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红艳艳的山坡

扬子

<p class="ql-block"> 故乡那红艳艳的山坡</p><p class="ql-block"> 杨玉珍</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的脚步似乎比往年更着急些,就像一个莽撞的少年,冲进了本该不是他出场的舞台,顷刻之间就完全暴露在镁光灯下,带着囧态就那么来了。昨天宛若还是寒冬正当时,黄昏时刻一阵的东南风穿过了大江南北,妈妈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家乡后山的映山红全开了。闺蜜还发来了一大堆的照片,故乡后山的映山红真的肆无忌惮的全部怒放,呈现出别样的妖娆,几乎把藏匿了半个年轮的容颜和激情,在一夜间开遍了故乡后背荒山的每一处山坡。</p><p class="ql-block"> 对于映山红的记忆依然停留在儿时听过多遍的《映山红》,映山红那种不绝望、不放弃的坚韧自小就沉积在我心中,对映山红的好感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初春里那些扛过冰雪,熬过寒冬的枯树干,在春雨的滋润下破土而出,展露着勃勃生机。泥土的芳香夹杂着家畜粪便的气息,沉寂一个冬天的鱼儿随着河水开化的声音开始觅食,刚抽芽的柳条在小溪水面上荡来荡去。离开母亲的小鸭,跟在我们身后追赶着我和弟弟的身影,我们的笑声、小鸭子的叫声一直绵延到村子的另一头。小溪的源头是高耸的山梁,不知从何时起就一直静默地守在村子的周围,就像大地母亲巨大臂膀呵护着整个村庄。记忆中山坡的春天是热闹非凡的,红的、白的、紫的杜鹃花在灌木丛里争先恐后的挤出来,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瓣,遥相呼应而姹紫嫣红,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啊草啊在春意的追逐下争相开放。</p><p class="ql-block"> 我的启蒙老师长得年轻漂亮又高冷。记忆中张老师就是春天的化身,一头秀发如春雨般柔软,脸庞如新绿的枝桠,声音恰似阳光般温暖。我们总是在张老师一个个童话故事中沉沉的午睡去。伴着和煦的春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那段时光里做着一个又一个香甜的梦。</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午睡起来时,教室外面的山坡上正当艳阳高照,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簇簇相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把所有会唱的歌曲沿着山路一直吟唱。上山与下山间,歌声的嘹亮与映山红的娇艳在蜿蜒的山坡上回响,喜欢热闹的小鸟,赶上节日似的在我们周围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因为上山的路途曲折,渴了就喝一捧山泉水,接着又手舞足蹈的开始了"行军路"。听张老师说,赣南的映山红特别红,是由于抗战时期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洒在这块土地上,将这里的杜鹃花染成今天的红色,就像把整个山都染红了一般,故叫映山红,于是我们对映山红的喜爱又多了几份敬畏之情。</p><p class="ql-block"> 而今时光流转,我早已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也离开了那泉水浅唱的小溪边,告别了那满眼春色的灌木丛和欢乐的小山坡,来到他乡工作生活。无论我身处何方、行至何处,始终难以忘怀的是那生的热烈的映山红和那一段快乐的山坡童年。</p><p class="ql-block">繁忙工作之余,深夜静坐书案前,经常还会回忆起遥远家乡的遥远童年,也时常想起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 故乡依旧在,往事已成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