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亲

一川

<h3><font color="#010101"><b>清明节,致我们已经逝去的亲人们!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这是一个不适合说祝福的日子,您们在那儿过得还好吗?我看不见您们,也触摸不到您们的温度,只能希望在天堂的您们一切安好。不要觉得孤单,因为我还在尘世,永远想念着你们。请让我以此文献给您们,以寄托我对您们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逝去的亲人们,首先请允许我向您们表达我无上的感激之情。虽然您们有的离开我已经很久了,但所有的一切似乎还是发生在昨天。有时候会在梦里魂牵梦绕,看到相似的场景还是会突然想起曾经的记忆。有时候,我还想再看看您们,就努力地搜肠刮肚,想要在回忆里寻找您们的一颦一笑,似乎这样就可以再靠近您们一点。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永远难忘我与您们相处的岁月,您们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作为晚辈,我很荣幸曾得到过您们的爱护与关心。在我人生的最初岁月里,让我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与呵护。您们或慈爱,或慷慨,或近乎严厉的关爱,都让我此生永不会忘记啊!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但遗憾的是,天命难为,世事无常,当我还没有好好回报您们的时候,您们就匆匆离去了。如今,我只有把我无尽的遗憾与思念拜托清风带给您们,只求有来世加倍偿还与您们——我的亲人。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逝去的亲人们,天堂里一定很美,肯定比这个世界还要美。那里,风景怡人,四季皆春,瓜果飘香,禽畜兴旺。那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欢歌笑语,生活甜蜜。惟愿您们在那个世界过的幸福如意。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逝去的亲人们,最后我还要表达我的一层谢意,是您们的离去让我对生命有了深入的思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啊!有生之年宜应好好珍惜。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一切来不及的时候,而徒增悔意。</b></font></h3><h3><b><font color="#010101"> </font> 今天,重温写您们其中5位(祖母、父母和岳父母)的纪念文字,倍感纸短情长,言不尽意。</b><b>愿您们在天堂快快乐乐,在地下平平安安!</b></h3> <h3>本篇目录(美篇打印书文稿)</h3><h3>一、<b>我的祖母</b>(2014.2.8)</h3><h3>--------纪念祖母诞辰一百周年</h3><h3>二、<b>我的父亲 </b> 2015.4</h3><h3>三、<b>我的母亲-</b>--------纪念母亲逝世30周年(2015年中秋节)</h3><h3>四、<b>岳父病逝前后</b> (2014.9.12)</h3><h3>五、<b>深切的怀念-</b>-----纪念岳母逝世三周年(2015.6.8)</h3><h3><br></h3><h3><br></h3> <h1><b>清明思亲 </b> </h1><h3> <font color="#010101">清明节,为什么是在暮春里。那是苍天故意的安排,清明是春的世界,更是思念亲人的季节;是异草的百花齐放,更是踏青者的优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先人们的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怀念与崇敬。清明节,让人缅怀前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烧一把柱香,祭奠逝去的岁月;叩回头,缅怀曾经的时光。清明将至,愿我们在风雨中昂首,把忧伤释放,让哀愁流浪,然后,收拾心情,面对灿烂的阳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家乡的清明节,老天总是哭丧着脸,低垂着头,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但,今年的清明节却是个好天气,在这个日子里依然让人平添了几分思念和惆怅。凭吊故人,寄托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漫心田。清明,一个凄凉的词语;一个闻之断肠的节日;一个无法言语的竟象;清明,看着这两个字,我的思绪竟不知不觉的飘忽起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天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很多有关清明思亲的文字,为那些生命的消逝而怀念和悲哀的诗文。字字句句都是如此之凄婉哀伤和令人肝肠寸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看着这满目仓凉的文字,我的心也为之沉重和悲伤,那种对失去亲人和思念亲人的痛,犹如我的切肤之痛而被深深的感染着侵袭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看着这些悲切而哀怨的文字,我的内心似有无可排遣的思绪和被不断地在纠结着,无情地冲击着我那脆弱而伤感的心!<br></font><h3><font color="#010101"> 岁月的流逝悠悠而无奈,厚重的土壤片片且冰凉,让凭吊者的心更添凄凉和悲哀!让人倍感凄凉和哀怨,这种满目苍凉悲哀的情景,是如此的熟悉,哀思在年年的清明节如潮涌动……<br> 人类与生命同在,可面对生老病死,面对死亡的恐怖,面对时间的流逝,更多的是无奈和迷茫。逝者已故,生者常戚戚。清明节到了,就让那份哀思之情化为点点笔墨,以此来缅怀和悼念我的已逝的亲人吧!<br>(一)泪雨扉扉清明时,阴云笼罩无天日。</font></h3></h3><div><font color="#010101"> 每逢此时泪涟涟,儿女思念亲可知?</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冥冥九泉人已逝,萧萧暮雨在寒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年年祭扫先人墓;每每思亲衣襟湿。</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二)杨柳依依天苍苍,山水青青亦忧伤。</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黄花朵朵祭亲人,思念绵绵不相忘。</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晓风残月世无常,一壶浊酒诉衷肠;</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不堪回首亦回首,亲人天国可安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敬爱的父亲母亲们:清明雨是我的泪水,清明的风筝是我的思念;就让风筝飞向天堂,它会带着我的思念温暖你的灵魂;就让雨水回归故土,它会带着我的祝福滋润你的心田! </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2015-4-5 于三门峡</font></h3> <h3>第一篇</h3><div>我的祖母------纪念祖母诞辰一百周年</div><div>2014年农历正月初九(2月8日)</div><div> 今年的大年初一是我的祖母诞辰整整100周年纪念日,由于过年熙嚷喧闹,走亲待客,心情很难沉静下来。本想年前动笔写一篇纪念祖母的文章亦因忙来忙去无暇展书。几天来,虽然迎来送往、不亦乐乎,但思念祖母的情怀亦越来</div> 越浓,再不行动待到何时?<div>  祖母生于1914年农历大年初一,也就是9天前是她老人家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1993年4月3日与世长辞,终年80岁。</div><div> 祖母出生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山沟小村,从小家境贫寒,14岁就做了童养媳。一生育有4女2男,6个子女在她老人家精心养育下全都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可以说祖母在那个贫穷黑暗的年代抚育儿女们都能长大成人,实属不易。历尽了千辛万苦,饱经了茹若风霜,其恩比山高,其爱比海深!</div><div> 童年是梦,梦出奶奶的歌谣;童年是桥,接着未来的路;童年是路,使我们远离童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中长大的。奶奶一字不识,但她为人处事、教育后代,管家理财、收秋打夏,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她都能自如应对、有条不紊,不管是解放前的大家庭,还是分家后的小家庭,一家老小照看的井然有序、有层有次。正如她的名字:能巧!正是:</div><div>祖母大名侯能巧,人如其名起得好。</div><div>能是由于的确能,巧亦因为实在巧。</div><div> 1956年,由于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我的家乡大安村成为大坝建设者的生活休息区,作为移民村,我们举家迁移到数千公里外的大漠腹地——甘肃省敦煌市。遥远的路途、陌生的环境使很多大男人都望而生畏、怯怯却步,但刚40岁出头的奶奶却在家乡与敦煌之间往返两次,硬是用一双被裹着的小脚丈量着人生艰难的里程,见证着那段走过路过却很难过的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div><div> 1958年农历4月初八,我在敦煌的一个移民村里出生。1959年秋,祖父因干农活发生意外猝然去世,全家重担再次落到奶奶的肩上。迁移敦煌后,父亲、叔父不甘务农,兄弟俩奔赴新疆加入援疆大军,去寻求各自青春岁月时的报国梦想。家里剩下祖母、母亲、两个姑姑、姐姐和我共6人,全是女人,我是唯一男子汉。尽管我还很小,但却是奶奶的掌上明珠,更是她老人家带领全家战胜困难的最大动力。历经千辛万苦、转战三千公里,一家人终于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那年,1962年春。</div><div>一场反反复复的大迁徙苦移民,使我的长辈们无辜地受尽了人间苦难,那苦吃的比给地主扛半个世纪长工还要遭罪的多,个中苦水三天三夜都道不完、说不尽!试想一个裹着一双小脚的奶奶居然无所畏惧,依然昂首,满怀信心地带领全家老小重新置家、重整河山,而且很快衣食无忧。从死里逃生到重新安家一切足以证明祖母的坚强、伟大和英明、果敢! </div> <h3>我特别崇拜和敬仰我的祖母而且是从懂事起。我跟祖母的亲情,快要超过了母亲的亲情,因为她老人家视我这个长孙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也因为我不折不扣地传承着祖母的传统美德,包括生活习惯、性格品质、处事方法、理想信念等等。岁月的小船悠悠划过记忆的河床,留在心中的是清澈的情感波痕。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沉浸在与祖母一起生活的美好回忆中。</h3><div> 那是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认为祖母就象妈妈一样呵护着我。记得从小我与奶奶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白天跟她一起吃饭玩耍、走亲串门,晚上依偎在奶奶的脚头起为她暖脚;平时听奶奶讲她小时候老人们讲给她的故事,过年过节,时常跟随着奶奶到处凑凑热闹走走亲戚。稍大一些,大慨在十岁前吧,一到冬天每晚拾柴找树叶为奶奶烧炕是我必干的活儿(由此,我的小学五年一直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冬天专门负责班里的火炉),虽说有时贪玩不想干,但架不住奶奶的夸奖和数落:”小娃勤,爱死人,小娃懒,狼吃木人撵”;”从小看大,七岁至老”;”小家(男娃)不吃十年闲饭”等等。她还常说:”从小吃多少苦,长大就有多少福”;”年轻有福不算福,老了有福才算福”;”宁叫耙少齿儿,嫑叫匣没底儿”;”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惯是害,严是爱,惯吃惯喝要变坏”。等等等等,枚不胜举。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中我从小就不怕吃苦,热爱劳动,爱听表扬。记得那时候,我们家老是有干不完的活,(六岁跟姐姐一块上学去玩,玩着玩着就和姐姐从一年级始同窗共读,直到上高中)。十岁前,跟着姐姐一起抬水、拾煤渣、拣柴火、给猪拽草,帮着妈妈推碾磨面,放羊喂猪等等,从不懒惰偷懒。到了十三岁,基本上就顶上半个劳动力为父亲分担家务。这些从小就能吃苦勤劳的优秀品质与奶奶含辛茹苦的培养和苦心积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div><div> 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念过书,但她老人家对晚辈读书学文化却非常重视,特别是对我更是充满希望。我十三岁以前是家里的骄骄(过去称一个男孩几个姐妹者为娇娇或欠欠),一个姐两个妹,我是唯一男孩子,虽说爱劳动,但不爱读书学习,任性蛮横时常发作。这时,奶奶除了袒护外也有批评数落。记得刚上初中时受同学发小影响突然喜欢读课外书,其实就是在那个年代让那个年代人脸红心跳的所谓爱情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李自成》等。由于情窦初开,一下被肖长春、焦淑红含蓄的爱情情节所吸引。那段时间,放学回家不吃饭都要先看书,有时妈妈要我干这干那,不用我说,奶奶都会替我挡着护着,总说:娃在念书呢,叫春兰、冬梅去(两个妹妹)。打那以后,上学正课学不进,小说、杂书读的不少,虽说喜忧参半,但喜欢读书却是奶奶的功</div> 劳。长大后走向社会唯独对不住奶奶的是没有吃上皇粮,光宗耀祖,但靠舞文弄墨吃香喝辣且一吃不饥这得永远记住奶奶的大恩大德。<div>我一生疾恶如仇、爱憎分明,青少多狂、抱打不平,完全秉承的是祖母的性格品性。