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商角徵羽,共谱新乐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音乐“拓展性课堂”研讨观摩会

德州市北园小学

<h3><b>树隐虫声夜未央,</b></h3><h3><b>晓窗镜下漫书香。</b></h3><h3><b>岁月见证了您,</b></h3><h3><b>与星空为伍,与晨曦为伴。</b></h3><h3><b>寸寸粉笔,指点千帆竞渡的学海迷津;</b></h3><h3><b>丝丝华发,倾诉蜡炬成灰的青春无悔。</b></h3><h3><b>不忘桃李芬芳的初心,</b></h3><h3><b>撷爱的种子,</b></h3><h3><b>播撒在潋滟的西子湖畔。</b></h3><h3><b>欢聚千课万人的盛会,</b></h3><h3><b>共沐课改的熠熠光辉。 </b></h3><h3><b> ——题记</b></h3> <h3><b>  2018年3月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举办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音乐"拓展性课堂"研讨观摩会。</b></h3> <h3><b>  特级教师吴瑶香老师《诗经·周南·桃夭》一课古典韵味十足,以礼仪入课,朗读《诗经·周南·桃夭》字正腔圆,学生通过反复伴乐吟唱,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琴演唱,情动于中…</b></h3> <h3><b>  中央音乐学院安平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陈小龙副教授、原上海音乐学院饶文心教授三位圆桌论坛,从民族音乐的传承讲起,回顾了民族音乐教育几千年的峥嵘岁月,给老师们讲述了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传授的可行性形式与方法探讨,真正遵循了青少年的审美心理规律,将民族文化之花生根、发芽并培育成长。</b></h3> <h3><b>  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的报告《和孩子一起走近京剧艺术》从师资培训、课程定位与开发三层次探讨儿童走近京剧的可能性,示范课《初识旦角》带我们领略了国粹京剧的魅力,将音乐慢慢地融入到生活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并且将京剧进行编创和发展,关注音乐文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其中,丰厚了音乐课堂!</b></h3> <h3><b>  来自台湾吴慧琳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老师!吴老师讲的《呼啦音阶动一动》完全将学生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尊重别人,悦纳自己,并且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享他人的快乐!</b></h3> <h3><b>  才华横溢的方美霞老师,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她极高的专业素养,让人赞叹不已在这节课中,她全面改编经典,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现代音乐《知足》加入到歌曲中,将经典歌曲用全新的方式来演绎,让人耳目一新!</b></h3> <h3><b>  特级教师谢晓梅老师带来的《关雎》让学生从听、看、唱、悟中感受音乐生生不息的魅力,感受完歌曲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活动,最后再现不同的《关雎》。</b></h3> <h3><b>  来自台湾的饶咏婷老师带来的《有趣的节奏游戏》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quot;玩&quot;音乐。让学生在听唱、律动学习中变得更活泼化,从肢体游戏中引发学生们的兴趣。</b><br /></h3> <h3><b>  江西省的朱玲老师的《图画里的&quot;声音&quot;》这一课真正做到了&quot;音中有画,画中有音&quot;,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然后创造美。</b></h3> <h3><b>  吉林省的王薇老师执教的《关东大秧歌》,在导入环节她带了一段东北秧歌,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北秧歌曲的特点,再逐步引出课题。</b></h3> <h3><b>&nbsp; "厚重、大气、精致、灵动"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每一位老师的身上,落实到不同的课型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的美好态势。</b></h3><h3><b> 心之所向,音之所至。</b></h3><h3><b> 音乐教学,我仍然在路上…</b></h3>

老师

音乐

学生

特级教师

课堂

千课

京剧

民族音乐

观摩会

周南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