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9年前的今天(1969年3月30日),雅安民办中学初68级、初67级、初66级三个年级6个班的同学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在驻校工宣队的统一组织下,背着行李,乘坐敞篷货车,来到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的和龙、新场、合江三个公社。初68级1班和初66级2班下和龙公社,初68级2班和初66级1班下新场公社,初67级的2个班下合江公社。从那天开始,我们这批初中学生就开始了短则2年,长则10年的知青生涯。在城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十几岁的孩子,离开了爹妈,一切都要自理。最记得49年前刚到生产队那天,吃了午饭,工宣队一离开,我们关上房门即哭了起来。第二天出工,到了12点,肚子饿得咕咕叫,但是农村的午饭晚,收工后还要自己煮。给自留地施肥,2个人抬半桶粪荡得到处都是。晚上点煤油灯,房门外一片漆黑,完全不习惯。但是经过农村的锤炼,离开时我们已经是农活上的一把好手。栽秧、挑粪、犁田、收割、摘茶,样样不逊于农民,我们两个知青甚至喂肥了一头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正应了农民那句话:"除了读书之外,都是百日之功。"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过来人自知。三月天,乍暖还寒,踩在冬水田里劳作,大腿上总叮有几根蚂蝗。揹牛粪倒在田里,用双手将其撒匀,没有戴手套之说。在湿滑的田坎上揹东西,为了不摔跤,光脚挷稻草辫子在脚心,然后脚趾抓着泥土走路。摘茶时一把抓到褐辣子(茶叶上的虫),手肿一大块,火辣辣的痛。1969年至1978年,同学们不管在农村时间长短,离开了的都是幸运的,有的同学则永远的长眠在了农村的土地上。49年弹指一挥间,往事还历历在目,而当年的姑娘小伙儿,现在都是两鬓斑白的老头老太。今天的活动,能来的同学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身体有病的同学甚至吸着氧、坐着轮椅也要来,只因我们有共同的过往,有印象深刻的逝去的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活动在和龙乡雅鱼村举行</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每个班都有同学在负责本班的签到。今天到会167人,其中民中同学140余人。</font></h3> <h3>会场设在露天坝</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负责筹备活动的黄康全同学来了</span></p> <h3>同学们陆续到来</h3> <p class="ql-block">身体欠安的同学坐轮椅、吸氧都要来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h3>等候庆祝活动开始</h3> <p class="ql-block">活动开始了,会议主持人及各年级同学代表讲话。</p> <h3>这位神情专注听讲话的老者是我们当知青时公社武装部的部长。</h3> <h3>表演开始了,乐队在认真演奏,各班都准备了节目。</h3> <h3>最有特色的是68级2班的同学们朗诵的:"我们的名字叫-知青",这是该班曾贻璐同学创作的。</h3> <h3>最让同学们感动的是雷永忱同学吸着氧,带病演奏"驼铃"。</h3> <p class="ql-block">节目表演完,开始了合影。全校同学合影,各班级同学合影,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的合影,下乡在一起的合影,与当年的房东合影……</p> <h3>午餐</h3> <h3>这是68级2班牟秋元同学保存的当年下乡时我们离开雅安的场景。</h3> <p>老照片太少了。这是当年我离开生产队,老乡们送我时的合影,以及离开农村前与同学们的合影。</p> <h3>雅鱼村环境不错</h3> <p class="ql-block">活动节束,同学们陆续离开。</p> <h3>还有许多同学在帮着收横幅、彩旗。</h3> <p class="ql-block">备注 </p><p class="ql-block">雅安民办中学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出生不好,公办中学不收,才进入民办中学读书的。在我们这三届之前的同学没有下乡,在我们这三届之后,民办中学改为了三中。因此我们每年的活动,只有这三届同学参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