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 您不在场

阳光透过指尖

<p class="ql-block">  可能母亲节临近的缘故,我每晚做梦,醒来只记得断断续续片段,都是家的情景,都是母亲的影子!没有母亲的母亲节,只能以文字为礼物,献给天堂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以前叫一声妈,总能听到回应“嗯,干啥”,这是件多简单的事。现在即使喊上百遍,也听不到回答;我只能努力的回忆有娘在的幸福,默默咀嚼现在的失落和痛苦。以前每逢周末,总是手忙脚乱的处理好工作,之后跑回家为母亲做饭,洗澡,剪指甲,洗衣服。有一次,我说“妈,您的脚我都洗了十几年,也不给点奖励”。妈妈最小气,调侃我说:“你承包我的脚按规定还得给我交钱,就像村里包地一样,不给钱也中,折成东西。包了十几年,你给多少?”,现在,我就是想给再多,也没有机会给母亲洗脚剪指甲。我不能说,没妈的孩子就一定像根草,但我觉得,没有娘的日子,我真是没有了动力和归属,人生没有了出处,没有了温暖,有的只剩归途和思念。</p> <p>  母亲一生勤劳,生前八十多岁还是闲不住,每天除了做饭、洗衣正常家务外,还喂了鸡。每次回家,张罗饭菜和准备唠叨都是妈妈的特权。进村还没到家,就能看见了妈妈略微驼背的身影,站在卖菜摊前认真的挑选,妈妈左腿膝盖疼走路不方便,三轮车却骑的一流。每次回家,都是妈妈接过我手里的东西,往她的宝马三轮车上一放:“回来非买什么东西,静浪费钱了,刚买的房子,咋不会过日子呢。”妈妈唠叨着,却是合不拢嘴的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午饭基本都是面条,那手工面薄而匀称,鸡蛋西红柿卤,院子里刚拔得青菜,无论味道还是颜色都是天下无双的。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饭,一端着碗也不想什么减肥了,总是吃撑了才罢休。妈妈边笑着边问“吃饱了?要不要再来点?”我想,对于妈妈来说,看着孩子们大口大口吃着她做的饭菜,那一定是一种享受。我回家多数是周日和节日,侄子们都从学校回来了,大包小包的脏衣服都放在水管旁。别看妈妈年龄大,一点不落后,操作洗衣机很是熟练。我在岂能让她老人家动手,妈妈就搬把小椅子坐一边,唠叨着村里的事。门口老张家娶媳妇,那席真好都是肉,新媳妇下轿礼她婆给了一万多呢。村里又有收花生籽的,我们老太太又有活干了,每剥一斤花生籽就给一块多钱,我都挣了百十块了。我不时笑笑,你说现在这个社会,连老太太的经济意识都这么强!爸爸不在了,老妈每月是有遗属补助的,我们姊妹几个给的零花钱也不少。阳光暖暖的照在妈妈身上,宽大的棉袄裹着微微发胖的身子,花白的头发自然卷曲着,岁月的雕痕那么无情,牙齿也有几颗光荣下岗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回家必做的事情是给妈妈洗脚,妈妈左腿关节不好打不过弯儿,自己剪指甲很费劲。一盆热水,一把小剪刀,我给妈妈耐心的洗,慢慢的剪。我把妈妈的脚放在腿上,两手很轻很轻进行。妈妈总是不好意思,总是说好了,总是不断指挥着再修修这里,那里好像还有点不得劲。妈妈已经不是缠脚的年代,36码鞋最合适。每逢逛街,我都会很留心老年鞋,轻软、宽松、舒适、合脚,是我给妈妈选鞋的标准。妈妈的鞋子很好买,我穿37码,只要我试有点紧,老妈穿着一定可以。洗好、剪好,我还会给妈妈捏一捏。这双脚,承受了太多的担子,丈量了太多的路程。爸爸是个典型的书生,一周回家一次,地里家里活什么也不会干。从妈妈嫁到家里那天,就独自挑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农活。记忆里,妈妈四季都在忙碌,春天拔草、施肥,夏天收获、插秧,还要赶着牲口四处去卖西瓜。秋天的繁忙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我家临近黄河是典型的沙土地,花生多的一眼望不到边。白天收一车回来,晚上还要在凳子上一点一点全摔完(拿着秧使劲摔在凳子上花生就会掉下来)。漫长的冬天,纺花、织布、做衣服和鞋子。我没有见过姥姥,听说妈妈生下大哥不久,姥姥就不在了。因此,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勤劳”二字,真的难以形容妈妈的付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我最感激妈妈的,应该是自己的学业。