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br> 风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一年四季都有风,甚至每天都会刮风。<br>在中国传统医学看来,自然界的风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沙尘暴,它还会由自然界吹入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因为风的入侵而患病。<br>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然界的风对人都是没有害处的。但是,如果人的体质比较弱,或者突然遭受猛烈的风的吹袭的话,人就会因为风而得病。中医将这种能够让人患病的风称之为"风邪"或"贼风"。<br>"风"穴挡风的羽扇 护城的河<br>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特别注意保养的人,虽然年过五十,但看起来十分年轻,加上穿着打扮十分讲究,看起来就像四十岁的人一样,以至于他去弟弟的单位时,别人一直以为他是弟弟。<br>深秋的一天,天气突然变冷了,还有点小风,我们约在一个咖啡厅见面,只见平素着装入时的他显眼地围了一件大围脖儿。我就问他:"你怎么裹得这么严实啊,是感冒了吗?"<br>"哪里,今天不是变天了吗,天冷了,还有点小风,咱这把年纪可不如你啊,得小心,不能让风吹着了。"他感叹着自己的年龄。<br>我说:"你这下可做对啦,中医里有句话叫'风为百病之长',你护住的部位正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啊!"<br>颈项部是风口<br>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颈项就是阳位,易受风侵袭。从穴位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比如颈部有穴位天窗、天牖(牖也是窗户的意思),这都指的是人体体表开的小窗户,穴也位居颈侧,最易受风。<br><br>然而,这还不是最易受风的穴位。要知道脖子的前半圈称为"颈",后半圈称为"项",天窗和天牖,虽易受伤,但因位居颈部,处头之下,就像在屋檐下似的,受不了多大风,受了风问题也不严重。可是,项部有几个穴位无遮无拦,千万不能被冷风吹了,不然轻则面瘫,重则中风的危险。<br>哪几个穴位都和风有关,还都以风取名呢?那就是耳垂后下方的翳风、枕骨下面两旁的风池和正对枕骨大孔的风府。这三个穴位都带一个"风"字,让我们一个个仔细讲来。<br>翳风--诸葛亮的羽毛扇<br>天下闻名的诸葛亮一年四季拿着把大大的羽毛扇,除了摆"酷"之外,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挡风啦。天天在外面行军打仗,难免受风受寒,风不算太大时,用扇子挡挡,也算是养生吧。不过在人体上的确有一个挡风的羽毛扇,就在我们的耳垂后面。</font></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翳风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耳垂后耳根部,把耳垂向后一按,按压在颈侧部的皮肤上,耳垂后面边缘上就是翳风穴。<br>为什么叫"翳风"呢?它的位置在耳垂后,人如果迎面遇见了风,耳垂就能给挡上,能够避免被迎面而来的风邪吹袭。"翳"就是指用羽毛做的大扇子,所以称之为"翳风穴"。<br>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如果正在外边行走,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并且比较冷的时候,你会做出一个动作--把领子立起来,低下头俯身向前走。其实,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耳朵后面的翳风穴给挡了起来,避免被风邪侵袭了。</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风池--能够祛风的护城河<br>翳风穴,只是挡风的一把羽毛扇,而风邪力量稍大一些,就需要另外一个屏障来阻挡了,那就是风池穴。<br>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风池穴位于后颈部,颅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与颅底形成的凹陷),相当于耳垂下缘齐平。<br>为什么叫风池呢?池,在古代专指护城河,就是围绕在城府之外的那圈有防卫作用的水路。我们经常听到"攻下某座城池"的说法,城池二字连在 一起,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在古代,城市的周围都有一条环绕的河,要想进城,必须先过河,所以它有护卫城市的作用。<br>古人有一句话叫作: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为什么要把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栓塞的病叫中风呢?因为在我们的头这个高巅之处,只有风可以到达这里,所以,头痛病又叫头风。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是正好风邪进入头部的地方。它的作用就像是一道护城河,把头这个"城"护卫起来,不让风邪入侵。也就是说,想要守住这个"城",也要从守护这个"池"做起。<br>怎么做才能祛风守城呢?<br>双手十指自然开张,紧贴枕后部,四指在上,放在头顶后部,拇指在下,点按双侧风池穴约5秒钟,四指与拇指略相对用力,使穴区感觉到明显的酸胀感。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度。这个方法的好处可有很多呢。<br>● 常按风池防感冒<br>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我根据多年的切身体验,给你特别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按摩风池穴。