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记道人山之行

木子李

<h3>  道人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早听得人们说:道人山上的杜鹃花非常非常漂亮。但忙于各种事情,未曾一睹其芳容。就在前几天,突听一同事说起道人山,在场的所有人不约而同的说:要不去看看。择日不如撞日,就本周六高考听力结束出发。说走就走,考试结束,浩浩荡荡十七人,直奔道人山。</h3> <h3>  道人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瓦窑镇境内,在“三江并流”南段,巍峨绮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澜沧江奔腾山下,碧罗雪山延绵相连,其清风顶海拔3659.6米,是隆阳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仅次于高黎贡山的保山第二大山峰。</h3><h3> 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至今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当时,口唐县是益州郡西部的繁华之地,从叶榆(今大理)到口唐的路线即是经过这里的。后口唐又先后成为了益州郡西部属国的治所和永昌郡治所(曾设过8年),这条经过道人山顶的通道也就更是繁华了,过往行人络绎不绝。而到明惠帝即建文皇帝时(公元l 399~1402年),有一名叫杨校录、道号叫海玄真人的到此传教。据传及道人山顶古碑记载,明惠帝在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时,被其叔燕王朱棣以出兵支前为谎言,攻陷京城。当时杨校录是惠帝的尚书,君臣二人便从地道逃出宫廷,流浪各地。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到云南。惠帝到武定狮山正续寺为僧,尚书杨校录到道人山修仙,以采药为生,同时外出募化。几年后有了积蓄,在道人山半山分别建盖了舍茶寺(在今松坡)和红花寺,收徒精心传教。他道法影响颇大,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道人山"。</h3> <h3>体会哈花丛中的感觉</h3> <h3>道人山,我们来了</h3> <h3>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杜鹃花,有点小激动</h3> <h3>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h3> <h3>  该物种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又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中国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长沙、无锡、九江、镇江、大理、嘉兴、赣州等城市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h3> <h3>人面杜鹃相映红</h3> <h3>闭月羞花</h3> <h3>合影,证明我们来过</h3> <h3>一路辛苦,一路欢歌</h3> <h3>红的像火</h3> <h3>粉的像霞</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的像雪</font></h3> <h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h3> <h3>鸟鸣山更幽,就是风有点大。</h3> <h3>  雁过留声,人过捡垃圾。我们的小小举动,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能还道人山几分和谐。创文,从我们做起,从八中做起,我们为八中代言!</h3><h3> —— 2018年3月3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