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在热区大地绽放新光彩

董讯

<h3>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宾川县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将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载体,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团结稳定,2017年12月宾川县成功创建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示范带动效果好</span></h1><h3> 春节期间,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足山脚下,省级民族特色村寨一一寺前村,一片繁忙景象。一大早,"灵山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张丽英就开始为当天的订餐忙活了。</h3><h3> "开农家乐以前,一家人靠几亩土地,累死累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对比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位干练的白族妇女感叹连连,"现在我经营农家乐,每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这里位于鸡足山下,位置好,往来游客多,忙的时候一天会有20多桌客人,毛收入基本不会低于六七千元。"</h3> <h3>  张丽英的农家乐只是当地众多白家客栈中的一家。依托鸡足山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宾川县近年来倾力打造寺前村农家乐,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浓郁的乡村旅游。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白族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他地方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h3><h3> 这样的例子,在时下的宾川比比皆是。在推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宾川县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示范区创建联席会议机制和由"一把手"负责的领导机构,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高位推动,层层落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宾川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坚持"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乡镇、村、社区、单位建设,优先解决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整合资源,打造"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h3> <h3>  为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宾川县还结合"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进军营的"七进"活动,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突出关键,营造氛围,不断汇聚民族团结和谐正能量,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持续投入强基础</span></h1><h3> 走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拉乌乡,到处生机盎然。在拉乌乡箐门口村委会,一条条硬化通村路犹如一根根银丝带,穿过满山的核桃林,一路通向彝乡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h3><h3> 路通财源广。"现在,收购核桃和猪牛羊的老板都是直接把车开到农户家门口。"看着家乡的巨变,箐门口村党总支书记李云的脸上写满幸福,"自从有了通村公路,村里各族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家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这通村路,就是老百姓的致富路和幸福路。"</h3> <h3>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小散弱和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瓶颈,宾川县近年来大力推进、深入实施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专项规划,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生态、人文、产业等优势,打好精准脱贫、"五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攻坚战,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持续强化政策和资金供给,以精准务实的"组合拳",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h3> <h3>  2017年,宾川县启动实施了投资500万元拉乌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拉乌乡箐门口村委会核桃箐民族特色村、州城镇蹇街三条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钟英乡芝麻登村委会力乌么民族特色村等民族团结项目,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先后整合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的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中,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路网、水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产业加快建设。2018年,宾川县还将重点打造钟英民族乡拉祜族小松坪、大营镇宝丰寺傈僳族2个直过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全面巩固&quot;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quot;创建成果。</h3><h3> 2013年以来,宾川县累计投入1450万元民族资金实施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十百千万工程",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6个、示范社区1个、民族特色村4个,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和民族特色村。这些源源不断的持续投入,全部用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经济、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为示范县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共建共享惠民生</span></h1><h3> 夜幕降临,拉乌乡拉乌村委会文艺队又在村委会新建的"小广场"上准时演出。村里的老少爷们如约而至,尽情地唱着、跳着、笑着。"现在,大家个个都是白天泥腿子,晚上金嗓子。"拉乌村委会党总支书罗爱国操着浓浓的彝族口音兴奋地说。</h3> <h3>  为给群众的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宾川县近年来以村级活动场所为阵地,白天鼓励群众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晚上支持群众积极开展白族霸王鞭、彝族打歌、傈僳族打跳、广场舞等文艺活动。"民族文化广场"工程实施后,当地天天有文化活动、月月有文艺演出,群众每天都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h3> <h3>  在推进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宾川县始终遵循"民生优先、成果共享"的主旨,扎实开展"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突出重点,常抓不懈,做实做细,突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集中培植了水果、烤烟、核桃、畜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推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为群众增强致富奠定了产业支撑,让示范区创建真正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事业,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最终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宾川县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