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郑州市48中72届高中毕业暨下乡45年纪念

记录和分享

<h3>  2018年5月19日为纪念郑州市48中72届高中毕业暨下乡45年,同学们在郑州知青村聚会。</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水调歌头》 陈东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夏日,熏风起,闻芝兰会,甚喜。自斟一杯,微醉,命笔做此篇,抒情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十载分别,积岁竟匆匆。少年有幸同学,不负此生中。秀擢芝兰嘉树,鼎鼎巍峨砥柱,日月照青葱。弹指易朝夕,当作主人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参经纬,凭意气,蔚时风。盈盈执手喧笑,相忆旧音容。若得长生相聚,若得丹心知遇,把酒尽颜红。歌宴有时尽,思味乃无穷。</span></p> <p>  1969年夏天 前排左一薛湘涛,左二许裕庄,左三王汝龙,左四杨振岭;后排左一盛爱华,左二浩国安。</p><p> 那时候谁能借到一部相机,大家兑钱买胶卷,120的海鸥双镜头机器,上边那个镜头取景,下边那个镜头是快门,有16张或8张的的选择,一般都不舍的选择拍八张的方式,照片太少了……</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许裕庄:我们六个人在莲花池的合影(六九年)我们才十四岁。岁月如梭!</span></p> <p>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在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五连一排的女生照了这张合影。第一排左起.程园园,孙喜梅,王秀丽,田俊卿老师,陈法玲,宋兰英。第二排左起:刘汉莲.邵全玉,孙金霞,申欣,刘合叶,李慧荣,刘景莲。第三排,马民慧,刘玉风,李巧云,张慧玲,邢玉玲,李纪霞。</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左起: 前排刘志英、宋风珍、李秀英、周淑洁、邢玉玲; 二排老师三人、陈培潮、王及新; 三排全部是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照片中后排左二李思潮(校领导)、左四梁东(老师),前排左三浩国安、左五王玉勤、左六吴国堂。</span></p> <h3>登封少林寺二将军树下部分同学合影</h3> <p>  这张照片是1972年底在人民公园照的,第一排从左到右: 许裕庄、盛爱华、带兵的人、杨振岭.李明奇丶周淑洁、陈培潮、李宁宁、王及新; 第二排从右至左: 初晓光、张治中丶李鸿军丶薛湘涛。</p> <h3>1972年汪云凤老师、丁平、党根喜、孙建中、郝玉柱、秦定一、张宪民,李云珠。 送张宪民入伍</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左至右;由前至后:张华、王玉勤、王伍伦、李社增;周斌、杨志坚、董兆南、李语生;白运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玉勤、周斌、王伍伦;白运良、王利民、张华。</span></p> <p>  照片中的同学及老师名字,左起,一排:申欣、贾素梅、孙喜梅、刘明川、王存喜、张新乱、孙惠琴、邵全玉、刘汉莲、刘景莲;二排:李慧荣、邢玉玲、马民慧、梁秀云、张惠玲、孙金霞、李巧云、刘荷叶、陈法玲、李海燕、李纪霞;三排:张国生、李仁杰、顾贵军、王克原、索福生、张亚平、崔建国、谢国桢、李语生、王朝增;四排:姚勇、王长生、董兆南、刘正义、张春生、李进军、刘宝生、马华明、张建召. </p> <h3>  左起 一排: 杨秀芝、高风萍、 韩文荣、李鸿起 陈东成、卢胜利、毕学海、宋文学、黄明山、梁 栋; 二排: 柴风、宋喜风、王九菊、闫俊杰、 李宁宁、王及新、陈培潮、李志敏、荆金梅、王春荣; 三排: 郭新顺、李明奇、 张治中、 浩国安、 杨志坚 、李郑生、 孙运周、周淑洁、兰爱君、于秋芝; 四排: 许裕庄、王汝龙、盛爱华、吴国堂、岳学文、杨振岭、薛湘涛、李鸿军、初晓光、宋国林</h3> <h3>左起 前排: 浩国安、王远方、许裕庄、杨志坚</h3><h3>后排: 王春荣、李志敏、王九菊、陈培潮于人民公园</h3> <p>72年底送男生参军于人民公园。