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首选欲穷千里目之鹳雀楼

张廷福

<h1>诗与远方首选欲穷千里目之鹳雀楼<br><br> 古有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都是因为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而名扬天下。<br>  崔颢的一首七律使黄鹤楼名扬天下;岳阳楼则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道流传千古;滕王阁与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同时一鸣惊人;鹳雀楼则是因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而跻身四大名楼。<br>  公元723年,一个仕途失意的河北小官吏,在古时的永济——蒲州小住数日。那是一个落日熔金、晚霞似火的傍晚,他信步走出了蒲州西门,登上了河畔的一座高楼,怀揣着未筹的壮志、胸中的块垒写下了一篇千古绝唱:<br><br><b>登鹳雀楼<br>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r>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br><br> 不知道大家小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奇宝宝,有没有好奇鹳雀楼在哪里呢?<br> 我们来揭晓这串文明密码:楼生的三大终极问题。</h1> <h1>鹳雀楼地址在哪里?<br><br> 鹳雀楼矗立在山西永济,这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br>  它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因为在黄河岸边,而且黄河滩的鹳雀多喜欢栖息在楼上,所以得名鹳雀楼。<br>  在永济,不仅有鹳雀楼这样的名楼, 而且著名的戏剧《西厢记》中,主人公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永济的普救寺。</h1> <h1>谁建的鹳雀楼?<br><br> 鹳雀楼的缔造者是北周权臣宇文护,建于公元6世纪。<br> 如果说法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乔治·克列孟梭被称为“倒阁圣手”,那么比乔治·克列孟梭早1000多年的宇文护就称得上是“倒皇圣手”。<br>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弑君第一人,曾在三年之内连杀三帝(西魏恭帝、北周孝闵帝和北周明帝)。<br>  那么,这样的一个宇文护为什么要建造鹳雀楼呢?</h1> <h1>为啥建鹳雀楼?</h1><h1></h1><h1><br></h1><h1> 唐·李瀚所著的《河中鹳雀楼集序》记载:<br>“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br> 我国古代的名楼,大多临水而建,具有军事战略意味,鹳雀楼也不例外。通常认为,鹳雀楼是用于眺望敌情的眺望楼,不过,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建造鹳雀楼的意义可能不止于此。<br> 北周时,鹳雀楼所在的永济市名叫蒲州,是军事要塞。在与北齐的战争中,蒲州起着桥头堡的作用。<br> 公元557年之前,北齐在太原羁押了宇文护的母亲及周武帝的姑母作为人质,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大举伐齐。北齐政权为了争取和平,送还了周武帝的姑母。<br> 宇文护作为一个孝子,自然非常思念他的母亲,不难想象,这份思念可以让宇文护建造出雄伟的鹳雀楼,凭栏远眺母亲所在的晋阳。结合鹳雀楼的地理位置——蒲州城西南方向,这正是前往太原的始发地。<br> 直到齐武成帝,终于将宇文护的母亲阎氏送回到长安。</h1> <h1>新建鹳雀楼<br><br> 鹳雀楼在蒲州大地上屹立了近700年,直到蒙古和金国战于蒲州,金兵一位将领放了一把大火,使鹳雀楼灰飞烟灭。<br>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br>  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消失了700多年的鹳雀楼,又奇迹般地出现在黄河东岸。</h1> <h1>鹳雀楼人文<br><br>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br>  鹳雀楼颇受文人们的垂爱,唐代关于鹳雀楼的诗就有三十余首。<br>  除了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还有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b>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b>”畅当的《<b>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b>”等等。<br> 楼之所以成为名楼,是因为占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诗之所以成为名诗,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远方;当名楼配以名诗,就不断诱惑那些心中想要诗与远方的人去探寻去访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