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春城昆明共襄盛举 享“千课万人”视听盛宴———小学数学张闽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记实

遥不可及

<h3>  踏着春天的脚步,闻着春天的气息,在这花香四溢的季节里,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小学数学张闽名师工作坊一行12人齐聚美丽的春城昆明,参加七坊联动活动之一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h3> <h3><br></h3> <h3>  本次活动在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活动的主题是"颠覆传统、优化策略、纵深拓展、开发潜能"。旨在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让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处及向课外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广阔的空间中,助力于个性与潜能开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关键能力。本次活动名师云集,共同聚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会场座无虚席,看专家思想交锋,享名师饕餮盛宴,抒教师人生情怀。本次研讨观摩会以示范课、学术报告、互动评点等形式,从培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说理、拓展课堂教学、构筑生本课堂、深度研读教学、促进思想提升等方面,深度诠释了"拓展性课堂"的内涵。专家们轮番上场,会场一次次在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中达到高潮!</h3> <h3>  湖南省长沙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新春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完美结合,在写写画画中将轴对称图形的特质"等距、垂直"渗透得淋漓尽致,最后再利用课件把孩子们的"随画",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轴对称转变成精美的图案,化腐朽为神奇。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h3> <h3>  福建省小学数学教研员罗鸣亮老师把"拓展性课堂"的视角转向"你知道吗?",在不断的追问中,把孩子引向深度思考: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就可以了?判断3的倍数为什么不能只看个位?罗老师用表情不断的逼迫学生通过"说道理"而明道理,于知识高处逆流而上,于关键处顺势而下,时而顺水推舟,时而在水一方,终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罗老师一松一紧,张弛有度的风格让老师们意犹未尽。</h3> <h3>  一课终了,罗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课堂至味是道理》的报告,倡导大家明理、究理、说理,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h3> <h3>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刘德武老师带来了两节拓展性课例《认识负数》和《我们来到钟表盘上》,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大气、自信、灵动的氛围。他那种蹲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的沟通艺术,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及推理的过程演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他所说: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只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h3> <h3>  浙江省杭州市的唐彩斌老师以《三角形面积的拓展练习》切入,通过找"最大的、最小的、不大不小的"三种三角形,在唐老师的精心设计中,孩子们练习的自主性强,思维在不断地接受挑战,一次又一次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另一种境界。课中总是让孩子不断地经历"变",自主地"变",才能让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才能让知识理解得更到位、更深刻,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美应该是一种思考美。课后唐老师与参会老师分享了《聚焦课堂,核心素养落地在课堂》的专题讲座,他说:"什么是核心素养?就是一头连接着完整的人,一头连接着真实的世界。"思想+技术,这才是理想的课堂!多站在教育的角度探究"为什么",才能产生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他"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勤奋,体会了他"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方有今日"灯火阑珊处"的成功。</h3> <h3>  来自云南省教育科学院的管尤跃老师为参会老师深度解析了"一课多mo"的内涵,引领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深度研读教学,吃透教材和学生,重视教材基础和学生基础,在读懂教材和课堂的层面上,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做到"不疯魔不成活"。</h3> <h3>  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荣执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他从咬合的大小齿轮转动的圈数和链条传动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通过质疑引入例题教学,让学生在说一说、试一试的活动中,分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参与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要是蹬一圈,能走多远?"的问题讨论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行车前后齿轮的数据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计算,得出结果,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同时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随后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朱国荣老师以《数学拓展——让课堂更具生命活力》为主题,阐述了基于义务教育课程的拓展性课堂,从而引申出的数学绘本、数学编程、数学实验、数学玩具、数学拓扑、数学游戏等九大类拓展性课堂。