现在已年过半百,衣食无忧,然,始终操守勤俭朴素、平平淡淡,十分痛恨奢侈浪费!(直到今天,我的儿子女儿,吃完米饭不剩一粒,即是掉到桌上,哪怕有一粒也要拣起吃了,从不浪费,就连我的小外孙女同样如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祖母苦口婆心、严格教育的结果,正是她老人家语重心长、良苦用心,才使得吾辈堂堂正正做人、快快乐乐做事、欢欢喜喜收获、平平安安生活! </div><div> 祖母一生淑贞贤惠,宽厚仁慈,好做善事,辛苦操劳,她老人家虽说有好几个姑娘但仍然视我的母亲为自己的亲闺女。我的妈妈一生虽说命运坎坷、运气多舛,两岁没娘二十没爹,十六岁嫁给父亲。由于母亲从小无依无靠,过早地失去双亲,加之本身善良温柔、贤淑孝顺,对祖母视为己母。婆媳关系十分融洽,血浓于水、肝胆相照。在我的记忆里从没见过母亲和奶奶吵过架、拌过嘴,母亲的孝敬是祖母一生最自豪的事情。</div><div> 行文至此,我的心情有些悲伤,眼泪总想夺眶,复杂而茫然的思绪愈来愈糟糕,就想停笔抽烟强制情绪的胡乱发展…………情绪稍好,坚持写完,收好结尾。</div><div> 这就是我的祖母。一位豁达的长者,一生正派为人,克勤克俭,在逆境中坚韧不拔,通途时不骄不躁;心胸宽阔有容人之量,个性要强有胜己之能!</div><div> 有人说,隔代人很难感受隔代人的想法,一种人永难领悟另一种人的感情和要求。而我觉得,我的祖母总是能知道我是什么料,我想要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知道,在祖母的心里,总把下一代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div><div> 试举一例,在我的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奶奶已七十七八高龄了,多数时候祖母总爱掂念她的重孙子,尽管重孙并不掂记她。每次见面,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呀掏,掏半天装在衣兜里多日的水果糖,硬是塞进不大情愿的小手里,然后乐乐呵呵地自我陶醉……</div><div> 奶奶到生命的最后,正是我在北京真正开始主政当老板的关键时期,也许是老人家想见孙儿一面,弥留之际总像在说些什么;也许是奶奶希望我安心京城早日实现梦想,不想让我回来。但遗憾的是,我这不孝之孙没能及时回来看她老人家最后一眼,尽管奶奶走后的第二天急忙赶了回来,但却留下终生遗憾和一辈子的愧疚。</div><div>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岁月里,因为有祖母的呵护、教诲而自豪、骄傲!</div><div>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奶奶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14.2.8于经二路 </div><div> </div> <h3>下线长思,有感再发。在祖母辞世的二十多年间,每每到她老人家的重大祭日,我都想为她写点什么,比如祭文,纪念文章等,以此来缅怀她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可是总是提笔放下,再提笔又放下,直到今天,我没有理由再次沉默。久久的思念使我鼓足勇气,疾书成文。尽管文字拙劣,别字百出,但终究表达了胸臆、完成了心愿。尽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但不足以完美再现祖母在世时的光辉形象和给儿孙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只能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上继承和发扬祖母勤劳善良、勤俭持家,面对困难坚韧不屈的精神及她高尚的品质,牢记祖母的教导,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的好人。&nbsp;</h3><div><br></div><div>关于小脚女人特别需要说明一下。</div><div>文学作品里常有关于小脚女人的比喻,说某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干什么事唯唯诺诺、磨磨唧唧就往其头上戴一顶小脚女人的冒子。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经常用这三个字去鞭策或讥讽那些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者的落后思想和心理状态。而我要说的是:我祖母的小脚是旧社会歧视、约束、残害妇女的铁证!依我祖母的个性,在那个时代肯定也有过反抗,但终因小胳膊扭不过大腿而含泪接受。可是,旧社会的野蛮和残酷又造就了祖母不屈不挠、坚贞刚毅的性格。脚虽然被无情地裹缠小了,但丝毫没能阻挡祖母壮志未酬、昂首向前的步伐,依然带领全家战天斗地、春华秋实、往返戈壁滩,从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渡过一个难关又一个难关,最终和全家人一道感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幸福和美好,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从而颐养天年。</div><div><br></div><div>万恶的旧社会是造就妇女缠足的罪魁祸首,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知之甚少。怎么才能更准确地形容旧社会妇女缠脚裹足的痛苦呢?用二十厘米厚的高跟鞋最为恰当!试想,现今爱美的女人穿上如此跟高的鞋,一天下来苦不堪言、叫苦连天,而穿高跟只是为了应酬抑或是臭美显摆。那时候,象祖母一样裹脚后的女人还得干活甚至是重活苦活脏活,其痛苦可想而知。</div><div>由此可见,现代女性的幸福指数和那时妇女们的幸福指数相比可谓天上地下、天堂地狱!</div><div>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艰苦朴素、勤劳奋进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去告蔚祖母的在天之灵!</div> <h3>(图片说明)</h3><h3>这张照片拍摄于公元1955年,据推算应该是1955年父亲与母亲成婚时照的全家福。全幅照片共七人,前排左一为二姑、左二为祖母、右二为祖父、右一为三姑,后排左一为叔父、左二为父亲、右一为母亲。遗撼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已当上三门峡市会兴棉纺厂工人的三姑,看到自己十多年前的形象很土很幼稚不好看,便意气用事用剪刀把自己从照片上剪掉了。我的母亲因站在她身后,被无辜牵连离开照片。多年后,全家人仍视这张残缺不全的全家福为无价宝一直保存至今。</h3> (图片说明)<div>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春节。值此祖母78岁大寿之际,在叔父开的小饭馆里,全家人为祖母举办了简朴的生日庆贺,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div> <h3>淡淡的思念,随岁月流转;深深的眷恋,荡漾在心怀。捧一把黄土,把旧情掩盖;借一缕东风,把关爱转载;托一抹云彩,把烦恼抛开;</h3><h3>撒一阵细雨,让心情释怀;透一束阳光,让生活多彩。旧梦不可追,景是前景美。清明时节,愿天堂的亲人们,抛弃凡尘俗事,乐得逍遥自在!</h3> <h3>清明思故人 梦会天地间</h3><div>哀思诉不尽 百年再相见</div><div>清明跪拜墓前,父母音容再现。</div><div>往事历历在目,涌出思绪万千。</div><div>曾经相依为命,饱尝苦辣酸甜。</div><div>坚强善良品质,祖祖辈辈相传。</div> 清明时节杨柳青,缅怀先人泪沾衣。<div>先人已乘仙鶴去,音容笑貌犹还在。<div>思亲不在伤别离,感恩深情绵绵寄。</div><div>但愿逝者天上好,生者平安一生顺。</div></div> <h3>清明思故人 梦会天地间</h3><div>哀思诉不尽 深情永悼念</div> <h3>清明寄语哀思浓,悲从心来倍思亲。</h3><div>怀念亲人念故人,珍惜当今好人生。</div> <h3>清明时节是个悲戚的日子,缅怀追思,心里装着家中逝去的亲人,</h3><div>此时的我们会更加知道如何珍惜和爱护他们,如何按照亲人的嘱</div><div>托好好生活,袅袅香丝飘上九天云霄,带去永远的思念!</div> <h3>(图片说明)祖母与大姑在一起。1992年。</h3> <h3>  父母,就是大树! </h3><h3> 有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有一棵大树为你遮挡烈日,这是一棵永远的大树,这是一棵无私的大树,这是一棵苍老的大树,而它正是父母,你呢?便是大树下的小树。</h3><div> 任风吹雨打,任严寒酷暑,这棵大树始终坚持,用它的汗水呵护着你,用它的心血哺育这你,一直到大树死去,枯萎,一直到小树成材,郁郁葱葱,而到这时,在小树成材的同时,大树也慢慢走向了终点,苟延残喘了。</div><div> 小时,父母把好的让给你,让你享受春天般的爱,你欣然接受了,因为你还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一下就弄坏了,父母对你没有惩罚,只是莞尔一笑。</div><div> 大了,懂事了,知道珍惜了,然而岁月不等人呀!父母们老了,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给你留下的只是慈祥的微笑,这时的你成材了,郁郁葱葱了,懂得了爱的宝贵,时间不等人……这些道理是父母一点一滴告诉你的……他们还说,有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div><div> 是啊!有一棵永远的大树,永远在关心你,呵护你。</div> <div>第二篇 </div><div><b>我的父亲</b></div><div><i style="">第二篇</i><b> </b></div><div><b>我的父亲</b></div><div>清明前夕花纷纷,祭祖念亲心沉沉。<br></div><div>坟茔默默卧双亲,男儿凄凄哀独悲。</div><div>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div><div>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div><div>————代题记 2015年4月3日 </div><div> 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时候,莫过于春天,春天的美丽让人迷恋,让人舒服,让人心旷神怡。但,有时候也会叫人十分的忧愁、伤感、悲痛甚至怨恨!我就是今年春天里最不舒服而又悲痛的那个人。</div><div>(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div><div> 饭前呼儿乳名,饭后一睡不醒。</div><div> 3月19日晚7时35分,我最亲爱的老父亲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顿时,我的整个世界变得黯淡黑暗,变得异常沉重。脑子里一片迷蒙,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飘起来,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成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我猛然发觉,父亲他不在了呀!谁能想到两小时前么妹还喂他喝了几勺白面汤,90分钟前父亲还叫着我的名字要我帮他侧翻过身子,怎么一眨眼父亲与我们就阴阳相隔了呢?!他老人家也只是刚走完80个坎坷、颠沛,平凡、出众,磨难、幸福的人生春秋就急匆匆地去往天堂之路,而且事先没有给儿女们留下只字片言,所留下的竟是儿女们深切的怀念和终生的遗憾!</div><div>淸楚地记得当天下午到晚上,春雨一直在下。走进潇潇春雨里,清凉的雨丝随风飘洒在脸上,虽不像冬雨那样的冰肌寒骨,但却莫明地让人忧愁烦恼,所有亲人的脸上没有半点喜悦的光彩。窗外雨在下,一阵紧似一阵,我们的泪水也蓬勃了,如窗外那断了线的雨珠。</div><div>3月21日,安葬完父亲,在整理他老人家遗物时,我惊奇的发现20多年前我在北京创业时写与父亲的书信仍保存完好;父亲从教一生所获得的荣誉证书一件不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唉!说什么也晚了,父亲已经不在了啊!</div><div> 这些事是谁会愿意谁能想到的呢?失去了 那个曾经与我们天天一起快乐生活的人,这怎能不让人难过,可是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堂堂七尺男儿身,千悔万悔太粗心。父亲大恩不曾报,悲痛化泪赎儿罪!我想要是父亲在天堂看到我们难过,他也会难过的。是啊,若父亲在天有灵,他一定不会让我们始终沉浸在悲痛之中。老人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理想,不就是为了让后来人永远沐浴在</div> <h3>和煦的春风里?</h3><div>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乃世事常理。可面对眼前的薪新坟冢,一捧黄土,一吊纸钱,又有谁能体会“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凉与心酸?在这响彻天堂的清明鞭炮声中,愿我的泪水能渗透泥土,将我对父亲的哀思传递到天堂!</div><div> 回来的路上,我不时的回头看着父亲的“家”,岁月带走的是时间,带不走的是灵魂。您在天堂好吗?我想人世间您没有享福而是操劳着愧对自己的人生,而今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定会是别有一番境界,因为你为人一世修来的。一向不迷信的我,用迷信的说法自我安慰着,您在天国一定会有幸福和快乐。</div><div> 独自走在山间小路上,吹着凉凉的风。在夕阳西下的衬托下,尽管春暖花开,也没有转好这十几日的心情,思念故去亲人,心里觉得很是郁闷。在家中最不常见的身影是爸爸,我最不了解的人是爹,没有在我童年旅途中给我更多的教育与关爱的人是爹,然而,我此时最思念的人却是父亲。想着想着,眼角的泪不禁潸然而下。</div><div> 在我成长经历中,父亲为我付出了伟大的爱,一件件,都令我难以忘怀,令我感动,令我敬佩。父亲对我的爱是全面的,是无微不至的。