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

wang gui

<h3>忠烈祠上檐下悬蒋中正题&quot;河岳英灵&quot;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quot;忠烈祠&quot;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quot;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quot;,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的&quot;腾冲会战概要&quot;、&quot;忠烈祠碑&quot;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h3> <h3>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腾冲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腾冲国殇墓园李根源倡导修建。</h3> <h3>当地百姓在送军粮的路上,宁可饿死也不吃军粮。</h3> <h3>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h3><h3>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h3> <h3>远征军抗战阵亡烈士纪念塔: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h3> <h3>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发动突然袭击,他指挥的陆军第十二师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当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加上日军飞机严密封锁我黄河各渡口,使我后方援军弹药无法迅速补充。日军连续冲锋,突破十二师左邻友军王家窑头阵地,双方战线犬牙交错,相互混战,我军因孤立无援,渐处劣势。此时,他奉上级命令,率部队突围来到樊家沟,5月10日向五福涧前进,不料刚至张家坪,与日军大队遭遇,双方短兵相接,肉搏战后,我军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夺路出击。</h3><h3>5月11日晚,被日军重兵合围,我第三军军长唐淮源深知危局难挽,鼓励官兵与中条山共存亡,战斗到底。他听后,厉声对其部下说:&quot;诚如军长言,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quot;</h3><h3>5月12日,日军攻陷我军左翼水谷朵高地,他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这时他已得知军长唐淮源壮烈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仍强忍伤痛,大呼杀贼,率军冲向敌阵。</h3><h3>5月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寸性奇以重伤之躯,率余众数十人突击至毛家湾,再次遭遇日军重重拦截,在交战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断,血如泉涌。此时,寸性奇却要求团长黄仙谷等突围快走,&quot;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quot;言毕,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即至,但无一离开,全部陪伴寸性奇壮烈牺牲。</h3> <h3>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h3><h3>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h3> <h3>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h3> <h3>这棵树上仍然遗留有当年的弹痕。</h3> <h3>在观景平台上俯瞰当时的战场。</h3> <h3>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quot;前临深谷,背连大坡&quot;,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h3> <h3>我和我的战友们向抗战先烈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