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恒的回忆<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东篱菊蕊</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b><br></b></h3><b><h3 style="text-align: left;"><b>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四十多年了,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已不是那样鲜活、清晰,但是他那永恒的精神却深植在我的心里。我爱我的父亲,这种情结今生今世永不会改变。每当想起往事,一种深深的刺痛都会袭上我的心头,我对慈父的怀念也愈加强烈。父亲的童年是悲惨的,父亲的人生之路走的是那样艰辛,一九七七年的寒冬,刚刚五十三岁的他,就在从来也没有惠顾过他的命运之神的安排下,手里紧捏着临终的前一天,他曾向母亲要的两元钱孤独地走向黑暗,走向冰冷的世界……</b></h3></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独幽小径叹浮生,残月低徊垂泪清。</b></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别梦恭聆慈父语,哀肠百转女儿情。</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凄凉半世堪薄命,茹苦平生多舛声。</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幼孤贫寄人下,少年饥腹做长工。</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东自闯学勤勉,家事独持奉力行。</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柔弱谦卑常俯首,忠箴贤俊总殚精。</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蹒跚步履维生计,羸弱身躯拼耀荣。</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望子成龙学府蹇,天时不利曲星空。</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苍天不悯天伦共,乡野偏驱四子从。</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泪纵横百病日,鹤颜憔悴五旬终。</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厉风萧瑟凌霜雪,苦雨凄惶泣碎萍。</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岁月蹉跎难回首,几声长叹放悲声!</b></div></b></h3> <h3><b>一、寂寞童年<br></b><b> 父亲从小就失去了娘,爹因为熬不了苦日子,撇下孩子闯关东去了。在关里老家,他和弟弟因无人照看,分别过继给了两个叔伯大爷。父亲从小就品尝到寄人篱下的滋味,既懂事又听话,他那胆小怕事、谨慎谦卑和见任何人都想鞠躬的性格影响着他的一生。养父家也不富裕,省吃俭用供他念过三年私塾。父亲天资聪颖,只可惜生不逢时,但这三年私塾启蒙却成了他日后能够靠自学掌握好多知识的基础。<br></b><b> 以后的日子同样艰难,小小年纪就去给地主当长工,风餐露宿、营养不良使他少年时的身体状况大受影响。后来,他随着养父来到哈尔滨谋生。做过学徒、店员,学会了记帐。父亲谦恭谨慎,做事勤恳,忠厚老实,无论在哪里谋事,口碑都极好。二十一岁那年,我的父亲被在生意场中的我的外祖父相中,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b></h3> <h3><b>二、鞠躬尽瘁<br></b><b> 待我记事时,父母已有了我们姐弟五人,那也是解放后的事情了。尽管有外祖父和姨母接济,生活照样很艰难。父亲从苏联人经营的药房进入了国营医药商业做会计工作,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他为维持生计辛劳了一辈子。他拼命工作,兢兢业业地工作,为这个家,也为对得起国家给予的报酬。他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但也是普通劳动者中非常出色的一个。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知道每年年底,父亲都会捧回来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照例还有一个床单之类的奖品。而那些床单之类的东西确实解决了我们生活的必需,直到被使用得成了鱼网状,母亲仍然舍不得丢掉它们。<br></b><b> 父亲是工作单位吃苦耐劳的典型,他的本职工作无可挑剔,那时候单位没有保洁员,父亲却能把为大家刷厕所、倒痰盂都当作分内的很自然的事。一次,一个营业员因为账目出问题急得要哭,父亲看天色已晚,劝她早些回去,自己留下来帮她查帐。晚上九点多钟了,母亲惦念没有按时下班的父亲,找到商店一看,饥肠辘辘的父亲正一边工作,一边从自来水管接着一碗又一碗的凉水喝着。而紧挨着商店旁就是一家小饭馆,可对于一向节俭从不涉足饭店的父亲来看,吃一碗馄饨或是买一碗汤面那是很奢侈和不应该的事。<br></b><b> 父亲虽然做会计工作,但商店的业务培训他从不错过,他的学习笔记上记满了医药商品知识和拉丁文。他因在苏联人的药房与苏联人共事过,所以他的俄语极为流利。每当药店来苏联人购药,都由父亲上前接待。营业员要换班吃午饭,父亲总是自觉地去替他们站柜台。每次上柜台前,他都要从口袋里拿出小梳子梳理一下头发,整理一下工作服,眼镜再戴戴周正,脸上自然地浮现出待客的微笑——完全是一付老哈尔滨买卖人的做派。