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自留地——禾木

田 丁 (人文风光摄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车到禾木,仍然和前面的喀纳斯一样,我们的大巴车不得入村,要在转换中心再乘公交去村里,到达住所后一样地要进行安检。雨一直在下,晚饭是冒着雨吃的(吃饭的地方和住所在两个地方)。不过小木屋里暖气阳阳,进到屋内特感干燥舒服。晚上第一件要紧的事是把相机等从包中取出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自己也洗了一把澡浑身舒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六点五十分我们从木屋出发,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很后悔忘记带把电筒出来(以前象这种外拍都带的,这次忘记了),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大部队蹭光,终于到达了拍摄点的山脚下。秋天的禾木,最低气温已是零下,由于昨天的雨水,上山的栈道上结满薄冰,走在上面滑溜溜,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我们的队员就有中招的。因时间充裕,我咬紧牙关终于蹬上了山上的摄影平台。这是一个天然的大平台(人说是点将台),是俯拍禾木村晨曦的绝佳位置,真佩服前人的侦察能力。平台上北风凛冽,个个被冻得哆哆嗦嗦,我来回在大平台上不停地走动,带去的衣服全都上了身仍不停地打冷颤,一直在平台上晃悠到十点,理想的气象条件未能出现,但比起昨天的下雨,心满意足,看见了太阳,看到了蓝天。时间已到,意犹未尽,我们很不情愿地下山回木屋吃早饭,再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禾木村主要是看到了白桦林。一整片的白桦林。这和白哈巴和喀那纳斯不同,喀纳斯景区和白哈巴村基本以松树为主,禾木以白桦林为主,树木形态不一,秋天同样美丽。这仍是一个图瓦族的村落,范围要比白哈巴大得多,禾木村是白哈巴村的十倍,也是三个图瓦族村聚居地中最大的村落,浅蓝色的禾木河水从村边流过,一路秋色怡人,在成片的白桦林中行走,更感灵动飘逸。禾木村是典型的山村环境,泥泞的路、新鲜的牲畜粪便、木头做的栅栏和围起来的简陋的院子、冷不丁有横穿道路的牛羊。整个村庄飞腾着尘土和马粪的气息,但还是显得平和安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点将台不愧是总览禾木村全貌的最佳位置,不要爬到山顶,到半山腰就可以看到村子全貌,村子被白桦林包围着,金色的树叶,村落里的道路和河流是简单的线条,灰蓝色的屋顶成块状,整个画面像一幅工笔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的演绎。不管使用手机还是专业镜头,随手一拍,即是风景大片。如果说白哈巴村更为古朴辽阔,禾木村则是经过细细雕琢,每一笔都简洁明快。黄色和蓝色的对比搭配相得益彰,白桦林中的禾木村叫人不忍闭上眼睛,百看不厌。都说禾木是"神的自留地",虽是旅游宣传噱头,但其美丽无愧这个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篇完。</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笔名田丁,50后。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我是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p><p class="ql-block">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p><p class="ql-block">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