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知青点:在那遥远的地方 (2018、4、1)

克勤

<h3>  1968年12月20日下午,我们从湖北省黄冈高中出发,渡过长江就是从这个江滩,走进了原鄂城县泽林公社建新大队知青点。五十年后,如今这里成了滨江公园。——天若有情天亦老啊。</h3> <h3>  自从1970年开始招工,知青点一家人陆续离别。半个世纪的思念,迫不及待的团聚,大家还在途中就开始视频了。</h3><h3> 忘不了的是岁月,诉不尽的是衷肠。年近七旬的老同学,又回到了十七八九的少年。 </h3><h3> 来几张小合影,照一张全家福。让我们的情谊和青春,在古稀定格!</h3> <h3>  听说知青们要回娘家了,当年大队书记的儿子从外面特地赶回来迎接我们。他父亲在世时,常跟他说起知青的事,这对他无疑是“从前”,但见面彼此仍是一家亲。</h3> <h3>  别看这位肖政治队长貌不惊人,当年可是对上应付对下和民的“老好人”,是我们知青的至亲。我们的困苦和伤痛,他悉数在心。给了我们很多的呵护。今天见面,他能一口气叫出所有人的姓名,就如数哥兄姐妹一般。</h3><h3> 要知道这中间可是五十年的时空间隔啊。当年他穷得讨不起老婆。现在儿女都出息了,只有他和老伴在家守着一栋三层小楼欢度晚年。</h3><h3></h3><h3></h3><h3>-</h3> <h3>  肖队长的老伴,笑得多开心。她非要留我们到他们家吃饭,因时间紧,我们婉言谢绝了。</h3> <h3>  这是当年同我们一道栽秧、薅草、割谷、送肥等的“妇联们”,见证了我们所有的糗事、囧事、伤心事。她们帮我们捉过蚂蝗,把陷进湖泥里的我们拔出来;正当我们盐水下饭时给我送来咸菜。我们挑肥从湖堤上滾落时,是她们奋不顾身跳水相救;我们晚上躲在被子里痛哭时,她们帮我们一起落泪。</h3><h3> 这一切,现在都成了回忆。大家唏嘘之后,用照片记住这段相遇之缘。</h3> <h3>  这是我们宁同学房东兼干娘家的“小芳”,一位体面的湖区姑娘。细鱼小虾把她养得葱嫩高挑。现在与儿子同住深圳,正好回来探亲,五十年后又与宁知青不期而遇了,缘啊。</h3><h3> 意外相见,宁同学百感交集,无以表达,当即掏出几百元钱,以示对已逝去的干娘和小芳曾经对自己的关爱。</h3> <h3>  “记得吧,兄弟,我们一起绞过草。我划船是你教会的呢。”“记得,记得!你们读书人就是聪明,两天就会划了。来一支烟啊,这比当年的经济牌烟好多了。”</h3> <h3>  这位叫“哥”,与明同学出工是老搭裆。同船绞草,一块卖鱼,一起光屁股在湖里洗澡,一起扣藕带和泥巴吃。今天再相会,当年的事象三山湖的水,无边无际,说 不完,道不尽。</h3> <h3>  “你是我赵二哥,当年你帮我渡难关,一点都不见外,只把我当兄弟。如今你得了病,我无能帮你。这钱你去买点想吃的吃吧。”</h3> <h3>  这位“细虼蚤”是我们当年的闺蜜。她出嫁时我俩是她的伴娘。听说我们回娘家了,专门赶到宾馆会我们。当年的苦楚、开心和迷惘,一齐涌来。我们说了笑,笑了说,说到伤心处,细虼蚤还几度落泪。</h3><h3> 她心灵手巧,给我们做了万字扯不尽的绣花鞋垫。我们一直不能填情。今天我们送她围巾,愿她总是年轻安好。</h3><h3> 我们留下联系方式,又可以聊天了。</h3> <h3>  这是我们住的土坯房的旧址。房子倒了,但印痕却总在那里。它虽说极简陋,但也给我们遮过风,挡过雨。它跟我们相伴的时间不长,但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h3> <h3> 为了纪念人生中这段不寻常的岁月,我们用文字记述了自己的所忆所思。用最真实的白纸黑字,叙说了自己的故事。</h3>

我们

当年

知青

知青点

五十年

虼蚤

同学

小芳

一起

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