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岁月峥嵘,抒情怀时代变迁------时隔二十载,重回蒋村乡一中

水冶镇北段小学

<h1><b><i><font color="#b04fbb">  毕业后,第一次有机会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初中母校,感光阴之荏苒,叹母校之变迁……</font></i></b></h1> <h3><font color="#010101">  在闺蜜和她小女的陪同下,我,又一次,站在熟悉的校门口,很久没有过的亲切感,在此刻,悄然出现,潜滋暗长……学校大门顶上,除了‘’蒋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的牌子取代‘’蒋村乡一中‘’,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曾经,学校里老师们多才多艺,教学水平一流,周边好多乡镇的学生都来这里求学,我和闺蜜就是在这儿认识的。转眼间,我们都已是两个孩子的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是原来的铁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门东边的小卖部,学习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生意好着呢,买东西都得排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卖部南边一个小房间,看到窗户下边的火洞了吗?老板做的酥烧饼可好吃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门西边,住着看大门的老大爷,除了看门,还负责敲钟(那时候没有电铃)一口大钟挂在校园中间,声音清脆响亮,钟声响起,校外都能听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着中间大道继续走,向东望去,是学校食堂和菜园,那个时候师生们的食材几乎是自给自足,除了菜园,食堂的员工还养了几十头猪,这样学生们吃剩的饭菜又变成这些猪的口粮,猪仔们长大后又成师生们的美味,供大于求的时候,还对外销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继续走,终于看见了我日思夜想的地方。最里边的三间房曾住着我的亲人——姥姥姥爷,也是我初中时期生活的地方。</font></h3> <h3>在门前拍照留影</h3> <h3>惊喜的是门开着,往里走……</h3> <h3>  姨抱抱拍照,小姑娘一定纳闷我俩领着她来这破房子这儿干嘛……她不知姨像她这么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玩。</h3> <h3><font color="#b04fbb"><i><b>  在回忆房间里布局的时候,有心的闺蜜用相机帮我记录下来</b></i></font></h3> <h3>这里原本有一张大床,姥姥姥爷休息的地方</h3> <h3>通向外间的门不知何时已堵上</h3> <h3>  门右边靠墙原本有个煤火台,冬天里生着火既取暖又做饭</h3> <h3>  既然里面门不通了,那就走外门吧。见没有上锁,只绑了根铁丝,马上走上前去试图掰开,不知哪位高人的技术,唉,最后没能打开</h3> <h3>  好在窗户上某块玻璃已不在,隔窗探望,这是两间的屋子,地方虽然不大,但曾被姥爷布置得井井有条:右边的窗户左边放着一排柜子,给我挤出个小房间,紧挨窗户下边,放着一张有抽屉的桌子,做为我的小书桌,紧挨书桌靠墙放着一张单人床,床尾又放着一个柜子,这个柜子供我使用,也让我倍感幸福,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衣柜。</h3> <h3>  看见这张沙发了吗?具体说叫沙发床,平时当沙发摆着,需要时撑开就是一张床,比单人床大些。这个房间里还有一台电视机,18英寸的彩电,平日里不断有老师过来看新闻,特别是收复香港时,屋子里挤满了人,那场面至今难忘,在这里,我和老师们一起目睹了当时的直播现况。</h3> <h3>向东看去,是老师们的住处。</h3> <h3>  回到南北这条大道,向东看,是教导处。老师们的会议室,乡里的三所初中统考结束后,在这里批卷,有三四间大小。</h3> <h3>沿着教导处门前的路向东走</h3> <h3>  看见放三张圆桌面的这间房子了吗?这是老师们的小厨房,厨师们可用心了,冬日里会炸些丸子,腌些葱丝香菜,学生们晚自习结束后喝上一晚热气腾腾的丸子汤,那感觉……</h3> <h3>  屋顶上立根烟囱的是大食堂,到吃饭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结伴走到这里拿着饭票排队等候开窗买饭,虽说是排队,但也有个别不讲文明的学生插队,更有甚者一人替好多人买饭,经常有端着饭出不来的事情发生。姥爷经常说,就我这不喜与人争强抢的慢脾气,要是去食堂买饭吃,恐怕十顿饭得有八顿饿肚子,嘻嘻……</h3> <h3>紧挨着食堂东边,是开水房,供应师生们的热水。</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开水房门前向东望去,一大块地方已被疯狂的荒草无情地吞噬。猜猜,这是哪里?或许到夏天会更好些,至少没这么荒凉。</font></h3> <h3>  回到大路接着向北边走,几棵柳树展现出勃勃生机,为春日的校园增添一抹清新绿意。</h3> <h3>  右边的这排房子是曾经的三三班和三四班教室,瓷砖是我毕业后加上的。</h3> <h3>  三四班教室西墙上的一块黑板,曾经编织过无数学子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向往。小时候的我一来姥姥家走亲戚,就会到各块黑板报前,看哥哥姐姐们用彩色粉笔描绘的五彩梦,估计我写字画画的爱好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中培养的😜呵呵,又不谦虚了</h3> <h3>  这排房子是曾经的二三班,二四班教室,当时十二个班里最新的教室。其他班都是瓦房,甚至还有蓝砖的,只有这两个教室是平房,墙面还用水泥美化过。</h3> <h3>俺呆过的二三班</h3> <h3>  曾经的一一班和一二班教室,学校最北边的一排房子,听闺蜜说,我们毕业后房子翻盖过,由瓦房改为平房。</h3> <h3>  蒋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偌大校园里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 闺蜜让我参观了她们园的教室,设备教具一应俱全,在人力和财力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做到如此,可想她们夫妻二人付出了多少心血。</h3> <h3>  回来时闺蜜小女想荡会儿秋千,随孩子意吧!平时只顾忙幼儿园的事情,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h3> <h3>这棵松柏倒是长得不错,不清楚什么时候栽的。</h3> <h3>  回来时我们展现出女生爱臭美的一面,自恋一番。闺蜜自拍,我偷拍,哈哈😄……</h3> <h3>校园里唯一的一棵桃树,花已凋谢。</h3> <h3>这张是闺蜜前几天拍的,是不是很有意境美?</h3> <h3>离大门越来越近,不由得回头再看一眼</h3> <h3>再见,一中!</h3> <h3><font color="#b04fbb">  原本计划毕业后常回来看看的。谁料考入二师那年秋天,姥爷因病住院,姥姥搬回老家居住,第二年正月姥爷永远离开了我们,所以我也再没到过此地。前几年听说一中解散,甚是伤感,好在闺蜜和她爱人仍留此地打理新建的幼儿园,倍感欣慰。早有回来看看的念头,但各忙各的工作,又怕被人说矫情,直到今天来闺蜜家赶会,等待亲戚走后,我才让闺蜜陪我一同过来,无数次的午夜梦回,今日终于如愿以偿。听她说,偶尔也会有人过来,说是回来看看母校,年长的、年轻的……瞬间感觉他们夫妻俩不只是忙着二幼的事情,更是乡一中的守护神……</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