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探访雨岔大峡谷

三原色

<h3>第一次看到陕北甘泉雨岔大峡谷的照片,是2017年的5月,堂姐在朋友圈里刷出来的,我不相信能照出这么美的景,但千真万确,就是华为手机拍出来的。</h3> <h3>  恰巧今年3月中下旬我在西安,堂姐虽去过一次,但也意犹未尽,我们一行三人兴致勃勃自西安驱车北上,一路经沿黄大道韩城司马迁祠墓、观黄河壶口瀑布,晚上赶到陕北甘泉县,行程600多公里。</h3><h3>第二天驱车40多公里到达雨岔村,最后十几公里绕行在黄土高坡的黄粘土路上,据说路已比去年好多了,被车轱辘碾压的路沟已被填平。就这样,还是有辆自驾游的车陷入泥沟,请村民帮忙拉出。</h3> <h3>雨岔大峡谷中,有五条不同走向的枝杈峡谷:桦树沟、龙巴沟、牡丹沟、一线天、花豹沟。除花豹沟路不好走没有去外,其余四个都去了。首先到达桦树沟,黄土坡上已经垫平了一个简易停车场,5元租一双长筒雨靴,还是新的,一切都刚刚开始。</h3> <h3>进入沟内,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顾不得谷内还有结冰,脚下流水不断,除了兴奋的欢呼,就是不停的拍照。</h3> <h3>峡谷里,无论俯视仰视,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无处不是景,处处别有样。</h3> <h3>一路拍照到峡谷出口,不舍离开,再返回全程摄像到峡谷入口。</h3> <h3>出了桦树沟,就是另一番景象,如果没人告诉你,你应该不会发现村子下面竟然还有如此瑰丽的地理奇观。</h3> <h3>进入第二个峡谷龙巴沟,全长2.5公里,我们走了800米返回。</h3> <h3>因为龙巴沟最长,也是最难走的一条沟,时而攀高、时而下沉,登着树叉、跨过山梁、扶沿峭壁。</h3> <h3>牡丹沟的入口,牡丹沟约200米,进出一个口。</h3> <h3>入口处那块岩石酷似人脸,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还是欧美范。</h3> <h3>牡丹沟虽不长,但很高,当阳光照射在顶部峡壁上,会有一种梦幻的感觉。</h3> <h3>我们此时阳光不是很好,阳光好的时候,顶上的石花会很灿烂艳丽。</h3> <h3>一线天,窄的地方勉强容纳一个瘦子。</h3> <h3>雨岔大峡谷的惊艳和壮丽,让我们领略到神奇的魔幻和刺激。</h3> <h3>走在峡谷,此时你只想尽可能多地赏读这轴斑斓瑰丽的画卷。</h3> <h3>画卷已展开,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物中。</h3> <h3>雨岔大峡谷的最大特色,是阳光穿过狭窄的峡谷裂隙,从顶部向下照射,在峡壁上呈现出迷人的色彩。</h3> <h3>随着阳光照射的强度、角度,时间的不同,线条及色彩变幻充满了神奇的魅力。</h3> <h3>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宛如魔幻的地下天堂。</h3> <h3>坚硬的岩石竟然能够演绎出纹理精细、线条柔美的质感丝绸。</h3> <h3>亿万年的风蚀水侵,峡壁凹凸有致不失行云流水的舒畅。</h3> <h3>拍到这样的照片,需要太阳光的强弱、角度刚好get 到一个点上,而你恰巧就在谷底,相机也正好get到那个点上,这要多好的运气啊!</h3> <h3>许多摄影爱好者就住在雨岔村的窑洞里,吃着村民做的洋芋擦擦,等待好运的降临。</h3> <h3>大峡谷的神奇壮观,震撼人心,在感叹大自然造物神奇的同时,也让人不可思议,这种奇观美景到底从何而来?</h3> <h3>查查资料,这真是罕见的地质现象,地质学家称其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h3> <h3>关于雨岔峡谷的形成,地质学家认为,在亿万年前,陕北曾发生过强烈地震,黄土大山分开一条条裂缝,有宽有窄,又经过上亿年高原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后慢慢形成这样独特的峡谷地貌。我们今天看到的雨岔大峡谷,与美国的羚羊大峡谷极其相似。<br /></h3> <h3>美国的羚羊大峡谷。据说去那里必须提前预约,排队等待的时间甚至长达一年。</h3> <h3>这是我国的陕北的雨岔大峡谷,看图片,真有一拼。</h3> <h3>自此,一个隐藏在黄土覆盖下的陌生而神秘的地质奇观浮出水面,当人们掀起了盖头,揭开了面纱,那种令人震撼的美惊到了世人。</h3><h3><br /></h3> <h3>我没有去过羚羊峡谷,但我觉得雨岔峡谷是我看到的最美的峡谷。</h3> <h3>与亿万年形成的作品同框,跟随着流线,触摸着岩石,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h3> <h3>我们或许只是浩瀚世界的一滴水,一缕风,一片叶,或许什么都不是,人类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h3> <h3>无比恢宏的大自然气象让人由衷地敬畏与仰慕。</h3> <h3>丹霞地貌的地理现象让苍凉空旷的黄土高原热闹起来了,开始雨岔村的村民还困惑,城里人怎么了,放着城里的公园不逛,跑到这里干啥?</h3> <h3>渐渐的都明白了,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有了这块瑰宝,他们将告别苦哈哈的日子。</h3> <h3>雨岔大峡谷来一次远远不够,相信很多人正在去或准备去。这里民风淳朴,希望不要人为的过度开发,让其一直保留原生态的自然风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