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完全如山那样严峻,有时却如水那样温柔。父亲的爱总在严厉中绽放出;父亲的爱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才来临。父亲的爱总是让我们不得理解,但当我们完全理解时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div><div> 在朦胧的月色下,我把父亲完整地默读了一遍,梦中见他微笑地望着我,他背后的背景是,一棵大树,在狂风暴雨中,保护着一棵脆弱的小树……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种宝贵的东西叫做“父爱”,我会永远怀念过去,怀念父亲对我的爱。父亲去世这半个多月,我时刻都在想念,在这段日子里只要看到像父亲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很痛,我就想起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孔,我多么希望有灵魂存在,来拉近我和父亲之间的距离呀!</div><div> 父亲是一位严历而慈祥,刚正而善良,自尊而谦和,多才又多艺的人。学生时期孜孜不倦,读到高中时,因修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而弃学随库区移民迁移到西北戈壁深处的甘肃敦煌。值得欣慰的是,学业非但没荒废,在移民区,年轻的父亲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终生道路。然而,满腔热血,立志树人的理想很快化为泡影。随着移民返乡,父亲无奈与家人匆匆回到故里,第一次加入到重建家园的行列。</div><div><br></div> <h3>(二) 德修为师表,品高育新苗。</h3><div> 红笔指迷津,桃李汗水浇。</div><div>(二) 德修为师表,品高育新苗。</div><div> 红笔指迷津,桃李汗水浇。</div><div>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65年,当时的高庙公社要在所在地的大安村筹办大安联校,一是解决返迁村民子女就学,二是填补公社所在地无学堂的空白。筹办期间,父亲先是担任半耕半读和农民夜校的教员,后转为小学民办教师直到转正退休。</div><div> 当时,我们家离父亲任教的小学校很近,直线距离200米。那个时候,生产生活都很落后,家家都不富裕,我们家更是家大人多。但父亲却很好友,经常有家在远村的学校同事到家里吃饭歇脚,借用当时最时髦的一句台词“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京剧唱段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div><div> 父亲的多才多艺表现在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等多个方面。他所在的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一到五年级长时间都是复式班,一个老师多个年级,加上音体美无专人任教,父亲就全部担起,而且游刃有余。我的音乐,书法,美朮包括阅读等都是父亲手把手传授的,这些艺朮细胞至今还在我的体内不断地生息繁衍,使我受益终生。我虽生在农村,但是却从事着与文化新闻宣传文秘等密切相关的职业,这些体面光彩好无疑问都是父亲含辛茹苦,舐犊情深的结晶。</div><div>(三) 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div><div> 堂前适严宽,教子智多谋。</div><div> 父亲育人一生,可谓后生满园,桃李天下,既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又为家乡造就了有用的干家,现在都正在为社会做着应有的贡献。我虽不才,但不白痴和白眼。依我儿时娇惯,年少轻狂,打小就爱惹事生非的暴躁脾气和野性,不知长大后要扒多少豁子,添多少乱子。我十岁以前,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在家里独享娇惯,那种任性一点儿都不逊色于现在的独生宝贝。但在父亲的严管教诲之下,终能夹尾做人,競业干事。遇事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据理以争,以理服人,虽有时有干戈动粗,但终未酿成大错。当初父亲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我的良苦用心终有所悟。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我耳濡目染,上行下效。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精神世界得到了精炼提高,思想境界亦得到升华。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到旗帜坚定,爱憎分明。为人处事方面做到坚定但不固执,活泼但不</div> <h3>轻浮,勇敢但不鲁莽,沉着但不寡断,机警但不多疑,豪放但不粗鲁,老实但不愚昧,忍让但不软弱,谨慎但不胆怯,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自爱但不自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亲争得了荣光使父亲常为儿子的努力而骄傲、自豪。</h3><div>(四)望子能成虎,望女皆成凤。</div><div>片片舐犊情,知子莫如父。</div><div> 父亲是一位可敬可爱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可尊可亲的家长。1977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父亲动员我停止生产队劳动,加紧复习功课积极备战高考。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想让我通过高考继续读书,将来能有更大作为。而我却自知自明,深知自己数理化一蹋糊涂,考不上大学既劳神又伤财还丢人,坚决不考。但父亲的苦心劝导以及客观真情鼓励使我鼓足勇气,放下撅头拿起书本,重拾旧梦,认真复习。虽然高考无果,但却在三个月的复习期间学到了不少东西,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又掌握和吸收了许多新鲜血液。学生时期在学校上课时总是不努力,经过近两年的体力劳动深知学生时期的珍贵和劳动的艰辛,所以学习起来劲头十足,收获颇丰。仨月顶两年,为以后吃文字饭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见父亲当时的远见卓识。</div><div> 回想起当年,每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亲总会给我指点迷津,让我轻装前行,少走弯路。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初次走出家门,奔京离乡,要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创业时,父亲依然拿出三千元予我,鼓励我大胆果敢的闯闯世界。俗话说:儿行千里父担忧。我在北京的近二十年间,父亲为我操尽了心,担尽了忧,经常询问我的生活工作以及发展状况。得知我小有建树时,终于放下心来,鼓励我好好工作,为家乡争光,为全家增彩。由于父亲的关心支持,因为有家,因为有深沉的牵挂,我的生命才不会因无根而枯萎;也是因为有家,以为有如此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会熠熠生辉;更因为有家,我在异乡创业才有强大的动力,超常地发挥着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的,父亲就像是一本大书,这是多年后我有了儿女后的切深体会。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了之后,懂得什么叫父亲的时候,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才能读懂父亲的那颗真诚严慈的心。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div><div>(五)贫而不谄媚,君交淡如水。</div><div>不恶小人志,处世究分寸。</div> <h3>岁岁清明跪墓前,话音哽咽泪涟涟。</h3><div>山川凄怆垂松柏,眷属虔诚奉纸钱。</div><div>祈祷声声惊野谷,哀伤阵阵漫云天。</div><div>鲜花一束三杯酒,不尽忧情寄九泉。</div> <h3>(六) 晚霞尽余辉,恬静慈和醉。</h3><div>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iv><div>(六) 晚霞尽余辉,恬静慈和醉。</div><div>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iv><div> 夕阳缓缓地沉了下去,它似乎怕勾起我们无限的离愁,于是选择了安静地离去。但这只是短暂的分别,明天它就会重新回来了,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边。父亲的一生犹如太阳,至少在我心中他老人家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年轻时风华正茂,学生意气,挥斥方遒,犹如旭日东升,凤鸣朝阳;中年时的父亲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如日中天,辉煌灿烂;晚年的父亲鹤发童颜,宛若夕阳,丹霞似锦 。</div><div> 然而,这一次父亲的悄然离去却再也不会回来了。也许他老人家是在掂念生母三十年的深深孤独与苦苦等候;也许父亲不愿寿超祖母的八十享年;也许父亲是把自己戏言人生八十当成了真;也许他老人家是想为已经成爷爷辈份的儿子再出上一道难而不难的谜题?!</div><div> 说来奇巧,父亲与生母共同生活近三十年,阴阳相隔正好也是三十年;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那漫长又艰难的岁月里,辛辛苦苦地把六个儿女拉扯大,期间受尽了苦头,历经了磨难。可以说父亲的前半辈是挫折重重,饱经风霜,好事多磨。而年迈的父亲在继母的精心照顾下,生活得幸福快乐,如意安康。春节后,我看父亲身体状况良好,便与妻子计划外出游上个十天半月,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顾虑,但还有兄弟姐妹的担当加上有继母形影不离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才放心追梦。谁知父母想成全,病魔却不然!</div><div> 让我宽慰的是,父亲与继母也相濡以沫,白发相守了20个冬夏,老两口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可以说晚年的父亲真是苦尽甘来,枯木逢春;否极泰来,幸福美满。走时非常坦然、安详,如同睡着一般。那就祝愿父亲多睡会儿,再多睡会儿……</div><div> 父亲的去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父亲终于带着对事业,对家人,亲友。对儿女的深深的眷恋无奈而去了。我再见不到父亲威严的注视,再听不到父亲“好男儿应大有作为……志在四方……”的严厉口气。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无论如何称不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家庭,一个失去父爱的儿子,永远不会是一个最幸福,最快乐的儿子。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想告诉父亲:“亲爱的爹爹,我想您!” 敬挽老父亲:</div><div>寿越八旬膝下儿孙闯南北家族亲朋咸敬仰</div><div>名扬乡里灵前戚友悼贤良近邻远客尽哀伤</div><div>亲爱的父亲,安息吧!</div><div><br></div> <h3>附:祝愿父亲一路走好! </h3><h3>不孝男 一川</h3><h3><br></h3><h3><br></h3><h3>附:祝愿父亲一路走好! </h3><div>不孝男 一川</div><div>春雨绵绵泪纷纷,泪水涟涟送亲人。</div><div>家父含笑九泉去,不孝儿男心痛悲。</div><div>乘鹤仙升在春纷,一朝升天追娘亲。</div><div>阴阳相隔三十载,儿女泣盼双亲回。</div><div>昔日恩爱享天伦,而今父母又相随。</div><div>来生若是由吾选,爹妈亲情再相陪。</div><div>东湾修陵安双亲,青山绿水谢天恩。</div><div>百条素挽悼家严,一柱青烟千注泪。</div><div>羸弱生平苦积贫,颠沛勤耕树新人。</div><div>子孙满堂膝下绕,福寿安乐尽芳菲。</div><div>儿女哀情几入心?春晖难报泪沾襟。</div><div>百矩千规孝为尊,三寸孝忠贵比金。</div><div>昨夜梦里见父亲,醒来泪水湿衣巾。</div><div>生前历历慈祥貌,耳边时时肺腑音。</div><div>父亲恩情比海深,严格要求记儿心。</div><div>今朝悲痛难提笔,清明伏案再谢恩。</div><div>注:家父不幸,于2015年3月17日深夜突发心脏病,19日晚7时35分仙逝,21日安葬,25日悲痛之余挽歌颂之。</div><div> 需要说明的是,父亲从去世到安葬前后也就两三天,这惊天噩耗让我措手不及。在为父亲治丧期间,家乡的父老乡亲,左邻右舍以及我的同学朋友们都在第一时间分别以不同方式向父亲表示了深切哀悼,更有远在省城的同学亲友连夜赶回参加由乡政府学区和大安村三委共同主持的父亲追悼会。在这里,一川代表兄弟姐妹叩谢所有送父亲最后一程的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同学弟兄。特别要感谢的是:史建设、史全力、宁战峡、王战峡、张建设、辛广田、王引功、候安峡、党春安、王小江、贠西平以及我的八弟等兄弟。</div>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从不阿谀奉承。父亲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必须有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尊严。