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1983年12月25日,是淄博第二毛纺织厂第三批学员兴高采烈进厂的日子。记得那批学员招收了400多人,年龄大都16–20岁。报到那天,厂部在大礼堂召开了新学员动员大会,会议最后劳资科翟科长宣布新学员分配去向。女学员大都分配到织布、纺布、条染和染整车间,从事挡车、毛条、落纱、卷纬、整经、插片、修布、验布和染色等一线岗位。男学员多分到各车间干设备维修工,相比而言,男学员的工种更让人羡慕。</h5><h5> 这是1985年织布车间团员活动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厂部大礼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厂区雪景</h5> <h5> 当时的我刚满十七岁,脑子里除了课本上那点知识,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连聊天儿都不会,懵懵懂懂地就跟着最后一批正式工踏进了工厂。那时候,二毛是大家公认的条件较好的新建国营企业。即使这样,一个几百人的车间也只有两部电话,而且还是甴总机接转的。不像现在通讯网络这么发达,年轻人都有手机,有不明白的百度一下就什么都懂了。<br></h5> <h5> 但是,无忧无虑的我们却过的非常快乐。 厂工会和车间团支部为活跃年青人业余生活,教我们学习跳集体舞、唱大合唱,还时常组织个骑车郊游啥的,天天哼着流行歌曲快乐地忙碌着,也从来不觉得累,日子过得飞快。</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闺蜜一起进厂却没能分到一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条染车间的五朵金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各车间的团干部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各车间的先进生产者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瞧!这是织布车间的帅哥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车间南面有小湖是大家休息聊天的去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设计师正在探讨工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设计室的骨干们去杭州学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技术科、实验室、质检科、计量室的帅哥靓女</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青岛培训的同事们海滩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次下海,心里别提多紧张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团员们骑车去蒲松龄故居参观,那时候大家骑的自行车都是前面带横梁的,没现在的车子好骑,却也没觉得怎么累!</h5> <h5><br>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刚刚开始搞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号召新建项目要大干快上。进厂那年,新建的织布和染整车间还未正式投产,车间就组织新学员学习应知应会和安全教育培训。后来惠民棉纺织厂调来的师傅们到岗后,教我们练习打单结、打双结和上机操作,半月进行一次达标考试。半年后,我们学徒期满转正上岗了,工资也从学徒工资24元调整到32元。那时候,大家干起活来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大家一起飙着干,谁也不甘落后。当张国荣获得厂级标兵时,学员们都为她感到骄傲。还有好多学员评上了“先进生产者”,那把“先进生产者”奖励的小雨伞,我至今还保留着,因为它在我心里不仅仅是一把小雨伞。<br> 五年以后,我因焦化煤气筹建需要调整了工作。之后,伙伴们陆续成家了,有的为照顾父母和解决两地分居等原因,调往外地或去其它单位工作了。</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整经工序</h5> <h5>卷纬</h5> <h5>插片</h5> <h5> 是在车间干卷纬工作的时候遇见的蔡姐,她当时正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后来,她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天津纺织学院,回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员。我受她的影响也开始复习功课,把中专、大专的课程坚持修完。</h5><h5></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织布车间的美女们多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那时,到照像馆照像也算奢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拍张风景照也很珍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豆蔻年华,清纯笑容</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多么熟悉的抵牛!曾经辉煌的品牌形象!</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b>抵牛展车设计制作组全体成员:<br></b>后排左起: 王毅、孙会祥、尹玉达、吴学尧、周师傅、颜锋、张华来、宋贵生、张玉华、郭思福、徐师傅、郭师傅、马立锋、于海、<br>前排左起: 巩向涛、 周先良、杨元明</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毛锣鼓队”全体成员</b></h5> <h5> 那些年,二毛的抵牛彩车和锣鼓队在市里非常有名气,是每年元宵节的保留节目。</h5> <h5> 提起淄博第二毛纺织厂的辉煌,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个人,搜狗百科是这样记载的:</h5> <h5> 苏成立 50岁,中共党员,淄博第二毛纺织厂厂长。他任厂长后,大胆改革,开拓进取,在企业内部较早推行了优化劳动组合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企业活力增强。1987年至1990年,企业产值平均年递增12.66%,利税递增14.70%。1991年利税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达915万元。1989年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中纺部优秀厂长称号;1992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称号。</h5> <h5> 2003年,当听说纺织厂申报破产时,心里还好一阵难过。为伙伴们今后去向和生活担忧,因为大家已近不惑,即将步入中年,重新择业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同时也为企业二十年短暂的辉煌而感到惋惜。然而,伙伴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个个都是好样的!…….到2006年纺织厂正式宣布破产时,基本上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br> 如今三十五年过去,纺织厂原来的办公大楼、车间、小湖都不见了,变成了现在东城华府一排排崭新的住宅楼。但每当路过这里,我都会深情地多看上两眼,因为这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太多……<br><h5> 纺织厂带走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和青春,转眼芳华已去,但我们的情意永远不会变。在此,祝愿当年的伙伴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过得幸福美满,一生平安快乐!</h5></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