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绵山位于山西省,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h3><div>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规模,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div> <h3>介子推铜像</h3> <h3>清明节的故事:</h3><div> 相传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div><div>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div><div>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div> <p>进山的路异常险峻,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既让人紧张又令人震撼!</p> <p>上午进山遇到云雾缭绕,虽然能见度差,却有种入仙境的感觉!</p> <p>大罗宫</p><p>大罗宫游览区,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p><p> 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p> <h3>棲贤谷</h3> <h3>悬崖峭壁上的宾馆</h3> <p>云峰寺抱腹岩</p><p>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经营始建,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主要景点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志超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p> <h3>抱腹岩</h3> <h3>登山栈道</h3> <h3>万寿图</h3> <h3>碑苑</h3> <h3>介公岭索道</h3> <h3>介公岭</h3> <p>介公(子推)墓</p><p> 介公墓建于 2000 级石阶之上的柏树岭中央。居高临下,放眼眺望,古代晋国山川尽收眼底。古墓依山而建,有元、明、清历代墓碑数通。介神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p> <p>介神庙</p><p>介神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p> <h3>子母亭</h3> <p>清明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祭祀祖先,感恩先人!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所有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p> <p>绵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色很独特,管理也非常到位!景区内交通车很方便!只可惜景点太多,一日游只能是有选择的看个大概!</p> <h3>游览途中被抓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