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r></h1><h1> 陕北,一块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这片土地恢宏、博大的气势,古老悠久的历史,积淀出一代代善良的人们。然而这里的人们生生不息,艰苦劳作,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守护着这片多情的黄土地。</h1><h3><br></h3><h3><br></h3><h3><br></h3> <h1><br></h1><h1><br></h1><h1> 记忆深处的陕北农民,不论是老汉还是青年,几乎人人都会有一条毛巾。陕北盛产山羊绵羊,人们常吃羊肉,表面布满绒毛的毛巾就像羊肚子(羊胃),所以我们陕北人都把毛巾称为羊肚子手巾。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是拿它洗脸——洗脸用一块破布就行了,而是把它当御寒、遮阳、挡尘的帽子用。</h1><h1><br></h1><h1><br> <br> </h1><h3><br></h3> <h1><br></h1><h1><br></h1><h1> 每当吃了早饭,汉子们去上地的时候,都是顺手从墙上或炕头拿了羊肚子手巾,往头上一扎,然后扛犁,牵牛,甩鞭子,走进一天的辛劳。羊肚子手巾是明度最强的颜色,汉子们在暮色四合中踽踽走回,婆姨们也许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却能从那远远晃来的一点白中,感知他们饿了的模样,于是赶紧往灶膛添柴。转脸便见汉子们已到了窑门口,用羊肚子手巾拍打着肩上腿上的泥土草屑,然后进门脱鞋上炕,顺手把羊肚子手巾放在哪儿,自在地等着即将端上的酸菜洋芋小米饭。羊肚子手巾好像一首绝美的小诗,年年月月,点缀着他们的“日出而作”和“日入而息”。</h1><h3><br></h3><h3><br></h3> <h1><br></h1><h1><br></h1><h1> 其实羊肚子手巾也点缀着苍莽的陕北高原。陕北高原少雨少河流,更距大海很远很远,但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一望无际的滚滚波涛,而山野间处处晃动的羊肚子手巾,就像片片白帆。碰上天就要下雨,滚滚黑云仿佛要压到地上,在一片迷茫混沌之中,天上忽然划过一道闪电,这时候你看吧,这儿那儿,或者背着柴,或者挑着粪,或者开着手扶拖拉机的陕北庄稼汉,他们的头上,就像闪耀着一段一段的小小闪电。若是逢集,眼前便成了羊肚子手巾的世界,白花花一片躁动喧嚣。</h1><h1><br></h1><h1><br> <br> <br></h1> <h1><br></h1><h1><br></h1><h1> 陕北是闯王李自成的家乡。遥想当年李自成率众出征的时候,那些衮衮勇士的头上,只能是裹着家织的粗布方巾。那么,我想问,以羊肚子手巾取代粗布方巾,始于何时?是谁第一个把它扎在头上?群山默默,无人可以说清。但是起码可以说,机器的轰响应该是它的源头,羊肚子手巾应是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出现之后的产物。可以想象,羊肚子手巾问世之后,就逐渐有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花色品种,其中不乏阔人使用的奢侈极品。但贫穷的陕北汉子购买力是极为低下的,他们使用的羊肚子手巾上绝无什么繁复的图案,只是两端各印有两三根或蓝或红的彩色线条,略加装饰。其实,那白底上的几根异样的线条,浮漾在满目荒烟蔓草的情境里边,就足够销魂的了,其中每一根都像不曾被污染过的倒映着野花的小河,流淌在历史的大野间。</h1><h1><br></h1><h1><br> <br> </h1><h3><br></h3> <h1><br></h1><h1><br></h1><h1> 羊肚子手巾是有味道的:风的味道,雨的味道,太阳的味道,男子汉的味道,渴望着过好日子的味道,广交朋友和攻难克险的味道。戴着它,即使在大旱之年,人,人的头上,总是充盈着湿淋淋的雨雾,仿佛近谷谷绿,近豆豆嫩,它美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白色的雄性的牡丹。哦,令人眼馋令人迷醉的羊肚子手巾!</h1><h3><br></h3><h3><br></h3> <h1><br></h1><h1><br></h1><h1> 随着社会的发展,羊肚子手巾会逐渐从人们的眼中消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戴。</h1><h3><br></h3><h3><br></h3> <h3>双建文 微信名:黄土浪人</h3><div>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div><div>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div><div>延长油田职工文艺联合会理事 </div><div> 1981年12月15日 出生于陕西省靖边县一个秧歌世家,从小受祖辈们的影响对陕北文化情有独钟。1995年开始系统的学习乐器演奏。因为工作的原因,从此痴迷上了摄影。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的根在黄土地。我要用影像记录黄土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人文,誓把老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和优良传统留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