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孕育了我国川流不息的经典诗文长河, 前人以其智慧为 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 诵读之——怡情、养性,增加智慧。古人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让学生在 记忆的黄金时期(3— 13岁)就诵读经典,犹如在孩子们心灵的田野里播种下一 粒粒传统经典文化的种子,涵养孩子的诗心诗性。相信“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 然” ,日积月累,终将成为他们精神的导航,成就一代人的诗意生活。怎样才能 激发孩子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找到适合的方法弄懂诗意,体会诗情 呢?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我觉得诵读经典与我的美术课堂相辅相成,更容易走进孩子心灵,化无形为有形,更让孩子们乐学好学容易接受 ,具体工作我是这样做的。</font></h3> <h3>我从笔墨的初试到诗画情境的陶冶,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梅兰竹菊的国画创作课,在诗词的意境中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如这节诗情画意的水墨红梅课。</h3> <h3>同学们绘画成果显著,很有画味,效果很好。</h3> <h3>梅花傲雪凌霜,凌寒独自开,是中华民族之魂,所以让梅花引领学生走进诗画之国,体会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美壮阔的诗画意境。</h3> <h3>点点花开淡墨痕。</h3> <h3>我带着学生诵读欣赏了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后,孩子们从墙角的疏落清幽到驿外断桥边的孤独最后体会伟人的博大胸襟,梅花开在悬崖绝壁的冰雪之中的豪迈早已入怀。层层递进领悟梅花的风骨与气节之后燃起创作激情!带着这样的理解再画红梅,第一次尝试就这样有味道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梅的枝干有风骨。</font></h3> <h3>稚嫩的笔墨一样可以传神的表达内心世界。</h3> <h3>这和简单的临摹绝对不同。</h3> <h3><br></h3><div>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div><div>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div> <h3>竹子风骨挺拔,谦谦君子,诵读郑板桥的诗,再赏他的墨竹笔墨骨感,体会人生境界。</h3> <h3>孩子们的竹无惧无畏,如同初生牛犊不怕虎,率真可爱。</h3> <h3>瞧如此的千姿百态,不拘泥小节。</h3> <h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h3> <h3>野菊。更能代表山野田园,和着我们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性情,虽然不华丽,但烂漫深情,无拘无束。</h3> <h3>一样的美感诗意。</h3> <h3>空谷幽兰,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h3> <h3>兰草最雅最怡情。</h3> <h3>孩子们大胆落墨,兰花朵朵开。</h3> <h3>国画课诗画情境的陶冶让孩子们性情沉静了下来!千百年来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的精华注入孩子们的心灵比金子更宝贵!一笔一墨都饱含尊重与渴望!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h3> <h3>通过这几节国画课诗画的结合让孩子能对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有了更深的领悟,并不断进步。</h3> <h3>美术课诗画结合的形式有很多,低年级不能掌握笔墨可以用线描的形式,我领孩子们解读弟子规首孝悌。</h3> <h3>通过绘画表现出弟子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识记了。</h3> <h3>对父母对家人的爱就是首孝悌孩子们画了为妈妈洗脚加深印象。</h3> <h3>更有刮画的诗配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波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h3> <h3>油画棒也可以诠释诗情画意,古战场的杀伐硝烟漫天!呼之欲出!</h3> <h3>校园文化中可以处处融入国学经典内容。我设计了弟子规小故事!</h3> <h3>出必告,反必面。</h3> <h3>配以文字说明。</h3> <h3>碧云天,黄花地,木桥与小溪水……我还利用乡土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为孩子进行一场诗意乡土的美育之旅,让孩子们用经典诗词浸润身心灵,我慢慢地摸索、反思、梳理、总结,确立了诗意乡土课程的宗旨,就是培育“诗意乡土”情怀,探索乡土人生存在的诗意情怀,促使“真善美”的保鲜。在诵读经典与诗画结合的过程中,我每课都确定一个主题,如碧云天的木片画蓝天处理,黄花地苔藓粘土的创作灵感,让孩子们以诗做个引子,点燃他们的绘画创作热情。通过引导孩子在诗词里找灵感,用乡土的素材创作,体会大山的儿女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的深切情感,落笔成诗成画,诵诗词诵读经典,赏析,诗配画,一起享受浓浓的诗情画意。</h3><div> 结题了,对我的艺术探索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我将带着孩子们翱翔在诗画的天空,自由飞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