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都点滴

无欲则刚

<h3>春节期间回国探望家人,在北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陪伴高龄的父母,只抽空到故宫看了一下2015年新开放的几个景点。</h3><h3><br /></h3><h3>现在从天安门广场进故宫要经过两道安检,如果上天安门城楼还要加一次。</h3> <h3>严阵以待</h3> <h3>黑衣卫士</h3> <h3>我也是第一次上天安门城楼,城楼最初对公众开放时,价格很高,现在比较亲民了。进故宫要网上实名购票,在门口扫一下证件进去,进广场也是要扫身份证的。</h3> <h3>体验"君临天下"的感觉</h3> <h3>这位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上了城楼,身边还带着一个装了医院片子的口袋,估计是到北京来看病的。老人手里拿着国旗,嘴里哼着红歌,一脸得偿心愿的幸福。</h3> <h3>抚摸历史</h3> <h3>在城墙上看东华门</h3><h3><br /></h3><h3>清朝初年,东华门只准许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乾隆帝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东华门。清朝大行(死亡)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棺材)均从东华门出紫禁城,所以民间将此门称为"鬼门"。</h3> <h3>登上午门雁翅楼</h3><h3><br /></h3><h3>据说"推出午门斩首"属于误传,杀人也不能在自己的门口干啊,多晦气!</h3> <h3>东南角的角楼</h3> <h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面的殿,该殿是明清两朝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堪称中华第一殿。</h3><h3><br /></h3><h3><br /></h3> <h3>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举行。</h3> <h3>断虹桥上的"萌狮"</h3> <h3>慈宁宫花园始建于明朝,是明朝、清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太嫔们游憩的场所。</h3> <h3>皇帝的女人实际很惨,特别是前代的后妃们就更悲催了。在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慈宁宫花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是唯一能令她们可以轻松一下的地方。</h3> <h3>慈宁宫专供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宫室,由太妃随居。</h3><h3><br></h3><h3><br></h3> <h3>寿康宫是清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便来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崇庆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居住养老。</h3> <h3>乾隆皇帝尊生母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居寿康宫,后上尊号为崇庆皇太后,改居慈宁宫。</h3><h3><br /></h3><h3>乾隆皇帝是个大孝子,每次出巡都有皇太后随行,如下江南、拜谒孝陵、秋猎木兰等。乾隆皇帝是皇太后唯一的孩子,也让她享尽了人间的福禄荣贵。</h3><h3><br /></h3><h3>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甄嬛,就是根据崇庆皇太后演绎的。</h3> <h3>在红墙里依然可以上网看世界,比以前的主人要自由。</h3> <h3>门里曾经藏着多少宫闱秘事?</h3> <h3>皇权的象征</h3> <h3>角楼的标准像</h3> <h3>老北京城的"外城东南角楼",俗称"左安门角楼"。历史上,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内城以紫禁城为中心,外城则在内城的南边,即现在的南二环路。外城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城墙在拐弯的四角建有"角楼",但这些角楼均毁于战火、自然坍塌和城市改造中。这座外城东南角楼,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因年久失修而消失的。</h3> <h3>2012年的复制山寨版</h3> <h3>在乍浦路桥上看浦东</h3><h3><br /></h3><h3>乍浦路桥,俗称二白渡桥,原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873年所建的二摆渡桥,原结构为木桥。后工部局重新设计,并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建造,于1927年竣工。</h3><h3><br /></h3><h3>桥下的苏州河过去臭气熏天,在市区工厂迁出之后,加上污水处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h3> <p class="ql-block">乍浦路桥上看浦西,邮电博物馆,再后面是有名的"河滨大楼"。乍浦桥北曾经是第一人民医院的旧址,上一个戊戌年间,我就在那里呱呱坠地。现在,这里是苏宁宝丽嘉酒店,一个高档酒店,就是照片右侧的建筑。</p> <h3>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但是桥已被改建过了,曾经很显眼的上海大厦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显得很渺小了。</h3> <h3>现代魔都</h3> <p class="ql-block">外滩夜景。两岸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魔都的前世今生。</p> <h3>北外滩是外滩的延伸,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滨江景观颇具规模。可惜当天雾霾严重,只好撤退。</h3> <h3>摩西会堂,现在是博物馆,看到一对貌似母女的犹太人在参观,典型的犹太人是很容易辨认的。</h3> <h3>二战中有大批犹太人从欧洲逃到上海避难,日本占领当局在提篮桥附近划定了一片收容区域,美国犹太人还建立了救助机构。</h3> <h3>美犹救助协会的旧址</h3> <h3>复建的当年犹太人开的白马咖啡馆,原建筑因扩路而被拆除。图中的"风雨同舟"雕塑反映了上海人民对犹太小女孩的关爱。这片区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保留了下来,在周围的高楼大厦的环境中,像是一个孤岛。</h3> <h3>提篮桥监狱,最初是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监狱,被称为"远东第一监狱",关押的都是重刑犯。</h3> <h3>20多年前,LD在此拍摄纪录片素材时,还能看到楼里攒动的犯人身影。现在这里在筹建博物馆,犯人据说都转到五角场去了。</h3> <h3>提篮桥附近有不少西式建筑,不过比较老旧了。</h3> <h3>上海人过年的传统菜——鳗香,是把鳗鱼去内脏,喷酒抹盐风干,都是订制版的,还有客户的记号。</h3> <h3>咸鱼干</h3> <h3>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