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伟大水利工程一一郑国渠

云淡风轻

<h3>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b></h3><h3>公元前 246 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h3> <h3>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quot;疲秦&quot;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h3><h3>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h3> <h3>昔日的水渠,今天的果园。</h3> <h3>今日泾河</h3> <h3>樊坑渠是一条泄水道,修建于宋代,也有可能唐代就有了。规模较大,可以下到渠内,感受当年的气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