不管家里经济、劳力多么紧张,妈妈都没有动摇过让我上学的念头,“再穷不能穷孩子”在妈妈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家以前总是缺粮户,但妈妈没有让一个孩子辍过学。每逢门口人羡慕我能上班挣钱时,恐怕是妈妈最自豪的时候了。现在儿女大了,轮到孙子们,妈妈还是坚持“要供孩子们上学,大人多干点、少吃点没有啥”。在妈妈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和宽容,爸爸不在时,我和弟弟还小,妈妈没有当我们面掉一滴眼泪,她总是说“爸爸不要你们了,还有妈妈,不用怕!”妈妈个头不足一米六,但在我们心里,她是那样高大。</p><p class="ql-block"> 妈妈很会理解他人,从不与人吵架,她觉得在大街骂人吵架,不管对错都很跌身份,别人错了,我们不要和他计较,也不跟着他去继续犯错,是非曲直时间长了自然都知道,谁的眼睛也不是瞎子。我们姊妹五个,成家之后妈妈总是交代要与人和善,要孝敬老人。在我心里,老妈就是那种标准的贤妻良母,很多时候,我都庆幸生在她的跟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母亲能操持家务的年龄,每次回家,妈妈几乎不让空手回去,或是带几个鸡蛋,或是带些米面,或是烙几张饼,或是带点她自认为只能在村里赶会才有的稀罕物,比如蔓菁,比如铁锅炒凉粉,更重要的是带走她的叮嘱,我们再大在妈妈那也是孩子,对于我们妈妈永远有操不完的心。我已到不惑之年,我明白家有老母的珍贵和幸福,每次妈妈给装东西,我都毫不客气。只要回到家,只要看到妈妈,我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家在我心里是栖息的港湾,是工作的动力,是生活的希望,是心里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p> <h3>  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总会把母亲接到焦作来,我家离月季公园近,我就骑着电动车,后座带着她,前面带着小板凳和拐杖,一起去公园溜达。公园里,她能走就自己走,不行我就电动车带推着她,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开玩笑说:“妈,来张”“来个张就来张,等我坐好啊”妈妈照相时候特别喜欢把手放腿上,我说,“妈,能不能换个姿势”,“不行,这样好看,就这照吧!”现在,每每去公园走到曾经给母亲照相的地方,心里倍感失落与苍凉。景在,树在,石头在,春光正好,妈妈却不在场!</h3> <h3>  后来妈妈身体有点差。血糖高,心脏也不好,加上腿疼,先后住了四次医院。我们姊妹五个白天晚上轮流值班,儿媳妇、女婿和孙子也加入队伍,妈妈说,她很幸福很知足!前年春天在医院,眼看妈妈病情稳定,我们都做好了出院准备。却突然出现昏迷,尽管医生和我们使劲力气,也没有能留住她。妈妈走了,我的世界变了,我的内心也变了。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下来了。母爱如海,我的海枯竭了。哭过草荣草枯的村道,我送妈妈入土,肝肠寸断,胡同里依然是她骑着三轮宝马的身躯。我的母亲,留下了一辈子的操劳与煎熬,留下了一辈子的喜忧和苦乐,穿着层层叠叠宽大的寿衣,带着对子女无限的牵挂,把自已厚重成了世上最温暖的一抔黄土。</h3> <h3>  一个人最悲哀的莫过于子欲孝亲不在,两年了,我回家的次数很少。我害怕踏进那个空荡荡的院子,怕走进那个冰冷寂静的老屋,怕把买的东西放在供桌上的那一瞬,家里到处是母亲的影子,而我却找不到妈妈。单位工会很人性,逢职工过生日都会发条短信祝福,我悄悄找到负责人,告诉他“我的生日祝福就免了”。因为以前的这一天,我都要回家看望母亲,现在,我没地方可去!</h3><h3> 妈妈,又是一年花开时,春光正好,您不在场,我的世界变得寂寞和蹉跎!清明雨上,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找不到您的天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