左起一排: 李明奇、杨振岭、李鸿军、王汝龙、张治中; 二排:浩国安、薛湘涛、许裕庄、初晓光、吴国堂、盛爱华; 三排:周淑洁、陈培潮、王及新、李宁宁</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许裕庄:十八岁的岁月,七三年冬。看着很亲切,也很感慨!</span></p> <h3>  张治中。小学就是同学。 他15年前得了病脑梗。后来又得了几次心梗,支了两个支架。这两年跟吴国堂学气功,身体可以了。他现在,不用人领自己就可以,出去了。还可以给家里做饭买菜了。</h3> <h3>陈培潮、韩文荣、李宁宁于 1972年5月随校篮球队到邙山提灌站</h3> <h3>74.5.19纪念下乡一周年。左起一排: 董兆南、王建成、王利民、周滨; 二排荆金梅、柴风、马民慧、黄曼英、陈培潮、随芳; 三排张国生、张华、崔宝玉、王玉勤、王伍伦</h3> <h3>74.5.19日下乡一周年纪念。左起前排柴风、陈培潮、马民慧; 后排荆金梅、随芳、黄曼英</h3> <h3>74年11月欢送刘慧芳参军。左起一排: 李慧荣、陈法玲、梁秀荣、兰爱君、孙慧琴; 二排贾素萍、李风云、刘慧芳、李志敏、周淑洁; 三排李俊霞、王九菊、黄曼英、秦定一 、李海燕、甄美玲; 四排李巧云、孙金霞、尤玉民、李小莲、陈培潮</h3> <h3>75年10月组队参加县篮球比赛。左起前排陈培潮、李桂珍、张国秀; 后排杨超萍、孙金霞、梁秀云</h3> <h3>76年2月26日送别裕庄、湘涛参军。左起 前排李志敏、荆金梅、王春荣; 二排老高、薛湘涛、带兵人、许裕庄、宋国林; 三排浩国安、兰爱君、王九菊、陈培潮、宋喜风、郭新顺</h3> <h3>左起前排: 王春荣、李志敏、荆金梅、柴风 、兰爱军; 后排闫俊杰、王及新、陈培潮、王九菊</h3> <h3>左起前排: 李志敏、王九菊、陈培潮、荆金梅; 后排: 兰爱军、宋喜风、甄美玲、王春荣</h3> <h3>左起前排: 李志敏、贾素萍; 后排: 陈培潮、王九菊</h3> <p>  从下到上: 马民慧、随芳、陈培潮</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1974年春节 从左至右,李记霞、秦定一、邢玉玲、吴敏</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font>田园碎诗</h3><h3>一 当年</h3><h3>当年狂飙从天落,</h3><h3>滚滚红尘卷你我。</h3><h3>分从南北汇西岗,</h3><h3>从此命运相胶着。</h3><h3>二 大草棚</h3><h3>西大岗上地当床,</h3><h3>五间草棚挡寒凉。</h3><h3>少男少女一台戏,</h3><h3>中间隔道篱笆墙。</h3><h3>三 泥瓦匠</h3><h3>脱坯活泥盖机房,</h3><h3>你掌跺来我砌墙。</h3><h3>冰天雪地建仓库,</h3><h3>赤脚上瓦登房梁!</h3><h3>四 炊事班</h3><h3>节口大锅百人饭,</h3><h3>起早贪黑腰腿酸。</h3><h3>锅台便是用武地,</h3><h3>舞动铁锹当锅铲。</h3><h3>五 菜园组</h3><h3>粪水虽臭菜花香,</h3><h3>除草锄地浇水忙。</h3><h3>一条蚯蚓出土来,</h3><h3>吓得姑娘跳水塘!</h3><h3>六 棉花组</h3><h3>黄土岗地种棉难,</h3><h3>有块科学试验田。</h3><h3>蛮腰细腿蜻蜓女,</h3><h3>喷药杀虫汗涟涟!</h3><h3>七 放鹅女</h3><h3>最是娇小俩女娃,</h3><h3>随鹅曲项走水漄。</h3><h3>顶笠披蓑抗风雨,</h3><h3>哪知轻重都伤她!</h3><h3>八 养猪场</h3><h3>养猪岂是一粗活?</h3><h3>选种配料靠科学。</h3><h3>只为大家有期盼,</h3><h3>任脏任累耐寂寞。</h3><h3>九 打绳组</h3><h3>别是几名小女郎,</h3><h3>个头虽小心志强。</h3><h3>绳儿搖到紧密时,</h3><h3>手腕一松用腰挡。</h3><h3>十 打井队</h3><h3>机声轰鸣震天响,</h3><h3>昼夜不停下井桩。</h3><h3>蚊虫飞扑瞇汗眼,</h3><h3>拧把毛巾擦晨凉。</h3><h3>十一 机器房</h3><h3>机房本是热闹场,</h3><h3>打米磨面发电忙。</h3><h3>苦中作乐趣事多,</h3><h3>屡现好女运势强。</h3><h3>十二 耕作区</h3><h3>辛勤劳苦数耕作,</h3><h3>劳力有壮有柔弱。</h3><h3>晨曦映照姑娘铁,</h3><h3>晚霞赞唱汉磅礴!</h3><h3>十三 连排长</h3><h3>星光未褪演兵场,</h3><h3>雄鸡三唱铁哨响。</h3><h3>连排干部不是官,</h3><h3>吃苦在前好榜样!