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扬州梦

静漪释雨

<h3>文字:静漪释雨</h3><h3>出镜:静漪释雨</h3><h3>摄影:乐志澄怀</h3><h3>手机:P9</h3> <h3>扬州的美是令人向往的!<br></h3><div>喜欢扬州这个诗情画意的城市,抑或是因为古往今来那些描述和对扬州极尽赞美的诗句,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div> <h3>抑或是因为去年冬舞蹈大赛上,龙塘学校的老师们演绎的歌舞《烟花三月》,那柔美的旋律,曼妙的舞姿,飘逸的裙袂,那诉不完的故事,书不完的情丝,构成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水墨画卷,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h3><h3>遂许自己来年三月的一场烟雨扬州梦。</h3><div>于是,在这个最美的烟花三月里,踏着优美动听的歌曲“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div><div><br></div> <h3>东关街,怎一个“厚”字了得,它记录着扬州的过往,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扬州的东关古街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出土的扬州东门遗址证明,早在唐代至元代时期,东关街就拥有坚固的城垣、独具特色的民居和设施齐全的浴室。据扬州文史专家考证,唐代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描述的就是东关街。现在的东关街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每一个老宅子都透着一股浓浓的老味道,人来人往,好不热闹。</h3> <h3>瘦西湖,怎一个“美”了得,“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烟花三月的瘦西湖,风和日丽,杨柳依依,绿波荡漾,游人如织。沿南门进入,草坪绿意盎然,一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游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影。站在湖边远眺,湖水清澈见底,游船在碧波中荡漾,一位年轻的妈妈指着水面上的鸭子,正在给自己的宝宝讲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很欣赏这位母亲的做法,在赏美景时,不忘对孩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或许,几年后,《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就多了一个这样的小选手。<br></h3><h3>走累了,在凫庄上的咖啡馆歇歇脚,好不惬意!</h3><div>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div><div>个园、何园、文昌阁、朱自清故居、唐城遗址……</div><h3>那一个个浸润着历史文化的美景和去处,让人迷恋,使人陶醉!</h3> <h3>到扬州,自然要体验一下扬州人的慢生活。一早上的“皮包水”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早茶文化,考究吃似乎成了一座城市的话题,整座城市展现着一种慢悠悠的姿态。虽然酒店提供的早餐很丰盛,我们还是找了一处茶社,体验一下扬州最负盛名的小桥流水边吃早茶。来这里品尝早茶的人还真不少,有本地人,更多是游客,想必和我们一样的心情。坐下来一口气点了蟹黄汤包、大煮干丝、三丁包子、文思豆腐、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和蟹粉狮子头,每一道点心吃到嘴里,都是清淡味雅的,甜咸适中,独爱吃“蟹粉狮子头”,蟹粉鲜香,入口即化,味美无穷。</h3> <h3>晚上“水包皮”是遗传千年的维扬古文化,这样一种澡堂文化,俨然成为扬州城的文化风尚。这份慢与悠,是扬州人生活状态的最佳诠释。 这次没有去体验“水包皮”,而是找了一处茶楼,喝喝茶,聊聊天,吃吃点心,听听扬州小曲,在那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才子佳人的离愁别恨中,感受扬州地方的风土人情。<br></h3><h3><br></h3> <h3>……<br></h3><div>不来到扬州,怎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惬意?</div><div>不上五亭桥,怎能欣赏“春风十里扬州路”?</div><h3>不来到扬州,怎会明白这座娴静精致小城慢得有多美? 时光匆匆,慢下来,用一颗平常之心,用一种豁达之态,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或许是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br></h3> <h3>两天的行程很短,真切感受到烟花三月里的扬州,是如画的城市,是温润的城市。正如有人说,当你踏入扬州那一刻,你就开始了一个悠长的江南梦。这里如梦如幻的景,会让你爱上这里,而这里惬意的慢生活,会让你不愿离去…… </h3><h3>来年,再许自己一场烟雨扬州梦。 2018年4月2日晚于白马山<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