<br>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主治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每天坚持按摩双侧风池穴,能十分有效地防治感冒。<br>依我的经验,无感冒先兆时,按压酸胀感不明显。酸胀感若很明显,说明极易感冒,此时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当出现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时,按摩也有减缓病情的作用。这个防感冒良方效果明显,不妨一试。<br>● 常按风池缓头痛<br>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上颇为常见。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是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使髓海得以充养。而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偏头痛、青少年性头痛及功能性头痛,中医认为是经脉淤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风府--千万不能中风的政府<br>如果风邪攻破了城四周起到守护作用的风池,接下来就直入城内了。城内是什么呢?<br>风府所在的位置正在人的后颈部中央,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也就是后脑部高起的骨头)直下凹陷中。"府"是什么意思呢?"府"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所在,政府所在的那个地方,就叫"府"。<br>城内为府,指的就是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风府为督脉的穴位,督脉直通于脑内髓海,穴下深部为延髓所在地,也就是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所在的地方,你说能不重要嘛,此处怎能随便让风邪出入,一旦受风,就是严重问题,呼吸、心跳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了。<br>风邪的进攻路线<br>风邪伤人,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了解了它的进攻路线,然而准确设防,有针对性地布置兵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啦。<br>看看这个图示,有没有发现原来翳风、风池、风府三个穴位大约在人体项部的同一个水平上呀。<br>三穴由外至内的排列顺序,就是风邪由表及里伤及人体的入侵路径。<br>翳风穴是被耳垂保护不被风邪入侵的穴位,能够阻止从前面吹袭而来的风邪。而风池,是保护风府的城池,就是说,即使是风邪入侵,也要先经过风池这一关,只有风池这个护城河被攻破以后,才能够侵害到风府,直中脑窍。而风邪一旦越过风池,深入风府,就是严重问题了。<br>风为百病之长<br>长者,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br>一是指风邪常常合并其他邪气侵袭人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常常是外邪侵袭导致病变的先导。因风性开泄,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症状。<br>二是指按照中医的辨证,由于风邪所导致的病症在人类的外感类疾病库中最多。因为一年四季都会刮风,风邪最容易侵犯,进入人体,侵害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可以发生多种疾病。古人甚至将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br>风,你要了解的关键点<br>●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br>阳位<br>风邪称为"阳邪",有"轻扬开泄"的特性,哪怕是身体上的一点点小虚弱,经络当中的一点点小缝隙,"门没关好,窗没闭严",风邪都会乘虚而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风邪开泄则主要表现为风邪所导致的疾病,大都有毛孔开张,有汗的症状,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br>●风性善行而数变<br>风邪所导致的疾病具有病位变换不定,没有固定位置的特征。比如风湿病、类风湿病等按照中医辨证属于痹症的疾病,如果症状表现是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就称为风邪偏盛的风寒湿痹症,称为"行痹"、"风痹"。<br>"数变",指风邪所导致的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多端,发病、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br>●风性主动<br>风邪所导致的病症具有动摇不定的症状。常将肌肉抽动的病症、眩晕病症、震颤病症、肢体关节抽搐的病症、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的病症归属于风邪所导致的病症。</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三穴集合防风法<br>将双手搓热以后,四指并拢,放于后颈部,左右交替自翳风经风池到风府,来回摩动,直到颈后部发热。通过加强这几个穴位的气血运行,加强人体防御风邪入侵的能力,不失为集团作战的好方法。<br>当然,更为简单的呵护方法就是一条围脖啦,你要是年老体虚,自觉兵力不够,不如把三个容易受风的穴位保护起来吧,养生于细节。</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