父亲的热情服务和对药品性能的熟悉使他在离开人世多年以后,仍然有人到药店指名来找“那位老大夫”买药。<br></b><b> 有一回,父亲在单位的阁楼上找账簿,一个木箱子突然掉下来砸到了他的腰上,当时疼得他站都站不起来了,后来同志们把他送回了家。三天后,忽然口鼻大出血,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危险。经医生分析,很有可能是因砸坏了腰导致的内伤。可当时人们根本就没有劳动保护意识,因而失去了24小时之内申报工伤的机会。<br></b><b> 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血压持高不下,经常头昏、乏力,日渐消瘦。从来就不知道头疼脑热的他开始大把大把地吃药,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好药,五、六元钱一瓶的《益寿宁》已是很不错的了。尽管是公费医疗,可父亲不想给国家浪费钱,经常去医院开的也不过是最便宜的《上清丸》和《降压片》等。那年月,他还学会了针灸,家里挂满了人体穴位图,他因高血压经常头晕,就摸索着给自己扎针。</b></h3> <h3><b>三、艰难岁月</b></h3><h3><b> 父亲挣了十多年的月薪62元钱,这钱要算计吃穿用度,还要供五个孩子读书。父亲活得真的很累,他拼命节俭,苦中寻乐,才使得我们这个家有了生气,生活带上点儿色彩。<br></b></h3><h3><b> 父亲喜爱垂钓,也为了我们的饭桌上能够见点儿荤腥,他自己编织了捕鱼的网和扒虾的耙子,一到星期天,他就带上一瓶白开水,拿上两个大饼子,到松花江边打鱼扒虾去了。每次有点小收获——几尾小鱼或是一些小虾,父亲都高兴得不得了。有时,水喝光了,他从舍不得买一根五分钱的冰棍吃,再说父亲也从来不向母亲要零用钱。 <br></b><b> 有一天,父亲从江沿儿回来,一脸喜气洋洋,手里拎着一只淹死的小猪,说是从上游漂到岸边儿在江里捞回来的。尽管那时红烧肉是几乎吃不到的,但我们姐妹几个还是不敢吃这莫名其妙的小猪肉。倒是哥哥和父亲饱餐一顿,并且他们爷俩大嚼之余还调侃:俄式大菜烤乳猪也不过如此!<br></b><b>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难得吃到鸡蛋,父亲就在窗台下养了几只鸡和鸭子。父亲精心地照料着它们,到秋天时,鸭子已经很肥了,父亲很高兴,一有时间他就坐在鸭笼前和鸭子说话。可也怪,这鸭子真认人,只要是父亲一走到它们跟前,就立刻“呷,呷,呷”地欢快地叫个不停。可是不料一天早上父亲发现鸭子丢了,他心疼得大哭:“我的鸭子啊!我的鸭子啊!”他接连三天到自由市场上去转悠,看看鸭子是不是让人给卖了。看着父亲那揪心劲儿,我想,那几只鸭子可能就算是父亲在那个时代的宠物吧!</b></h3> <h3><b>四、慈父情长</b></h3><h3><b> 父亲喜欢孩子,当我的小妹妹出生时,母亲满面愁容,我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了“小妹叫四多”几个字,可父亲压根儿没考虑添人进口给生活带来的窘迫,只是微笑着一个劲儿地说:“不多,不多,这个小闺女真俊!”<br></b></h3><h3><b> 后来,我们几个孩子都上学了,父亲为了我们的学习可说是操碎了心。一到我们开学,父亲就忙着给我们准备学习用品,除了学校规定统一购买的笔记本外,其它的作业本和练习本一概是父亲给我们用白纸订的。一人一个书包就得五个,心灵手巧的父亲买来一种很厚实的类似帆布一样的灰色布料,自己用缝纫机缝制书包。由于是一种颜色、一种款式,所以我们在上学时才经常出现拿错书包的事。父亲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生活再拮据也一定供我们读书。父亲是我们五个孩子心中的楷模,我们以我们的父亲为荣。我们喜欢听他讲那些中国历代君王的故事,喜欢他在记账打算盘时发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的声音,喜欢他过年给全院儿邻居写春联时那挥毫泼墨的洒脱劲儿,喜欢他领着我们姐妹在中央大街散步时遇见苏联朋友那流利的俄语对话。<br></b><b>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一家七口人非常艰难地活过来。父亲想尽办法让我们吃饱,他到江北糖厂去捞废弃的甜菜丝子,到郊区农村去遛农民秋收后遗留的小土豆。他把黄豆炒成带咸味儿的或甜味儿的,还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吃边想,说是越嚼越香就能吃出花生仁的味道了。他经常去帮外祖母干活,外祖母特别喜欢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懂事又勤快的姑爷,每次干完活儿她都要给父亲做点儿好吃的。有时给父亲两个白面馒头,他舍不得吃,就带回来分给我们几个孩子。童年的那段日子是苦涩的,但父亲却给了我们人世间最甜蜜的爱。<br></b><b> 一九六八年,我们几个正读初、高中的孩子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姐姐大学毕业听从分配到农场锻炼,我和哥哥捷足先登去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父亲体弱多病,小妹只有十岁,母亲想让十七岁的大妹留城。但这谈何容易,压力接踵而来。父亲单位办学习班动员父亲让孩子快走;学校工宣队队长领着一些在校生,到家门口敲锣打鼓喊口号,还胡说什么:已经走仨了不差这一个了!父亲气得浑身发抖立时晕倒在地,血压升到220。邻居说是急火攻心,得扎针放血。结果一针扎下去,流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br></b><b> 一瞬间,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各奔东西,四个孩子需要四套行李,一时间哪里能够拿出这么许多。