<div>  记得高中毕业时,有的同学不是当兵招工就是去当老师,而我却无此待遇,虽然在生产队表现突出,刚出校门就当上生产队记工员、民兵排长和生产队长,但却不能洗脚上船彻底摔掉两腿泥土,去当个工人当个兵什么的。有时候总是埋怨父亲不作为没本事,让我怀才不遇 、明珠蒙尘,他们凭啥能去我却不能?</div><div>其实,那时候虽说社会风气比现在好百倍,但也有不正之风、小恩小惠。凡明眼人,你只要给大队支书送两合烟或一瓶酒,你想当兵当工人便立马搞定。父亲当时最是看不惯这种拉拉扯扯,蝇营狗苟的拙劣行为,他要求子女一定靠能力靠本事实现自己的理想。</div><div> 清楚的记得:1984年3月,我参加完市里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后,回家时与时任乡党委蔺书记坐在同一车厢,他看我拿着奖状证书等奖品,便问我:你就是王建国?乡里现急招一文化专干,你是否愿干,并说回去和大人商量一下,如果愿意,三天后报到上班。当时我正在做一笔生意,合同两年,而且效益不错。回家同父亲商量,父亲二话不说,态度是弃商从政。他老人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轰轰烈烈干番正经事业,不要钻到钱眼儿里去。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如愿成为一名文化专干,如鱼得水,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全乡争得了改制以来第一个省级先进文化站的荣誉称号,自己也荣获省级先进个人。</div><div> 父亲一生宽以待人,善做善成,从不与于人斤斤计较。记得父亲年轻时,工作能力強,经常加班加点,常常替人写材代课等,比他年龄小的,资历淺的后来都比他官大,比地收入多。但父亲却不为所动,因为他正直不善巧言,投机钻营,兢兢业业干工作,踏踏实实教好课,就象一烛永不熄灭的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为了党的教育事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心血甚至是生命!</div><div> 就在全中国的人民教师欢庆自己的节日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刻,1985年9月10日上午9时左右,父亲在为全校教师置办礼品的途中,不幸摔下三四米深的地坑院通道里,经正骨医院检查,三根肋骨折断。在医院里整整躺了22天。在医疗期间,都是惊恐不安善良胆小的母亲在日夜侍候看护着,在父亲出院三天后,母亲终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而命归黄泉。父亲为公失去亲人,自己中年丧妻,那种痛,那种悲,谁人能知,谁人能晓?!每每想起那祸不单行的一伤一逝,我的心犹如刀绞,肉如同刀剜。千般难过,万般疼痛!</div><div><br></div> <h1><b>贺老父亲八十大寿</b></h1><div> 昨天(农历腊月十三)是老父亲八十寿诞,本应轰轰烈烈一番,好好庆祝庆祝,终因原因多多,只简简单单又热热闹闹置办了一桌,老父亲很是开心快乐。望着半生讲坛一生树人而今清瘦白发的父亲,我百感交集。父亲这辈子不易,历经战乱、移民和饥荒之苦,承载生活负重之累,6个子女早已长大了,像鸟一样飞出了山外,晚年的他虽然衣食无忧,但行动不便,幸亏有继母的精心照料加之儿女们的常探望,老父亲可说是全村最幸福的老人。在这个美好的日子,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div><div>(一)</div><div>贺父亲八十大寿 2015年2月1日</div><div>人生风雨八十年,历经沧海与桑田。</div><div>春风化雨润无声,桃李芬芳青胜蓝。</div><div>能文能武一好汉,有波有澜多清闲。</div><div>而今膝下儿孙绕,夕阳霞光红满天。</div><div>(二)</div><div>祝福老父亲八十大寿快乐!安康!</div><div>2015年2月1日 文/图 建 栋</div><div>(这是弟弟作的藏头诗)</div><div>祝咽祝哽祝在前,福如东海蛋糕甜。</div><div>老人安康儿女喜,爹爹寿辰万年松。</div><div>生日歌曲醉心田,日日安康益寿延。</div><div>快快乐乐一年年,乐乐呵呵悠悠然。</div><div> 回顾艰难岁月,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和祥和,更加努力开创明天的辉煌灿烂。</div><div>敬爱的父亲,衷心祝福您:</div><div>喜享遐龄, 寿比南山终不老;</div><div>欣逢盛世, 福如东海水长流!</div><div> 2015-2-2 于三门峡</div> <h1><b>父亲节有感</b></h1><div>(2014年父亲节)</div><div> 今天下午两点多,女儿送来一小箱子水密桃,说是上午应同学张丽之邀专程去了趟南站附近的柴白村娘家桃园刚刚采摘的新鲜水密桃,专门为爸爸孝敬的节日礼物。噢,忽然想起今天是6月15日父亲节。</div><div>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过这些“舶来”的洋节,但对母亲节和父亲节即不反对也不拒绝。毕竟这是全世界做儿女敬老尽孝的一种美好方式,再说咱也是父母含辛茹苦从小养大的,万一你忙于奔波,有了这样一个节日正好提醒大家,该回家看看父母了。</div><div> 有时候我在想,我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各种节日季季有月月有几乎天天都有,但唯独没有父亲节和母亲节。是我们的祖先不爱自己的父母吗?不是,肯定不是!没有专门规定哪一天哪一日为父亲节、母亲节,是因为中华民族无限崇尚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早已根深蒂固、蔚然成风。你不一定一年为父母过一次节日,你可以月月过天天过,孝敬父母不仅要多多益善而是要早早行动。这就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根本区别,其高明之处不言而喻。</div><div> 但愿天下秉承孝道的儿女们,不再迷恋西方人的洋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节日道路,常回家看看,常回家转转。叫西洋人风狂追逐的这个节那个节在中国淡如清水,让中华文明礼仪的孝道之花天天盛开怒放,让全天下父亲母亲们天天快乐,健康长寿!</div><div>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div><div> 时值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有感而发,拙诗一首:</div><div>父亲节有感</div><div>父亲不知父亲节,今有女儿送桃呫。</div><div>拿起桃来咬一口,想起隔壁八旬爹。</div><div>近在咫尺仍嫌远,儿想爹来爹想爷。</div><div>父辈高山常流水,滋润儿孙千秋业。</div><div>父爱如山层层叠,遮挡风雨轻轻携。</div><div>半生教书养儿女,言传身教为人杰。</div><div>父亲如今做祖爷,苍苍白发仍不屑。</div><div>温馨最是搀其臂,恭祈安泰双耄耋。</div> <h1><b>清明时节倍思亲</b></h1><div>-------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div><div>2016年农历正月卄九</div><div>男儿立世岂沉沦,且向江湖寄此身。</div><div>岁至中年多忆旧,每逢佳节倍思亲。</div><div>咏怀全藉诗三首,把酒常邀月一轮。</div><div>寻梦莫愁前路远,浮生几个自由人?</div><div> 时至清明,突忆父亲,心里惆怅难安,然不能亲至祭拜,唯以小诗,遥寄心中哀思。</div> <h3>  <b>清明思故人</b>  2017年清明节</h3><div> 清明,是缅怀的时节,曾经的美好,铭记心田,忧伤的过往,莫再纠缠;清明,是踏青的时节,快乐的心情,四处寻遍,烦恼的思绪,抛向云端;清明,是插柳的时节,幸福的柳枝,插满家园,美好的运道,源源不断;清明时节,祝愿天堂里的亲人们福气满枝芽,好运在勃发!<div><div>清风明月拂忧愁,杨柳枝头弄春柔。</div><div>近水遥山皆有情。长者风范处处留。</div><div>油菜花开香盈袖,徐徐清风吹哀愁。</div><div>浓情蜜意何其重,惜别折尽河边柳。</div><div>亲近自然春日游,深深祝福心中留。</div><div>感恩生命谢二老,哺育大恩记心头。</div></div></div> <h1><b>怀念父亲 </b> </h1><div>2018年3月4日深夜</div><div>------写在父亲三周年忌日前</div><div>老父仙逝有三载,英灵在世何曾死?</div><div>昨夜一宿难入眠,发蒙解惑情生怀。</div><div> 再过十来天就是父亲三周年忌日了,昨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给三个月前曾预约的大厨师宋先生联系,敲定正月二十七即立灶开火,以确保第二天事情过得顺利圆满。早饭后,得知老家的乡政府借“逢三集会”在大安广场举行锣鼓、拔河等表演赛,便毫不犹豫地带着小宝贝儿孙女赶回去赶赶集会,凑凑热闹。午饭时分,表演赛颁奖结束,婉拒了村干部邀请同餐的美意驾车回府。行驶到村口,我对夫人说:回家里转一趟?夫人回答:过几还要回来,今天就不回去了。我觉得也是,不回就不回,反正过一阵子可能要天天回去呢。</div><div> 晚上,因为是正月十六,年还没有真正地过完,吃过晚饭后又带着小孙女到黄河公园散步,一是天暖风柔,二是公园里人多热闹,正好小卷卷也好这一口。溜达到公园北边凉亭刚坐稳,接了小妹一个电话,说老家邻居发现府上门楼的灯还亮着,是不是我们今天回大安看热闹顺便回家忘记关灯了。挂断电话,我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div><div> 为了弄清原由,我和夫人立刻驾车,打道回府。二十分钟后,回到老家。只见门楼的顶灯的确亮着,推开大门,中窑和厨房的灯也都亮着,细查,门、窗锁都好好的,没有动过。打电话给在村里住的八弟,问他是不是今天在大安广场,见到村里电工了,顺便说起十多天后要在家里过事情,莫非是他善解人意,早早把电送上了?得到八弟明确否定后,又赶紧给兄弟姐妹们打电话,问他们有谁这两天回过老家,回答都说没有。这就奇怪了,幸好,没有发现有什么梁上君子光顾,也就是亮个灯,并没破财,本来老宅里早已是人去屋空,穷途四壁,即便屋门大开,也难招贼。带着满腔的疑惑离开老家,躺在床上,仔细琢磨着自父亲去世后,家乡老宅接连发生的几件怪异事件。</div><div> 三年前的正月二十九,父亲因心梗救治无效与世长辞。在医院救治的三天里,雨僝云僽、凄风寒雨,可谓:春雨有情化作泪,寒风无意起悲歌。让人稍感宽慰的是,父亲出殡的头两天,天空放晴,当天安然下葬,亡灵得以安息。之后,每逢父亲的忌日、生日以及清明、中元、中秋、寒衣、腊八和大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始终不渝地坚持祭祀,以此缅怀父母的丰功伟绩,感念爹妈的养育之恩。</div><div> 谁都知道,人死了,就没意识了,精神也就消亡了。然而,昨天晚上老宅亮灯以及去年春天老宅被盗,其中之蹊跷至今让我不得其解。</div><div> 去年春天的一天,我回老家闲转,突然发现家中门锁被撬,屋内几个放杂物的木箱也被撬开,厨房和卫生间里刚更换不久的水笼头和十多米蛇皮水管被人盗走。奇怪的是供奉父母灵位的中窑门锁却完好无损。这次老宅灯事件更是奇怪,其他屋内漆黑一团,唯独中窑灯火通明。两次奇异现象不得不让人胡思乱量、想入非非。想必那次被盗一定是熟人所为,或许贼人摄于父亲的威严不敢造次;或许是父亲在天有灵迫使歹人望而生畏,仓皇失措。总之,父亲虽已驾鹤而去,但他老人家的灵魂不散,仍旧游弋在老宅周围,为子孙们保佑平安。而眼前这一次亮灯,是不是埋怨我也不回家看看他,在他的灵位前上香叩拜?马上就到了他老人家的三周忌日了,半月前,尊重风水先生的点化,我们弟兄姐妹按着本地风俗专门为父母亲镌刻一通花岗岩石碑,专择黄道吉日修造敬立。记得立碑那天头天晚上关注天气预报时,气温8度,微风偏北。结果是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本应先回到家里,在父亲的灵前向老人家奏报,兴许吉日名副其实。现在想来,真有点后悔那天的大意和不孝。</div><div> 昨天晚上,敬放父亲灵位的中窑亮灯,莫非又是父亲想念儿子,关心自己三周年忌日马上要到了,事情准备的咋样,为什么都到家门口看热闹了,也不回近在咫尺的家里,加之要在院子西侧大兴土木,这些关系重大的事情都让老人家放心不下,故以亮灯的方式,唤回儿子,予以说明。</div><div> 呵呵,说了这么这么多连我都纳闷更让人生疑的神话归根到底无非都是些迷信。但是对我来说,却始终找不到一条理由加诠释。最好的解释就是人得有一颗真真正正的孝心,不但要对健在的老人行孝敬顺,包括物质和精神,还有常回家看看必不可少抑或更为重要!然而,对已逝亲人的孝亦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也要做到重大忌日及民俗节日进行力所能及的纪念和缅怀,也要常在梦里,多在兄弟姐妹面前回顾感念父母亲的丰功伟绩和养育之恩。如果你心中挂念他们,他们就会显灵了,心中越想,越觉得好奇。我觉得肯定是有魂魄的,不过他们不会轻易来打扰人的,除非是有前世的因果。有个叫费维克的外国人指出,如果心智与大脑是独立存在的两种东西,那么意识就可能在死后继续存在,而人类的灵魂亦有可能存在,宇宙也有可能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存在,而不是随机发生的结果。</div><div>英灵有知,告慰英灵,英灵在世何曾死!</div><div>心中常念,梦里常见,常回家灵魂永垂!</div><div> 乞父母在天有灵,庇佑子孙,平安康健!<br></div> <h3>清明怀故人,吟诵寄追思。</h3><div>父母恩住世,香烟渺渺升。</div><div>鲜花奉墓前,聊表孝子心。</div> <h3>(图片说明)上图为子女们敬献的花圈。下图为&lt;&lt;三门峡日报&gt;&gt;社敬献的挽幛。</h3> <h3>(图片说明)上图是我在北京工作期间写给父亲的部分书札。下图是父亲任教期间的部分获奖证书。</h3> <h3>(图片说明)图为高庙乡学区及弟弟好友敬献的挽幛。</h3> <h3>沉痛悼念王石师老师!</h3><div> 崤山肃然垂首,黄河低沉呜咽,百灵哀鸣,晴空霹雳,噩耗猛然当头,王老师猝然长辞,撒手西行!悲哉!痛哉!先生尚有多少未了之心愿?尚有多少牵挂萦绕心头?天不赐福,以至于此!辞别王老师,心痛不已!呜呼哀哉!</div><div> 疾病猛于虎,人有旦夕祸!2015年3月19日晚上7点半,王老师突发心脏病,虽经多方抢救,终因不治,与世长辞!美满家庭,顷刻阴阳相隔,驾鹤西行,儿女哀鸣!