</h3><h3>十四 西瓜地</h3><h3>西瓜地里西瓜多,</h3><h3>瓜农翘盼瓜秧落。</h3><h3>忽如一夜冰雹骤,</h3><h3>西瓜无瓤光剩壳。</h3><h3>十五 蓝球场</h3><h3>晒谷场上赛蓝球,</h3><h3>你来我往忘忧愁。</h3><h3>娇女身姿轻如燕,</h3><h3>男儿三步胜猛虎!</h3><h3>十六 文艺范</h3><h3>劳作之余意悠闲,</h3><h3>吹拉弹唱文艺范。</h3><h3>秋后高歌颂重阳,</h3><h3>演出直到三角店。</h3><h3> 注:十六小首碎诗,每首都有一个故事、一些人镌刻于心中,恕不能一一道来。如能引起大家忆念,尽可补充、校正、批评,方如我愿。今值郑州74名知青汇入五七农场、同时也是两地知青结交43周年,特将这些小诗送入群中,</h3><h1>算是一个纪念吧!(作者:岳毅敏)</h1> <h3>  作者:王九菊 2016年大河健康报</h3><h3>忆青春-纪念四十八中七二届下乡四十五周年</h3><div> 我已过半百有余的年龄了,常常怀念我的青春岁月。梦里总是阳光灿烂,醒来却是过往云烟,很是感伤。我想这种情绪就是怀旧了吧。</div><div> 时光回到四十五年前,那时的我尚不足十八岁,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开始了战天斗地的生活。</div><div> 初到农村,我满腔热血。当时正是插秧的季节,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要起床去田间劳作,光着脚跳进清晨那冰凉的水田,冻得人直打哆嗦,那半蹲半立的插秧姿势,也令我们腰酸腿疼。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泥浆,抬头望望我们的劳动成果,那插得歪七扭八的的秧苗,真是惨不忍睹。这时,同学们你笑我,我笑你,一片欢声笑语,把一天的劳累全忘了。现在想起来,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劳动后的快乐真是令人怀念。</div><div> 在农场那几年,有一种农活让我终身难忘,那就是挑稻捆。记得挑稻捆的第一天就让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更痛苦的是经过一夜的休息后,第二天起床,那肩膀痛得不能碰,肿得像个发面馒头,上面的紫血印一条挨着一条,这怎么能再继续呢?可是农民师傅对我们说,如果不坚持,铁肩膀就练不出来,只有再继续坚持几天才行,那时肩膀就不会再痛了。当扁担被再次放在我肩膀上时,那撕心裂肺的疼痛真让人生不如死啊,眼泪唰的就掉了下来,但是在农民师傅的鼓励声中,我咬紧牙关,两手托着扁担,一歪一扭的往前走,就这样坚持了几天,果真肩膀就消肿了,可怕的紫血印也慢慢散去,终于过了这关。</div><div> 冬天农闲时,我们也没有闲着,兴修水利、挖水库、修池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迎接各种战斗。战斗打响了,鞭炮齐鸣,工地上到处红旗飘飘,同学们挖的挖,装的装,挑的挑,挥汗如雨,你追我赶,很是热闹。那景象真是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美极了。这就是青春的热情吧。那时,我被分配到炊事班做饭,没能参加这如风似火的活动,只是纳闷为什么开饭的哨声响了一遍又一遍,还不见有人来,后来才知道,同学们为了超额完成任务,加班加点忘记了收工。为此,我还特意写了首打油诗献给工地上辛苦劳动的同学们“开饭哨声早已响,怎还没人回饭堂?抬头冲着田埂望,哦!正在挥汗战西岗。”</div><div> 有一种幸福叫做收获,我从一个对农村一无所知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对农业知识精通,对农活熟练掌握的新时代青年。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让我能在以后的人生中,虽经历坎坷,依然坦然面对,战胜艰难的生活,创造幸福的现在。</div><div>忘不了那辉煌的年代,那就是我们的青春年华,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华丽首饰,但依然如此美丽,令我不时想起,回味一生。</div> <h3>又一届愽士硕士生毕业了,导师喜上眉梢!</h3><h1>我们的老同学(红衣主教)还是那么笑容可掬,志坚笑容也一百年不变啊。</h1> https://www.meipian.cn/wuikgpe?share_depth=1