爱的小伙子,炒菜炒饭都好吃,他专门负责炒饭,也就学会了"炒饭"两个中国字。每天一边手脚麻利的炒饭,一边嘴里不断吆喝"炒饭炒饭"。苦了他旁边的那个大叔型的厨师,人家是做大牌硬菜烤乳猪烤牛排羊排的。一个香喷喷黄灿灿的烤乳猪摆在面前,谁要就片两片。就是吆喝不出烤乳猪三个字,也难为了,烤乳猪几个字我们中国人发音都不甚清脆响亮。。他一个外国人舌头打不转咋吆喝,丹尼得意洋洋招揽生意,不断在他耳边恬噪,我就奇怪他怎么没给丹尼一勺子扣上去。我是经常光顾烤肉摊,做成他的"生意",顺便打击一下丹尼"炒饭"的嚣张气焰。可以预言,丹尼这么聪明又勤奋好学,将来定是个顶级头牌大厨。加油,丹尼。</h3> <h3>当天登陆完企鹅岛,我们的南极行程只剩返程了,船上接到的气象预报显示,有一股极地气旋带着风暴正在追着我们的船。所以,日丽号开足马力,向北疾驰,当船进入德雷克海峡,一切又如同来时,纸袋摆出来了,苹果饼干摆出来了,人们耳朵后的晕船贴又粘上了。艰难行程开始。大家躺回床上,,时间一长,百无聊赖又至,正月初一早上午,广播里说,法国厨师要跳楼了,因为他不知道你们中国饺子怎么做,请会包饺子的人到六楼餐厅,参与包饺子,此时船摇晃尚不厉害,我们一翻身下床上楼,这哪里是派工拉伕,简直是拯救我们于水火。六楼餐厅,人头攒动,揉面的,切葱的,拌馅的,指挥的,照相的,乱成一团。外国游客,探险队员,船上工作人员,都凑热闹来。煞是过了个闹猛的大年初一。热闹着,把晕给忘了。当天晚上,预告的风暴先头部队到达,上万吨的日丽号如同一叶扁舟,在德雷克海峡大浪中上下左右飘荡。再坚不可摧的人,此时也乖乖躺在床上,而且还只能平躺,刚侧过身,风浪立即将你放平。实在腰酸背疼时,抓住床头的沙发扶手,可以侧睡一会。房门,卫生间门,浴室门和衣柜门叽叽嘎嘎作响,好似立马要被摇散架。比来时晃得厉害n倍。接受了来时的教训,躺在床上不动,果真就没那么强烈的感觉。也没出乱子。</h3> <h3>探险队长,可逮着机会了,每天登陆我们都乖乖听你的,今天包饺子你得听我们的。</h3> <h3>和我一起照相的这位大姐,是我们这艘船上年龄最大的,已经八十一岁了。是和两个女儿一起来的,这里我说"和"而不说"陪".是因为她凡事亲力亲为。不让女儿们帮。提包拖行李都自己来,并不给女儿增加负担,我印象最深的女儿们对她最多的帮助就是替她照照相而已。她性格开朗乐观,胸怀大度。乐于助人,看见我往传送带上放箱子有些困难,马上跑过来帮我提箱子,弄得站在我后面的男士不好意思连连抱歉。祝大姐健康快乐,寿比南山。</h3> <h3>在开完下船说明会后,船方开始拍卖一幅画,这是船上工作人员亲手画的,画面主要是一些南极动物,船方没有遮遮掩掩,用慈善之类来标榜。很光明磊落地说,所拍的钱用于船员们福利。我想能有人要么,又不是一幅名画,五百元欧元起价,五十元一加,举手的还不少,很快加到一千,于是改为一百元一加,到三千多时,人渐渐少了,那些外国人很惊讶,过了四千,连探险队的人也咋舌,过了五千就只剩下我旁边的姑娘和一个男士,两个人较劲到了五千五百欧元,姑娘撑不住,放弃了,我叫她再加一百,她说算了,某总实力太强大,他要的东西我争不过他的。我有点奇怪,你花四五万元买它合算吗,她说她带着孩子来南极,要给他带个纪念品回去,我问她孩子多大,她说三个月,船上哪有三个月的孩子。我突然明白过来,难怪几次开会我都看见她抱着个瓶子在吃话梅。真是大吃一惊,太大胆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汽车,十天邮轮,加上登陆,还有那翻肠倒肚的西风带等等,她居然挺过来了。我相信,旅行社肯定不知道这情况,否则绝不能同意孕妇参加这样的旅行。但因为南极游报名都提前许久,每年三月南极旅游季结束就要报下一个旅游季第二年的,报名时人处常态,自己也不知道。知道时已是箭在弦上 ,于是就这么……。好在行程结束,一切平安。也就还有三趟飞机。看来这个孩子出生后,一定是个勇敢坚强的人。祝福这个勇敢天使。</h3> <h3>参加船长欢送晚宴,与欢迎酒会一样程序,不过这次,船上所有为游客服务的人员都上台接受大家的感谢与掌声,上至船长,下至房间打扫卫生人员,没有高低贵贱,所有工作人员都值得我们的掌声。特别有意思的是,船长介绍他们的一个帅哥今天正式升级大副,大家祝贺,帅哥在台上当众脱下原来的制服,有人送上新制服,立马换上。呵,不是迫不及待,是外国人喜欢这种大家分享的形式。</h3> <h3>再见,船长。祝日丽号在未来的航程中一帆风顺。</h3> <h3>再见,探险队长,永远记得你们对南极环境的倾心保护。 </h3> <h3>再见,腼腆羞涩但却细致入微的yougi</h3> <h3>小丹尼,加油啊,不要忘记了"炒饭炒饭"。</h3> <h3>再见,老实勤快见我们就说"打扫"的yang</h3> <h3>再见,所有为我们服务过的朋友,</h3> <h3>在回乌斯怀亚的路上,不知名的一群鸟一直跟随日丽号。也许它们是代表南极来送行客人的。</h3> <h3>穿过德雷克海峡,到达乌斯怀亚的这天清晨,又是美丽绚烂的朝霞和耀眼夺目的海上日出迎接我们顺利归来。记得离开乌斯怀亚那天清晨曦光甫照,便是赤霞漫天,地理南极已经渐行渐远,奇幻南极却永远驻留于心。再见,南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