悲哉!痛哉!</div><div> 回首往昔,历历在目。</div><div> 王老师年生于丙子年农历腊月十三,一生先后执教于高庙乡大安小学,王老师长期担任年级班主任,年年教学成绩优秀。从教二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弟子闻此噩耗,无不扼腕,纷纷自发送先生一程。</div><div> 王老师豪爽正直,为人友善,爱生如子。朋友同事危困,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王老师随和,弟子搂肩,言谈甚欢,称其“伯伯”“叔叔”者甚众;王老师睿智,教育教学,深得其妙,弟子长进;王老师坦荡,教育经验,把手相传,毫不隐晦;王老师孝悌,上敬高堂,下惜儿孙,家庭和美。</div><div> 王老师匆匆驾鹤西行,音容宛在。其豪爽、睿智、坦荡、孝悌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div><div> 愿王老师安息九泉!</div><div> 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三委</div><div> 2015年3月21日</div> <h3>冬去春来,怀念亲人,陌上开花缓缓归</h3><div>青蓬垂泪,举哀默悼,荒茔无言挽歌飞</div><div>萧山依旧,四野楚楚,空悲岁月曾记谁</div><div>案头诗奠,传世诵念,脉连血同共月辉</div> <h3>(图片说明)这是1998年8月父亲赴京看望儿子时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h3> <h3>  今年农历正月二十八,在为父母亲合葬墓的墓碑揭碑仪式上,长子一川满含深情、吞声忍泪地咏读了自己亲笔撰写的碑文。</h3><h3>附碑文:先父,生于丙子1936年腊月十二,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教为业,诲人不倦,勤勤恳恳,桃李满天下;以家为职,躬亲耕作,苦心经营,家和万事兴。忠厚以周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80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及至乙未2015年因心梗治疗无效撒手人寰。一生鞠躬尽瘁晚福未享,儿女沐恩未及回报!如此憾事痛煞亲人! </h3><div> 先母,岁逢庚卯1939年初夏。聪慧淑德,善良贤惠。 两岁丧母,乙未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二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止,噩起乙丑年仲秋。</div><div>一生平凡,点点滴滴遵教义;教子以德,勤劳礼让立身命;与人为善,节恤宽宏睦乡邻;</div><div>转世归真;榜样典范传后人。</div><div>伟大母亲,温馨港湾, 好人好报,乡梓留芳。</div><div>为感怀父母恩德,寄托儿女思念,激励后世子孙,值父三周年祭日,子女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纪吾双亲!</div><div>愿父母在天之灵安息!</div><div>你们的子女 建国 建栋 米兰 春兰 冬梅 春梅</div><div> 二零一八年农历正月十五</div><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人老心不尽,至死不相忘。</font></h3> <h3>第三篇 <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母亲</b></h3><div>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此刻心绞疼。</div><div>天下谁人最孤单?唯有一川苦伶仃!</div><div><br></div> <h3>又值此日念母情,万昼孤寞夜寂宁。</h3><div>青发平添双鬓雪,恐身复染五更冷。</div><div>今夜不屑秋月明,梦牵魂绕独前行。</div><div>肩挑日月持家恒,爱化春晖教孙聪。</div><div>孤伴冷月嫌灯明,独卧吟榻点手屏。</div><div>温馨常忆膝前乐,来世厚报家慈情。-------题记</div><div>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人称中秋节。一清早,打开QQ空间发现已有几位好友捷足先登,或发文抒发情怀,或赋诗吟月高歌,或作图祝福庆贺,或介绍中秋节由来,或祝福家人朋友节日快乐,等等。</div><div> 然而,每到每年的农历八月,我的心情和思维就很乱很累。因为,我的母亲是在30年前的中秋节子夜与世长辞的。去年的中秋节,我的老岳父亦因病医治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曾无数次地问老天爷,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为什么总在这万家欢聚,花好月圆的佳日,却让我两度与亲人天各一方,生死永别?!在那哀哀欲绝 、痛不欲生的时日,我曾哀天叫地,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所以,那种 “中秋月圆合家欢,举杯邀月心莫烦 。八月十五月儿圆,天地人间皆欢圆。玉兔嫦娥月上舞,人间甜蜜聚团圆"的甜美竟与我无关。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念到深处泪湿襟"则是我的中秋哀叹!常常触动着我思念母亲的神经,引起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情不自禁,眼含热泪轻点键盘,我的母亲(第三稿)跃然纸上。</div><div>我的母亲一一纪念母亲逝世30周年 </div><div> 2015年农历八月十五 </div><div> 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我怀着强烈的思母情感撰文祭母,表达倾吐三十年来我对母亲深深的缅怀和思念。以此告慰母亲在天之灵,抚平人生母子天各一方、生死别离的心皱痛憾,劝示人们一定要善待关爱养育我们的父母亲,让堂尊颐养天年、福寿海山!</div><div>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与母亲有过许许多多幸福美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回顾母亲46年的艰难人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点:</div><div> 一,苦难童年,高贵品质</div><div> 我的母亲一生平凡而伟大,说起平凡实乃平民凡人,颂其伟大那是真正伟大!她即非评价三七开的伟人,亦别定论五五开的元勋。邻里同村,赞赏有</div> <h3>嘉、有口皆碑,评价十零对开。</h3><div> 1939年,母亲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偏僻的小山村,是所在深山乡一百余个自然村条件最恶劣的山村之一。两岁时,外婆离她而去,21岁时外公又撒手人寰,那年我一岁半。母亲一生,命运多舛,无兄无弟、没姐没妹,孤独可怜的她即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实属罕见。靠着家族父老关照才艰难的慢慢长大,十六七岁就嫁到了王家。母亲可怜的身世、坚韧的意志,秀美的相貌、贵重的人品、高尚的节操,勤劳的品质、灵巧的双手,一过门就受到王家老少的爱戴。祖母待她为亲闺女,叔姑们称她为亲姐妹,晚辈们喊她为好娘婶,邻里们夸她为好媳妇。正是:</div><div>苦孤零丁娘先卒,难不单行父西游。</div><div>童子何知无依靠,年凶岁饥何日休。</div><div>高下任心处事周,贵在知心度春秋。</div><div>品貌非凡口碑好,质朴无华志未酬。</div><div> 二,贤惠善良,勤俭持家。</div><div>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犹如天女下凡,轻言重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聪明贤惠、孝敬公婆、相助邻里使她成为族亲乡邻们公认的好媳妇。下厨做饭、织布纺线,缝衣磨面,农活家务样样精干。虽然大字不识两箩筐,但她聪明好学,凡女人会干的缝补桨洗等她能见啥就懂一看就会,一个人多口众的大家庭被她料理地井井有条、有层有次。在我的家庭中,常年人口都在八九口中摇摆,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全家在她的操持下,从没有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现象。粗粮细作,旧衣翻新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老老少少、健健康康,出门在外、体体面面,处处彰显着母亲的精明干练。在母亲看来幸福就是,即使累了还是笑着。记得我在十来岁时,父亲因从教,经常有同事来家蹭饭,生产大队里的几个干部也时不时在饭顿上家访。母亲从不吝啬,热情款待,也许是可口的饭菜,干净的碗快使他们时常光顾的主要原因吧。在侍奉婆婆方面,母亲待祖母似亲妈,倾其一生精心孝敬着老人家。祖母还有一个小儿子,但在我母亲去世前,只愿意独享大儿媳的孝顺,经常逢人就夸母亲对她的好! 正是:</div><div>善始善终气如兰,良知良能淑质贤。</div><div>贤良方正雍闲雅,惠然肯来亲六眷。</div><div>勤劳三更纺棉线,俭故能广半夜眠。</div><div>持正平心疼儿女,家睦业兴合家欢。</div><div><br></div> <h3>  三,舐犊情深,感恩堂亲。</h3><div>也许是母亲从小就失去了母爱的缘故吧,妈妈便把人间最保贵的母爱毫无保留地、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的六个子女(二男四女)。用其一生践行着一个母亲的伟大慈爱和舐犊情怀,使得我们兄弟姐妹把母亲言传身教的勤劳善良、感恩慈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也象母亲遗传给我们的血液一样流淌不息,代代相传。受母亲的影响,我对我的一双儿女从来视若掌上明珠,即使攀附在天子脚下近二十年也始终割舍不下,早早弃荣归亲。就连隔代而且是朱姓孙辈儿的外孙女我也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这就是母亲舐犊情深的延续和传递。母亲的亲情还表现在她对娘家人曾给予她童年的爱护和关照。她深知: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我清楚地记得,从六七岁时起,每逢五月初五,八月十五等节日,母亲都会高高兴兴地带上我去娘家走亲戚,从不嫌弃娘家路途遥远、山高坡陡路滑难行,急速十多里山路,去和堂亲们团聚,看望堂舅堂妗,那怕只停留片刻,也得志意满、如愿以偿。直到我彻底懂事后,我的堂舅堂姨们见到我总是夸赞母亲的聪明伶俐、有情有义,说我和母亲长得最像,活托娘儿俩。正是:</div><div>舐犊之爱世无双,犊报母恩永难忘。</div><div>情深骨肉心连心,深切著明谢亲娘。</div><div>感慨万端常思量,恩深似海叩高堂。</div><div>母仪之德铭记心,亲舍暮云朝夕想。</div><div> 四,祸不单行,英年早逝</div><div>1985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六),一个只有中国人才为之欢庆的教师节当天,时任学校总务负责人的父亲在为全校老师置办节日礼物的路上,不慎摔断三根肋骨。母亲得知后顿觉天塌一般,我也惊恐万分。祸从天降使得母亲和我都束手无策,我长这么大还从未遭遇过如此打击,决定立即送父亲去医院救治。在崖底正骨医院二十多天的日日夜夜里,母亲一直坚守在父亲身边,我也三天两头探望陪护。但令人心酸的是,母亲的心软善良成了父亲怯懦胆小的由头。有天晚上两点多,我听到父亲啍啍唧唧,大呼小叫,母亲赶紧下床,连推带揉才算安宁。以后的几天几乎夜夜如此,我赶紧询问大夫,医生说:没事!这种肋骨骨折一般都是在家里调理静养,等待愈合,你父亲已住院十多天了,要是傍人最多两三天就出院了。情况明白后,我劝母亲不必过虑,自己更该保重。可是,真正善良的人,苦难不仅不会让她的心变硬,反而更柔软。结果当晚父亲故伎重演,我冲父亲牢骚了两句被母亲喝住,她绝对相信那是父亲真的难受才啍唧的。硬生生父亲在医院里待了22天才出院,而母亲却因连续多日的劳身劳心劳神、疼身疼心疼神而急速走向西天……</div><h3> </h3> <h3>1985年10月3日(农历润八月初九)母亲随父亲出院回到家里,二十多天来,母亲没有一天不担惊受怕,没有睡过一晚囫囵觉。过多的操劳严重透支着她一向结实的身板,他们回到家里的三天里,探望父亲的亲戚乡邻一拔接着一拔,迎来送往客人的吵喳和应酬使得母亲不仅没能得到休整歇息反而极度疲困。三天之后噩耗再次从天而降!1985年10月6日,天刚蒙蒙亮,我突然听到小妹急切的叫声:哥,快点,咱妈胳膊不能动了。我立即冲出房门,走近母亲身傍,妈,您咋啦?妈妈声音颤颤巍巍、含糊不清地说胳膊腿有些麻木动弹不得。妈妈微弱的声音如同霹雳炸顶,情况不容思考,我赶紧套好架子车,背起母亲轻放躺在车里拉车直奔乡卫生院。医生初诊为脑出血,当日下午转送到市区的黄河医院。在黄河医院紧急抢救了三天三夜,10月9日夜里11点35分母亲终因不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时年,46岁。在那以泪洗面、肝肠寸断的三天三夜里,姐姐姐夫,我和二妹始终守在母亲床边,时刻注视着病情的变化,几乎不敢眨一眼。躺在病床上,母亲一直双目紧闭,安然慈祥就象在熟眠一样。头一天,她经常动动胳膊伸伸腿,后两天,她曾多次抬手用右小指在鬓角上捋来捋去,似乎是想把耷拉下的头发梳理好。邻床靠窗住着一位七旬老人,据说老太太曾是这家医院的首任护士长。老护士凭着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轻声又婉转地告诉我,母亲的举动是在暗示儿女们,她要走了。 </h3><div> 在陪护母亲的那几天,每当我伫立在妈妈病房的窗前,看到楼下翠绿挺拔的松柏就会胡思乱想。我知道只有坟墓之地才有此树呀!可怕的想象使我赶紧转身,再凝望母亲那和蔼可亲、从容安详的面容,一千个一万个坚信妈妈才刚刚入睡,许是太劳累太彼倦了,就让她多睡一会儿吧。</div><h3> 然而,妈妈却一觉不醒俏俏地远去了,永远的走了,再也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享受上苍刚刚赐于的幸福快乐。现在想来,母亲的猝然离去,我是有责任的,至少是我的无知加重了母亲的病情(现在知道,凡心脑血管初发的人,出现胳膊腿麻木或无力、移动困难,八成与脑血管有关,千万不要大幅度搬动病人,更不能上下颠簸造成大脑二次出血。