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英文名:Grey Heron)是鹭科鹭属的鸟类,俗名长脖老等、老等、灰鹳、青庄。大型水鸟,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h3> <h3> 苍鹭体态优美,捕食鱼虾。性情寂静而有耐力,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在中国几乎遍及全国各地。</h3> <h3> 通常在南方繁殖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h3> <h3> 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少数迟至11月初甚至个别到11月中下旬,特别是靠南部繁殖的种群。</h3> <h3> 偶尔亦见有少数个体留在北方繁殖地不迁徙。迁徙时常呈小群,亦有单个和成对迁徙的。</h3><div> </div> <h3> 国外分布: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br></h3> <h3> 性格孤僻,在浅水中捕食。是一种稳定性极佳的鸟类;它们不论觅食、休息始终都保持不慌不忙。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h3><div> </div> <h3> 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h3> <h3> 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叫声粗而高,似 ‘刮、刮’声。</h3> <h3> 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h3> <h3> 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水生动物为主食,但当饿急了时,也会捕食野兔,黄鼠狼这样的小型哺乳类动物。</h3> <h3> 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h3> <h3> 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h3> <h3> 繁殖期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雄鸟负责运输巢材,雌鸟负责营巢。</h3> <h3> 在树上营巢者,巢材多用干树枝和枯草,在芦苇丛中营巢者,则多用枯芦苇茎和苇叶。通常是将芦苇弯折叠放在一起作为巢基,然后在上面规整地堆集一些干芦苇和枯草即成。</h3> <h3> 巢呈圆柱状,大小为外径50-91厘米,内径32-50厘米,巢高23-41厘米,巢深1.3-2.4厘米。每个巢营造时间约1-2个星期。营巢结束后立即开始产卵。通常每隔1天产一枚卵,每窝产卵3-6枚,其中以5枚居多,产卵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末。</h3> <h3> 雏鸟晚成性,刚孵出后除头、颈和背部有少许绒羽外,其他裸露无羽,身体软弱不能站立,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天左右雏鸟才能飞翔和离巢,在亲鸟带领下在巢域附近活动和觅食。</h3> <h3>保护现状</h3><h3> 苍鹭是我国分布广和较为常见的涉禽,几乎全国各地水域和沼泽湿地都可见到,数量较普遍。近来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h3><div> <br></div> <h3> 苍鹭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h3> <h3> 陕西洛南县石坡镇周湾村的苍鹭群远近闻名,近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周湾村,看到有六、七十只苍鹭飞来飞去,有的正在忙碌筑巢,有的正在生儿育女,看到他们幸福生活的样子,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这都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鸟儿提供了优良的生活保障,使他们有了安全的栖息地。 一位同行幽默地说:苍鹭是在南方谈恋爱结婚,到陕西洛南是渡密月,生儿育女,十月底又携妻子儿女返回南方。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不停的轮回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