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春天,万物生长。</h3><h3>早樱是春的使者,她早早盛装打扮率性开放;青草是春的便签,或深或浅地勾画出底色;鸟儿欢啼,是春天的歌唱;声声蛙鸣,是春天的朗诵……伴随着一声春雷,春笋出场了。</h3> <h3><br /></h3><h3>春笋的出场仿佛是有预谋的。竹林里、田埂上、山路边,突然没来由地泥土松动。这些泥土,哪怕是冬天最寒冷的冰霜,也只能触动表层的泥土,他们仍然咬着牙固守着沉默一动不动;但是春笋就不一样,他们从暗黑的泥土中养就了不凡的品格,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无论石头还是泥土,都无法阻挡。那松动的泥土,在春笋这个勇士面前,无力地举起了松动的泥板。</h3><h3>一夜之间,春笋就破土而出了。破土而出的春笋并不惊艳,他穿着棕色的毛绒外套,头顶上几簇绿色的尖芽。不同于多数新叶的芽,春笋的尖芽显得很凌厉。他从未耽于这美好的春光,只一心一意向上生长。他的速度是惊人的,能三四天长一米,这让孩童时代的我们叹为观止。再往后,就只能抬起头,看着他们在春风春雨里开枝散叶绿意盎然,然后与父兄们一起引隐入茫茫竹海里。这些高大的楠竹能长几层楼高,可以换钱养家糊口。还有的春笋长自于小竹林,大概长个1、2米,是园子里搭藤类蔬菜架子的上好之选。</h3> <h3><br /></h3><h3>拜殿的山水风光,最寻常的便是竹海,一片一片、连绵不绝。他们在清苦的孤寂中独守着生命的诗意,坚韧的筋骨屹立成孤傲脱俗的乡韵,并朴实地馈赠着与他们相处的人们。</h3> <h3><br /></h3><h3>比如春笋。春笋历来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在《红楼梦》中,就有一道火腿鲜笋汤,做菜考究的贾府人,用火腿取代咸肉,鲜笋吸尽肉香,笋嫩肉香汤浓……书中所述,味美汤鲜的味道已然呼之欲出。</h3><h3>因为春笋的鲜美,人们偏爱这种山中珍品。每户人家楠竹自留山的春笋是被保护的,除了那些长在路上或者太密集的春笋会被食用外,其余的都舍不得吃。但野生的小竹林则不然。小时候的每个春天,经常会有人选在和煦的春日,到我家对面"扯笋子"。这种小竹林的春笋只比拇指略粗一些,肉质却更为细腻。</h3> <h3><br /></h3><h3>经常是吃早饭的时候,这些采笋的人便来了,他们是父母口中说的"前山人"。他们穿得很简朴,背个袋子或者筐子在竹林里穿来穿去找春笋,虽然是在没有路的山上穿行,他们的眉眼和言语却是欢喜的。一阵劳作后,他们会中途休息一会,抽一根烟或者互相对比着劳动成果,然后拿起刀熟练地把笋壳剥下来,也是为了减轻重量。他们说一口我听不太懂的话,但听父母说,他们大抵是住在南岳的周边或者农村,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带上干粮之类的,走几十里山路翻山越岭来到"后山",扯些笋然后去集市上卖。他们和我比划着南岳集市的样子,那似乎一个玲琅满目、无所不有的地方,买笋的錢可以換成漂亮的衣服、精美的文具、可口的零食……勾起了我对山外那个"前山"的向往,我最终也工作、生活了在这个地方。</h3> <h3><br /></h3><h3>后来我从父母口中得知,因为大家生活慢慢变得富足,这些人已经不再需要每年来我家对面扯春笋换钱养家糊口了。虽然交通日益方便,竹林更加茂盛,但除了父亲打理菜园子,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小竹林。曾经喧闹的小竹林,就这样沉寂了下来。<br /></h3> <h3>去年春天,我回老家去,意外发现一辆皮卡车停在家门口,车边上几个说着"前山"口音的人正在把一袋笋搬到车上。我忍不住问,这是特意开车开扯笋呢。对面那个五十多岁的叔叔对着我说,"是啊,家里孩子们说想吃呢。以前扯笋都是卖,现在有的买他们还要开车来现扯……"。话没说完,驾驶室里的小伙子唤着:"爸爸,我们要回去啦!"老人家满脸笑容,拍拍手打开车门,临走时,还和我挥了挥手。<br /></h3><h3>我笑着和老人家说再见。看着路边的笋壳,我禁不住想——原来笋,才是春天的联络员。</h3><h3><br /></h3><h3>公子不醒2018040211:40pm</h3><h3> 读白丁《笋是春天的联络员》诗歌,和同题散文一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