当时,我是用架子车把母亲送到一千米外的乡卫生院的,尽管当时我也怕架子车无减震就把车胎气放出一些,小心慢走但心急步快仍然有较大摇摆颠簸。真是欲速则不达,心想而事未成啊!)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送走母亲后,一天,我把妈妈发病到抢救的全过程告知行医多年的小大后,受到小大的埋怨和哀叹。</h3> <h3>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我不该慌不择路,鲁莽行事,而应镇静观察,赶紧去叫小大来看看再说,弄清病因再送医院不迟。对此,三十年来我一想起就会自责忏悔,深感自己因无知和浅薄而遗憾终生!这正是: 祸从天降晴霹雳, 不忘儿女和亲人。 单孑独立孤芳影, 行号巷哭风树悲。 英风亮节百世芬, 年深岁久星月辉。 早出暮的终为子, 逝者如斯德高尊。</h3> <h3>  <b>五,生子才懂母恩,娶妻方知母爱</b></h3><div> 1982年3月,我与七年前父母钦点的儿媳完婚,翌年七月有了宝贝女儿。妻子生产那个时刻,母亲独守在产床前,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睁眼看见的第一位亲人便是她的祖母。母亲用她娴熟的粗皮双手三包两裹将小孙女抱在怀里,喜悦心情不胜言表。母亲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到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从姑娘到为人之妻,继尔荣升人母,今又荣升为祖母。45岁的她虽然一生多舛、历经苦难,但就其一辈子来看也曾充满着传奇和精彩,苦尽甘来的幸福喜悦以及小宝贝儿孙女的降生使得人到中年的母亲更加自信和骄傲,慈详善良的脸庞顿时乐开了花。女人一生能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已很精彩,今又四辈同室这不正是她老人家一辈子温良恭俭、怀珠抱玉的福分和乐善好施、兰桂齐芳的造化?母亲自然更加兴奋,回家时母亲喜笑一路。</div><div> 记得我们新婚俩月左右,一天中午,我下班回来稍晚一会儿,母亲她们已放下碗快,等我吃完饭后,妻子最后才吃,我问她:你咋不吃菜呢?她说菜没了,而且轻松自然,没有怨言。后来,妻子告诉我:自嫁入王门后,饭菜多就吃,少了就省了,做饭人都这样。妻子满不在意的一番话如同冷水浇头使我猛然醒悟!原来,三十年来母亲一直扮演着做饭人的主角,也一直是有饭共餐,无羹自饿。追忆过去大家庭大锅饭的确如此。然而,母亲从未抱怨过一回,只要全家人吃的香吃的饱她就心满意足了。直到妻子揭秘我才知晓,我为我那时只图自己撑饱从没问过母亲吃了没有至今都在羞愧内疚。女儿长到两岁时就能吃大锅饭了,那时生活还不富裕,买点水果糕点堪称奢侈品,但只限女儿享用。女儿吃东西时总要往我嘴里塞,可我宁愿吞咽口水也决不舍得吃一口。可在我少年时期,不管是过年过节买的好吃,还是亲戚朋友来访带的点心、水果糖之类,我总吃头份,甚至连奶奶、妈妈的都要占有,从来不曾问她们吃了没有?不吃又为什么不吃?!根本不管这些,只要自己吃饱痛快。现在我也是爷爷辈儿的人了,已经开始享受儿女孙辈儿的孝敬了。为什么三十多年前就不懂这些基本孝道呢?孔融三岁就知让梨,而我十多岁竟不知孝为何物,真是不知羞耻!要不是娶妻生子,母亲可能就白生我养我一场了。可是,我要孝顺母亲的机会才刚开始就嘎然而止……呜呼哀哉!是谁这么无情,谁又如此残忍地剥夺了我孝敬母亲的权利呀?!</div><div> 我那可怜的母亲不幸的妈,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母亲心!这正是:</div><div>生儿育女知母恩,子曰诗云孝双亲。</div><div>才疏学浅须发奋,懂懂懵懵自知愧。</div><div>母以子贵盼儿尊。恩若再生必春晖!</div><div>娶妻求子室增辉,妻贤母良家和美。</div><div><br></div> <h3>方兴未艾程似锦,知心着意比翼飞。</h3><div>母爱似海比天大,爱叶欢苗瑞祥云!</div><div>六,魂牵梦绕,梦见妈妈</div><div>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即1986年4月的一天,有人叫我说:你母亲托梦给你,快去听听。我一听感到奇怪,母亲托梦给我,我咋不知道。不容多想便随二妹三妹前往同村的姨兄家,这时,一个熟悉而柔和又略带责备地口气说道:建国啊,你要改改脾气,不敢再任性……等等。这分明是妈妈的声音呀!但我当时看到一个人在坑上用被子蒙住整个身子在不停地发出劝导我、数落我的声音便拉起哭得一沓糊涂的两个妹妹破门而出。事后冷静下来,相信那次确实是妈妈托梦给姨嫂借以劝我不要跟父亲过不去,要把三妹的婚事办好,凡事多和大人商量……等等。母亲生前知道我脾气犟放心不下才出此计策,谁知当时的我年少轻狂、自作主张,没能静心聆听母亲在天之言,至今追悔莫及!</div><div> 在母亲仙逝近三十年来,只要我想念她老人家,夜里准能梦见妈妈,那种感觉如真的一样历历在目,致使我醒来以后还回味在梦境的美丽中。</div><div> 2007年3月,我从建设路中段搬到经二路新家,一切搬完停当,第二天打算再到旧房里看看还有东西落下没有。当晚,梦见了妈妈,而且模样清晰,第二天早上忘得一干二净。到旧房查看是否还有重要物品时,在老组合柜钟表格里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母亲唯一现存的照片及底片,突然就想起头天夜里在梦中与妈妈相遇的情景。感情母亲是怕我不让她和我们一起住新家而把她一人留下独守旧屋吧,所以托梦给我。想到此,小心翼翼拿起照片,轻轻弹去尘灰,恭恭敬敬重新包好带回新房敬藏于我房间博古架观音菩萨像后,好让我们母子白天相处、夜晚相伴。</div><div> 多年前我与妻子游西岳华山时,专门请回了一尊洁白如玉,雕琢考究的观音娘娘莲花座像,虔诚供奉在显著位置。今又将母亲的遗像与观音菩萨敬供一起敬心孝心不言而喻。其实,母亲又何偿不是观音娘娘?正是她老人家在天国那边时刻保佑着儿女们不再像她那样饱经磨难、吃苦受累。也正是她老人家,这么多年一直保佑着儿子,使我能在北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事业有成,有所建树!</div><div> 在北京的近二十年间里,我梦到母亲的次数最多。记得是刚去北京的头几年吧,有一年深秋的一天夜里,梦到母亲衣着单簿,面容冷青。早晨醒来后使劲琢磨梦因,愿来是农历十月一“寒衣节”到了,母亲怕我忘了所以托梦。之后,每逢清明、端午、中秋和十月一我都会有所准备。</div> <h3>清明节爬上楼顶,面向西南遥望家乡,默默祈祷母亲在那边幸福安宁;端午、中秋,买好供品遥祭母亲多偿一偿儿子敬孝的京城特产;十月一就在楼顶用酒划圈,燃烧纸衣、冥币,免得母亲地下受凉、无钱花。用此传统的方式向妈妈承诺:一定不负母望,努力工作实现她老人家对儿子的美好期愿。只要是白天想母亲晚上就能梦到母亲,十分灵验。母亲托梦给我,是她最惦记着我,给我述说她想说而没有说完的话。我忽然觉得母亲好像也是在责备我,怪我没有看好她的病,怪我早早的断送了她的黄昏。</h3><div> 我曾无数次地这样想:假如母亲仍然健在,我会加倍珍惜老天赐予我孝敬母亲的机会,即使那些年在北京也要带母在身边,天天问安以尽孝道。</div><div> 母亲是可敬的、伟大的,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她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惦记着儿女们,她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每一个儿女。其实以梦这样一种形式与母亲团聚,来寄托哀思,这是对我的最好安慰,在白天我没法子与母亲见面,到了晚上我可以尽情地享受来自母亲的温暖,这种感觉我一直享有,也寄希望于母亲,能够在将来的日子里别忘记她的儿女们,能够夜夜托梦给我,让我夜夜在梦里见到她老人家的不老真容。</div><div> 自从决定写此篇怀念母亲大恩大德之文后,一向倒头入梦的我,几天来怎么也睡不好觉,常常是辗转反侧、久久难眠。母亲对儿女们的谆谆教导、母亲平时的音容笑貌、母亲孝顺婆母的情景、母亲抚育儿女们的艰辛爱心、母亲下地劳作时的倔强身姿、母亲操持家务时的麻利敏捷、母亲照顾父亲时的彼倦身躯、母亲发病后的坦然面容等等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念念不忘。</div><div>这正是:</div><div>魂牵梦萦思母亲,牵肠割肚夜难寐。</div><div>梦寐魂求念显妣,绕梁遏云时常闻。</div><div>梦想何日能成真?见端知末剪秋水。</div><div>母仪之德先垂范,亲昵亡间梦相随。</div><div>补充一:</div><div> 清楚地记得,母亲走的那个时刻是1985年10月9日(农历润八月十五中秋节)夜11点半。再过半点钟就是10月10日,即农历润八月十六。</div><div> 一个月前,也是这一天,同样也是八月十六,父亲因公摔伤三根肋骨,从那一天开始遭难到母亲溘然长逝时间整整一个月。</div><div> 母亲离开人世的那天深夜,我和姐姐、姐夫及二妹一直陪伴着母亲,等待族亲们的到来。两点左右,在十一局工作的姑父,放心不下,从家带来了一斤月饼,他把月饼塞进妈妈的手里,嘱咐到:今天是中秋节,你就多吃几块,放心走吧。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姐妹兄弟几人围在母亲身旁,小声呜咽、泣不成声,直到天色渐白族亲赶到才陪护着母亲回归故里。</div><div>补充二:</div><div> 在我的印象里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不仅一生命运多舛,而且留给儿女们的照片也十分罕见。一生只照过两次相,现存的一张照片是母亲留给儿女们唯一一张照片,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div><div> 母亲照的第一张照片,据推算应该是1955年她与父亲成婚时照的全家福。全幅照片共七人,前排左一为二姑、左二为祖母、右二为祖父、右一为三姑,后排左一为叔父、左二为父亲、右一为母亲。遗撼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己当上三门峡市会兴棉纺厂工人的三姑,看到自己十多年前的形象很土很幼稚不好看,便意气用事用剪刀把自己从照片上剪掉了。我的母亲因站在她身后,被无辜牵连离开照片。多年后,全家人仍视这张残缺不全的全家福为无价宝一直保存至今。</div><div> 母亲的第二张照片是我在1985年6月份左右拍摄的,地点,家门口。当年6月份(具体日期记不清楚)的一天下午,我准备上班,出门时正好看见妈妈正和三妹一起在洗衣服,两人又说又笑、很是热闹。这时,我手提一架海鸥牌120黑白照相机,我一看,相机里正好还有一张底片就说:妈,让我给您照张相吧。妈妈一辈子都没照过几回,说啥都不照,还是三妹灵机一动,说,我和妈一起照!</div><div> 我立即按下快门,拍下了母亲一生仅存的一张照片。然而,四个月后妈妈就离开了我们……</div><div> 每当我伫立在母亲像前,凝望她老人家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孔,端详妈妈慈祥善良的模样,我总是会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多年来我一直为给妈妈拍的这张照片而困惑纠结,始终没能找到一条安慰自己的理由;始终没能驱散笼罩在自身的阴影。假如,当初没有为母亲照那张照片,说不定她老人家真的还健在呢。因为她老人家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一张照片是绝对不忍心走的。而有了这张照片,妈妈觉得她走后,孩子们如果想她了,就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妈妈的模样?!难道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一定得是这样吗?!</div><div> 我突然释怀:下辈子还做妈妈的儿子,为妈妈照好多好多的照片,而且全部是彩色的,再现母亲的仁慈孝善风釆,还原母亲的青春靓丽!</div><div><br></div> <h3>补充三: 清明节距今还有近二十天时间,前些日子,开始构思在清明时节撰写一篇祭文或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一连几天,难以铺纸行文,直到前天才完成初稿。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无限的思母之中,日食饭不香,夜晚难入眠。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发呆半天,有时思维风飞、有时大脑沉昏,一会儿疾书如风、一会儿写了又修。本想清明节当天为母亲扫完墓再写篇祭母短文,谁知几天来思来想去、举棋不定,痛定思痛、悲从念来,提笔欲书、休笔再忆。最终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谨以此文祈祷母亲在天之灵幸福安宁!</h3><div>补充四: &lt;我的母亲&gt;定稿前先发给在报社工作的弟弟,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因弟弟的文字功底了得看能否指点一下,他看后感觉整篇客观真实地评价了母亲光辉的一生。只是有些词组需酌,网上都找不到解释。其实,有些词组纯属自创,去哪儿也查不到。有些词是有点华丽,但那是当儿子对母亲的真情流露,溢美难免。他想改动却无处动笔,如果要改动犹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怕违我意,故,尊重原作。 </div><div> 2014年清明节第一稿</div><div> 2014年中元节第二稿</div><div> 2015年中秋节第三稿</div> <h3>清明祭拜情意深,诗文不忘父母恩。</h3><div>叩头烧纸洒清泪,墓前男儿心意真。</div> <h3>第四篇</h3><h1><b>岳父病逝前后</b> </h1><h3> 泰山倾倒风号雨泣,子婿失依肺裂心撕。 秋天虽美好,更有悲伤时。在我的家乡豫西山区连续十几天的阴雨连绵着实让人感到悲凉和苦恼。淅淅沥沥,蒙蒙绵绵的秋雨似乎是带着无尽的悲天悯人,哀感天地,恸哭天下不幸的逝者。就在9月8日中秋节的当天下午两点钟,我的老岳父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76岁。 </h3><h3> 年迈的老岳父身体一向健硕,性格豪爽,乐观开朗,终生乐善好施,为人谦和,慈祥和蔼,本份厚道。