他以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课程案例,为与会老师在开展拓展性课堂教学方面打开了新的天地。</h3> <h3>  来自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的田杰老师在《找次品》一课中,打破传统的"化繁为简"的方式,以72瓶胶囊入手,让学生在"受困—尝试—发现—思考—修正"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尝试和不断修正寻找问题优化的解决方案,最终优化出"尽量均分三份"的解题策略。从"均分两份"到"均分三份"再到"尽量均分三份",孩子们一次次调整自己的方案,思维在不断的发展,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非凡价值。</h3> <h3>  昆明市盘龙区的沈俊杰老师的《中国人的24节气》一课,通过科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了24节气,并通过图示表示出事物间的层级关系,综合运用了除法、角的度量、旋转等知识,探索出了24节气的顺序和关联,让学生多维度地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他富有磁性的声音,让学生和老师们听到如痴如醉。</h3> <h3>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授的专题讲座《怎样观课议课》, 回答了很多一线老师的困惑与不解:什么是观课议课?怎样观课议课?他向大家深刻剖析了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大家把观课议课的对象转移到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把目标转移到自己是怎么教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提供思想变为促进思想,"因思而变"。陈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形象的比喻,案例的运用,都让老师们回味无穷,记忆犹新。</h3> <h3>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李俊宏老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其设计新颖大气,在深度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追问,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把三角形的高从不同的角度摆放,让学生深度学习认知"高依然是高,只是位置不同"这一理念。李老师教态和蔼、教法灵活、教学严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板书设计,通过3条线段可知有3条边,从"围成"一词体会"3个角",而"3条边"又与"3个顶点"相对应,精妙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h3> <h3>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名师徐长青,他为老师和学生呈现了一节激情四射、幽默风趣、大气恢宏的课——《分数的意义》。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之下能思善辩、启智开慧。整节课体现了他多年倡导的"深度学习、简约教学"的理念,课堂不仅仅聚集于"分数的意义"还穿插了"平均分"、"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分类"等诸多内容,其容量之大、内容之多、感悟之深令与会者叹为观止。</h3> <h3>  课后徐长青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题为《拿什么来教你,我的学生》的课后评点,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教孩子一天,就要为孩子一生,为他们的未来而教,为了他们的明天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今天的回答,学生今天的对,不见得就是会,老师只有进行深度学习、简约教学,从外延逼向内涵,学生才能追寻因为的"因为",探究所以的"所以"。他与现场老师互动交流,现身说法,让参会老师领悟"简约教学"的"三感三觉",其精彩、幽默、智慧的发言,使全场老师们"送给他暴风骤雨般的掌声"。</h3> <h3>  在观摩完所有大师们的示范课和讲座以后,张闽名师工作坊的12名坊员就立即在坊主房间展开研讨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上,坊员们纷纷发言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在千课万人的课堂中,学科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了渗透。倾听名师的课例和讲座,明白了这些数学名师之名在于真爱数学、真爱学生、痴迷课堂,感受到数学教学就是在用学科语言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门借助外部语言实现内在心灵沟通的艺术,这次的观摩改变了自己的观念,颠覆了对数学的理解。坊员们收获满满,均表示在以后的教学一定会深度研读教材,深度研读教学,和孩子一起讲道理,做一名简约教学、会讲道理的教师。</h3> <h3>  研讨结束以后,坊主张闽把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做了分工和安排:首先是"线上研修"已经展开,她希望各位坊员利用工作之余认真研修,注意学习时间的安排,按时按质提交坊主要求的作业;二是线下研修的形式将会以"同看一节课"的形式展开,要求坊员通过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写出观课心得,对照自己写教学反思;三是关于七坊联动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四是关于名师工作坊开展的"乐学互助"式课堂研究的课题,她介绍了乐学互助式课堂的基本模式、流程和主要思想,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各种合作学习、互助学习为孩子的学习助力,打破传统,让课堂活起来。最后,她和坊员们交流了工作坊在未来的研修方向和研修成果。</h3> <h3>  三天的学习研修已经结束,再见的是春城昆明,永远不再见的是这次"千课万人"带给坊员们的震撼。昨天已逝,明天在深度教学的道路上,张闽名师工作坊的成员们将重新出发,向着教学的更深更广启程……</h3> <h3>小彩蛋</h3> <h3>  小编与罗鸣亮老师的交流互动。我趁机向他表白。</h3> <h3>  笑的像个烂柿花一样。</h3> <h3>  罗大师说我是他的真爱粉。</h3> <h3>  与刘老的合影,没有想到刘老已经七十二岁了。</h3> <h3>  让我拉拉你的小手。</h3> <h3>  两位主持人挨我抢徐长青,我硬是咬牙切齿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