单位给的补助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四个孩子四双大头鞋就得六、七十元钱。全靠亲友相帮、东挪西凑,那时候,父母亲真是流着眼泪熬着心血给我们收拾好的行装。记得那是秋天的一个黎明时分,我这个家里第一个要下乡的孩子就要出发了,父亲早早起来给我收拾行装,他不顾天冷、拖着病弱的身体坚持去火车站送我。因为送行的人多,加上天又不很亮,我只看到父亲一个劲儿的摆弄眼镜。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用了多年的眼镜就在那时让拥挤的送行人群给碰坏了,他流着泪说:"这是不让我好好送送我二闺女啊!"<br></b><b> 在遥远的祖国边疆,我们能够经常收到父亲的来信。他每次都要嘱咐我们要好好劳动,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一着凉腿就爱抽筋,父亲特意画了一张腿部穴位图,告诉我应该按哪个穴位就能缓解。我们也深深理解父母的苦心,回信时也是报喜不报忧。哥哥所在的黑河兵团因欠收吃不饱肚子,没有蔬菜只能吃盐水煮黄豆,他一米八四的大个子全靠女同学们从嘴里省下的一口口馒头熬过来的。很多孩子都往家里写信要吃的东西,可是哥哥直到一年后回来探亲时,才告诉了家里真实情况,父亲知道后为此叹息不止。</b></h3> <h3><b>五、最后时日</b></h3><h3><b> 一九七六年,对于中国的百姓那是一个灰色的悲哀的岁月,国家的开国元勋一个接一个的去世,电台每天播放的都是哀乐声和治丧委员会名单。这对病魔缠身的我的父亲无疑是精神上的雪上加霜,因为本来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只要是听见哀乐声他就跟着痛哭不已,而且是守着那台破旧的只能拨两个广播电台的老式电匣子(收音机)任谁也不让关上。<br></b></h3><h3><b> 父亲已经有了两次因脑梗住院的病史,每次出院后休息不到六个月,他就又坚持去上班了。最后一次住院前,他是在工作单位四肢不会动弹被送进医院抢救的。再次出院时,他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五十几岁的人,倒像是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走路不稳,语言障碍,思维也迟钝了。但他以非凡的毅力坚持语音训练,每天都要捧着俄文辞典或是拉丁教材含糊不清地读着。<br></b><b> 尽管父亲周身都是病痛,但他依然是一个心地善良、好客的老人。每次家里来客人,他都要颤颤巍巍地挤到前面,拿着母亲给他买的糖块之类的小食品,双手哆嗦着递给客人一再坚持请客人吃下去。父亲一生勤劳耐不住寂寞,一次他自己悄悄地爬下了防空洞改成的菜窖,想把里面的泥土再清理一下。当发现他时,他却无力从窄小的菜窖口爬上来,几个小伙子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弄出来,他还痴痴地笑着喃喃地说:“人要勤劳,人要勤劳……”<br></b><b> 那年春天,父亲想亲眼看一下唯一留城的小妹所分配工作的地方,他舍不得花一毛钱坐公共汽车,拄着手杖从道里区蹒跚地走到了南岗区上坎儿。幸亏被一个熟识的朋友发现,才把满头虚汗坐倚在路边的、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的父亲送回了家。<br></b><b> 一九七七年元月,一个阴沉沉的日子,这天下午,母亲出去了,回来后听邻居说,父亲从家里进进出出院里院外趔趄地走来走去,看样子心绪很不安宁。晚饭后,当屋里只有父母二人时,父亲突然对母亲说想要两元钱搁自己兜里装着。母亲随口说:要钱你也去不了商店,用什么我给你去买。父亲沉默了,再也没有说什么。当天晚上,父亲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了三天,但他终于在昏迷中撒手人寰,任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无限悲痛,她后悔那天下午没有在家里陪伴父亲,后悔没有和父亲多说几句话,后悔没有给父亲想要的那两元钱,后悔……<br></b><b> 当我们去医院和父亲作最后的告别时,我掰开父亲那早已僵冷的手,依照母亲的嘱托,把两元钱放进他的手心里。那时,我的心在抽泣,在流血。我可怜的父亲,伴随您一生的是贫困,煎熬您一生的仍然是贫困。您一生从没有任何企求,没有任何奢望,您把最后的心愿无声地带离了人间。两元钱不会使您富有,两元钱没有更多的内涵。或许它能够暂时温暖您那饱尝人间酸楚的心;或许它能够成为支撑您苦斗残生的心灵支柱;或许您想让那一辈子都瘪瘪的口袋略微有些充实;或许您还记得“钱为人之胆”这句古训,想用这仅有的两元钱去实现自己最后的愿望——有了这“买路”钱,在通往那黑暗的、冰冷的、孤独的幽冥之路上,总可以行个方便、走得轻松点儿吧……</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雨落梨花斟奠酒,春山细袅青烟。</b></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杜鹃声里泪潸潸,</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仙踪歧路,玄鹤驾蓬山。</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曲回肠萦百感,天涯翘首慈颜。</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伤心何处寄哀弦?</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填抔土,凄楚满江川!</b></div></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