五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八个孙子六个已喜结连理,可谓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正是尽享天伦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状况撒手人寰。老人家的猝然离世让他的子女亲人们既猝不及防、惊慌失措又悲痛欲绝,心如刀绞。就连天公也为他的逝世而风号呜咽、雨泣抽噎。从中秋节的宾天到农历八月十九的出殡,秋雨凄凄整整哭泣了五天五夜。真是天空飘落五个字:感天又动地。 </h3><h3> 岳父的去世来因源自一只小狗的惊吓。8月29日,老人家的二孙女出嫁,当晚便住在二儿子家,说是五天后参加小外甥的儿子的婚礼。谁知第二天上午(即8月30日),老爷子下楼准备出去到马路边吃早餐时,受到二儿子邻居</h3> <h3>一只小狗的突然袭击而跌倒在地,当即站立不得,送医院检查拍片证实股骨头骨折,经多位医生会珍须做一个小小手术即可在半月内出院。 </h3><div> 手术前,医院先为老人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检查左大腿时发现静脉血管有一血拴须放一滤网以防拴塞才可手术。9月1日手术成功,9月月2日发生状况随及转入重症监控室进行观察,3日发现又有血拴,4日发现尿积水并有多处血拴,5日情况好转,6日晚病情加重,半夜两点妻子打我电话说大夫要征求我意见是否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我问清楚利害关系后表示立即使用。血液透析的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水处理及透析器、共同组成血液透析系统。它的主要作用主要是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仪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透析液供给监控装置及体外循环监控装置组成。它包括血泵,是驱动血液体外循环的动力;透析液配置系统;联机配置合适电解质浓度的透析液;容量控制系统,保证进出透析器的液体量达到预定的平衡目标;及各种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压力监控、空气监控及漏血监控等。7日上午下病危通知书,8日上午10时主治医生告知家属医治无望,动员子女放弃治疗。下午一点半,神志清醒的岳父在重症室的病榻上要求医生想与儿女们说几句话,大夫赶紧接通电话。三内弟先与岳父通话,说了几句后说大姐夫在旁边,岳父说想与我说两句,我立即应声。只听岳父声音哄亮,铿锵有力地说:建国,你们别听医生们胡说,我现在好好的,你们赶紧想办法叫抢救我。其口气不容质疑,救生愿望非常迫切,虽然平时他老人家对生老病死早已看淡,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而此时的他在医疗没备的辅助作用下,面对医生的婉转相告却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愿望,希望我能救他一难。而我在知情的情况下不得不唯心地告诉老人,一定!一定要竭尽全力地看好他的病,通话快结束时我非常委婉朦胧地安慰岳父,不行咱们回家住两天再看看情况怎样时,只听他果断地说,好吧,回家!下午2时正离开监护室,2时30分,岳父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善解人意的双眼。一家人万分悲痛,我更是一万个抱愧负疚继尔惴惴不安、心乱如麻。我讨厌自己的无能,怨恨自己的委婉,后悔自己竟是最后一位让老人即希望又失望的通话人。 本来一次小小的惊吓竟然使老岳父一命归西,直到今天我都不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从8月30日住院医治抢救到9月8日宾天再到9月12日出殡我都是亲眼目睹,眼见亲历。担忧慌恐、焦灼发急、悲痛哀恸一直伴随着我这东床半儿。在给岳父治丧期间,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全村老少无不为老人家的逝世而难过而流泪。就连老天爷也为老岳父的不幸而泪雨纷纷。 </div><div> </div> <h3>是啊,人的最大痛苦莫过于亲人的失去,痛苦的打击使我的精神世界几乎崩溃,因而对人生的痛苦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和理解。痛苦是什么?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痛苦就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h3><div> 如果岳父参加完孙女的婚礼,当天下午就返回乡下老家;如果在老二家第二天就有现成早饭而不去小摊上吃早点;如果没有小狗的惊吓;如果不曾跌倒;如果没有骨折;如果在医院不做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如果……如果……。那么,依照老人家的健康状况再享几年福也是会有的。然而,世果上却没有这么多如果,有的却是让人终生遗憾的终局结果! 中秋节前几天我的心情和思维就很乱很累,一向乐观的我停止了一切网上耕耘和娱乐活动。因为,我的母亲是在29年前的中秋节深夜与世长辞的,本想写点怀念母亲的文字却因岳父病重没有头绪,只好留待以后再说吧。谁知,29年后的中秋节,我的岳父亦因病医治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曾无数次地问老天爷,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为什么总在这万家欢聚,花好月圆的佳日,却让我两度与亲人天各一方,生死永别?也许是老天有负于我;也许是老天自知理亏;也许是老天动容;也许是老有情;连日来淅淅沥沥的秋雨不正是天随人悲的泪水吗?阴雨连绵,号风雨泣不正是对逝人的哀悼吗? </div><div> 行文至此,外边的秋雨仍在不停地洒落,子女们的心情亦象这老天一样,潇潇瑟瑟,冷冷清清,总会带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伫立窗前,呼吸着湿冷的秋风,蓦然从心底对秋风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厌恶感,一种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秋风袭过,凉意顿起,我不由沏一杯热茶,静静地看着一片片叶子在袅绕的烟雾中慢慢舒展身姿,嗅着淡淡的茶香,轻抿,热流驱散了丝丝凉意,思绪却随着这雨声,越来越密……。 附:挽幛 </div><div> 是普通人,作平凡事,教子育女,光明行事,坦荡为人,磊落正大,来鞠躬尽瘁而去; </div><div> 尚真境界,行善积德,帮亲友邻,乐善好施 ,急公好义,继羽化神,归一片丹心永恒。 亲爱的父亲愿您一路走好! </div><div>女儿:段霞 段香 女婿:王建国 陈兆生 </div><div>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 </div> <h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h3><div>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div><div>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div><div>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div><div>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div><div>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div> <h3>第五篇</h3><h1><b>深切的怀念</b></h1><div>------纪念岳母逝世三周年</div><div>2015年6月8日</div><div>岳母西游整三年,哀思深深兴索然。</div><div>千日不见泪落尽 ,阴阳相隔眼望穿。</div><div>一辈俭朴留典范 ,一世慈爱气如兰。</div><div>半子无依何所赖 ,东床有泪几时干。</div><div>----题记</div><div> 今天是岳母去世3周年忌日。望着那堆黄土,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岳母离开我们已经整三年了!然而,她似乎永远定格在那个麦田飘香、蜂飞蝶舞、芳香四溢的季节里。</div><div> 岳母在我的生命长河中,无时无刻的感动着我,就算不说那些感动,岳母也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不是吗,没有她的女儿,我不可能有一个家,不可能有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个相伴一生的爱人,是缘分,而遇到一个知冷知热操心受累的岳母,更是天意、福气和造化。和自己的妻子结婚的那一天开始,岳母也就当然的和你的生命旅程紧紧地相连在一起。</div><div> </div> <h3>说来奇巧,岳母与我的生母不仅从小在一起长大,而且上学时两人同桌。她俩同姓张,相差只一岁,又都孤苦伶仃无兄弟姐妹。更为离奇的是我的母亲47岁时因心脑血管疾病疾不可治撒手人寰,岳母74岁时亦因心脑血管疾病气若游丝而与世长辞。共同的性格,共同的品质,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磨难,共同的命运使两人从小就如同亲姐妹一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苦瓜枯藤紧相连" ,直到最终成为亲家一家亲。因此,我敢断定: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我的生母和岳母一生命运如此坎坷相同,关系如此密切亲近,感情如此深厚坚实的姐妹亲家!</h3><div> 岳母共生育五个孩子,我的妻子是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岳母和言悦色,心底无比善良,脾气特别温和,从未对任何人发过脾气,带孩子更是有耐心,再淘也不烦。岳母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岳父参加工作后常年在外工作跑业务,经常不在家。她一个人忙里忙外,既要照顾抚养五个孩子,还要忙家务,更要照看年迈的公婆。特别是农忙季节,从平整田地、播种除草、收割脱粒、晾晒储藏,都是她一个人的活,然而她却没有半句怨言。艰辛的生活,养成了她坚韧的性格。岳母不但勤俭、持家有方,还乐于帮助左邻右舍,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百般孝敬,从不让二老受一丝委屈,使岳父无忧无虑地为公家办事,安心在外工作,口碑极好。谁家有什么难事,她都肯帮忙。有时借钱借物,只要别人开口,她尽可能帮忙,即使手里不宽裕,也不回绝别人。</div><div> 我们结婚之后,因为我的家底薄,生活有些困难。有了女儿后,经常到岳母家打牙祭。我们每次回去,岳母不是煮鸡蛋,就是包饺子等着我们,一阵狼吞虎咽之后,临走时还要大包小包的带上。一个女婿半拉儿,岳母疼她女儿,也疼女婿。岳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少为我一家大小操心。由于心疼女儿,外孙女,岳母每次到我家看女儿时,临走总要塞给妻子三块五块、十块八块的(30年前的十元可不是个小数啊),至今我都铭记难忘。特别是我在北京工作的近二十年间,两个幼小的该子更是没少连累老人家。</div><div> 在我的生命长河中,岳母如同我的亲生母亲。每每想起岳母的恩慈,我都会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直到今天我都认为一个男人的自信自尊自强自励是与丈母娘的欣赏和关爱分不开的。当你娶妻生子后,除了你的父母高看你因你而自豪外,你的岳父母也一定视你为骄傲,甚至视你为亲生儿子。说句心里话,我人生得意的真正风光就是从身为女婿开始的,深感做一个女婿汉的光荣伟大</div> <h3><font color="#010101">和骄傲自豪!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母亲是亲妈,岳母也是娘。在我的印象里,岳母对我就像亲娘一样关心我、爱护我、心疼我。如今,岳母娘已离开了人世。然而,我非常怀念这位可敬、可爱、可尊、可赞的岳母娘。 当我们都有了孩子,岳母当了奶奶、姥姥,她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一般我的日志都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唯独这篇,想起岳母大人,她的形象太鲜活了,故事太多了,一下子全涌上来,不知从何处下键,所以写了整整两天。但她对我们小辈的恩情却是再怎样也是写不完的,今天这些文字也只能聊表感恩之心。 刚结婚那阵,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妻子发生争吵。刚过门不久的妻子,总是那么的娇气,一争吵就哭,一哭就回娘家,回娘家当然是告状去。也许,那段时间就是人们常说的婚姻磨合期吧。可我的丈母娘,每次都只数落妻子不懂事,从不责备我的不是。这让妻子受了不少委屈。</font>岳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遇事通情达理,她看得开,想得远,岁月锻炼了她超人的毅力,生活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从进门做女婿的那天起,我就对妻子说,岳母也是我的娘。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半斤换八两。也许是我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也许是我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妻子不但对我关爱有加,而且对我的父母也十分孝敬,特别是隔代孝敬着我的祖母。人常说:好儿子不如好儿媳,好女儿不如好女婿。虽然岳母有三个儿子让她足以自豪,但我也不甘示弱,力争上游,在妻子娘家人的心目中也是口碑载道,交口称誉。 </h3><h3><font color="#010101"> 我曾在北京工作生活近20年,但每年春节我还是要赶回老家来过。一是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团圆;二是大年初二必须到岳母家看望二老。算下来,我与妻结婚已有33年了,除了今年春节,我竟创造了连续32年正月初二"瞧丈人看岳母"从不间断的纪录。要是岳父母健在的话,我想这项纪录还会有所突破再创新高。