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3月27日上午,我和徐有荣副局长、李文龙书记启程去北京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巧遇周利江副局长去京开会,四人从呼和浩特搭乘同一航班结伴而行。</h3> <h3> 时值初春,燕戏青柳,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h3><h3> “杏花白,桃花红,一树梨花银。雨润芽芽新,风耕陌野葱,布谷声声入耳听,踏青五月彩如画中行。登高揽天云,壮怀寥廓,胸中自有万景生”。这是我几年前写春游诗《踏青五月红》里的句子,形容当下出行正逢其时。</h3><h3> 上午11时17分,我们乘航班从呼和大地腾空而起,寥廓山河尽收眼底,唐李白的诗句顿时涌上心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诗人的宏大气魄,今天读来仍旧令人震撼。飞机在万米高空穿行,腾云驾雾,直奔首都北京一一清华校园。</h3> <h3> 下午三时,历经展转,我们已经行走在北京中关村的街头,中关村科技园这地方也足够大,按地图标注,向往已久的最高学府清华园和报到地点学府宾馆就座落在这里。虽然北京已经来过多次,但来清华还是平生第一次,今天要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李文龙用手机在前边导航,按图索骥,这高科技在国家科技园面前发挥的不是很好,转了好久就是没找到。最后问了公交站台的保安,才明白清华园就在马路对面,因为清华大学有好几个进出的大门,手机导航楞是从清华园这个门又导向那个门,走得甚是辛苦。真是条条马路通清华,葛回首,清华就在对面不远处。</h3><div> 在一处小饭馆用餐后,周利江副局长就此和我们告别,去参加会议,我们三人则去学府宾馆报到。</div> <p class="ql-block"> 清华,我们来了!</p> <h3>和老帅哥徐有荣局长合个影。</h3> <p class="ql-block">在刻有清华大学校名的巨石前</p> <h3><font color="#010101"> 迈入百年清华园,绿草茵茵,桃花嫣红,玉兰飘香,古木葱茏,好一个水木清华胜境。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清华正芳华。</font></h3> <h3> 真是令人感慨!清华!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如果我们能在青春年华来这里学习,那又会是怎样一凡人生?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呢!</h3><h3> 留个影吧,来到清华门,也算清华人!这块写着“清华大学”的巨石,我真想复制一块运回内蒙去,让大草原也有这样厚重的文化底蕴。厚德载物,百年文化积淀真实展现在眼前,此时此刻,我们三个合个影也许是个不错的主义。</h3> <h3> 傍晚时分,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开始了!清华培训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培训部李涛副主任讲了话,授了班旗,分发了校徽和相关培训资料。</h3><h3> 我们的班主任叫郑雨涵,山西大同人,助理叫张菁,具体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整个班级共141人,分成10个组,全部来自内蒙。</h3> <h3> 徐局长在开幕式上认真听讲话</h3> <h3> 授班旗仪式</h3> <h3> 奏唱校歌</h3> <h3>年轻清华博士、班主任郑雨涵</h3> <h3>清华的校徽,戴上的感觉就是牛</h3> <h3> 课间在教室留影</h3> <h3>课余在班内照个相,清华学习铿锵三人行</h3> <h3>课前活动,加强沟通联系做游戏</h3> <h3> 课余活动也精彩</h3> <h3> 早上第一节课前,全体学员集体朗诵励志名篇,激情四射,久违了的学习情境,叫人怎能不陶醉!“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昂。</h3><h3> </h3> <h3> 我们7组的学员</h3> <h3> 胸有诗书气自华。高玉丽老师婷婷玉立,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修炼和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完美结合,知识表述提纲挈领,逻辑思维缜密,思想深隧,她的课让我感悟颇多,核心就是:有趣的课堂就是让人成长的课堂。</h3> <h3> 布置任务班主任都这么雅</h3> <h3> 于民讲师是临时从外聘来讲课的培训师,讲了四小时课几乎没有印象,感觉浅浅的,不知所云,古代有个关于齐宣王的成语故事想送给他。倒是他的口头语印记很深,如“你同意吗?”真是大大的愚民,到下课我也没有明白到底让同意什么?偶尔还弄出几个英文时尚词来不时显摆一下。只有一句话还感觉不错:“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掘人的天赋,而不是提升人的能力”。</h3> <h3> 付晓洁,率性、本真、幽默,很让人喜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管庄学区理事长,很适合做校长也很会做校长,至今仍坚守讲台,是个成事的主,创新思维和高效管理让他经历的每所学校都得以大踏步前进。他讲的自己的成长故事,就是一部管理学的故事。他被临时聘来讲一下午课,他出身教师家庭,有良好的家教,能从内蒙古一路走到北京,领军一方,治校一方,真不简单,是个有思想的人。他讲教育应该是平凡、干净、卓越的,国家教育部新发文件是办学基本方向,必须全面领会才能办好教育,如中小学管理标准、各学科学业标准及学科素养等等。对比差距之大令人吃惊,整天喊规范办学,连国家顶层设计的文件都不熟悉,惭愧。</h3> <h3> 课间休息也搞活动一一拍手操</h3> <h3> 林秀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名师就是不一样,讲学高屋建瓴,一派大家风范。科研方面的论述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科研报告方面颇有方向引领感。</h3> <h3> 至于大名鼎鼎的清华教授张学政,现年72岁,精神矍铄,声音宏亮,课堂上衣冠整洁,一生敬畏知识、敬畏学生、敬畏课堂,每一节课追求学者有所获,不论从哪方面讲,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精采绝伦,代表性展示了清华学者教授的风采。他从教以来写的300余本日记,没有一处涂改,字迹工整,画的理工机械图纸,就如出自打印机。每个听过张学政老先生课的人,每个看过他日记的人,都会肃然起敬,清华大学不是浪得虚名。</h3> <h3> 不知不觉中,学习已接近尾声。培训部主任刘娟到场祝贺,并颁发结业证书。</h3> <p class="ql-block"> 再次集体参观清华园,O距离接触清华,感悟清华的美。正像清华校长邱勇讲的——向美而行。</p> <h3>班主任亲自讲解校园景观历史</h3> <h3> 我们已深深打上了清华的印记,那绝非仅仅几个课时的学习,更不是一张小小的结业证,而是徜徉在清华园氛围中心灵的感悟和洗礼。</h3> <h3> 荷塘月色一一月亮呢?想起前人朱自清先生曾经在此写下的名篇,就弄个“荷塘映日”凑合体验一把!</h3> <h3> 再见了!清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