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3月28日至30日,蕲春校长一行在继教中心的组织下,赶赴武汉参加初中校长年会暨新中考改革高峰论坛,聆听专家讲座,感受名校风采,思辨办校理念,点亮智慧之光。虽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恰如一场及时雨,浸润着校长们的心田,催生着蕲春教育的春天,萦绕着蕲春教育人的诗和远方。</h3> <h3><font color="#010101">中考改革具体内容及其方法</font></h3><h3><br></h3> <h3>启示之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顶层设计拉开了改革序幕。高考方式的变革,带动中考方式的变革。这两个变革必将最大程度推进学校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课程结构的变化。中央和省在此方式上都进行科学的、精细的顶层设计。宜昌市作为改革先行者,他们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上,采取日常积分制管理,七、八、九年级分别权重20%30%50%,总结后换成分数记入学生的学业成绩,参与高中招生。在初中学习时,重过程管理,重视学生平常的表现,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特长的展示。评价时,阳光操作,公正透明,在合作的互联网平台上,由师生、生生间实行周评、月评、期评,老师,学生、家长登录平台,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评价等级,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不断修正完善,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素养,锻炼必备能力,充分实行唤醒教育和自主管理,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美育等其他特长的兴趣,让学校将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在实处,展示在细处。中考改革一定会让基层基础教育改革浪潮风起云涌。</h3> <h3>中考改革宜昌试点经验</h3> <h3>启示之二: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这个特色要经过严密的规划,科学的论证,组织的建构,制度的落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忘初心,一以贯之,方得始终。华师一附中能成长为荆楚名校,是学校几代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参观的学校和各位优秀校长介绍的经验做法,都印证了这一点。而纵观我校乃至我县各校的现状,虽有办校理念,但由于缺少后几项强有力的支撑,缺少扎实有力的抓手,难以形成真正的特色,也难以成长为名校。</h3><h3><br></h3> <h3>启示之三: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个“本”不仅仅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做文章,更不仅仅指提高学生应试分数。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就是学校要给学生一种独特的东西,这种东西有专属的一种特质,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浸入学生血脉,伴随学生的成长并让其终生受益。办学的目标不是学生给学校留下了什么,而是N年以后,学校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华师一附中提出的“关爱身心健康,塑造必备品格,培养关键能力”育人理念(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学生自律、坚韧、责任、感恩、诚信、创新品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山东枣阳舜耕中提出的“阳光、乐观、自信、惜时、刻苦”的培养目标,荆州东方红中学提出的“善行德育、善本课程、善喻课堂培养策略,武汉外国语学校提出的“中华情怀,世界眼光”培养方向,都在学生身上打下深深烙印。</h3> <h3>外校掠影</h3> <h3>东方红经验</h3> <h3>专家点评</h3> <h3>启示之四:学校教育不能只有眼前,更应该着眼诗远方。这就要求校长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智慧。山东枣庄舜耕中学的黄飞校长,将一个创办初期只有200多人的学校办成具有9000多人的齐鲁名校,正是大情怀大智慧的体现。黄校长在介绍经验时,谈学生愉快学习,谈5+2学习模式,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谈学校文化。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他用钱学森奖章奖励学生,送喜报到学生家里,与家长共同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用陶行知奖章奖励优秀教师,召开专门颁奖大会,写颁奖词,隆重而热烈,把优秀教师名字刻在学校陶行知的雕像底座,意义深远。同时,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快乐学习;到造成教师的工作生活的家园,让教师安居乐教。学校发展,教师是基石,为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为教师制定专业化成长规划图表(青年教师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齐鲁名师),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教师经历“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成长历程,帮助让教师一步步达标,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双赢。</h3><h3> </h3> <h3>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作为农村基层中学的一名普通教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努力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积极投身改革浪潮,科学规划,坚定目标,扎实推进,锲而不舍,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苔花虽小,努力绽放,也会赢得整个春天。</h3><div> 赤东中学徐海军</div><div> 2018年4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