除了"法定"的正月初二,回乡以后的这些年,每逢节假日,甚至每个周未,我与妻子或略备薄礼或精心准备,走几十里山路去看望二老。这可不是专门去吃鸡蛋饺子,而是尽孝心感大恩践行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诺言和陶醉"东床快婿"的殊荣。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有人说:是不是孝子主要是由媳妇本身品德的优劣和心肠善恶来决定的;同样,姑娘是不是孝女也与姑爷的品质态度肚量有很大关系。我非常赞赏这样的说法,并在不断努力的践行着。岳母的娘家原本在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她两三岁时便没有了父亲,后随母亲改家时年幼的岳母被寄养在130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农户家中。虽然母女俩颠沛流离,背井离乡,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算有个不错的归依。09年春天,已有20多年没有回娘家的岳母十分想念娘家唯一外甥女。多年失联但念亲之情从未中断,牵肠挂肚的心绪,我早就神领意。4月下旬的一天,我与妻子陪同岳父岳母驱车近三个小时,按照岳母的记忆终于找到唯一在世的亲人,到底了却老人几十年来魂牵梦萦的乡愁和与亲人重逢的梦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多年后,岳母总把这件事挂在嘴边,夸赞女婿比儿强。岳母疼爱子女在方左邻圆的村子是出了名的。她老人家的舐犊情深也许是心底善良,也许是自己独生一人,因而她把自己终生的慈怀母爱全部奉献给她的5个儿女们,作为女婿的我同样沐浴在岳母的阳光温暖之中,特别是生母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与妻儿们仍能感受到母爱的体贴、慰藉、宽容、理解、善良、和慈祥。 岳母于2012年6月匆匆离去。岳母去世时才74岁,岳父去世也只有76岁。他们没有享足天伦之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总会无限感慨、百感交集 。我和岳母相处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我们之间的母子之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岳母走了,我常常怀念她老人家,多次在怀念中潸然泪下。我知道她的恩情,今生今世我已无法报答,只有加倍疼爱我的妻儿,善待妻儿是岳母的心愿,也是我对她最好的怀念和报答。现在我为不能替她分难解忧感到羞愧与懊悔。岳母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她像黄土地上生长的小草,虽屡经风吹雨打,但仍倔强地生存着。岳母在天堂,我们不知如何告慰她在天之灵。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后代倾尽了一生的心力,除了辛劳就是苦难,但却从不叫苦,不谈享受,就像一根蜡烛燃尽自身只为照亮别人,堪为人母的楷模。我为她的伟大而感动,也叫屈,岳母啊,要是您在世时多为自己想想也是晚辈最大的宽慰呀!呜呼,可惜您正是苦尽甘来,颐享天年的时候却连一天清福也没享过,这样又值得吗?...... 岳母走了,她走的很安详,走的很充实,用一生的平凡,给了我和我的女儿们很多做人的教义。你的恩惠永远温暖着我们,岳母大人一路走好!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算是她的女儿女婿及她的外孙儿外孙女对她的缅怀和纪念!祝敬爱的岳母大人在“那边”一切都好! 尊敬的岳母,敬爱妈妈,您安息吧!</font></h3> <h3>人生难免阴阳隔,岁岁清明泪雨飞。</h3><div>语文祭奠父母情,小溪拜读亦伤悲。</div><div>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iv><div>父母恩惠要铭记,好生做人是根本。</div> <h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h3><h3>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h3><div>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育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舔犊之情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愿付出一切。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br></div><div>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报,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个人的良心。一个人如果对给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知孝敬,那他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起码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可见,人世间一切的爱都需要从爱父母开始。<br></div><div> 用心做一件事来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必须做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div><div>比如,尊重父母的教导。父母所积累的人生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往往是我们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他们对我们这些经验的传授是不计回报、真心实意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否则就会失却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那样会是可叹可息的。</div><div> 比如,接受父母的监护。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子女要自觉接受父母的监护。例如,离家时要告诉父母,到家时要先见过父母,告诉父母自己已经回家了,使父母放心。平时要定期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并时时问候父母,以免父母牵挂于心。<br></div><div> 比如,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才,最终成家立业,有所成就。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有孝心的子女要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努力进取,认真学习或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负父母的愿望,实现父母的期望,这是最重要的孝行。<br></div><div>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不要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而忽视了父母的存在,而冷落了父母的情感。在闲下来的时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拉拉家常,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的亲情体验也是难能可贵的。<br></div><div> 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会照顾自己,我们尽可能地不去打扰他们,给他们点钱就可以了,就算是尽到孝心了。其实,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们的关爱和理解。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次家庭聚会,哪怕是请子女们来吃一餐他们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他们都会觉得十分满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传久远,倍感亲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间真谛,——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出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br></div><div> 有时候,父母就像一个孩子,为他们做一点小事情,就好似对他们的特别宠爱一般,就会像个孩子般似的开心满足地笑着,正如老子所言的“复归于婴儿”。从小到老,我们一直是父母眼里的孩子,但年迈的父母,又何尝不是我们心灵上的“孩子”?在他们论分记秒所过的日子里,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才能不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呢?<br></div><div> 其实,只要想想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坐在父母身边旁,给他们捶捶背,然后像哄小孩子一样教他们改掉一些多年来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习惯,叮嘱他们多吃点儿有营养的食品,少操心,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老年集体活动之类的交流。<br></div><div>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逐渐减少,商机错过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会时不再来,会遗憾终身。<br></div> <h3>忠是孝的放大,孝是忠的浓缩</h3><div>中华万古,忠孝传家。忠和孝的观念,是中国人道德体系的两块基石。</div><div>什么是忠?一般的理解是忠于国家,不出卖民族利益;什么是孝?一般的理解是孝顺双亲,不伤害父母感情。但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忠和孝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忠是担当责任,孝是回报恩情。</div><div>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责任,还包括对理想的责任、对情感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操守的责任……这个恩情,不仅仅是父母给的恩情,还有长辈给的恩情、父老给的恩情、祖先给的恩情、社会给的恩情。</div><div>可见,忠孝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忠是孝的放大,孝是忠的浓缩。当孝走出家门,范围不断扩大,就逐渐转变为忠。当为整个国家尽孝时,就是尽忠。当忠回归局部,范围不断缩小,就逐渐转变为孝。当为父母双亲尽忠时,就是尽孝。忠和孝只是同一种高贵品质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体现,它们在一定的阶段和条件下互相转 化,量变引起质变。</div><div>孝心难以等待,忠心不能打折。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要传承发扬忠孝之道。</div><div>百善孝当先,我们当然是从孝做起,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做起。对父母都不孝的人,不能想象他还会有哪种美德。尽孝事亲须及早,莫等追忆泪空流。不但要让自己的父母衣食无忧,还要让他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更要让他们受人尊敬。做到这样,也只是报答了父母恩情的点滴而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iv><div>孝顺自己父母和孝顺其他长辈,虽有主次之分,但也是并行不悖的。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整个家族乃至乡里的和谐,最终也对自己的父母有利。尽孝也不应该仅限于家族血缘关系,中国人都是一家,每一个有德长辈都应该得到后辈们的尊重和照顾。这才叫中华一家,血浓于水。</div><div>“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孝心放大到了极致,就自然会对国家尽忠。颜常山临刑不惧,岳武穆壮怀激烈,张自忠血洒沙场, 邱少云浴火不动……无数中华孝子尽忠报国慷慨赴死,为我们留下人间正气。正是这些人的舍生取义,才保全中国人今天引以为荣的文化和血脉。我们有责任继承这 种忠贞节烈的风骨精神,把中华国祚永远延续下去。</div><div>除了忠于国家,我们需要忠诚的对象还有很多。坚定的理想需要忠于信念,忠贞的爱情需要忠于情感,敬业的员工需要忠于职守,高尚的人品需要忠于道德。 忠字的本义,是按照客观规律来担当责任,该做什么就要做什么,该怎样做就要怎样做。真正的忠是指忠于事物的规律本身,而不是对某个人或者某个势力不分是非 地死心塌地。</div><div>正是忠孝在肩的责任感,造就了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家国情怀。这是祖先留下的优秀品质,已经深深镌刻进我们的魂魄。发扬光大忠孝品质,维护促进家国发展,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div><div>重任在肩,光荣在前。齐家治国,忠孝为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